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陈如冬:妙笔生虎虎扬威:帝道独尊

    时间:2019-02-05 04:32: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苏州甚至中国画坛,只要说起陈如冬的名字,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位画虎的名家。   陈如冬画虎,有扎实的传统功底。看他的画就能看出,他的写实功夫,一定是由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出来的。画老虎,一写实,一精细,就有了精神,有了威严,并且有了神秘感。
      我们一般看来,神秘感与写实,好像是矛盾的,其实不然。因为虎不是猫,生活中并不常见。尤其是那种长年幽居于深山之中真正的野虎,人们一般一辈子未曾见过它的真容。所以,当它以非常真实的面目出现时,我们反倒觉得好像是一种梦境。
      陈如冬的老虎,不是动物园里的老虎,它是真正的山林之王,霸气冲天中又蕴含这一丝丝隐逸洒脱。看陈如冬的虎,都有一种恍惚之感:生命真有如此奇迹么?而这奇迹,今天又离我们有多远?这些身躯庞大、动作沉稳,却又步履震山,行动生风的伟大生灵,生活在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它们令我们怀念,让我们向往。当然,它们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想象,激起我们的敬畏。陈如冬的画笔,让这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喜爱又敬畏、既真实又仿佛传说的伟大动物,在纸上成为现实,成为神话,成为诗,成为力量与勇气的象征。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甚至比喜欢老虎本身更喜欢陈如冬所画的虎。
      
      兴趣使然年少画虎 求艺之路并不顺畅
      
      与同龄人相比,陈如冬的艺术之路走得似乎比别人艰难的多。陈如冬小时候就酷爱画画,当别的小孩子在一起游戏时,陈如冬总是拿起笔在纸上墙上涂抹个不停。
      父母看到陈如冬如此喜爱画画,便在如冬九岁时让他跟画师陈德奎学习工笔山水画。在陈德奎老师那里,陈如东开始从勾勒线条的基础学起。陈如冬在陈德奎那里学了三年的工笔白描,为他以后的笔墨生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十六岁那年他创作的一幅作品在京苏两市美术作品联展的比赛中获得了优秀作品奖,这对于年少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也使陈如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优秀的画家!
      尽管陈如冬一心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生活有时并不会按人的意愿发展。在那个“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思想占据主流的年代,父母为儿子将来的生计着想,坚持要儿子去学理工科。但陈如冬在考进父母满意的某所大学化学专业的第二年,还是选择退学回家,专心画画。这是陈如冬的一次叛逆,为了梦想坚持了自己的初衷。为了给家庭减少负担,陈如冬第一次尝试着去商铺推销他的画。他第一次是硬着头皮把自己的画送到了十全街的一家画店里。也正是这次勇敢的尝试,使得陈如冬的画家之路得以发展。
      那时候的十全街还不像现在这么鱼龙混杂。在当时,很多香港的画商会到十全街来淘金,而陈如冬的画中所透出的灵气吸引了他们。他们把陈如冬的画带到了香港,并被香港收藏家画廊相中。
      
      香港起步崭露头角 创新研究拓宽画路
      
      1994年,香港收藏家画廊主动找上门来要为陈如冬开画展,这对陈如冬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那次画展也举办的很成功。同年,他创作的一幅《山之精灵》入选香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作品精选》,并获荣誉证书。而在此之前,他的一幅《山涧春深》在1993年苏州市名书画家画廊首届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他的另一幅作品《山君图》在苏州市青年书法美术展览中也捧回了大奖。
      1991年,他偶尔在陈奎林家里看到一幅画师刘奎林创作的《狼狗图》,心里不禁怦然一动,没想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狗在这里却显得那样的不同凡响。出了老师的家门,陈如冬便直奔书店,买了一本刘奎林画集回家仔细观摩。画集中那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动物令他对画集爱不释手。“我应该在动物画上有更大追求!”陈如冬由此萌发了专攻动物画的念头。
      经过数10年的艰苦努力,陈如冬终于在动物画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他的作品可谓“风生纸上,虎虎扬威”“山石草木,情趣万千”。他笔下的小羊“羔态憨敏,如入旷野,似闻咩声”,著名画家关山月称赞他的作品“工写结合,摆脱呆板”,他出版的《虎虎生威・陈如冬画集》也获得了行家的一致好评。
      动物画的一个难题就是动物与景的融合问题,中国历代有许多精彩生动的动物画作品。但有一个很明显的弱点就是忽略了动物与背景之间的和谐统一,这就使得画面缺少一种自然、神秘、野逸的味道。在这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陈如冬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将“没骨”画法引入动物画,即弱化线条向“没骨”靠拢,吸引水彩的绘画技巧,弱化用线却仍有线意,使作品比线条类型的背景方法更富有层次感。
      他还以大胆的泼墨、泼彩来烘托画面的气氛,生动地展现出深谷险峻与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与不同的心理状态,在水氲墨障和巧妙的留白中寄寓着主体的情绪和感受,从而画出了动物的真性。此外,在创作中他还借鉴摄影特写镜头,缩小视野,造成吸引观者的近距离感。或取法聚焦主体于中景的效果,虚前而实后,使之在构图和章法上更加灵活、丰富。因之上述,陈如冬的作品动物与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显得野趣横生,寓意无穷。
      当然创作仅靠技法是远远不够的。一幅好的动物画首先给人带来的就是心灵的震撼,就像当初陈如冬看到刘奎林笔下的那只狼狗的可爱一样。陈如冬在这方面是有独到的体会的。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自然――人类的父亲,人类与自然的交流,凭藉一双洞悉真谛的眼睛,凭藉一颗赤诚的感悟之心。”作为一名动物画家,他从没把动物当成单纯动物。他说“人都知道动物灵性、情趣是实难捕捉,但如果你把它拟人化了,把它作为人去感觉、描述,那么它的喜怒哀乐就不难表现,同时也一定能打动观者。”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凭空得到的,陈如冬这番话也是他长年心血的结晶。为了解动物习性,他经常到动物园写生摄影,查看皮毛质感在动态中的变化。他甚至多次在黎明之时赶到上海西郊公园写生。正是在无数次与动物的零距离接触中,陈如冬与动物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他笔下的虎也才能达到“虎虎生威”的境界。
      
      画纸上虎虎生威 生活中一代墨客
      
      有朋友说陈如冬有种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不然为什么那么喜欢画老虎呢?陈如冬却觉得自己有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文人情怀。这种情怀在他的画笔下静静流淌,成为憨态可掬、游戏林泉的老虎,成为风骨俊俏、孤傲洒脱的骏马,成为青绿赋色的山石,也成为古秀雅逸的松树……人如其画,陈如冬的确如他的画一般清秀隽永,在闹市中独守着平静淡泊的精神家园。
      陈如冬的画亦工亦写,他觉得只有工笔,太过严谨,显得匠气;只有写意,又太过放松,显得散漫。于是他的画里工写兼容,以形写意,造境传神。力求山水不再作为动物的“补景”,而是让动物进入如梦如幻的山水间,通过水氲墨障和巧妙留白让环境体现动物的性情,即人之性情,彼此融为一体。
      动物园里的动物豢养的时间长了,没有了在山野里的那种自在和灵性。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又没有机会去深山老林里亲眼看看野生动物。那么,就请欣赏陈如冬的画吧。生命应该存在于自然。庄子书中有远古先民赫胥者,与草木共生,与乌兽同居,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这可能是我们许多人的精神向往。让它们在画的世界里忘情歌啸,纯任性情逍遥于太虚之境,它们是纯粹的、个性的、自由自在的不受束缚茧囚的生命,像是魏晋的士人,是对世俗尘嚣决裂的宣言。
      近来如冬开始画马。他的马,真是让人吃惊。没有了虎画中的霸道雄风,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宁静飘逸。梦境般的气息依然存在,但已经不是往日岁月峥嵘的英雄旧梦,变成了平静,变成了辽阔,变成了高远,变成了奇古,变成了没有人间烟火气,甚至还有了沧桑,还有了孤独,还有了一份悲凉。我更喜欢他现在的境界,喜欢他绝无俗尘、仙风道骨的马。他的画法,也似乎在传统的隧道里回到了百年千年前。画中有了古人的孤独悲怆,有了宫廷绘画的高贵,郎世宁般的写实与写意兼具。画为心境,难道说,心高气傲的少年才俊陈如冬,真的已一脚步入了中年?
      在如冬身上,我好像确实看到了更多成熟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他唱评弹,玩茶壶,养虫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忽然就能听到唧唧的虫鸣。他的身上,魔术师一样装着许多瓶瓶罐罐――或是精美的象牙盒子,或是雕刻精致的葫芦器,里面是他精心饲养的虫子。金蛉子或蝈蝈,在画家四季恒温的怀里,一高兴,就唧唧唱将起来,让人仿佛超越季节,置身于星斗灿烂夜风如熏的乡村。那天,如冬将他最大的一只蝈蝈从怀中取出,我和他一起观赏,顺便问他,这蝈蝈寿命几许。如冬说,一般来说三个多月吧。虫儿的生命真是短暂啊,几乎一瞬。那么,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转瞬即逝呢?真希望抓紧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年华。更希望自己生命长在,精神永恒,能够像如冬笔下的神马一样,永远宁静洒脱,飘逸于苍松古道之间,嘶鸣于岁月时光之外。

    相关热词搜索: 虎虎 妙笔 扬威 陈如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