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独立自由之精神

    时间:2021-01-29 12:10: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唐宝民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那种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那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灿烂的时代。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的“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人物的风骨。

    无数次地回眸打量那一段历史,那是一个风云际会、名士云集的时代,魏晋名士们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真性情,为我们带来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文化史上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确,魏晋名士所给予我们的,是另一种人格天地,庸碌如我者,即使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自己的平庸。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大屠杀。始皇帝焚书坑儒,想要控制国民的思想;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汉武帝时期实行,从此,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形成。但到了魏晋时期,两汉经学走向崩溃,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开始有了人的觉醒,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的那样:“那么,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他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无不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一魏晋风流。身处乱世中,当时的士族人人自危,感觉功业、荣华都变得不可靠,于是,他们就开始追问人生的价值、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的觉醒”就这样开始了。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选择政治退避的陶渊明,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禄,他把人的觉醒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寄情于山水草木和田园牧歌,追寻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艺术境界,平淡冲和、慷慨任气,让我们读出了一种高度自觉的主观品格。陶渊明从官场抽身而退,把精神的慰安寄托在田园生活中,每日饮酒、读书、作诗……尽情享受自由的乐趣。他的选择,既是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的一种抗议,也是对精神自由的一种追求。他虽然由公务员变成了一介农夫,但却捍卫了人格的尊严和自由的理念,因而成了一种人格化的理想代表。

    洒脱的阮籍身处乱世,内心的沧桑无以言说,他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没有方向地向前游荡,车上放着酒,他边走边喝,直到车子无法再走了,仔细一看,原来已经到了路的尽头,已经无路可走!于是,他饮尽了最后一杯酒,不禁放声大哭。哭过之后,他再驾着车向另一条走去。男儿有泪不轻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哭似乎是软弱的表现,但阮籍的放声大哭,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真性情所在。有一天,他驾着车继续走,走到了河南荣阳的广武山,这里曾是楚汉战争的古战场,刘邦和項羽曾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大战。阮籍久久凝视着眼前的满山落叶,内心深处发千古之幽思,不禁长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如果阮籍口中的“竖子”指的是刘项的话,那么,在阮籍的眼里,英雄的成名不过是运气使然,只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才让你们这两个区区小子成就了一番功业!其实,阮籍的这一声长叹,也是在悲叹现世的寥落,是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忧心悲愤之情。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折射出了人生的慨叹与哀伤:“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蕾。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李泽厚评说:“把受残酷政治迫害的痛楚哀伤曲折而强烈地抒发出来,大概从没有像阮籍写得这样深沉美丽。正是这一点,使所谓魏晋风度和人的主题具有了真正深刻的内容,也只有从这一角度去了解,才能更多地发现魏晋风度的积极意义和美学力量之所在。”

    在魏晋名士中,嵇康则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敢于“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万古长空中留下了特立独行的身姿;他藐视权贵,不与当政者合作,因而遭致杀身之祸。千年之后的一个夏夜,我读完《世说新语》,仰望夜空,但见朗月在天,月华如水,遥想嵇康的精神风骨,似与月华同在,千载之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余韵流风。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文人,嵇康以一副凛然的傲骨拒绝与当政者合作,大将军司马昭欲聘他为幕府属官,他坚辞不受,跑到河东郡躲避起来。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出仕做官,他大怒,并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再次表达了自己不肯成为权势者奴仆的决心。在人人争相抱当权者大腿的势利时代,他却从权势的中心抽身而出,甘愿当一个隐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所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不合作主义者,他以他的不合作精神,捍卫了文人的精神独立和内在的尊严。面对现世的黑暗,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洛阳城外开起了一间铁匠铺,和好友向秀一起给别人打铁。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无法摆脱权贵们的打扰,有一个叫钟会的贵族公子,就找到这偏僻的地方来了,而且带了很多随从来,想和嵇康探讨一下学问。但嵇康只是看了一眼钟会,根本没理他,而是继续打铁。钟会因此十分尴尬,只好带着人离开,但这时,嵇康说话了,他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闻言,转身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不知嵇康有没有预料到,正是这次会见,日后成为自己被杀的导火索,因为此次怠慢了钟会,钟会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其实,在统治者司马昭眼里,嵇康的不合作主义早就成了罪状,加之他的特殊身份(嵇康是曹操的嫡孙女婿),司马昭早就动了治罪于嵇康之心,恰在此时,钟会上书司马昭,诬蔑嵇康谋反,说“不除掉嵇康,可能无以淳正风俗、清洁王道”,司马昭因此下令将嵇康等人处死。

    嵇康早年游学之时,某夜独自在屋内弹琴,忽然一客人来访,为嵇康弹奏了一支神秘的曲子,并告诉嵇康此曲名为《广陵散》,让嵇康不要传给别人,然后飘然而去。当嵇康被押到刑场时,他要求在死前为大家弹奏一遍《广陵散》。琴取来后,嵇康俯身弹奏,曲声婉转悠扬,回肠荡气。弹毕,嵇康慨然道:“《广陵散》从此绝矣!”然后,从容赴死,时年39岁。

    嵇康刑场上的一曲《广陵散》,完成了中华文化因子中某种悲剧人格的人生基奠,昭示着一种人格的觉醒,在万古长空下将生命的绚烂演绎到了一个绝美的境地,其余响至今仍然回荡在历史的天空,千载而下,风采依然。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中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时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既是大分裂、大动荡的乱世,又是文人最富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绽放出了绚烂的光芒。

    遥望魏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是一个血色黄昏,所幸的是,士人阶层并没有在血淋淋的杀戮中沉沦,他们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奢刀下依然坚守自我,完成了自我人格的积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国文化史上血染的风采。魏晋是一个名士云集的时代,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他们从历史的烟尘中向我们走来,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史上堪称风流的一脉。

    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的一个时代。魏晋人人格上的独立个性,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形成了人格的个性之美。“这种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象一朵花似地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境地。”

    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中华民族在魏晋时期就有了人的觉醒,而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有了人的觉醒。

    遥想魏晋,总让人心潮激荡、热血沸腾。那是一个觉醒的时代,是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那一代人的风骨,已成遥远的绝响;但那一种情怀,却总是让人割舍不下,因为他们在中华文化的因子中已经完成了悲剧性的人格积淀:放达无羁,不事权贵;于人世之时,心怀出世之志;形在庙堂之上,而心怀江湖之远……他们的率性之举,成就了潇洒的人生境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绚烂至极、光耀千秋。魏晋风流代表了一种已然消失了的“風谊”、“操守”等古义,象征着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往事悠悠,不堪回首。而历史的忧愁恰如川上逝水,无尽无涯。他们物理意义上的生命,虽早已化为历史风尘中的一缕青烟,但他的精神意义却万古不朽,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生命已逝而精神永存!

    编辑/林青雨

    相关热词搜索: 独立 精神 自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