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问题研究

    时间:2021-02-11 18:04: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潘涵

    【摘要】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学科,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则是小学教育的衍生和拓展,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否有效衔接,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讨论了小学到初中语文教育的衔接问题,并总结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育 中小学教育衔接 问题 建议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出的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思想,致使语文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4个学段,其中6年级到7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此阶段语文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思维方式和心理、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进而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纯在严重的脱节问题,本文通过从中小学语文教育衔接问题的现状及问题着手,分析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及问题

    第一,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学语文存在较大差别。小学语文以教授基础知识为主,知识点简单易懂,加上老师的反复强调,学生的语文成绩总体不会太差,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较小。而初中的语文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平时的积累水平,相比小学语文而言,初中语文的难度有所提升。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成绩难免下滑,学生在成绩上能看出明显的差距,这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内部因素来看,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热衷于表现自己,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应,希望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与赞赏。而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变强,羞于向父母、老师倾诉学习的烦恼,导致语文学习问题被搁浅。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开始倡导家校合力,家长辅导学生做作业的现象尤为突出,导致学生对家长形成较强的依赖性。然而,中学语文的难度加深,父母的辅导能力有限,学生失去依赖无所适从。中学又面临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语文成绩随之下滑。

    第二,教法衔接不当,教师的衔接意识薄弱。由于中小学语文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中小学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小学阶段,语文主要考察基础知识,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法,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记忆;中学阶段,语文课本篇幅增长,难度上升,但此阶段学生的学习感悟能力提高,故教师采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小学阶段的教法发生骤然转变,而大部分教师只关注自己所担任教学段的教材大纲及教学要求,很少关注其他学段的,导致教师不了解中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方面的差异,进而无法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受用终生,而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及正确使用学习方法策略,并且极其依赖师长,导致他们很难适应高强度的中学语文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弱,致使教师和家长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学生监管学生。在学校,课上老师反复重复知识点,辅以背诵、默写予以强化,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还会抽空在课下对其进行专门教导。在家里,父母检查学生作业并进行辅导。一方面,师长的督导有效制约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致使学生对其形成过度的心理依赖。学生总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父母知识的灌输,导致其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课本的学习,等老师课堂的讲解,事先却很少进行预习、思考,而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重,课程紧张,老师无法在课堂给学生时间阅读,也不会像小学老师讲得那么细致,这就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自我学习与探究。

    第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对学生关注度不够。小学高年级学段的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自己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上,很少去关注其他学段的语文教学状况。六年级的教师相对小学低年级学段本身的教学任务重,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之余还要关注小升初的复习;初中一年级的教师相较小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增长并增加了晚自习,又面临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压迫,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更难抽出闲暇时间关注其他学段的教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专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教师不了解学生身心变化发展以及学习的状态,只是片面采用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施教,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阅历以及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教学效果差异。

    第三,中小学教师交流体制不完善。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适时进行沟通是了解彼此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教师的衔接意识不高,不会主动去交流,即使教师意识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联系安排学校,所以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相应的教育部门建立相关的沟通平台。目前,我国还尚未出台中小学教师交流安排的相关文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交流机制,使得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不能掌握其他学段的最新教学资讯,也进一步导致了中小学语文教育衔接问题解决的滞后。

    三、问题解决建议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树立习惯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首先应通讀全文,然后借助字典、辅导书、信息网络等工具查阅生字词、写作的背景以作者的生平境遇,对文章形成初步的了解,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课上等待老师的解答,如果教师未提到该知识点,举手向老师提问。课上认真听讲,手脑并用,做好相应的笔记,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出疑惑。课下,对照课堂笔记回忆所学的知识,适时温故,独立自主完成作业,认真思考后作答。定期合理分配时间阅读,可以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或周末的闲暇之余,翻阅自己所喜爱的书籍,遇到赏心悦目或震撼心灵的语句,动笔摘录,静心体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读完一本书,产生万千感慨,可以记录一篇读后感,或者向朋友、父母分享自己的感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即使初中学生的闲暇时间变少,只要学生形成保持阅读的习惯,便会利用自己游戏消遣的时间阅读,而阅读是保持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强化衔接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在步入中学前进行语文水平摸底测试,让教师对新生的真实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根据学生目前的状况实施教学方案,耐心地进行教导,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在一段时期的教育学习后,定期做小测试考察学生的接受状况,适时进行监控调整。对于学生心理的转变,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校的行为,若有异常,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谈话,并与学生家长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此外,教师要终生学习,强化衔接意识。教师若采用惯用的教学方式,受经验主义的限制在任教岗位容易固步自封、止步不前,進入职业倦怠期。避免此类现象,教师应不断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等信息网络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中小学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衔接意识,首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九年一贯的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小学与初中是整体相连的学习阶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学教育。

    第三,国家应重视中小学语文教育衔接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是国之根本,而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中尤为重要,因此国家要重视中小学语文衔接问题,并且应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国家应完善中小学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中小学交流会议或者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等活动,使得中小学教师真正走近彼此的课堂,全方位地了解相应学段的学生情况和教师情况,正确掌握学情,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中小学语文教育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国家应给教师减负,优化教师待遇。新课改积极倡导给学生减负,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给教师减负。教学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分别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教和学共同发展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作用。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解决的探究上,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中小学教师还要定期交流,教师本身要具备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等诸多品质,时代对教师的赋予的使命感越来越高,而教师的工作量剧增,国家应该采取提高教师工资、延长教师假期、提高教师地位等措施,全面优化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让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岗敬业。

    四、结语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在不同学历阶段都存在衔接的问题。本文讨论了中小学语文衔接的问题,总结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也逐步提升,但是各学历阶段语文教育的不同特点带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衔接问题,也是语文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骆念春.学生在中小学衔接中的语文教育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9,(5) :75.

    [2]王植奕.浅谈中学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48):92.

    [3]李玉苹.从“交流”中看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J].少男少女,2018,(36):55.

    [4]周晨,周凌轲.中学与大学语文教育的隔阂——以学术写作为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5):92.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衔接 语文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