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中学文言文注释商榷

    时间:2020-09-08 04:13: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中学文言文注释经由前辈学者详细考证后编写,作为专用教材对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仍注意到有一些词的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一些詞,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考证和补释。

    关键词:中学课文 文言文 注释

    文言文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中学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但由于中学生处于文言文接触初级阶段,教材注释的准确性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注释进行了一些考证,对值得商榷之处提出一点意见。本文参考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语文》 。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1](《诗经》两首之《采薇》)

    课文原注“莫”:同“暮”。

    高中课文注释对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没有明确的区分,且注释术语“通”“同”混用,古今字和异体字一律混为通假字。

    《说文·茻部》:“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莫故切又慕各切。”[2]“莫”的本义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被假借来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如《诗经·邶风·北门》:“终窭且貧,莫知我艰。”[3]随着“莫”字使用频率的增加,为了不至于混淆,在“莫”字下再加形符“日”,用“暮”表示“傍晚”的意思,因此,“莫”和“暮”是一对古今字,高中课本应该对古今字加以说明。

    因此正确的解释为:莫,“暮”的古字,原指日落的时候,文中表示年末或一年将尽。

    2.不惶启居,猃狁之故。[4](《诗经》两首之《采薇》)

    课文原注“启”:跪。“居”:坐。

    先看“启”,《说文·口部》:“開也。从户从口。康禮切。”[5]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因此本义是“开,打开”。后来引申出“启发”“出发”“启奏”等义。“启”的义项中无“跪”的含义,课本中解释为“跪”是认为“启”通“跽”,《说文·足部》:“長跪也。从足忌聲。渠几切。”[6]再看“居”,“居”的本义是"土著",引申义为"永住"。《说文·尸部》:“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7]可见原文注释取“蹲”义,但解释为“坐”不知缘由。

    结合下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中的“定居”是动宾结构,以及《诗经》押韵对称的情况,“不惶启居,猃狁之故”和“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都处于一小分段的结尾,可以推论出“启居”也是动宾结构,“启”是动词,有“开启、开始”之义;“居”是名词,表示居住的地方。这样解释和前文“靡室靡家”更能贯通,从“无室无家”到“无暇开始安居”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会显得重复多余。

    因此,正确的解释应为:启:开启、开始;居:居住的地方。启居:安居。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8](苏轼《赤壁赋》)

    课文中“属”无注。

    《说文·尾部》“屬”:“連也。从尾蜀声。之欲切。”[9]“屬”的本义是“连缀”,表“连缀”义应读为zhǔ。课文注释“属”未注音,按照通常的读法学生易读为shǔ,而读音不同含义有差。句中的“属”应解释为“连缀”,含有“连续”之义,因此读作zhǔ。《汉语大字典》[10]解释“属”的“连接、连续”义时,其中一例为:苏轼《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累岁灾伤,流殍相属”,可见“相属”中的“属”为“连续”义。

    因此,原文含义为“举起葫芦做的酒杯相互接连饮酒”。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1](苏轼《赤壁赋》)

    课文中“挟”无注。

    关于“挟”,无注释易理解为“挟带”,《说文·手部》:“俾持也。从手夾聲。胡頰切。”[12]《宋本广韵》:“懷也。持也。藏也。護也。”[13]“挟”的本义是:用胳膊夹住。结合上下文,为表达说话者怡然自得,放浪形骸的心情,这里的“挟”应取其本义,即“用胳膊夹住飞仙以遨游天际”

    5.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14](贾谊《过秦论》)

    课文注释“制”:统领、统率。

    《说文·刀部》:“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征例切。”[15]“制”的本义:裁断、制作。后来发展出“约束、管束”之义。古文献中“制”并无“统领、统帅”之义,即使放在文中可使句意连贯,但就单个词来说存在问题。这里的“制”应解释为“管束、约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6](韩愈《师说》)

    课文注释“相师”:拜别人为师。

    《说文·目部》“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17]“相”本义是“细看、观察”,后发展出“相互”之义,见《正韵》“交相也”。“相师”中的“相”是“相互”之义。结合下文也可以说明,下文“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表明士大夫们嘲笑这种称“老师”和称“弟子”的行为,如果将“相师”解释为“拜别人为师”,那后文的“曰师”无法解释,因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相互为师,互相请教,这样解释更符合韩愈要表达的“重师”之观。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8](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注“辞谢”:婉言道歉。

    原文注释欠妥,将“辞谢”意译之后作为注释,使得字本来的含义不够清晰,按原文解释“辞”表示“婉言”显然不对。

    《说文·辛部》:“訟也。从,,猶理辜也。,理也。”[19]“辞”的本义是“讼辞”,后发展出“言辞”“借口”等义,从而进一步引申为“推辞”,原文中的“辞”应解释为“推辞”,秦王对于蔺相如的指责略有推辞推脱之意,因理亏而不正面面对蔺相如的指责,边推脱边道歉。所以“辞谢”解释为“推脱道歉”更为合适。

    8.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20](李密《陈情表》)

    课文原注“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這一解释存在问题,因为按课文原注则“赴”要解释为“接受”。关于“赴”的含义,见《说文·走部》“趨也。从走,仆省聲。芳遇切。”[21]“赴”的本义是“趋走,奔赴”,文中李密表明自己因家有老母而没有去接受任命,原注释漏掉“赴”所带的“趋向”义,直接简化为“接受任命”。从句意上来说,虽然理解上没有太大偏差,但在情感上“不去接受任命”比“不接受任命”更委婉,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单纯从字词的解释来说,原文注释直接忽略了“赴”字的含义,因此这里需要对“赴”补充解释。

    综上,本文对中学文言文中上述几个词的注释进行了考证,对存疑和漏释之处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接触中国古代文化的必经之路,教材需要不断革新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义的解释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不能以今律古。本文只考证了部分字词,中学文言文注释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

    [1]曹淑琴.人教版(200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5月.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年7月.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二版.

    [4]刘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5]吕晶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6]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研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

    [7]王秀梅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1版.

    [8]许杰,徐秀梅.中学文言文注释商榷[J].丝路学坛,1998年5月.

    [9]余迺永 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7).

    [10]张保廉.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注释的释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9月.

    注 释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研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15(以下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189.

    [3]王秀梅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9):22.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15.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230.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322.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1596.

    [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33.

    [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1606.

    [10]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4):1053.

    [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33.

    [1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2387.

    [13]余迺永 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7):541.

    [1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51.

    [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725.

    [1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54.

    [1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529.

    [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7.

    [1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2965.

    [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37.

    [2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7):251.

    (作者介绍:田凯黎,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商榷 注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