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在知乎,认真能赢还是会输?

    时间:2020-02-24 08:59: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丹如

    2019年5月底的一天,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的评论区“沦陷”了。

    在张亮最新的两条知乎状态下,数百位用户留言嘲讽不久前知乎的一次封号行为,他们齐刷刷地换上了被封用户成刚的头像,似乎想以这样的方式“复活”成刚。

    5月21日,知乎小管家以“持續发布不友善内容、抱团骚扰持续攻击他人”为由,公开了对6个知乎账号的永封惩罚,此前,这6个账号活跃在知乎包括历史、动漫、时政等不同的领域,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长期揭露知乎第一大V张佳玮,批判知乎社区。

    另一名被封号的是蛏子圣子,和成刚一样,他的头像同样高频出现在张亮的评论区。当他们被小管家宣布封号后,这条官方消息下涌出两千多条评论,绝大多数用户以“???”的方式表达了不可置信,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不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被自己使用6年发表回答300+的平台拉黑,并冠以‘恶毒的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蛏子圣子说,现在他够格回答这个问题了,“过去一年半会觉得非常失落,甚至抑郁,现在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

    作为拥有2.2亿用户的问答社区,知乎一向充斥着思想交锋,这里从不乏辟谣、打假、扒皮名人的论战,知乎创始人周源也曾表示:知乎社区氛围的维护,很大程度依赖于用户。

    正因如此,用户自主维护社区规则,向官方揭露和举报违规用户,再由平台出面处理,早已成为知乎惯例。今年4月,知乎用户举报了一位兜售区块链的大V,随后平台就做出了封禁处理。然而,成刚等人举报张佳玮的这一次交锋,最终却以举报者被集体封号结束。

    在这个被创始人称为有自净能力的平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一大V的知乎8年

    如果不是知乎小管家出面处理举报者,张佳玮原本不会陷入今天的尴尬境地。张佳玮是谁?人称知乎第一大V,有粉丝222万。

    2010年年底,知乎上线,最早采用邀请制。2011年秋天,在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邀请下,早已在豆瓣、虎扑、天涯成名的张佳玮加入知乎,成为最早一批用户。和张佳玮一样,早期的知乎用户大多来自创始人的人脉圈,其中既有李开复、王兴、王小川、马化腾这样的商业大佬,也不乏在科技、媒体、创投、电影等领域颇有见地的行业专家。

    在这一批人中,张佳玮不算拔尖,但同样履历光鲜:他19岁就获得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20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倾城》,21岁被《南方都市报》列为“八零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2006年,张佳玮开始在虎扑撰写篮球评论,被一大批篮球迷喜爱,同时,他在豆瓣美食领域也有不少拥趸。

    加入知乎后,张佳玮的创作热情愈加高涨,在知乎的3000多天里,他产出了超过3500个回答,其中十分之一都被平台认证为优质回答。除了这些回答外,他还发布了上千专栏文章,涉及领域从体育、文学、美食、时评一路蔓延到武侠、动漫甚至医学。2017年,对于张佳玮的博学多识,知乎曾有提问“张佳玮为什么懂那么多”,与他相识多年的张亮回答:“勤奋+悟性+正确的方法+专注”。

    在这个被创始人称为有自净能力的平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解释没能说服众人。同一提问下,一名在知乎围棋领域的优秀回答者“不会功夫的潘达”表示,如今,一个聪明人想要精通多门学科,“恐怕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他还指出,张佳玮此前在围棋领域的回答并不严谨,对围棋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甚至引用了自己曾经的笔误。尽管潘达认为这构不上抄袭,但他觉得作为知乎第一大V,张佳玮应当更严谨,引用别人的资料应当标明来源,并进行查证。

    这不是张佳玮第一次遭质疑。早在2014年,张佳玮粉丝达到45万时,他就被发现最高赞回答并不是篮球、艺术、文学等他擅长的专业领域,而是一些情感、人生和职场的大众问题。

    对普通人而言,专业和杂而不精,是一个有关学习深度和广度的选择。但对于知乎这样以专业主义起家的平台来说,却是底层价值观的选择。早期,知乎的选择非常明确,2014年在接受《新周刊》的采访时,知乎的运营总监就曾表示:“张佳玮回答问题的美中不足在于过于分散,而知乎向来鼓励专家的领域要细分化、专业化。”

    2017年12月,蛏子圣子第一次揭露张佳玮私下与营销号合作写软文,在知乎引发轩然大波。当时,张亮也出面表态会展开调查。

    在蛏子圣子揭露张佳玮抄袭的另一篇文章中,潘达的那个例子成为案例,同时,蛏子圣子还找出了医学、漫画等领域回答中,张佳玮引用他人数据、图片和逻辑结构的疑点,以证明长期以来张佳玮塑造的博学人设不可信。他表示,曝光并非私人恩怨,“张佳玮只是个象征,我不是想把某一个人拉下神坛,而是想砸掉整个神坛,想让大家不要盲信盲从所谓的知乎大V。”

    从张亮表态至今,一年半过去了,知乎官方调查结果仍未出炉,但爱较真的知乎用户却一直没有放过张佳玮。近期,在“如何看待张佳玮近期伪造读书经历被揭穿后的掩饰行为”的知乎提问下,已经有1700多人关注,219个回答,不少回答爆料了张佳玮的洗稿、一稿多投、夸大读书经历以及写软文的情况,其中以蛏子和成刚等人最为积极。

    由于涉及领域极为宽泛,那群人同样不相信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在这个以“认真你就赢了”为广告语聚集用户的社区,较真的人很难相信这样的“奇迹”。

    理想主义的起步

    蛏子是2013年知乎开放注册后加入的第一批用户,彼时他还是一名大三的医学生,从人人网看到知乎的优质回答后慕名而来。“当时大家都非常谨慎,即便是点赞也很矜持,原因是你的答案即便我很认同,但由于我不够专业无法判断,所以只能表示感谢。”蛏子对记者回忆早期知乎。

    几乎同期加入的用户浮生未半对当时的Slogan“认真你就赢了”记忆深刻,“我们都知道知乎是学习的Quora,Quora是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产品,但知乎也是个优秀的山寨者。”

    早期,知乎充满古典专业主义气息,产品形式主要借鉴于Quora。2009年,Facebook的第一任CTO亚当·安捷罗和高级工程师查理·切沃共同创建了问答社区Quora,起先也是采取邀请制,扎克伯格是第一批用户之一。2010年6月,Quora正式对公众开放,引来全世界范围内不少对专业知识讨论感兴趣的人。

    知乎創始人周源和张亮都十分喜欢Quora,Quora对公众开放后不久,2010年12月,知乎在国内上线。在2014年之前,无论产品功能还是理念,知乎都紧跟Quora的步伐,扎根于严肃知识社区的搭建上,而在向公众开放这件事上,知乎甚至花了比Quora更长的时间,以确保社区内容质量,做好用户培养。

    “在认真这一点上,知乎一直做得不错,这个不错的程度是中文互联网范围内第一。” 浮生未半记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清华北大新生已经抛弃自家校园bbs,直接来了知乎。

    开放注册后,随大量新用户一起涌入的,还有不少价值判断和娱乐性质的提问,争论随之而来。在数学领域十分活跃的优质答主陈浩和张亮各占一方,参与了一次“有没有坏问题?”的争论。

    陈浩主张,在知乎上,学术话题应尽量保持严谨务实的氛围,提问者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张亮则认为“没有坏问题,只有好答案”。为了调动用户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张亮也经常在知乎提问“如何评价某某?”等一类降低参与门槛的话题。

    在蛏子心里,早期的知乎充满理想主义和思辨主义,既有陈浩这样严谨认真、推崇专业主义并乐于分享专业知识的用户,也有张亮这样的愿意与用户公开讨论社区搭建的创始人。知乎专门设有吐槽社区的话题,甚至创始人也经常亲自发起类似讨论,以吸纳用户意见。

    在知乎早期的广告里,写着“欢迎你来到知乎,这是一个真正能体现你价值的地方,在这里,认真、求知、信任与相互尊重比肤浅的趣味更有意义,人与人可以通过言之有物的分享建立起真诚而友善的关系。”

    不少早期用户都曾被这段描述打动,追随着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知乎。正因如此,这一批人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输出智识,同时也认真地维护着社区氛围。

    当时的蛏子还在医院实习,只要有空闲,都会上知乎看看,没事还会去问题广场找找有什么新问题。即便如今被封号,蛏子仍心存感激,“早期的知乎以及一些像陈浩这样的用户,传达给了我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无私分享所学的理念”。

    这些理念最终影响了他在知乎上的行事风格。在知乎的动漫游戏领域,蛏子回答了300多个问题,积累了两万多粉丝,在讨伐张佳玮之前,蛏子曝光过不少知乎大V包装营销的手法,也曾以医学生的身份,参与鉴定被知友怀疑诈骗的一个毁容女生的真实情况。

    认真还能赢吗?

    作为六人之一,被封号后,AaZz仍旧没有停止讨伐张佳玮。他转战豆瓣,发表一篇4000多字的长文,总结了张佳玮一系列违背知乎社区规范的行为。在每一条总结下,AaZz都很“知乎范儿”地补充了相关用户的指控与截图证据。

    这些因讨伐大V被处罚的用户在和记者讨论此事时,大都十分认真,无论电话采访或书面回复,他们都习惯性对观点和列举的事实进行反复论证,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会主动补充相关证据。

    跳脱出知乎体系之外,这些人对张佳玮的讨伐可能被认为过于苛刻,比如与营销公司合作写软文、夸大读书经历,或引用别人的资料强答自己不够了解的领域等。

    事实上,在微博、微信等用户更多的商业平台,KOL抄袭、洗稿等现象比比皆是,KOL接广告写软文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成为内容方和平台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

    但在知乎,一批用户无法接受原本专注输出事实与专业知识的大V,也摇身一变成为贩卖流量的网红。蛏子说,他不反感大V在知乎赚钱,但无法接受用软文这种蒙蔽粉丝的方式,“在别的社区可以被理解,但在知乎不行。”

    2010年至今,知乎一直以严肃认真的知识社区形象示人,并保持商业化上的相对克制,一路成长为中文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社区之一。相较于商业化更成熟的社区,过去,知乎一直反对大V在答案中夹带私货(即写软文)。2015年8月,数个在电影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大V被平台监测到组团营销,遭到集体封禁。

    不少品牌和营销公司盯上知乎这片流量沃土,对此,名为“楠爷”的用户表示,“知乎和头条的变现逻辑不一样,用头条和公众号的内容逻辑在知乎做运营,无一例外全部扑街。”

    的确,在其他平台无往不利的流量收割机,往往会在知乎踢到铁板。在咪蒙被封号前,知乎是反“咪蒙”声量最大的社区,在“百度魏则西”“罗尔诈捐”“联想”等众多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中,知乎用户都更倾向于有理有据的事实揭露,而非情绪引导。

    楠爷表示,到目前为止,他没见过哪个微信公众号大V或微博大V能在知乎轻易收割韭菜,“绝大多数的大V本质只是流量经营者,在这个社区会被喷得体无完肤。”

    正是在这种较真到严苛的社区氛围里,张佳玮被围剿了。他不是唯一被围剿过的知乎大V,却引发了最为激烈的一次反抗。与蛏子一样,浮生未半认为,大家反对的并不是张佳玮个人,之前,知乎曾有过很多官方处罚,其中不乏令人不服气的处罚,现在,轮到与知乎高层关系密切的张佳玮,“我们的目的其实是检验官方是否还坚持理想和初心,而现在检验结果出来了。”

    一位知名社区运营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次的事并不能上升到“理想与初心”的高度,在他看来,知乎在此次争论早期,就应该对蛏子这些人一举封杀,“他们反对张佳玮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精英和知识分子,很有可能就是为了炒作自己。”在他看来,知乎最大的问题是放任这些人在事情闹大后才出手,对于一个用户量过亿的平台而言,这显然过于优柔寡断。

    对这一质疑,蛏子回应,要炒作的话,“抱大V的大腿远比现在性价比更高。”他认为,知乎如今的处理方式,于他、张佳玮、知乎官方都无任何益处。

    知乎的选择与背离

    目前,知乎有2.2亿用户,2018年8月,知乎获得2.7亿美元的E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5亿美元,超越了海外仍在坚持专业主义、但上一轮融资已经是2017年的Quora。

    知乎D轮融资领投方、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表示,在内容成为流量入口后,知乎已经成为高质量内容的第一品牌。一年后,今日资本又追加了知乎的E轮投资,徐新认为,知乎已经从内容社区进化到内容平台,相比其他平台,知乎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内容品质更高。

    资本认可的高品质到底是什么?在徐新有关知乎融资的回答下方,“楠爷”的答案获得了6500多个点赞,楠爷写道,知乎目前的流量与部分头部用户,是知乎存在于互联网世界的根本,而认真与真相是知乎的底线,他认为,从2017年开始,知乎的这条底线正在松动,一大批能够输出干货和真相的人离开了知乎。

    2014年,一个知乎用户就“知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大V?”提问,该提问下面,最高赞回答推荐的各个领域上百个知乎用户中,大部分都不再活跃,有的人只是偶尔点赞,有些人最近的回答是在7年前。

    张佳玮是其中仍旧保持高产的早期用户,一名主要活跃在知乎情感话题下的知乎大V认为 ,在很多早期知乎大V离开后,张佳玮成为了如今知乎精英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张佳玮这三个字几乎可以等同于知乎。”

    有过众多互联网社区大V经历的张佳玮本人早已看穿了游戏规则,2014年,在接受《新周刊》的一次采访时,张佳玮表示,在大多数论坛,只要有关注人的功能,最后都会一方独大,知乎也不例外。回答得越多,粉丝越多,点赞就越多,也就更容易获得首页推荐。

    同样看清规则、但始终坚持专业主义的陈浩选择了退出,注销了自己的知乎账号。

    对这个曾影响过自己的价值观的陈浩的退出,蛏子早已有了預感。早在2014年,已有30万粉丝的陈浩就把自己的大多数回答改为匿名,对此,陈浩在一篇回答里写道:“我的真才实学或亲身经历,以及辛苦查阅资料之后,一字字打出来的答案,在知乎上与抖机灵甚至转载的答案竞争,对我来说是一种耻辱。”在他看来,给他点赞应该是因为答案本身,而不是因为他是所谓大V。

    陈浩的离开与知乎取消实名制、大规模开放有直接关系。2013年,知乎开放注册后,不到一年时间,知乎用户就从40万增长到400万。“从知乎大规模开放注册后,这里的游戏规则就已经注定了不是一个可以讨论专业内容的网站,而是社交网站。”陈浩说。

    有人曾用“一个网站的用户越多,就越接近这个社会本来的样子。”总结过知乎开放后遭遇的问题。但从知乎与Quora的对比中,也不难看出平台本身的选择与思考。

    2013年之后,随着用户规模扩大,知乎开始尝试短视频、用户下沉等其他大众社区增加流量的手段,此后,知乎的走向也难以避免地与大众社区重合。对熟悉社区产品的人而言,这样的场景不过是昨日重现,如今的知乎也不过是早期的天涯、贴吧和猫扑,是牛博、饭否这些小众和理想主义终归灭亡的新版本。

    在近20年的互联网社区发展史中,很多社区都曾有过精英汇聚的高光时刻,最终都趋于沉寂,唯一成功逆袭的微博早已成了网红和娱乐明星的天下。

    而秉承着“知识改变世界”理念的Quora一直鼓励严肃和专业的内容生产,为此放弃了只对浅层知识感兴趣、靠Google和Wikipedia就能解决问题的大众用户,并在成立6年后才开始接广告。在2015年尚未开始商业化之前,周源多次表示,自己不会改变创立知乎的初心:“知乎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为此,知识付费曾被知乎寄予厚望,2017年,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但由于早期准入门槛不高,导致知乎LIVE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真正有输出能力的人反而不愿意再参与。

    目前,知乎主要的营收来源于信息流广告,大V很难参与分成,于是,营销软文成了他们最便捷的变现方式。但知乎用户一直以来对包装成回答的软文都颇为抗拒,“知乎大V的公开讨论里,一直都有绝不变现的理想派和悄悄变现的现实派在互相角力,表面上看来,理想派占优势,现实派只能偷偷摸摸变现。”浮生未半说。

    遗憾的是,主打专业精神的社区知乎,始终没有建立起精英与普通群众的沟通机制,更没有建立起一套精英的识别体系。当专业精神消亡,人们被回答淹没,专业人士和围观群众的界限也被模糊,在知识似乎唾手可得的信息过剩时代,人人都是专家的幻象正在上演。

    在这靠粉丝量界定大V身份的机制下,张佳玮的成功与陈浩的逃离早已注定。蛏子等人的行为与结果,也只是理想主义者对如今大众化的知乎一次徒劳的反抗。

    相关热词搜索: 真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