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古代生孩子的视频 他和他的一百多个大学生孩子

    时间:2019-02-11 04:50: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他是凭借刻苦和努力创出一番事业的有心人;   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热心人;   他是改变100多个贫困孩子命运的好心人……         作为平顶山知名企业董事长、拥有近千名员工的李红晓,从2005年8月又多了一个身份,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的会长。对学友会的工作,李红晓不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倾注了爱心、责任和期望。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虹剑学友会已资助11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并吸纳他们成为会员。为此,他投入了150多万元,今年5月18日又一次性捐赠500万元,设立“希望工程虹剑助学基金”,用于长期跟踪助学。如今,虹剑学友会成为了这些寒门学子体验真情、感受温暖、增强自信的园地,成为了他们心中温暖贴心而又充满力量的“家”。
      
      牵手希望工程
      
      李红晓出生在平顶山市石龙区南顾村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使他从小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也造就了他质朴、坚毅的性格。初中时他就辍学回家了,为了生活不得不过早步入社会四处打工。他做过小买卖,办过皮鞋厂、砖厂,有成功也有失败,最终他靠着自己的精明和诚实守信,慢慢站稳了脚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他深知创业的艰辛和不易,这也为他日后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打下了基础。
      2005年8月,河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篇篇寒门学子自强不息、艰辛求学的报道,激起爱心如潮;一笔笔助学捐款,寄托无限希望;一个个爱心故事,彰显人间真情。李红晓就是在这时候知道了希望工程,知道全省各地还有许许多多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学子。当天晚上,他思量了一夜,想着如何资助那些贫困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经过一夜的思考,李红晓第二天就来到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表示要参与爱心助学活动,提出要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并帮助他们一直到完成大学学业。团省委希望办结合希望工程结对资助的经验,结合贫困大学生特征,打破以往单一助学、一次性捐助的常规,建立以助学为内容,以组织为形式的长期资助、跟踪帮扶的助学方案,得到了李红晓的认可。随即,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成立,李红晓责无旁贷地担任起了会长。他高兴地说:“这样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是希望工程让我长期帮助贫困学生的愿望实现了。”
      
      我是不幸的,
      而我又是幸运的
      
      学友会的成立,不仅使李红晓的爱心得到了实现,更重要的是为众多贫困学子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铺就了一条成才之路。李红晓对每一位受资助的学生都严格把关,他要求进入学友会的成员一是家庭困难需要帮助,二是要品德好、不怕苦、有志气。对审核合格的学生第一年资助8000元,在随后的三个学年里每年资助4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四年大学学业。
      家住郾城的姚朋利童年很不幸。6岁时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又病故,他和妹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他上初中时,爷爷积劳成疾,患上重病,为给爷爷治病,奶奶借遍所有亲戚的钱,但最终也未能挽救爷爷的生命,巨额的债务使得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求学路上,他好几次辍学在家,又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重返校园,终于在2007年考上了信阳师范学院。正当姚朋利为学费发愁时,李红晓伸出了援助之手。
      和姚朋利相比,闫玉珍家的事更让人心酸。2005年,闫玉珍考取郑州大学,一贫如洗的家根本拿不出学费。父亲外出借钱时,不幸被车撞死,天真的闫玉珍要将入学通知书卖了以安葬父亲。依然是在李红晓的援助下,闫玉珍圆了大学梦。闫玉珍在给李红晓的信中说:“我是不幸的,而我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您。”
      
      就这样一个个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走入了虹剑学友会,他们在成为会员的同时,也顺利地走入大学校门,圆了十年寒窗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成为了走入高等学府汲取知识营养,时刻准备飞翔的时代骄子。2005年虹剑学友会资助了25名贫困大学生;2006年资助了36人;2007年,张钊、王建东、陈红苗等49人分别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有家的感觉真好
      
      资助仅仅是开始。在希望工程的捐助者队伍中,大多是捐款资助以后就完成了使命,但李红晓不同,他说:“我是学友会的会长,只要孩子们有困难,我会随时给予帮助,这是我的职责。”其实,李红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怀、思想上的鼓励。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的魏杰,在受到资助前往大学时,李红晓亲自送她到车站,并鼓励她说:“马上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了,进入城市要自信,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不差,好好学习一样有出息。”言语朴实无华却语重心长,眼睛发红的魏杰使劲点了点头。走入大学的魏杰始终记着这番话,努力学习,奋发刻苦,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奖学金,当了学校干部,她每一次都神采飞扬地把好消息第一个告诉李红晓。
      为了加强学友之间的交流联谊,相互鼓舞、激励,每年的寒暑假,李红晓都把受助学生召集到自己的公司里相聚,听他们汇报学习情况,畅谈一年来的思想收获,共话美好前程。2006年正月初六,虹剑学友会首批受资助的25名学生相聚在平顶山虹剑煤化有限公司,大家有着一样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欢快而又轻松地一起交谈、一起唱歌,其乐融融,亲如一家人。李红晓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们:“贫困并不是你们的错,但你们绝不能自卑,贫困是一时的,而自卑可能跟你一辈子。你们一定要树立信心,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2006年鲁山县高考状元蒋浩然现在是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他在给李红晓的信中写道:“刚开学时,学校举办了几场文艺晚会,看到许多同学在舞台上吹拉弹唱,自己却没有什么才艺,感到有些自卑,但心里记着李叔叔说给自己的话,进入大学校园,要克服自卑心理。现在我自己也想明白了,虽然我的才艺不如别人,但我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好好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
      
      “虹剑学友会就像一个家”,受助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2007年正月初六,平顶山虹剑煤化公司门前挂着一条大红横幅,上写:欢迎同学们回家来!64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陆续来到虹剑公司,个个脸上挂满笑容。李红晓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聚会项目,初七上午是乒乓球、跳棋、象棋比赛,下午是篮球赛和拔河比赛,晚上在公司的多功能厅举行晚会,最后是焰火晚会。姚朋利等同学动情地说:“有家的感觉真好。”
      
       播种的是爱,收获的也是爱
      
      2008年6月17日,李红晓一大早就陆续收到同学们发来的短信,开始他感到莫名其妙,最后才知道当天是父亲节,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以“女儿”、“儿子”的名义向这位“父亲”发来祝福短信。看着这些蜂拥而至的一个个短信,一种由衷的幸福感涌上他心头,这个重情的“父亲”眼睛湿润了……
      现在,李红晓在办公室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喜欢做的就是看同学们的来信。他说:“看着每一个学生点滴的进步,我都有一种成就感。”
      由于公司业务需要,李红晓经常出差,每次出去前都要拿着学友会通讯录看一遍,如果目的地有学生在那里,他一定去看他们,带他们参观、旅游。2005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的杨莉说:“李叔叔经常来看我,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唠家常,讲道理,这使我感受到了亲情以外的关爱,很温暖,也很幸福,更是一种动力,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我这么多关心,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会铭记这份关爱,并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李叔叔那样的好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李红晓心目中,钱不过是一串数字,只有用于帮助弱者,造福社会时,才有意义,他才感到开心快乐和满足。在资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李红晓深深体会到,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他收获了更多的爱。
      
      一直与希望同行
      
      收获爱的不仅仅是李红晓本人,还有我们整个社会。
      2007年7月的一天,团省委希望办来了两名特殊志愿者,是李红晓资助的大学生闫玉珍和李佳佳,他们都在郑州大学上学,暑期来了,两人本来要回家和亲人团聚,但得知希望工程即将开展“圆梦行动”,就主动报名当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曾经和他们一样需要帮助的人。闫玉珍同学激动地说:“我是在李红晓叔叔的帮助下走入大学的,现在我们虽然力量很小,但我们心中一直有回报社会的愿望。”这是爱的种子在这些孩子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这是爱心的循环,是希望的延续。
      李红晓一直强调“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希望,成才了就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希望”。目前,助学已成为他事业和生活的一部分,他坚持要把这种模式推广下去,不断扩大资助规模,肩负着责任和爱心一直与希望同行。

    相关热词搜索: 他和 一百多 生孩子 大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