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现代京剧”始末【散文】

    时间:2022-09-01 09:26: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现代京剧”始末【散文】

      “现代京剧”称谓,其实,早在1964年就产生了,但那时全称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京剧”始末【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现代京剧”始末【散文】

      “现代京剧”称谓,其实,早在1964年就产生了,但那时全称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众所周知,是在“革命文艺旗手”江青的一手炮制下产生的名称,实际上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为了推广她的“革命文艺成果”,便在“光靠剧团演出,满足不了全国人民的文艺需要”的形势下,命令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将“八大样板戏”拍成彩色电影公映。于是,贯以“革命现代京剧”或“舞剧”之称的一一,注意,此时,没有了“样板戏”三个字。这样,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于1970年~1973年左右在全国各地开始上映,形成了“全国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的局面。从此,口头上“样板戏”的叫法约定成俗,而真正的“革命现代京剧”之称谓无人再说。

      “八大样板戏”在全国红极一时,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小常宝、阿庆嫂遍地开花,各文艺团体、村镇,争相演出折子戏,“样板戏”人物红得发紫。江青一伙十分满意就此占领了“无产阶级文化阵地”,于是,第二批“样板戏”应运而生。然而,此时的叫法,没了“样板戏”之称,全是“革命现代京剧”之称。而这第二批剧目的产生,基本上是移植于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艺术品创作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革命现代舞剧”《草原儿女》《沂蒙颂》。这些电影的公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杜鹃山》《磐石湾》中精彩的韵律对白、将音乐特色融入了中西乐器曲的演奏,使现代京剧以创新与发展的形式更有东方古老艺术的表现力,使现代京剧更有魅力。像《杜鹃山》《平原作战》《龙江颂》中的经典乐曲与唱段在今天各大剧场、晚会不断复排,便是很好的明证,不管是音乐旋律、唱腔设计、人物造型、舞蹈美工,均可称为精品。

      大家知道,“文革”于1976年结束。就在进入运动尾声前,第三批“样板戏”也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然而,除了由贵州京剧团演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现代京剧”《苗岭风雷》、由上海京剧团《龙江颂》剧组演出[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近半小时时间的小剧目“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两部彩色影片完成上映外,其他剧目尚未完成,“四人帮”就粉碎了,这第三批剧目也就胎死腹中了。

      “革命现代京剧”,虽然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但艺术水准是很高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只因被打上“江记”的烙印后,才被冷落了多少年。但精品是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的。浮尘过后珍珠依旧熠熠生辉,“现代京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令人赞赏不已的,人民群众对剧中英雄人物深入骨髓的喜爱、对经典唱段经久不息的传唱,更让“现代京剧”的艺术成果永远称颂。

      英雄故事不衰,艺术形象永恒!

     

    相关热词搜索: 现代京剧 始末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