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建

    时间:2021-02-09 16:04: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福军

    摘 要:着力从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建的角度探讨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准确把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内涵,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积极构建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文化沃土,源自于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形成于新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思想结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的印发,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导。当前,关于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思政课有没有课程思政、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是什么等问题还缺乏共识,须进一步探讨。

    怎么看: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段话强调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是“主渠道”,要形成育人协同效应,标志着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

    第一,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核心要义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不是对等概念,前者是指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后者是指一类课程。课程思政,是指包括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都有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其核心要义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其中,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是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实现思政课思政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是指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而不是把课程去专业化或思政化。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一致性,也在多方面有显著区别(如表1所示)。

    第二,从思政课的课程定位和目标看。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是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各门课程从不同理论侧面及其逻辑体系去回答青年意识形态中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政治性与政策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现实性与针对性,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第三,从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目标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这句话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目标,也为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遵循。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强化思想性、理论性,以理论说服人、以思想塑造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理论的彻底性和阐释力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靠理论阐释力和思想渗透力。要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思政课教学要联系实际、有理有情、有血有肉,使学生有参与感、获得感、提升感。

    怎么办: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课程思政要求思政课教师有更大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牢守好课堂教学阵地。

    第一,深刻理解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灵魂,是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的根本。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设计是不同的,“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4],不能把大学生的思政课当作高中生的思政课来讲授。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只偏重常识性讲授,而不注重理论性阐述和思想性渗透,不聚焦青年思想关切,那就背离了高校思政课的初心和使命。课程思政,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会讲“大道理”,而且还要会把思想理论“大道至简”化,讲得深入浅出、有理有趣,让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

    第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授课基础,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地反复研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悟和参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精髓,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说服力、指导力、引领力深刻阐释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胸怀、人类关怀、人文情怀,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第三,牢牢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状况以及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思想引导;要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体现课程思政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精准选取教学案例,善于启发思考和正确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建:积极构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思政体系

    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深刻领会和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构建高校思政課的课程思政体系。

    第一,构建思政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是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牛鼻子”,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环节中。在课程大纲方面,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目标导向和过程培养,坚持问题意识和正确方向,注重马克思主义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强化思想性、理论性,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方面,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总结方面,要着重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满意度,并持续改进。

    第二,构建思政课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挥棒”,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标准、教师评价、教学考核、激励机制等内容中。在育人标准方面,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5],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标准。在教师评价方面,要把好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政治关、师德关和业务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在教学考核方面,应建立综合评价教学质量体系,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标准,不能把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简单地等同于思政课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在激励机制方面,应设立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教学奖、教材奖、教研奖等奖励,以奖促教、以奖促研、以奖促建。

    第三,构建思政课的课程思政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压舱石”,要从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学科支撑、资源供给等方面保障课程思政理念开花结果。在管理体制方面,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和教务部门协同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以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科支撑方面,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引导思政课教师围绕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各门思政课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促进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资源供给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类富有思想性、亲和力的教育资源,充分用好独特的地方教育资源,增强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4]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 怎么看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