•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简析楚辞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0-02-22 09:07: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蒲春桃

    摘要:楚辞既是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又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本文结合作品,对其体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以及篇章结构上的变化多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色彩;
    比兴手法;
    篇章结构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楚辞既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又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生活在政治黑暗腐败,,国势逐渐衰微的楚国的诗人屈原,被诋毁放逐后,把政治上失意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抒发抑郁之情,从而成为楚辞的创始者。另外,北方文学《诗经》,南方文学《越人歌》、《沧浪歌》等民歌,楚国民俗、音乐与地理环境,与楚辞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屈原曾参与外交事务,出使齐国,“娴

    于词令”,其作品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与《诗经》的影响直接有关。总体而言,文章采用楚地(大概就在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描述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非常富有

    地方特色。

    一、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它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比如,屈原享有盛名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

    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己的身世入手,从自己的品德和人生理想起笔,抒发了自己遭遇奸佞污蔑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听信谗言的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

    ,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在《离骚》中,诗人融入了古代的神话传说,采用了新奇的艺术构思,创造了新颖的抒情主题。在写作中,诗人所采用的古

    代神话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奔放不羁的想象,使这些光怪陆离的想象与原有神话水乳交融,使幻想更加自由,形成生动的情节和画面。比如本诗结尾那一节,诗人驾驶飞龙,乘坐瑶车翱

    翔于天际间之际,转眼间看到了自己深爱的祖国,通过描写赶车的仆夫悲伤地落下泪来,马也踏足扭头不肯前进,把全诗推向了高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情操。再比如,楚辞中还有很多富

    于大胆、新奇、优美的幻想。象《离骚》中诗人驰骋想象,上天下地,四方求索:
    诗人幻想驾龙御凤乘风直上,神游广寒,诗人想进夭帝的九重宫,帝阁鄙视他,不愿开门;

    诗人入世寻高丘神女,神女恰好不在



    诗人求助于亦妃,她却自恃美貌而傲慢,诗人只好寻求有女戎氏的美女和有虞氏的“二姚” ,也全然未获结果。《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宋玉的《九辩》等篇,也充满了幻想和想象。

    二、创造性地运用比兴手法

    《楚辞》采用和发展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使诗的形象更具象征性质。汉代王逸曾指出: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怪;
    灵脩、美人以媲

    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鸳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在比喻上,比较有特色的如,“香草美人”的传统: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

    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君王逐渐衰老。),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离骚》

    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

    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而“兴”这种手法,在《楚辞》中不同于《诗经》的

    “兴”主要出现在篇首,而有时在篇首,有时在篇中,有时在篇尾;
    表现手法多是虚构、想象之辞,是对传统比、兴手法的发展与创新。总之,(楚辞》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不仅表现在对某些个别事

    物的比喻中,还往往集合许多事物,运用许多神话故事,使诗人的形象思维活动艺术地营造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这种表现方法是《楚辞》对《诗经》比、兴手法的艺术创新与提高。

    三、结构形式上变化多端

    郭沫若所说:“中国的诗,在屈原手里是起了一次大革命的,“屈原的文学革命便是采用了民间体,扩大了民间体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式” 。《楚辞》则无论在句式还是篇章上都突破了《诗经》多为

    四字定型句式和章节的重叠,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比如,《离骚》及《九章》中的《哀郧》、《惜诵》、《涉江》、《抽思》等作品,如果把句中的虚词“兮,去掉,基本上是六言诗;
    《招

    魂》中巫咸的招辞,去掉助词“些,几乎可算是首七言诗;
    在《九歌》的一些作品中,至于如《天问》以及其他一些篇章中,去掉兮字,则成了五言诗或长短句;
    至于如《天问》以及其他一些篇章中,保

    留四字句式的例子也不少见。在篇章结构上,《楚辞》几乎重章复叠的情况。一般来说,《楚辞》的篇幅比较长,大多数作品都是内容一杆子到底而不分章的,即使是像《九辩》这样的分章作品,也决

    无内容的重复。这种结构形式,使作品的内容容量扩大了,更便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且读起来顿挫昂扬,参差错落,较富音乐性,到达了“变化多端,文采绚烂,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屈原大胆地创造性地吸收民间歌谣和方言口语入诗,在句法、篇幅和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上进行革新,使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地使用比兴手法以及布局谋篇上变化多端等特

    色。

    参考文献:

    [1]姜亮夫. 楚辞今绎讲录[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81.

    [2]陈子展.楚辞直解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金开诚. 屈原辞研究[M ].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潘啸龙.《离骚》结构略论[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 3).

    相关热词搜索: 楚辞 特色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