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家乡的凉粉【散文】

    时间:2022-09-24 09:41: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家乡的凉粉【散文】

          在这一口感里有着一股浓浓的乡情滋味,一种难以割舍的少年眷恋……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凉粉【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家乡的凉粉【散文】

      说起家乡的美食,我对凉粉情有独钟,一直割舍不断。因为吃起来口感清凉爽口,带着酸香,口味独特,且价格低廉,备受乡亲们的喜爱。让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凉粉,成为我们莒南县的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凉粉,多数是用地瓜粉制作,极少数使用豌豆制作。因为那时候生产队每到入冬期间,将一些看似冻坏不易储藏的地瓜做成淀粉后储存 ,即可用来做成粉条和凉粉。每年初夏的头晌,天气尚处微热,我们邻村甲子山一个凉粉挑子,便固定在我家东边不足百米的老槐树下。每到这个时候,我一般是首个光顾。趁着父母不在家,我便偷偷地用小葫芦瓢少少地盛上一平瓢地瓜干,正好可以给我称上一小盘的凉粉。那时没有现在的各种调料,只有酱油和盐,还有现场用石臼捣碎的蒜泥。将调料放入小黑碗中,用叉子适当搅拌调合。叉子是用竹片制作的,尺寸长大约十多公分,宽一公分多,取一头用刀削薄,劈成三个叉,长度在两公分左右,中间用比火柴棒还要细的竹条撑开。这种餐叉,传统、简单、实用,与眼下的钢叉感觉截然不同。食用凉粉时,先用水果刀把它切成块状,放到盘子里,再用叉子叉上凉粉蘸上调料。盯着晶莹透亮,色泽鲜嫩的凉粉打到盘里后,味蕾早已忍不住地被诱发。当入口的辣味刺激了舌尖神经,越发提起了食欲,越吃越辣,却越辣越想吃。起初是狼吞虎咽,吃过之后,口里却仍感不过瘾。再后来琢磨着,为了拉馋,便慢慢地拖延,一点点地去品尝这盘中的幸福美味。

      记得有一次,让我深刻难忘。卖凉粉的王老汉,看我频频光顾,说这回不要钱了,让我包餐一顿,敞开肚皮使劲吃。那一次,我印象中肚子撑得圆圆的,好几天不敢近前。在那个缺吃挨饿的年代,尤其是春天到夏天这段时间,是断粮的时节,十多岁年龄的春天正在长个头,饭量自不必说。凡是野外发芽的,只要能吃的基本不剩。著名作家莫言在有关文章中就关于吃的感受介绍得非常深透。

      后来这家凉粉挑子没有再来。当时是什么原因,我还专门问过父母,现在已记不清了。再后来,本镇的辛庄村一家凉粉来到了我家的旁边,让我又接上了茬。过去,一般卖凉粉的是用流动的方式,因为固定一个摊位,有可能卖不完,所以需要流动叫卖。“凉粉,卖凉粉喽”,这时顺着这诱人的吆喝声,便引来了馋客。而我家这边的摊位基本是固定的,无须叫卖。由此可见,这摊位的吸引力有多大,说它有吸引力,还在于对它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如果把凉粉带到家里食用,总找不到那种味道和感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农村商贩和小作坊开始大力提倡,我们镇的辛庄村几乎家家户户制作凉粉,他们围绕周边集市、村庄,到处流动叫卖,兴盛了很多年。说到凉粉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工艺也不少,也有一定的技术性。先把筛选的绿豆或者豌豆用水清洗、需浸泡五六个小时。第二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进行研磨、过滤、沉淀、熬制、冷却等工序。熬制过程最为关键,一边往锅里倒浆,一边用木铲不停地搅合,水多了会发软,水少了则会发硬。火大了容易糊锅,火小了熬不熟,就像熬浆糊一样,是个比较费力的技术活。后来,由于这行当需要起早贪黑,熬夜劳累,利润渐薄,加之随着各种生意的兴起,有的陆续转行。现在能够坚持从业的都是年长之人,只要周边逢集,一问便是辛庄村的。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凉粉的品种也在增加,从最初的地瓜凉粉、到后来的豌豆、绿豆。豌豆又分大豌豆和小豌豆。颜色各种各样,有的金黄,有的翠绿,有的淡紫。在吃法上也有所创新。对于地瓜凉粉,只有在个别酒店里可以见到,作为一道下酒菜,放到铁锅里热炒,适量加入油盐酱醋,口感也别具风味。如果有喜欢吃辣椒的,放上一点味道更佳。

      冬天,摊主们生上一个煤球炉,把铝盆放上水,用小火温热,让凉粉口感不再扎凉,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有一回,听我一个朋友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的妻妹在临沂度婚假,正好事也不多,就想到家乡的凉粉。于是,小夫妻俩便坐上公交车花了两个小时来到莒南,一顿饱餐后便又打车回去。由此可见乡里人对于凉粉的痴迷和青睐,这或许就是源于对乡情的反复回味和浓厚情结吧。

      乡下的集市上,一排排的长桌,一大溜的马扎,一盆盆的盛宴,一盘盘的诱惑,吃着盘里的,看着盆里的,老人们的酒肴,孩子们的最爱,凉粉地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摄影爱好者抓取民俗风情的亮点。

      在青岛和日照的一些海鲜饭店,有时可以见到一道菜叫海菜凉粉,具体是如何制作的不得而知。这种凉粉看起来透明晶莹,加上蒜泥、辣椒、香菜末、香油、醋、盐、味精等调味品,口感特别清爽鲜美,是解暑佐酒的佳肴。只要到日照吃海鲜,这是我的必点之菜。

      眼下在当地,叫得比较响的,当属大店凉粉。在大店镇115师旧址周边,有几家专门开设了门店,一年四季营业。其中王家凉粉以舌尖上的美味,被市电视台制作成了专题节目。

      我赶过乡村的多处集市,品尝过不知多少家制作的凉粉,但是目前唯有让我口感特别吸引的,首选县城的王记凉粉。她家的凉粉在出锅时需要加入一些老浆勾兑,又称酸浆,是以往在制作凉粉过程中过滤后留用的淀粉浆水,经过发酵,带有一些酸味,调出的凉粉酸中带着香甜,口味独特。由于城管需要,王记凉粉挪过多个地方,最后固定到一家沿街。这家凉粉店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开业,入冬后便不再出摊。每天的上午九点左右开始营业,半天功夫大约能卖出十多盆。店内就只两个品种,一种大豌豆,一种小豌豆,一般不出中午十二点便很快卖完。来的都是常客,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的过来打上一盘,再打开一瓶啤酒,慢慢地品味,也许要的就是这种味道。我也是这里的粉丝,常客。

      如今,开始步入耳顺之年,对于大鱼大肉已经不再留恋。相反,对于乡土原生态的特产,却在不断地回味,细数最具特色的,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凉粉,更是来自于心底的感受。因为,在这一口感里有着一股浓浓的乡情滋味,一种难以割舍的少年眷恋……

     

    相关热词搜索: 家乡 凉粉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