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有一半时间是寂静的

    时间:2020-11-14 14:01: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吴钩

    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近来引发热议,该剧将时间点设在元宵之夜,满城红男绿女都出来逛街、观花灯,让人觉得,哇,长安的夜晚是多么的繁华!

    该剧的这个设置是对的,因为如果要表现长安夜晚的繁盛,只能将时间点设在元宵。元宵之外的其他日子,大唐的长安之夜其实是一片死寂的。

    坊市制:百千家似围棋局

    我们现在熟悉的城市形态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箱,夜色中特别耀眼。这样的城市形态是宋朝才出现的。在宋代之前,开放的、自由的城市商业形态难得一见。主流的城市形态是坊市制(里坊制)。

    典型的坊市制,兴起于北魏,鼎盛于隋唐,是古代政府严格按照礼制、运用权力人为塑造政治型城市形态的体现,以北魏的洛阳城、唐朝的长安城为代表。

    洛阳与长安都有方方正正的城墙包围着,政府再将城墙内的城市切分成若干个工整的方块,其中大部分作为居民区,叫作“坊”;个别作为商业区,叫作“市”。北魏时洛阳城,每三百步建一个坊;唐代的长安城,共有一百零八坊和东西二市。

    每个坊的四周都修建了围墙,与外面的大街、大道相隔离,严禁居民翻墙,也严禁居民破坏坊墙。坊墙如果倒塌,政府会要求坊内居民及时修复。

    各个坊内部,建有十字型街道,从而将坊划分成四个区域,如同一个巨大的“田”字。“田”字内的四个区域又各建十字型的巷、曲,如同一个小一点的“田”字。这样,一个坊被细分成十六个居住点,居民的住宅就分布在各个居住点中。这便是北魏一隋唐时期一个规范、完美的坊的细部结构,宛如一个大“田”字套着四个小“田”字。

    按照北魏一隋唐时期的礼制,里坊还实行“四民异居”的隔离居住制度,不同身份的居民被安排在不同的坊内居住,比如北魏的平城,“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

    坊市制下,“坊”(居民区)与“市”(商业区)分隔。里坊之内,居民不得擅自开设商铺,不得向街开门、临街开铺。唐朝的长安城内,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主干道一一朱雀大道两侧的东西二市。长安居民想买东西,通常要跑到东西二市。

    市也是一个封闭空间,也有高墙包围,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聲而众以散”,散市后即关闭市门。甚至市中百货的价格,也由政府委任的市令决定。

    坊市制下的城市格局,高度整齐划一,一切井然有序,就如一个巨大的围棋盘,所以唐朝诗人这么形容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显然,只有完全靠人为规划,并以强力维持,才能保持这样的城市形态。任何自发“生长”的城市,都不可能是这个样子。

    夜禁制:六街鼓歇行人绝

    跟坊市制相配套的是夜禁制。唐朝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每日入夜之后,长安城的街鼓响起,城门与坊门会准时关闭,“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所有居民都被限制在各个坊内,不准上街晃荡。坊外街道实行宵禁,你偷偷溜出坊外大街,即为“犯夜”。按《唐律疏议》,“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

    只有在“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的情况下,“犯夜”的行为才可免于追究,但,法律同时又规定,“公家之事须行,及私家吉、凶、疾病之类,皆须得本县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若不得公验,虽复无罪,街铺之人不合许过。”有紧急事需要夜行的人,必须持有官府批准通行的“公验”,否则,会被巡夜的金吾兵扣留下来。

    为了向居民晓示夜禁时间,唐朝政府采纳了官员马周的建议,在长安城设置街鼓,以鼓声宣告夜禁开始:“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公私便焉。”于是,街鼓敲响之后的长安城,如同当时—首“鬼诗”所描述:“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夜禁制与坊市制相互配合,以街鼓为同一触发机制,一个指向对市民活动时间的限制,一个指向对市民活动空间的限制,共同塑造了中世纪城市的井然秩序。

    唐代还有另一项限制市民长距离活动的制度:市民与商人如果要出远门,进出关津,需要先向官府申请通行证,这一通行证叫作“过所”。过所之制始见于汉,魏晋南北朝相沿,至唐朝时最为完备。

    唐时过所的申请程序非常烦琐,不仅要层层申报审批,还要填写详尽的文件。甚至出行人在异地住店,也要验看过所。隋朝的一则敕令规定,“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辖区内若有旅店接收没有公验的客人,州县长官要连坐问责。此处的公验,是指官府发给的证明文书,其中包括过所。前面我们说过,夜禁制下,有紧急事需夜行的人,须持有公验,这个公验亦相当于过所。

    现在好像许多人都在争说盛唐、大唐盛世、唐人的自由与开放,但,若是让习惯了逛夜市、吃宵夜,喜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你穿越到唐朝城市生活,亲自体验一把坊市制、夜禁制与过所制叠加的滋味,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一厢情愿地想象大唐朝的“自由与开放”。(资料来源:《南都周刊》)

    相关热词搜索: 长安 有一半 寂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