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踩跷法源流述略:踩跷法

    时间:2019-01-28 04:33: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通过阅读历代文献,探讨踩跷法形成的背景,用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查阅古代著作及近代国内踩跷法研究文献,分析踩跷法形成的时期,治疗病种及应用范围。结果:踩跷法最早用于临床急救,后发展到养生保健,逐步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尤其腰部的保健治疗。结论:踩跷法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应用、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程。到现在发展成为保健与治疗并举的一种特色手段。
      关键词 踩跷法 源流
      
      推拿按摩是祖国的宝贵遗产之一,踩跷法作为按摩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按《路史》传说:“上古之时,神农命僦货季理舌脉,对察和齐摩踵他告,以利天下”。这是我国古代划分执业范围的早期记载。按摩古称按跷,按字从手,跷字从足,《说文》“按者,两手相切摩也”、“跷,举足也”。正如吴鹤皋曰:“手摩为之按,足蹑谓之跷”,张志聪亦注曰:“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按跷者,蹄足以按摩也”。《史记》扁鹊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澧酒,绩石、蹁引、案杌、毒熨”,此处将踊引与案抚并提,当是按跷的最初原始本义。可以推测古时之按跷是手和足并重的,且按、跷是分别用手、足作为手段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从出现踩跷开始应用于医疗行业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 萌芽阶段
      
      据考证,最早提到踩踏之法的要算《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上面记载:“(苏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这里“凿地为坎”“覆武其上”“蹈其背”即为踩跷的准备、患者体位与操作全过程,论述颇详,正是踩跷法用于急救的实际具体运用,可见古代人民早已把踩跷作为医疗上的一种重要手段。
      
      2 成熟阶段
      
      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按跷一词凡见三次:《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王冰对按跷词注曰:“按,谓按摩;跷谓如矫捷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之后历代医家多从王冰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汉语大词典》等书对按跷词的解释也宗王冰之说,即言按跷是按摩肌肉和活动筋骨的治疗保健方法。
      
      3 应用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按跷已用于临床治病,秦汉时期则扩大了应用范围,不仅用于养生保健,而且还用在临床急救上。此时已有“蹁引、桑扶、按跷、折枝、摩挲、乔摩、仰搔”等踩跷说法。隋唐时代是按摩术在历史上发展最兴旺的时代。隋《百官志》“太医院又主药二人……按摩博士二人”。《旧唐书・辞官志》“太医院掌医疗之法,承之为二,其属有四……三日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当时行政上不仅开设了按摩科,而且按摩已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按踌导引之法”,此时按跷已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成为宫廷医学的一部分,所设按摩等级与现代的医疗模式相似。当时盛行按摩的另一功能一保健踩跷,得到迅猛发展,《千金要方・养性》介绍:“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日别踏脊背、四肢一度;头项苦,令熟踏,即风气时行不能著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由此可见踏脊保健应用广泛。因此而来出现了足踏踩跷法的练功文献记载,《千金要方・按摩法》:“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立地反拗身三举,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
      踩跷用于骨伤科病症,在唐代得到了运用发挥,首先运用在脱位的整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胯骨从臀上出者,可用三两人,挺定腿拔伸,乃用脚中捺入”。元代《永类钤方》中也有类似记载:“令病人复卧,医人以脚踏出骨节上,……用擀入本处。”
      按摩踩跷经过两千多年的广泛流传,到了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存最早的一部成人推拿专著《按摩经》中,把当时流行于世的推拿手法整理成“手法二十四则”套路,有四则与踩跷有关,如“踏破双关十三”、“金鸡独立十四”、“足下生风十五”、“脚蹬火轮二十四”。由于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渗透性强等手法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踩踏的部位逐渐发展成了按压动脉法。《伤科汇纂・手法总论》耀山云:“八法之外,又有推骨人髂秘法,或用肩头捐,或用足跟牮。……牮者,或坐其上,或卧于地,两手将患人擒住,随用足跟牮去,比之用于推托,便捷甚矣”。把踩跷医上患下的常规姿势反其道而行之,患上医下用足进行反顶,增加了技巧难度,发展了腰背踩跷法,在现今流行的保健踩跷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4 发展阶段
      
      到了当代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按摩踩跷作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手段,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上海1958年首先成立了推拿门诊部,推拿疗效得到较大提高,推拿治疗的病种范围也在扩大,并注重推拿的生理作用与治病原理探讨。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展了推拿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古籍文献的整理。在《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全书》中详细介绍了踩跷的操作方法:患者俯卧,胸部和大腿前侧各垫软垫3-4只,使其腹部腾空,一般离开床面10cm左右为宜,术者双手攀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扶手上(如横木或铁环等),以调节自身的体重和控制踩踏的力量,准备就绪后用双足踩踏在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以足掌前部着力于腰部,足跟提起,运用关节的一屈一伸使身体一起一落,对腰部做一弹一压的连续刺激,一般可连续弹压10-20次。
      踩跷法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矫正脊柱畸形的功效。适用于肩背、腰骶和四肢等部且体格强壮者。多用于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对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良好的疗效,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筋膜劳损等症的治疗。运用踩跷法时应注意:临证时先要详查病情、明确诊断,从而判断是否为踩跷法适应症,做到心中有数、治疗有方。操作力度要适中,根据受术者的体质,逐渐加重踩踏力量和幅度,以受术者耐受为度,忌用蛮力。并嘱受术者随着施术者弹跳的起落,配合呼吸。即弹跳起时吸气,踩踏时呼气,切忌屏气。踩踏速度要有节奏。本法刺激量较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过于虚弱、脊椎骨质有严重病变者不可使用本法。
      正因为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以及踩跷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才使这种治疗疾病、身体保健特色手段得以流传和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法源 流述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