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亲子关系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突显效能

    时间:2020-10-05 04:00: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朱晓雯

    摘 要:亲子关系作为影响个体适应和发展的最重要家庭变量,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人格特征、情绪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指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强调新时代亲子关系的重要意义及突出影响,提出解决不良亲子关系造成的心理问题对策,包括父母注意沟通方法的有效合理化、高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生充当家庭温情的黏合剂,借此更全面彰显出亲子关系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突显效能。

    关键词:亲子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新时代的祖国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社会关注点也逐渐由生理上的吃饱穿暖转变为心理上的健康舒适。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论述中就可以明确看出,心理健康已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值得被重点关注。而亲子关系又是影响个体适应和发展的最重要家庭变量,已有证据表明,亲子关系不良程度越深,青少年违法乱纪等问题行为和异常心理状况越突出[1]。因此,本文立足于亲子关系这一视角,从意义、影响和相关政策的角度,有指向性地凸显亲子关系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二、新时代亲子关系的重要意义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展翅高飞,父母的关怀和爱护对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新时代大学生的心智更加早熟,心理年龄往往大于生理年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也更强。然而,也恰巧是由于信息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与“80后”和“90后”相比,大多数“0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并且,现在不断上升的高离婚率,也出现更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成长于“破碎”的家庭,这类个体人群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亲子关系紧张,无法看到和学会正确的爱的方式,在离开“父母掌控”的成年初期引发更为恶性的循环。这一年龄阶段的青春大学生很容易陷入两种境地:要么更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意识到个人职责所在,发奋图强;要么更加跋扈乖戾,随心所欲,不认可父母的养育方式,过分强调个人主权和自由。通过高校辅导员相关工作实践发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原生家庭中父爱、母爱的缺失,这使其感受到不被在乎,缺乏安全感。激烈的競争压力使得父母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子女物质的满足,无暇顾及子女的心理成长。更有甚者,当孩子想与父母敞开心扉地交流时,父母冷漠抑或不以为然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个体开启自我防御机制,封闭自我,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免受伤害。于是,大学生自卑、抑郁、焦虑、厌学乃至自杀自残现象屡见报端。高校心理调查研究显示,超过30%的大学生总体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严重的高达10%左右[2]。这也更加强调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内心所驱动的需要层次会影响其本身的行为,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才能基本上感到舒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性突破。

    心理问题严重的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父母不关心自己,无论做了什么,好似都激不起父母心中的波澜。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类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关注的渴求。另外,亲子关系贯穿儿童早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其也会随着子女年岁增长而发展变化。相较于一贯采用冷漠或纵容态度对待子女的亲子关系,前后反差较大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创伤,这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使其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以仇视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出现打架斗殴、校园欺凌、自虐自残等暴力行为。

    三、亲子关系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多通过亲子依恋和父母教养方式这两大指标来衡量[3]。其中,依恋是子女与最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之间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父母教养方式则主要形容相对稳定的父母教养观念及行为,大多不随情境变化而轻易改变。

    (一)自我认知

    从生理机制角度来说,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处于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认知心理的加速强化使得其思维独立性和情绪情感更为丰富。个体通过对自身生理、心理、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也会在大学这一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展的阶段,逐渐形成关乎“我是谁”“我想成为谁”等更为完备的自我认知概念。而且,随着被称作“千禧宝宝”的“00后”群体正式进入大学校园,受多种认知平台影响,“00后”学生虽通过网络中接触到的多元化信息形成了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导致其容易被误导、信心与意志力相对匮乏。此时,就亟需良好亲子关系的正确引导。依恋内部工作模型表明,自我价值个体化突破的基础就在于亲子双方在行为交互作用中所发展出的针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3]。也就是说,当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形成高质量的安全型依恋关系时,他会始终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乐意接受来自父母的谆谆教导,并在心理产生安全感的同时,逐渐加深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有效树立自我信念,完善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从而促进自我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二)人格特征

    当代大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具有强烈的主体和独立、自由意识。他们渴望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热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尊、平等、开放、竞争等人格特质。然而,由于现如今,“95后”特别是“00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吃过父辈的苦,甚至不了解生存的艰难,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遭遇学业及生活的挫折后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而亲子关系作为“人格的培育箱”,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往往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子女高度接受的宽容型父母几乎有求必应,极端放任,容易造成个体任性自私,较少为他人考虑,似乎父母的一切行径都是理所应当,反社会倾向也更为突出。对子女过多干涉和严厉惩罚的父母,会经常否认其能力或挑剔其错误,总是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以此表达对子女的失望,进而使得子女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孤独感和压抑感始终无法得到排解。相较而言,积极民主的权威型父母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子女的行为,其也往往更热衷于抽出时间去多角度参与子女的生活,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这种父母教养方式培育的当代大学生,成年后通常也会更加自信乐观、思想活跃、富有人格魅力。

    (三)情绪自控能力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00后”高校大学生热情有朝气,但对网络的长期依赖使得其往往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甚至有些大学生沉溺于暴力性的网络游戏中,缺失谦让、礼貌等概念,冲动易怒,做事情欠考虑。面对考试失利、恋爱失败、就业不理想等问题时,易产生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这个时候,相较于朋友之间的劝慰,高校大学生内心深处更期待的还是来自与之有血缘关系父母的真心理解和爱抚。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可以正向有效地预测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4]。父母双方同采取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时,个体在情绪体验上更为乐观阳光。即便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坎坷,能够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正确管理和调适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并释放压力。反之,当父母双方同样采取错误消极的养育方式,个体情绪自我把控能力也越差,导致出现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多种过激行为反应。

    (四)人际交往方式

    个体对未来关系的期望和反映会受到亲子关系相互作用的直接影响[5]。萨提亚心理学提出,个体童年时代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必将会重现于成年生活。众所周知,正值青春年华的高校大学生内心较为敏感,愈发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广义上来讲,人际交往不仅指同学间的正常往来,还包括与异性朋友恋爱关系的建立。不良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大学生,极容易发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接纳程度低。强烈的人际交往挫折感使其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社交焦慮问题也愈发严重。甚至于亲子关系越恶劣,个体的安全感愈为缺失,担心被抛弃或遗忘的错误认知思维,使其在异性朋友间的恋爱关系建立上出现一味迎合对方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化倾向,以强调确保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社会技能,增强人际信任度,使其在和别人交往时秉持简单纯真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四、解决不良亲子关系造成的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父母应注意沟通方法的有效合理化

    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父母应充分正视这一心理现象,注重沟通方法的有效合理化。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子女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子女考虑,不要总是采取居高临下和强烈指责性的沟通态度对待大学生。同时,要给予个体一定的自主权,对症下药,让个体多经历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运用多样化的亲子活动来培养个体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以助力大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尤其针对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父母更应自小就注重春风化雨似地言传身教,给予个体足够的爱与支持,以免造成情感隔阂难以挽回。另外,父母之间的日常相处模式会极大程度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紧张淡漠的夫妻关系,易造成孩子内向不合群,胆小懦弱,缺爱又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双方都应更好地严于律己,提升彼此间沟通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多一份包容和忍耐,从而营造更为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高校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不仅要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更应密切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状态修整重塑中的关键作用。统筹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搭配兼设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实时监测追踪学生的心理动态,力争将学生的心理危机降到最低;开设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培训的讲座或课程,全方位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知识素养,有针对地进行谈心谈话活动,更好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人格问卷等组织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怀心理预警库学生,加强精神层面和心理补助教育,满足大学生安全感;开展系列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10.25,5.25心理健康周等),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工作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引起学生思想和心灵上的双重共鸣;精细化家校联动构筑育人共同体,建立辅导员班主任QQ群、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鼓励亲子双方开展“一封家书”“视频传思”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三)学生应努力充当家庭温情的黏合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是相互的,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双重付出与呵护。无论成长于何种家庭环境,已具备基本思辨能力的大学生都不能一味地自怨自艾或指责父母,有时的无意之言恰恰会造成致命的伤痕。新时代大学生享受了良好的教育幸福,应更好地充当家庭温情的黏合剂,学会换位思考,感恩理解体谅父母,给予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关爱;同时,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逃避或者隐藏真实的自我,以免造成更深的伤害。子女一句温情的话语,一个暖心的举动都会很好地舒缓亲子间的陌生疏离感,这种良好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父母的自我反思与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尽力修复亲子关系的同时,肯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此时,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亲子关系相关书籍,观看类似视频,聆听学者的专业化见解,理清当前亲子关系不和谐的事件缘由与解决方案,运用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及认知行为相关疗法,修正自身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方式,以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

    五、结语

    亲子关系现状是原生家庭的真实写照。作为复杂交互系统下衍生的家庭变量重要指标,自个体出生那刻起,亲子关系就在个体的身心健康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论过往还是如今的“90后”“00后”,重塑亲子关系,还家庭一份和谐宁静犹为关键。因此,关注亲子关系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突显效能,认识到亲子关系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使其永怀一颗感恩知心,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邹字量.亲子关系与少年问题行为[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2):

    83-85.

    [2]黄希庭,郑涌,罗鸣春,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

    [3]田菲菲,田录梅.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3种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4(6):968-976.

    [4]田录梅,吴云龙,袁竞驰,等.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1):76-84.

    [5]赵竟硕,赵芳芳,刘莉娟,等.个体成长期亲子关系对其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90-292.

    相关热词搜索: 突显 新时代 效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