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复古留声机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1-01-28 04:03: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景文

    台式复古留声机

    1930年代,复古留声机和唱片流行于民国一线城市。

    复古留声机有台式和柜式两种。台式机箱是一只约一尺见方,高三寸的方盒子(一尺≈33.33厘米,一寸≈3.33厘米)。柜式机大小相当于一只床头柜,以花梨木、桃花心木等实木手工打造,纹理清晰温润,古色古香,堪称经典的殿堂级收藏品。留声机的面板上装有唱盘、唱头和唱针,连接着我们常在民国年代影视剧中见到的,纯铜打造、镂花工艺,如盛开喇叭花形的硕大的扩音器。

    民国时期的留声机发声系统由四个基本要件构成:声源(每分钟78转的黑胶唱片,单面时长约3分钟),动力(先是手摇,后改进为电力),唱头唱针(经唱针划动唱片沟痕来读取和还原声音信号,因磨损较厉害,唱片需放唱一面换一根唱针),扩音喇叭。

    民国时期的唱片主要是“哥伦比亚”Columbia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西方古典音乐,和上海“百代”“胜利”公司制作发行的中国戏曲和流行歌曲。

    民国期间,置备和使用复古留声机和唱片的有以下几类人士:

    一类是京戏名角、票友,或痴迷传统戏曲的政商要人、前清的遗老遗少,他们阖眼跷腿摇头晃脑,听的是余叔岩、言菊朋,和梅、尚、程、荀。如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就是个京戏迷,在天蟾舞臺捧角,在自家公馆办堂会听戏。一代名伶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先是辗转天津,后于1933年赴上海。杜月笙在“百代”公司为孟小冬灌录了《武家坡》《捉放曹》等唱片。孟小冬此后不再做商演,或着戏装在寓所走台步独自清唱,或与杜月笙一起听留声机播放自己灌录的唱片自娱。

    一类是有欧美留学背景的教授、医生和学人,他们听的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和德、法、意歌剧。早年留学美国、德国的作家、翻译家林语堂是较早拥有留声机和唱片的人,买唱机据说是花了他22块大洋。那时上海的中产阶级喜欢于夏日携唱机、唱片到郊外避暑,这已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林语堂《说避暑之益》一文曾这样描述:“带一架留声机……可以听到年头年底所有听惯的乐调。”

    还有一类是上海、南京、重庆等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他们听的是周璇、白光、姚莉唱的《四季歌》《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彼时新世纪的曙光已露端倪,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学生,用复古留声机放唱左翼进步歌曲《毕业歌》《渔光曲》和《长城谣》。

    复古留声机与黑胶唱片是绝配,播放出的音乐优美动听,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音色和韵味。

    但从科技含量和技术进步方面考量,发展又是必然。回顾唱机发展的历史,动力由手摇、电动,唱针由钢针到更耐磨的宝石唱针,再到激光唱机;唱片也改进为激光扫描的读取、还原声音技术,放唱时长达78分钟。这样的改进,谁又能拒绝?应当承认,经数字技术处理的音乐产品,声音清澈干净,音乐的层次感更丰富,尤其是它具有大规模和快速的工业生产效率,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年唱机的发明者爱迪生没有来得及改进的,后人做到了。

    然而音乐发烧友在接受新技术设备的同时,仍在怀恋和保留老式唱机和黑胶唱片。他们更喜欢模拟信号的音响设备, 认为经数字技术处理的音乐略显冷峻,而传统唱机和黑胶唱片还原的音色是温暖丰满的,质感是浓郁的,更有剧场效果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道穿越时空的风景。

    注:清末民初,上海《时报》曾与《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老上海”常以 “申、新、时” 三大报并称。

    相关热词搜索: 留声机 复古 前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