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回到原点的思考

    时间:2020-12-31 02:05: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用“无原则的批判”的方法对不同时代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诠释大学教学“意义生成”价值取向的内涵。该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独具匠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畅达,语言优美,能够启迪学者重新审视大学教学。

    【关键词】意义生成 大学教学 评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07-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教学像中了蛊一般,逐渐商品化、效率化和技术化,大学教学必须为政治、经济等需求“埋单”。大学教学中普遭诟病的是大学教学的“非教学化”,亦即“人”的意义在大学教学中的失落。走出“意义失落”的困境亟不可待,《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应运而生,冷静分析大学教学意义失落的根源,并深入解读大学教学意义的生成路径。该著是对“大学教学意义”这一“老问题”的阐释,却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一、独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该著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无原则的批判”,它源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即思想和事情在语言中显现。彭富春教授提出“无原则的批判”方法,即“走向事情本身”。熊华军老师率先于2007年将该方法运用于《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中,对大学教学和意义生成进行“无原则的批判”,包括思想的批判、语言的批判和现实的批判三个方面。从“无原则的批判”出发,大学教学才得以真实存在。

    批判之后,作者结合教学“生成论”解读大学教学意义生成的意蕴。在“生成论”规定下,大学教学是身体语言、工具语言和智慧语言的游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与语言对话,让生命生成、让生活生成、让生存生成,学习者也日新月异,由此他成了人。作者详尽地分享了彭富春教授的不同的大学教学形式,显现了大学教学的游戏性。最终揭示出大学教学意义失落的困境根源于大学教学的“实体造就”价值取向,要走出困境,在于让学习者“人化”、大学教学“教学化”,其价值取向要转向“意义生成”。

    该著中的大学教学哲学思维独辟蹊径,层层追问大学教学意义的困境,全面剖析大学教学意义生成的可行路径,展现了大学教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成为本研究中最大的亮点。

    二、无庸置疑的理论魅力和实践魅力

    就该著的核心内容来说,以研究大学教学和意义生成为主线,理论来源广泛,大多引用国内外著名教育学者或流派的思想理论,并对全书的每个论点都加以追根溯源的研究,有条有理地娓娓道来,绝无独断之语和臆想之说,令人信服。如在研究现代大学教學思想时,从传统大学教学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探索现代大学教学的思想脉络,并将大学教学的意义追溯至古希腊,一直论述至今,史料详实且论证严谨。

    本研究并未停留在“意义生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宏大叙事上,而从语言结构入手,从不同的大学教学形态入手,如其所是地描述“大学教学即意义生成”如何是这一现象,用事实说话,内容详实而准确。该著的最后一章更是直击大学教学课堂,全方位剖析大学教学个案,在原原本本的实践中反思大学教学意义的失落之表征,洞见大学教学意义生成的意蕴。

    理论研究逻辑性较强但难免失之空泛,辅之以操作性强的实证研究,论证才显完美。《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发挥了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实践中生成问题,用理论探析问题,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用以指导实践,这正是本研究的可贵之处。

    三、畅达优美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

    该著虽是一部理论著作,却没有摆出哲学的冰冷面孔,读起来并不困难,时时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亲和力。其行文风格凝练畅达,没有高深莫测的舶来概念,也没有堆砌抽象晦涩的推理,更无远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其语言论述大多形象又生动、严谨而不刻板、朴实而不落俗套,时而温静典雅,时而沉稳劲健,语言优美洗练、清新明快,于精雕细琢的语言中昭显作者灵性闪动的思想,于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积极豁达的性情。

    作者将个人的情怀渗透于大学教学理论,同时又将理论含化于崭新的大学教学哲学语言之中,实践证明,这是成功的,无论教师、学习者,还是教学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育不仅需要渊深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需要热烈的激情、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性情以至高贵的修养,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驾驭深入浅出而独具个性化的言说方式,创造出震撼心灵而美妙有趣的语言文字。

    四、小结

    《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一书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从哲学高度抓住了当前我国大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而且在于从根本上思考解决此问题的路径。当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成为社会中心后,大学教学逐渐陷入“意义失落”的困境,其根源是大学教学的意义与其根本——“意义生成”渐行渐远,唯有重新回到原点,“走向事实本身”——走向生命、面向生活、笃向生存,才能走出困境,保证其蕴蓄久远的生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偶有语言表述不精准之处,然而瑕不掩瑜,阅读此书,就像同一个睿智、旷达而又幽默的智者交流。无疑,全书彰显了理性思维的魅力,是作者实践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熊华军.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236

    [2]彭富春.哲学与美学问题:一种无原则的批判[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3-35

    [3]彭富春. 大学的沉沦[J].上海国资,2006,(9).84.

    [4]熊华军.洪堡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由科学达至修养[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39-44.

    作者简介:

    杜素绘(1989—),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在读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相关热词搜索: 原点 回到 思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