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论教法改革的时代契机、底蕴基础与创新趋势

    时间:2021-02-10 08:03: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时代契机,其中“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1+X证书制度以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助推职教教学方法改革从理论走向实践。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需要首先明确其底蕴基础,因其能够从“道”的层面为职教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之“术”确立思想与精神前提,包括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特殊性的体认,职教教师对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综合与内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呈现出融合创新趋势,为职教教师推进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重视激励性教学方法的价值,综合应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把企业教与学的方法融入学校教学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时代契机;底蕴基础;创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2-0062-06

    【作者简介】徐宏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哲学。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愈加明确,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如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行动,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职业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制度层面推进,又应从微观课程教学方面着力。其中,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提升职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抓住职业教育总体改革的时代契机,不断夯实内在底蕴基础,通过不断融合创新促进自身进步。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契机

    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不断进行改革,而當下“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一系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则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时代契机。

    (一)顺应职教“三教”改革的时代要求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内容,三者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主体,教材是职业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法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的规范性描述。教师作为一个名词,具有抽象性、理想性等特点,但作为教育主体,其内涵是由以教材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内容的确立以及以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创新来作为重要支撑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既需要在宏观层面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更需要在微观层面加强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以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整体吸引力。这样的需求也客观体现在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规定中。从总体上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措施指南,虽然呈现在不同文本条款当中,但正如前文所述,它们之间具有天然而内在的逻辑联结。无论是对教师团队及个体的素养要求,还是对教材开发的规定,最终都要落实到教法上。教法改革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要求,是能够撬动职业教育总体改革的极为重要的“阿基米德点”。

    (二)1+X证书制度助推职教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一项重要制度,从远期看,为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搭建了基础设施;从中期看,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奠定了制度基础;从近期看,为书证融通确立了前提条件。1+X证书制度的目的指向是通过其内在属性与具体实践的相互作用实现的。1+X证书制度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获取制度,又是一项职教教学的改革制度,二者互为表里。在前一层意义上,它以取证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在后一层意义上,它贯穿于以取证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和正常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职教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1+X证书制度的具体实践体现着职教教学改革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目前来看,“1+X”还处于先试先行的试点阶段,在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诸如培训评价组织的权威性如何保障,X证书考试培训与日常教学如何恰当融合,培训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如何有效对接,教学方式方法如何合理调整等。化解挑战既需要提高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质量、提升X证书设计的标准性与代表性,又需要增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三)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落脚教学方法革新

    教师教学实践具有极强的主体自主性、个体创造性,但它又不是一种截然封闭与孤立的行为,不同教师之间、教师团队之间的研讨、交流、互助与合作,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教师教学实践从主体独白走向主体间合作,促使职教教学方法改革从个体导向转向团队实践;反过来,团队创新能够带动个体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指出:“开展国家级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各校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未来职教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组成成员有何特点,判断其效果的关键一环都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所取得的实践成效。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底蕴基础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是“道”与“术”的统一体。所谓“道”,是内隐的、虚化的精神性存在,是职教教师对职教教学实践特殊性的体认,是对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的内化与综合。所谓“术”,是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措施的具体呈现,是可观察的、外显的实践行动。“道”为基础、前提,没有“道”的支撑,“术”难以稳固与持久。“术”为实体,是“道”的外化载体与现实延伸。职教教师若想真正掌握符合职教特性的教学方法,应该首先建立上位“道”观的基础。

    (一)职教教师对职教教学实践特殊性的体认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是整体意义上的,又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中。首先,职教教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实践。技术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支撑着职教教学的内容维度。职教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将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技术资源、技术要求,经过合理的教育学转化,形成相对稳定和结构化的技术知识体系。职教教学过程围绕技术知识开展教化实践,在此意义上,职教教学实践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实践,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性的技术实践,而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特殊技术实践。职教教学实践过程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涉及技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操作、技术工艺、技术服务等多种技术实践,但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实用性、经济效应,而在于教育性。因此,相对于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素养这一职教教学目的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有形技术产品的制造、技术工具的操作、无形的技术设计的构思与实施、技术服务的提供,都是培养人的副产品。职教教学过程的技术实践是以教育教学目的为准绳,依据教育理念与要求,对一般性技术内容进行教育学转化,以实现有教育学意义的技术实践教学。其次,职教教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职教教学实践既不是教师单方面“教”的行为,也不是学生独自“学”的行为,而是教师与学生主体间的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职教教学实践作为交往实践,表现为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发生的一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探讨、互助、合作等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一般交往实践的生活意义性,职教教学交往实践是以教育性为统领,以教育意义建构为核心,以教育价值创造为旨趣。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学交往实践的通识性特点,职教教学交往实践具有技术性、具身性、在场性、职业情境性等特点。最后,职教教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解放实践。职教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提升受教育者对于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技术技能运行规律的把握能力,培育人的技术理性精神、技术审美趣味、技术责任意识、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而将人从机械的、单向度的、异化的技术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帮助受教者对外部技术现实进行合理筹划与改进,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性技术素养,实现从技术工具人向技术解放者的转变。

    (二)职教教师对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综合与内化

    职教教师的精神涵养与境界决定着其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其精神维度包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以及理性精神三个相互联系又彼此支撑的元素。工匠精神一般意义上是指专注投入、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巧妙构思等品质。它古已有之,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又有着新的内涵。劳动精神源于人类劳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需要,反映的是人的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等综合素养。理性精神是现代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前提,它为人类“合目的、合规律”地改造外物和发展自身奠定了精神基础。

    理性精神作为现代人及社会存在的精神前提,具有普适性、基础性等特点。理性精神与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结合,将促使后两者的内在属性与功能更好地呈现与发挥,也能够使其自身铺展于实践之中。工匠精神与理性精神的融合,有助于工匠精神现代内涵的呈现。理性精神在工匠精神中的注入,使主体人能够“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內在尺度要求,来合理地进行技术设计、操作、创造、制作的实践逻辑和选择”。[1]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的融合,有助于促使劳动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理性精神在劳动精神中的渗透,使主体的劳动实践更具目的性、更具合理性、更有效率、更具持久性。具体而言,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创新理性等理性精神作为基础性因素,能够将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等技术实践要求,美的设计与规律,人与自身、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的伦理诉求,创新的意识与态度融入实践者的思想之中,能够将专注投入、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巧妙构思的工匠精神的感性表达转化为实践理性行动,能够将务实肯干的劳动态度、知行合一的劳动追求、革新求变的劳动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劳动实践效果。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针对性、实践性、技术技能性等特点,与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理性精神的内涵相契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内在需要三种精神的思想陶冶与价值引领。职教教师只有首先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充分融合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底蕴与行动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职业教育,才会稳定、持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培育学生三类精神,培养其技术技能。

    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趋势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方法的创新与变革使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既能体现教育的普适性要求,又能贴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需求,使得职业教育教学无限逼近职业教育“真理”。

    (一)激励性教学方法的价值被重视

    激励性教学方法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类教学方法的总括。所谓激励性教学方法是指职教教师遵循教育的普适性规律,从不同维度针对教学的不同环节,对学生予以引导和激励,以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以及自主性的方式与措施。激励性教学方法具有一些基本特征:通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为受教育者创造更多交流和行动的可能性;以职业情境、实践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对工作与生活的理解;引导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具体实践中的典型方法是角色扮演法等。角色扮演法是以行动为导向的传授技术技能、掌握技术技能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学习中游戏的形式练习认知性、操作性、实践性、社会性的能力。其基本流程为:向学生阐明角色扮演规则—确定角色扮演的参与者—对扮演角色类型进行分析定位与解释—为没有参与到角色扮演中的学生安排观察与评价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分析(由自评与他评组成)—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与评价。[3]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要引入或创设与技术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职业情境或生活场景,要呈现冲突,帮助学生提升与其他人的交流技巧,支持学生发现自我。除此之外,案例分析法、引导文法等也是激励性教学方法的典型应用。

    (二)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以“做中学”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目的,以行动逻辑与模式为蓝本来构建教学程序的系列方法总称。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契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是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有一个相对稳定而成熟的教学程序:第一步是信息,即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所要解决的技术任务或技术问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类信息,或者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积累第一手经验资料,以面对疑难困境和确定技术问题之所在。收集信息的前提是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收集材料和信息。第二步是计划,即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他们根据收集来的相关信息,分别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可行性计划,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行动路线,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假设。第三步是实施,即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分头独立地实施计划。学生需要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独立面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他们动用自己所能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积累技术经验的作用最大。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推理活动,通过判断计划与现实情况的差距,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第四步是检查,即完成任务后学生先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查,之后再由教师检查。第五步是评估,即通过学生自我点评、彼此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每个学生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4]总之,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基本范式,成为职教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参考。以企业实践为基础的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都是以行动导向基本模式为蓝本的综合运用。职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实际内容更好地融入这些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职教教师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企业教与学的方法融入学校教学实践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特别注意吸收来自企业的优秀资源,主动融合企业教与学的方法。比如四阶段教学法,它是一种系统的技术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方法,将工作实践活动划分为准备、示范、模仿、独立运用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如生产实践工具的配备、自我介绍与交流、建立交往联系、从组织系统的整体角度描述学习目标、呈现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示范阶段要向学生示范与解释技术行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明确学习步骤,突出核心内容,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模仿阶段要求学生进行技术行为的模仿并向学生解释这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对学生进行测验与评估,修正错误并持续改进。独立运用阶段要求学生独立执行任务,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予以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情境迁移能力。[5]源自企业工位教学的四阶段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基本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基础技术技能的培养,融入学校教学实践将有助于提升基础性专业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企业式的谈话法、企业考察法、引导文法都可引入职教教学实践中,以提升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实践应用性。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职教“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推动下,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兼顾“道”与“术”。职教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职教教学的本体认识,要对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理性精神进行综合与内化,这是职教教师开展职教教法改革的基础之“道”。在教育现实中,职教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之“术”则呈现出融合创新之势,重视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激励性教学方法的價值被不断抬高,以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方法运用成为主流,企业教与学的方法被不断融入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未来职教教学方法改革将以此为基础,在更贴近职教规律、突出职教特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徐宏伟.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8(2):91.

    [2][3][5]王婀娜,舒尔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之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98,231,152.

    [4]徐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4.

    相关热词搜索: 教法 底蕴 契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