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腐败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时间:2020-12-15 04:09: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1949—2019年间中国知网中2090篇期刊文献为样本,运用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回顾和反思我国腐败治理研究历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历经萌芽期、雏形期、初始期、发展期和深化期,监察制度、贪污受贿以及寻租等成为腐败治理研究的主题,学术腐败、廉政建设、网络反腐和制度反腐逐渐成为21世纪以来腐败治理研究的热点。腐敗治理研究的学科视角从早期的史学和法学逐步扩展到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学术话语从西方话语本土化到本土话语构建,渐成体系;研究方法从规范研究、实证量化分析到模型建构、多案例比较等日趋多元。展望未来,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完善研究方法,增强学术对话和知识累积性,培育学术社群,强化理论与实务合作,无疑是我国腐败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腐败治理;知识图谱;热点主题;学术社群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020-12

    收稿日期:2020-06-16

    作者简介:毛立红(1979—),男,河南商水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行政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腐败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阻因与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ZZJH-085;河南省高校纪工委廉政专题研究项目“高校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精准防控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LZYB0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腐败现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措施,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腐败治理研究也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焦点议题。据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显示,建国以来腐败治理研究文献高达80000余篇。目前,关于腐败治理研究的评估文献也日渐增多。如倪星和陈兆仓[1]通过对1980-2009年间的腐败治理研究期刊文献分析后认为,相关研究大多是宏观非经验主义的对策研究,研究的方法论意识和规范性程度亟待提升,多元学科视角缺乏整合;李燕凌等人[2]从腐败本质、腐败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和反腐策略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的腐败治理研究文献;张增田和杨惠[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回顾了1992-2011年间国内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的6个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倪星和李珠[4]基于2000-2017年间廉政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国内外比较探讨国内廉政研究的局限及其理论转向。[5]

    总体来看,现有腐败治理研究文献评估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方面的借鉴,但也存在如下缺憾:单学科视野研究较多,多学科综合性评估较少;短程综述性研究较多,全程划时段回顾性研究缺乏;文献计量分析较多,知识图谱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与方法评估较多,学术话语、学科视野和学术社群的系统分析缺乏。有鉴于此,本文以学术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文献计量,以知识图谱形式从政经管法史等多学科视角呈现腐败治理研究的知识网络和主题演变,剖析其阶段特征和演进态势,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旨在为促进腐败治理研究的知识积累提供思路。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学术期刊是学术社群从事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平台,学术期刊文献则是科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样本,回顾、评估与反思国内腐败治理研究情况,以“您认为题目中包含哪些关键词的文献可称为腐败治理研究文献”为题,运用德尔菲法遴选出腐败治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然后据此选出样本文献。具体步骤:⑴遴选关键词。首先,让10位腐败治理研究专家每人选出10个腐败治理研究的关键词;其次,根据这些关键词与腐败治理的相关性,分别让10位专家为这些关键词从1至10分进行赋值,最后选出赋值最高的10个关键词:腐败、反腐败、廉政、寻租、贪污、受贿、纪检、监察、巡视、双规。⑵遴选样本文献。时间限定为1949年至2019年,检索范围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首先,将上述10个关键词输入“篇名”栏,运用“或含”“或者”布尔逻辑运算符检索样本文献;其次,将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共有90篇文献作为样本文献;自改革开放到2019年,大致分为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又分为两个5年期的时间切片,每一时间切片选取高被引文献250篇,70年共选取2090篇高被引期刊文献作为样本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定量分析运用华裔学者陈超美开发的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对样本文献做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知识图谱分析,以探测腐败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之间的知识网络。所谓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与互动等诸多内在复杂关系的一种图像,具有“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的特征。[6]

    论文关键词是作者选用的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词汇,其能够反映文献内容的可信赖指标与一篇文献的关键词之间存在作者认可的主题关联。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统计一组关键词在样本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来测度某一研究主题的热度、主题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知识网络的形成和演进。[7]文献关键词突现即关键词的骤然增长,意味着一个研究热点前沿的兴起,根据关键词突现的时间和趋势来判断热点主题及其演进。

    定性分析主要是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对热点主题的高被引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以深入探究腐败治理研究主题演变的特征与机理,了解和把握腐败治理研究主题演进的背景、腐败治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腐败治理研究历程回顾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本文将腐败治理研究分为萌芽期(1949-1978)、雏形期(1979-1988)、初始期(1989-1998)、发展期(1999-2008)和深化期(2009年—2019)五个阶段①,从文献规模、知识累积、学术话语、学科视野、研究方法、学术社群以及热点主题等方面全程分析建国以来腐败治理研究的演进历程。

    (一)腐败治理研究的萌芽期(1949—1978年)

    從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文献来看,1949-1978年间关注腐败治理研究的期刊文献较少,仅90篇,集中发表于1951年至1962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及整个70年代,腐败治理研究近乎停滞状态。从研究类型上看,样本文献偏于政策阐释、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国外贪腐介绍。从知识累积性来看,样本文献的施引文献偏少,即这些文献对知识增长的贡献较为有限。文献作者多为银行、财政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腐败治理研究方法单一,知识累积性弱,学术性不强,学术话语尚未形成,腐败治理研究处于萌芽期。

    从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中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贪污”和“监察”两个领域。

    1.贪污。建国伊始,党中央就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1950年5月1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预防出现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贪污腐化和政治上堕落等问题,中共中央在全党全军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1951年12月,结合整风运动,中共中央在全国发起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1月,针对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行为,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五反”运动。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贪污罪并规定了贪污罪的处罚原则和量刑情节。这一时期的腐败治理研究主要以《中国金融》期刊为平台,聚焦于银行系统的贪污、生活腐化等问题,研究视角多为案情介绍、成因分析和反贪经验总结,对贪污问题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缺陷,如把贪腐主要归因于干部思想作风问题和不法资本家的腐蚀,对深层次的体制和经济原因缺乏关注;反贪措施主要聚焦于思想教育、群众运动和刑事制裁等。

    2.监察。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监察各级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并纠举其违法失职行为。据此,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相继成立。1955年3月,根据《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这一时期的监察研究主要以《中国金融》《财政》和《法学研究》等期刊为平台,围绕监察的性质和任务、监察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分工以及财政监察和银行系统监察的工作方法等问题展开,研究形式主要以经验总结、工作报告为主,总体来看,就事论事的文献居多,缺乏对体制层面的深入系统思考。

    (二) 腐败治理研究的雏形期(1979—1988年)

    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腐败治理研究的总体发文量来看,1979-1988年间腐败治理研究学术文献有500余篇。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者来看,对贪污受贿以及金融监察等问题的研究较多且来自于实务界,如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黑龙江省高院、沈阳军区军事法院和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等。监察制度史和贪污受贿法律问题的研究者多来自于高校的历史学者和法学者,他们以《历史教学》《人民司法》《法学》《现代法学》等学术期刊为平台,逐渐形成了史学和法学的腐败治理研究学术社群。从知识累积性来看,样本文献的施引文献逐年增多,知识累积性渐显。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腐败治理研究除了实务经验总结外,基于史学的史料分析和基于法学的学理探讨性文献逐渐增多,史学界和法学界开始自觉建构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腐败治理研究进入雏形期。

    从CiteSpaceⅢ生成的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贪污与受贿”和“监察与纪检”两个领域(见图1)。

    1.贪污与受贿。1977年恢复高考后,法学教学研究随之重启。1979年7月6日,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分别在第五章侵犯财产罪和第八章渎职罪中规定了贪污罪和受贿罪。此后,法学界以《人民司法》《法学》《现代法学》等学术期刊为平台,从刑法学视角研究贪污、受贿、侵犯财产等腐败犯罪成为学术热点。学者们从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犯罪构成、犯罪情节、量刑标准等方面对贪污受贿罪展开理论探讨和案例剖析,其中,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利用职务便利”问题讨论较多,同时也有对贪污受贿惩处经验的历史考察。此外,与受贿罪存在对合关系的贿赂罪也备受学界关注。

    2.监察与纪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财政监察工作;1980年,为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维护财政纪律,国务院要求全国各地建立监察机构。从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期,监察工作尤其是财政监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针对财政部门、财会人员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学者撰文强调加强财政与金融机构监察,严肃财经纪律,完善财政政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党的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此外,为预防腐败,重建国家监察制度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8]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组建监察部。除了对现实监察制度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外,史学界也开始对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监察制度展开考证研究,为监察制度完善提供历史经验借鉴。同时,还有学者研究苏联、瑞典和日本的监察制度,为我国监察制度的完善提供国外经验借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之后各级纪委相继恢复重建。从1984年起,纪检工作在改革中的作用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主张强化纪检工作尤其是金融机构的纪检工作,严肃党风党纪,预防经济犯罪。1987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室编撰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概论》系统总结了我国纪检工作的经验,揭开了我国纪检工作研究的序幕。

    (三)腐败治理研究的初始期(1989—1998年)

    1988年,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反腐败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9年,反腐倡廉运动迅速在全国开展。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来看,1989-1998年间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文献增量迅猛,达万余篇。从学术话语构建来看,一方面,政治腐败、党内腐败、消极腐败等本土学术话语开始出现;另一方面,经济学界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期刊为平台,开始引入西方寻租理论分析我国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从研究方法来看,除传统的规范研究外,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腐败治理研究者的重视,由此腐败治理研究的实证性明显增强。从知识累积性来看,样本文献的施引文献逐年增多,高被引文献明显增加,腐败治理研究的知识基础初步形成。从学科视角来看,腐败治理研究由早期的史学、法学领域逐渐拓展到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从高被引文献作者来看,社科研究院(所)和高校学者逐渐成为腐败治理研究的主力军,实务界研究者在重点议题研究中逐渐淡出。总体来看,实证性研究初步显现,知识积淀逐步增强,史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社群开始出现,腐败治理研究正式步入学术视野。

    CiteSpaceⅢ绘制的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呈现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渐趋多元,除了对贪污受贿和监察制度进行研究外,寻租、政治腐败和廉政等研究主题开始出现(见图2)。从中國知网学术期刊高被引文献来看,贪污受贿罪和寻租成为这一时期腐败治理研究的焦点。

    ⒈贪污与受贿。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后,学界开始深入探究贪污罪的共同犯罪、贪污罪主体与客体的立法完善以及贪污罪的立法比较等焦点议题,同时,对受贿罪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刑法学界针对受贿罪的性质与罪名体系,受贿罪犯罪客体界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等受贿罪客观要件的内涵,以及证据规则、立法发展等学理和现实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

    ⒉监察制度。自1986年起,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先后组建,国家监察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监察工作法规和制度。1989年,我国第一部行政监察专著《中国行政监察》出版;同年,《行政监察概论》出版。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在总结新时期行政监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由此行政监察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学界也开始从体制、法制层面思考腐败治理问题。还有不少历史学者从监察御史、御史台、风宪衙门、都察院等古代监察体制研究中汲取传统制度资源。[9]

    ⒊寻租。1974年,克鲁格正式提出了寻租的概念,此后十余年中,寻租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影响力已从经济学领域扩大至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领域,同时也为腐败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和框架。1988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译介了克鲁格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引入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寻租”概念。之后,吴敬琏、钱颖一、樊纲等经济学者纷纷投入到寻租理论研究热潮中,[10]借此分析中国的寻租活动。[11]由此开始,“寻租”成为中国腐败治理研究的流行话语。

    ⒋政治腐败。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报告强调要把惩治腐败作为全党四项重要任务之一。这一时期,政治学界开始关注党内腐败现象,通过廉政思想教育、党风建设等抑制腐败成为研究热点。在样本文献中,王沪宁、胡鞍钢等政治学者广泛分析探讨了腐败的根源、腐败产生的条件、腐败的特点与趋势等理论问题,介绍了日本、新加坡等境外反腐经验,并从廉政建设、法制建设等层面提出了惩治腐败的措施。[12]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起,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剖析腐败行为和现象的文献也逐渐增多,消极腐败现象和预防腐败也开始受到学界关注。

    ⒌廉政。1988年底,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在新形势下保持廉洁问题的会议纪要》,这是党中央全面部署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之后,廉政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学界从列宁思想、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吏治中寻求廉政建设的理论资源,从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和延安时期的政权建设中总结廉政建设经验,从国外廉政制度中寻求启示,并提出构建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建立财产申报制度,严肃党风党纪,强化廉政监督,加快民主制度建设以及高薪养廉等系列廉政措施。

    (四)腐败治理研究的发展期(1999—2008年)

    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看,1999-2008年间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文献激增至25000余篇,腐败治理研究日益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议题。这一时期,腐败治理研究学术话语日渐丰赡,除寻租理论外,治理与善治、博弈论、委托代理、利益冲突等西方理论话语先后引入腐败治理研究领域。随着经济学者的不断加入,经济模型建构和量化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应用逐年增多。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相关高被引文献明显增加,腐败治理研究的知识积淀日益深厚。这些都标志着腐败治理研究开始进入发展期。

    从CiteSpaceⅢ绘制的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和高被引文献来看,法学领域的受贿罪、贪污罪研究和经济学领域的寻租研究持续升温,行政监察和廉政议题热度不减,学术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新议题开始受到关注(见图3)。

    1.贪污与受贿。2000年以来,对贪污罪、受贿罪的研究持续深化。在贪污罪研究方面,刑法学界围绕贪污贿赂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客观要件的合理性、贪污罪主体认定、贪污罪中公共财产的界定以及贪污贿赂案的技术侦查手段立法规范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析,并借此对《刑法》第394条的修改及适用提出建议。在受贿罪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受贿罪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与现行立法及其理论、司法之间存在冲突,实践中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者逃脱受贿罪的刑事责任的后果,因此,应取消该犯罪构成要件,[13]这一观点引起了刑法学界的广泛共鸣。由此共同受贿犯罪、斡旋受贿、间接受贿、索取收受贿赂等问题在学界得以深入探讨。

    ⒉寻租。自2000年起,对寻租的研究持续深入,从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看,会计寻租、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教育寻租等成为寻租研究的热点。在理论工具上,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更多地被引入研究委托人、代理人、寻租者三方的博弈分析中。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转型背景下寻租行为与行政垄断、财政管理、税收流失、政府支出以及投资之间关系研究中。

    ⒊行政监察。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颁布施行。之后,史学界延续以往对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考察,分析其借鉴意义;对国外监察制度尤其是针对瑞典、英国、日本、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研究明显增多,其中,对监察专员制度的研究热度颇高;行政效能监察研究文献激增,如何通过电子政务、责任追究机制、群众监督和行政绩效考评提升行政效能监察效果,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

    ⒋廉政。2001年以后,有关廉政建设、廉政文化、廉政教育等成为研究热点,高薪养廉问题受到重视。[14]从文献互引网络分析来看,研究者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汲取理论资源,从历史中钩沉廉政建设经验,同时也重视从新加坡以及北欧国家借鉴廉政建设经验。在廉政建设措施上,相关研究重视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廉政教育培养廉政意识;主张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风党纪;重视廉政制度建设等。

    ⒌学术腐败。自2000年开始,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經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学术腐败的原因、表现极其危害,研究者提出了完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加强编辑出版业的自律机制建设;发扬学术民主,规范学术权力;完善学术体制,改善学术生态环境;完善同行评议、项目评审、职称评定、稿件评审等学术评价机制的学术腐败治理措施。

    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5年12月14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份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腐败犯罪的内涵、预防腐败、反腐败国际合作、非法资产追缴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范。此后两年里,国内刑法学者围绕《公约》对我国刑法的影响,《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公约》框架下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公约》资产追回机制与引渡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法理探讨。

    (五)腐败治理研究的深化期(2009—2019年)

    2009-2019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相关学术文献猛增至40000余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腐败治理研究文献增长较快;研究主题愈加多元,研究实证性、学术对话性和知识累积性显著提升,腐败治理研究逐步进入深化期(见图4)。

    ⒈反腐倡廉。从关键词突现来看,从2008年起,“反腐倡廉”在文献中迅猛增长,成为热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之后,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等预防腐败措施成为反腐倡廉研究的重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此语境下,对财产申报制度、巡视制度等廉政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建设以及制度意识、制度执行力等研究成为制度反腐的热点。

    ⒉网络反腐。2009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开通,网络反腐逐渐兴起。从文献内容分析来看,网络反腐现状与困境、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15]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网络反腐的正负功能、[16]网络反腐的制度化以及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等成为网络反腐的重点议题。其中,完善网络反腐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政务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助推社会舆论监督;发展电子政务,以网络问政引导网络舆论监督;完善网络举报制度;网络实名制消解网络匿名性的弊端,抑制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等等。从理论基础来看,在网络反腐研究中,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得到广泛援引。

    ⒊贪污受贿罪。这一时期,对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的研究依然热度不减。从2009年开始,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司法机关将使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由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引起刑法学界热议。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其中对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关于贪污罪的处罚规定作了较大修改;2016年,“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多次索贿等八种情形规定为影响受贿罪定罪或法定刑升格的情节。此后,贪污罪、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在刑法学界也掀起了学术讨论的热潮。[17]

    ⒋监察体制。2018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施行。这一时期,监察体制改革一直是监察研究的焦点,法学界则是监察体制改革研究的主要力量。从文献内容分析来看,相关议题主要包括:监察体制改革的合法性与合宪性以及宪法修改问题;监察机关的属性和运作机制、机构与职能的整合、监察措施和监察程序的完善以及监察机关自身的监督和制约;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衔接机制;等等。

    ⒌巡视制度。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9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此后,对巡视制度的研究渐成热潮。政治学者多基于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从党内监督的视角回溯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分析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的经验启示、执行困境与现实出路。历史学者则从古代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制度中探寻历史启示。

    ⒍企业高管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和反腐败工作,大批国企高管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企业高管腐败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围绕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内部晋升与薪酬管理等与企业高管腐败的关系,经济学界展开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刑法学界则对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腐败犯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法理探讨。

    三、腐败治理研究的结论

    建国以来,我国腐败治理研究历经五个阶段的演进逐步向纵深发展,期间研究文献增长迅猛,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学科视角日益多元,研究方法日益完善,知识基础愈渐深厚,史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腐败治理研究学术社群雏形初现,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初步形成。

    (一)研究主题的演进

    纵观70年的腐败治理研究,其紧扣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现实需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齐头并进。基于CiteSpaceⅢ的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贪污受贿、监察、寻租、廉政等研究主题一直是热点,学术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网络反腐、巡视制度、企业高管腐败等议题先后涌现。研究领域由狭及宽,不断推动腐败治理研究进程深入发展(见图5)。

    (二)学科视角的变迁

    不同学科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的援用既是拓展腐败治理研究领域的有效工具,也是推进腐败治理研究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腐败治理研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史学、法学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也先后加入。史学研究侧重于古代监察制度和反腐经验研究;法学侧重于贪污、受贿等腐败刑事犯罪的法理探讨以及监察制度的法治维度思考;经济学侧重于寻租、企业腐败、腐败与增长、腐败与政府支出、腐败与税收等关系的实证量化研究;政治学侧重于党风廉政、纪检监察等反腐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总体来看,史学、法学、经济学研究议题聚类程度相对较高,知识累积性相对较强;政治学研究文献丰富,议题庞杂,但整体实证性不强,知识累积性与学术对话性有待提升。

    (三)研究方法的完善

    研究方法是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工具。20世纪90年代之前,腐败治理的史学研究、法学研究和政治学研究面向多偏向于规范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传统的规范研究外,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腐败治理研究的实证性开始增强。新世纪以来,随着腐败治理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兴起,量化实证研究和模型建构等研究方法逐渐兴起,研究偏向于微观问题的实证分析,学术性显著增强; 2010年以后,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多案例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始出现。研究方法的日益完善推动了腐败治理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腐败治理研究的反思

    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而对学术发展史的回顾、反思和批判则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国外腐败治理研究的发展经验为镜鉴,基于我国腐败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目前我国腐败治理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⑴从国际比较来看,相较于国外腐败治理研究,我国腐败治理研究尚缺乏国际视野,具体表现为学界对国外腐败治理的研究仅局限于个别国家反腐制度与经验的考察,缺乏跨国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中的共性问题研究不足。⑵从研究方法上看,由于腐败测量研究滞后,实证研究偏于问题——对策范式,量化实证研究整体偏少,使得实验研究和大数据量化分析的文献尤为匮乏。⑶从知识累积和学术话语构建视角来看,我国腐败治理研究在总体上学术承继意识不足,文献之间缺乏有效的学术对话和知识累积性。西方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应用进展较快,而我国本土理论话语尚未形成自身学术发展逻辑,基于本土实践的本土学术话语建构相对滞后。⑷从学术交流平台来看,发表腐败治理研究论文的专业期刊相对较少,仅有《廉政瞭望》《廉政文化研究》等期刊。2000年后,各高校先后成立了廉政研究中心,有力地推进了腐败治理研究的发展,但全国性枢纽型学术组织和各学科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缺失,致使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共享的研究议题,不利于交流研究经验和培养学术共同体意识。⑸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视角来看,学术界与实务界缺乏有效的研究合作机制,学术界倾向于理论阐释,实务界则较少从事理论研究,导致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经验支撑,理论建构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有效的理论提炼,解决实践问题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概而言之,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完善研究方法,增强学术对话与知识累积性,培育学术社群,强化理论与实务合作,无疑是我国腐败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倪星,陈兆仓.问题与方向:当代中国腐败与反腐败研究文献评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3).

    [2]李燕凌,吴松江,胡扬名.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3]张增田,杨惠.国内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基于1992-2011年CNKI核心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学术界,2013,(4).

    [4]倪星,李珠.廉政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理论转向——基于2000年以来CSSCI和SSCI论文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4).

    [5]李莉,吴江.2015年中国腐败研究热点分布——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6,(4).

    [6]陈悦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

    [7]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8]王連昌.建议重建国家监察制度[J].现代法学,1981,(3).

    [9]赵希鼎.历代监察制度的变迁[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1979,(4).

    [10]钱颖一.克鲁格模型与寻租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11]吴敬琏.“寻租”理论与我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12]胡鞍钢,康晓光.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J].改革与理论,1994,(3).

    [13]朱建华.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论[J].现代法学,2001,(4).

    [14]錢福臣.“高薪养廉”三论[J].求是学刊,1998,(5).

    [15]杜治洲,任建明.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2).

    [16]牛先锋.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完善对策[J].理论视野,2005,(5).

    [17]周光权.论受贿罪的情节——基于最新司法解释的分析[J].政治与法律,2016,(8).

    (责任编辑:高  静)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Corruption Governance Research: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Mao Lihong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2090 journal literatures in CNKI from 1949 to 2019 as samples,and uses the methods of knowledge mapping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review and reflect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corruption governance in China.In this process,it is found that after the embryonic stage, embryonic stage, initial stage,development stage and deepening period,the supervision system,corruption and bribery and rent-seeking have become the research topics of corruption governance.Academic corruption,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Network Anti-corruption and institutional anti-corrup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corruption governance research since the 21st century.The discipline perspective of corruption governance research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the early history and law to political science,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academic discours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ystem from the localization of Western discours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discourse;the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from normative research,empiric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model construction and multi case comparison.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improving research methods,enhancing academic dialogue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cultivating academic community,and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operation are undoubted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rruption governance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corruption governance;knowledge map;hot topics;academic community

    相关热词搜索: 图谱 腐败 反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