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昆纬路记忆/散文

    时间:2022-11-15 10:07: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昆纬路记忆/散文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大城市,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昆纬路记忆/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昆纬路记忆/散文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大城市,对于它的记忆,我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街道——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昆纬路说起。

      那一带的街道多以经纬冠名,以中山路为起点,向东西延伸,称为某纬路,选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律吕调阳,玉出昆冈……”中的字命名。而南北向的称作某经路,由大经路、二经路排列到十一经路。经纬交织,把那里的区域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过去,昆纬路的房屋多是平房,灰砖灰瓦,灰蒙蒙一片。房子陈旧,接近地面的几层砖大多因为雨水的浸渍或盐碱地的腐蚀,多有残破,斑驳陆离,这也是年代久远的历史痕迹。

      我的父亲住在昆纬路51号,我常由农村老家去父亲那里。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院内呈n型排成七户人家,每户多是一间房,可以想象到住房拥挤的状况。我曾见过邻居之间因门口占地发生不快,而父亲在天热时才把小煤球炉子端到屋门外,其他物品都放屋内,与人无争,和院内各家相处和睦。父亲最后生病,回老家养病,邻居们拉着父亲的手,流泪相送。院内有一厕所,有专人负责清理,这是当时各个城市都有的一个职业,代表人物是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时传祥。

      各户的情况相似,男主人是职工,女主人无工作,老家都是外地的,可推知女主人和孩子是后来随男主人迁至天津来的。各家还操着原来的乡音,这里每天上演着一部热闹的南腔北调集。由此看来,外地对天津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我曾记得大概是1958年前后,父亲带着我到派出所,打算把我和母亲的户口也迁至市区,却被告知户口不能再随便迁移,这样,我就一直生活在老家。小院中两个周伯是亲哥俩,从口音可知是唐山人,是我父亲的同事,两个周婶常领些手工活,挣些加工费。父亲的另一同事家有一男孩,比我小一岁,很机灵,自己常坐电车去百货公司那边玩,不打票,尾随大人上下车,省个二三分钱。

      当时粮食是定量供应,粗细粮按比例搭配,食油、肉蛋、棉布等各类物品都凭票购买。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家都省吃俭用,简朴过日子。出门口不远处有一早点部,没有其它食品,只卖豆浆,51号小院内各家很少买,我经常看到对门的女孩早晨啃着馒头去上学。

      当时,昆纬路无论是民居还是小学校、商店、卫生院,多是小门面,只有51号小院对面的第三十中学显得宽阔大气。据说,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原先是一所华侨学校,师生中有不少归国华侨。每天清脆欢悦的早操音乐准时响起,哥哥就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初中。

      在我的印象中市区的楼房不多,也不太高,天津是以小洋楼闻名的城市,但那只集中于过去的租界,昆纬路上没有。天津百货大楼共七层,是当时我所知道的最高的楼房,劝业场是一座雄伟的商业建筑,那时听父亲讲过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天津劝业场”五个大字的故事,总之,从这些都可看出,当时整个城市像这样高大的建筑数量不多,更非像如今的城市那样高楼大厦比比皆是。

      当年市区的街道也不宽阔,中山路是那时我见到的最宽阔的街道,昆纬路就窄得多,昆纬路是水泥道,而有的与之相交的狭窄的路多为石子或煤屑路。并且很多街道便道狭窄,或没有便道,步行只能沿路边而行。

      五十年代公交车是那种发出“咣当咣当”声响的有轨电车,后来逐步被无轨电车和汽车所取代。自行车和三轮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当时电力供应不足,偶尔分段停电,路灯质量也远逊于现在,晚上街道昏暗,按照要求,自行车都安有车灯。街道上时而有带粪兜的马车驰过,有节奏的马蹄声和马的铃铛声叮当作响。

      即使在当时,天津的文化氛围也令我向往与沉迷。昆纬路有一阅读连环画的小屋,看一本一两分钱,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不远处的中山公园、十月影院、北宁公园,都是我少年时期兴趣浓厚的去处,虽然去电影院并非都是看电影,而多是在电影院外的小广场上,看影片内容的大型介绍牌。

      几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居住的地方是远离市区的城区,无论是市容还是住房以及百姓的生活都非常好,都是早年天津市区无法比拟的,难怪有的发达国家的人士对我们说:“中国我去过,你们的房子是新的,道路是新的,比我们的好。”这就是在有的外国人眼中现在的中国。

      天津历史悠久,形成城市也就几百年的时间。明建文二年(1400),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率兵经海津镇渡河南下夺取政权,称帝后将海津镇改名"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我年少时每次去天津市区,看不出与原来有什么大的变化。给天津市区带来巨大变化的是改革开放,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天津城市的市容、交通也开始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宽阔的中环线疏通了市中心和周围其它区域的联系,四五十米宽的大马路是市区的一大景观,中环线建成初期,一直封闭在狭窄街道上的市民们,纷纷来到中环线上看热闹。异彩纷呈的立交桥和沿途高楼大厦、公园及园林景观的涌现,为天津增添了道道风景,促进了这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跨越式的发展,一片又一片的高大建筑,如雨后春笋,在津沽大地上破土而出,卓然挺立。昆纬路51号小院也就在这时进行的拆迁,哥哥从部队复原后曾居住在这儿,拆迁后,搬到紧邻中环线的红星路,其他几户不知去向如何,几户分开后,听说同院的周伯还曾去红星路看望过哥哥。

      几年前,已经退休了的我一次赴天津市区办事,我又忆起了昆纬路的往事,何不来个故地重游,重温一下那段久违了的经历体验,再次来到我所熟悉的昆纬路,我的感觉一下子由几十年前拉到现代化的现实中,眼前的昆纬路模样大变。原来的第三十中学的位置,还是一所学校。但透过围栏望过去,院内完全变了,校园扩展,全部拆除了原来的旧校舍,平地起新楼,建成了一所全新的校园。从住在附近的一位学兄处得知,这所学校经过辗转变迁,成为了现在的第五十七中学,这是天津市重点学校,河北区第三所高中示范校。这所学校的变化,是天津教育发展和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这所学校,我还能想象到原来51号小院的位置。现在这里仍是居民区,所不同的是,原来的破旧房屋已荡然无存,幢幢高大的新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沐浴在晴空朗日之下,分外豪华壮观。道路无论宽窄,都用柏油铺设得平平展展,街上是川流不息的各种现代车辆和衣着时尚人们,时而见到新增设的银行、商店等等,津城处处是新貌。

      眼前的这些变化并没有让我惊异。近些年,我去过海南等国内许多地方,祖国的壮丽美好是所到之处的共同观感,我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故而昆纬路的沧桑巨变,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重游昆纬路,我想了很多很多,也想到了原来51号小院的另外几户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几户邻居现在怎么样了?肯定过得很好。

     

    相关热词搜索: 昆纬路 记忆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