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我国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0-12-10 00:05: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吕维霞 赵 亮

    摘要;
    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研究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文献对于一般的产业集群尤其是制造业集群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及其创新优势的研究较少。在阐述当前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现状,指出我国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不足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制约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
    创新优势;
    制约因素;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1-0169(2010)05-0101-05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往往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密切相关。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代表着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资源优势,服务业集群的特点和方式不同,而高科技型的现代服务业,因其对于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和文化的依赖性,更加具有其特殊性。服务业集群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尤其对高新技术型现代服务业集群的聚集规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超前性和迫切性。在国家整体服务业低产出的背景下,发展我国大都市的高技术型服务业集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是实现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行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令人堪忧

    高科技服务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集中并相互合作的高科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体。高新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子集,是指以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服务内容更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的一种高端服务行业或服务业态。夏杰长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分成四类:一是由于技术进步而从高新技术产业分蘖形成的新的服务业形态,如软件产业、网络游戏、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等;
    二是依托科技进步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态,如研发、系统集成、技术交易、咨询、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行业;
    三是科技、经济和文化融合而成的创意产业;
    四是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相对独立的服务业态。而这些高科技服务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就是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的集群。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具有创新性、高技术性、专业性、高渗透性、高利润性、强辐射性、高生产率、研发能力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智力资源密集等特点,这些特点中,创新优势是其最突出的特征。高科技服务业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主要指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高科技型服务集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凸显其积极作用,但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不很显著,技术创新不足和管理创新不足。

    (一)高科技服务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现状

    第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很强的创新优势。而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发展状况是:大多数软件企业仍以模仿和系统集成为技术战略,自主产权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形成的专利和技术标准等重大创新成果还比较少,国内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没有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由于缺乏高科技人才、资金、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创新基础设施等问题,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许多企业有创新惰性,加上集群缺乏较好的营销平台和环境,使我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而且不少集群内企业间出现了“恶意竞争”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第二,集群内部对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不足。浓厚的学习文化、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企业间亲密的关系、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等是服务业集群创新的软环境。而目前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内部缺乏这种基于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和创新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创新知识的扩散和创新思维的激发。第三,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动力不足。以北京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的各项发展指标在中国高新区内均居前列,是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典范。但资料显示,北京中关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5%左右,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很慢。

    (二)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管理模式创新现状

    第一,对于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经营模式的创新不够。对高科技服务业集群这样特殊的集群如何进行管理,本身也是创新优势中的重要内容。经营模式是指企业对其在生产、运营中涉及到各种资源进行组织、整合的方式,不仅指企业内部资源,如生产经营资源,内部后勤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也包括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分销渠道和竞争者等等。经营模式的创新对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协助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集群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高科技现代服务业仍然沿用制造业的集群经营模式,没有形成基于全球客户需求基础上的世界营销网络和营销模式。需要形成适合于高科技服务业的集群经营模式。第二,对于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的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政府通过制定人力资源、科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政策给予高科技企业以支持;
    同时也给予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在我国,对服务业实行分行业管理是当下主要管理方法。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众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管理,容易政出多门,产生政令冲突、相互推诿及管理中的“缺位”现象。而且众多部门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等方面的不一致,给高科技服务企业及其集群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这方面,或许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产业集群政策在国家层次上由METI(经济产业省)和MEXT(文部科学省)制定。两者在政策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MEXT资助的研发成果通过METI得以应用和商业化,在应用过程中,MEXT资助的研发活动快速获得市场反馈,为新一轮研发项目的启动创造条件。

    二、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

    优势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但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科技服务业集群业已形成,但是集群效应还不显著,主要制约因素有下面几点:

    (一)硬件设施配套不足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社会经济的基本承载,包括先进的交通运输,后勤补给和电信设施,基础设施为地区开放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向该地区集中,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因为时间和成本是企业创新的目标,集群内发达的交通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间节省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促进集群内部创新。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综合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还不能满足其创新、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网络环境和交通设施仍不完善,服务器运行速度较慢及费用太贵,缺乏高效的通讯网络和局域网信息平台,缺乏可以共享的数据库;
    交通运输不畅等等。也缺乏可以随时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休闲娱

    乐场所,更缺乏可以吸引人才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零售、餐饮、健身、酒吧等服务配套设施。此外,高科技服务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在地区的房地产问题也同样是制约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由于集群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各企业经营的厂房和店面变成房地厂商经营的目标,使得创意产业无法承担不断升高的厂房租金而被迫退出集群地区,从而影响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北京,这种现象屡屡出现,如大山子798文化艺术区,成功地混合了工业建筑和新艺术空间,并以其强劲的升值潜力成为房地产商觊觎的对象,而许多艺术家从租价上升的798工厂迁出。

    (二)高科技人才匮乏和高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不够

    第一,高科技人才是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主要来源。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企业集群对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强调集群经济的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流动,它是形成集群创新、提高企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最主要条件。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载体。缺少智力支持是目前制约我国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缺少与外界特别是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联系,而且企业中的员工、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及创新能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造成高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吸引人才的制度不健全。因此,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提供激活企业家的制度平台,使他们充分释放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及时发现和捕捉孕育在产业集群中的商机。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高科技人才输送到需要的企业中去。第二,高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是高科技集群创新优势的另一主要来源。完善的产学研联合机制是区域内产业集群形成和能够持续进行创新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并不断完善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提高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其自生能力。

    (三)缺乏全面有效的政策支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可以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约束人们竞争和合作的方式。在新产业区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内存在的制度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另一方面是提高对创新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呈现出周期长,耗资大的局面,再加上在集群中技术的创新具有很强的溢出性的特点,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无力、无法甚至无意从事这一活动。对创新的制度支持方面许多地方有待完善。首先,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目前的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0.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这些研发投入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更少。此外,由于高科技服务业创新的风险性,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高科技服务企业的创新进程。其次,各个企业的分支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受法人管理体制的影响,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创新相对不足。如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总行授权制度限制了基层分支机构创新业务动力,影响了该行业的创新。第三,许多企业担心自己创新成果得不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保障而缺少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保护合法的技术和思想交流的同时,打击不正当或不道德的窃取集群内其他成员技术创新成果的行为。

    三、提升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

    创新优势竹策略

    (一)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Brown(2000)认为:比较理想的集群治理结构是由企业代表、政府部门、协会组织、相关产业代表、业内著名人士等组成的集群委员会主持的民主管理和决策模式,这既实现了一定的力量均衡,又保证了治理行为的有效性。任何产业集群本身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共部门合理的公共政策的规制与支持。以行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对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将企业的诉求和需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化的渠道传达给公共部门;
    同时可以限定政府的活动范围,避免政府失灵及过度干预等现象的出现。集群中行会的作用更有其独特性,即能通过制定行业准则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以及规定行业标准,限定进入企业的技术规模和水平,防止企业盲目投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行会以及其他组织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创造各种机会增加与国外同类企业的交流,学习国外高科技服务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此外还要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场调查、服务中心、风险投资机构、人才招聘、广告公司、技术转让等中介机构的支持作用。使得高科技产品的创造、生产、分销和利用得到最优化,降低高科技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成本,促进其技术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

    (二)加大对高科技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支持力度

    以创新作为主要卖点的高科技服务业,更是迫切地需要主管部门的制度支持。地方政府应通过财政收入、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激励性奖励政策、各类补贴政策等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和过程及相关产业链的投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减少创新风险。要拓宽企业家和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沟通交往平台,要在企业资助大学生、研究生创新研究以及企业资助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倡导并给予政策支持。除了在研发活动本身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的需求来促进企业研究开发,如在创意产业中搭建交流的平台,举办研讨论坛、文化创意展览等来扩大需求。在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税收减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法国政府规定,研究开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企业年收入50%的,可以享受最高1000万法郎的税收减免;
    在新加坡,政府对从事研发的企业提供开发经费50%的财政补贴。

    (三)完善基础设施,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首先,建立高效的通讯网络和局域网电子信息平台,使得集群内成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协作。包括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局域网上问题解决中心的建立,为集群内各企业提供咨询和新问题解决方案,促进信息和知识的积累、扩散。其次,加强集群内外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后勤服务和保障。第三,建设有利于集群内人员沟通信息、休息娱乐的场所和中心。舒适、方便的咖啡馆、娱乐场所等设施是高科技人才休息、交流信息的物质载体,在集群中心建设这样的场所以加强创新知识和信息的流动。第四,应该采取措施维护高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优势和文化氛围,对高科技企业的房地产问题进行保护。可以像休斯敦那样,将集群的空间所有权掌握在公共部门或非营利部门手中,以防止大规模商业

    化对创意环境的破坏。

    (四)完善创新制度

    政府集群规划的理论基础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其目的是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和联系,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与传统的产业规划相比较,高科技产业集群规划应该更多地注重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战略联系,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基于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政府应该从以下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首先,各个高科技服务业企业要加快自身创新制度的改革步伐,推动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创新过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其次,不断加强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尽可能地赋予科研院所对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选择权和探索权,鼓励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促进科研院所与高科技服务企业的结合,甚至直接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为高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源,加速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的创新进程。第三,在高科技服务业集群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促进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既注重规模化发展,又要兼顾不同服务行业的专门化发展,即要加快生产要素和产业链聚集,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促进企业间广泛、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建立既专业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第四,我国政府应树立高科技产业集群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分行业管理。改变过去以“堆”代“群”的思维模式,改善并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设计和统一规划。产业链的设计更要立足国际大环境,而不是仅仅把同类企业吸引到一起,无视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区域的个性化与战略的特色化优势,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不足是目前我国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不足的主要表现。结合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提出了我国高科技创新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1)硬件设施配套不足;
    (2)高科技人才匮乏和高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创新不够;
    (3)缺乏全面有效的制度支持。在分析创新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的主要对策:(1)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效应;
    (2)加大对高科技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支持力度,搭建高科技服务企业急需的营销平台,加快高科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创新进程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3)完善基础设施,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4)基于地方政府管理的视角,提出要加强地方高科技服务业集群的集群分工与合作、科研体制改革、集群战略管理。阐述的高科技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提升策略,对于政府制定政策以及企业提升创新优势均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杰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Arthurs,n.E.Cassidy,c, Davis.n Wolfe,Indicators to supportinnovation cluster policy[J].International,ournal of,Technolo-gYManagementt2009,(46).

    [3]赵炎,周文,Michael Dowling,Stefan Huesig.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4).

    [4]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晗斌.日本产业集群政策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9,(5).

    [6]安玉莲,鲍芳修,郑兵冰.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06,(7).

    [7]刘奕,马胜杰.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政策[J].学习与探索,2007,(3).

    [8]Krugman,P.What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Oxford Review 0,EconomicPolicy,1998.(14).

    [9]黄建康,蒋伏心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刚性及其超越[J].理论探索,2009,(1).

    [10]张聪群.产业集群治理的逻辑与机制[J].经济地理.2008.(3).

    [11]张华伟.政府在高技术企业集群知识流动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12]聂鸣,李骏,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3]杨洪焦,孙林岩l宫俊涛.阻碍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发挥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14]孙亚忠,郭建平.国外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相关热词搜索: 高科技 集群 现代服务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