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留在老宅的乡愁(散文)

    时间:2022-12-14 09:42: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留在老宅的乡愁(散文)

      走进秦楚交界的重阳古镇老宅,就触摸了一次秦砖汉瓦,就陶醉了一次秦风楚韵,就平添了一次游子乡愁。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在老宅的乡愁(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留在老宅的乡愁(散文)

      走进秦楚交界的重阳古镇老宅,就触摸了一次秦砖汉瓦,就陶醉了一次秦风楚韵,就平添了一次游子乡愁。

      叶家金鸭蛋.九座池塘

      叶家大院在重阳镇高台村一个叫做石门沟的地方,即使走今天比较发达的道路,也左转右拐地旋转了半天,未见其宅就先被转晕了。选择这样一个天荒地老的地方置业建宅,我们惊奇叶家人的莫测高深。

      都说叶家富,叶家到底有多富,富到什么程度?“蒲塘四大家,不贴石门沟一只鸭”,也许用当地流传很广的这句民谣告诉你,你就恍然大悟了。

      叶家的创业史是一个美丽的神话,站在建于光绪三年的叶家大院老屋子前,听老乡慢时光讲这个神话,听得人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

      石门沟叶家的老祖先儿,据说是从南方一个什么地方跑来的,最先来给石门沟东家放牛,是个放牛娃儿,有一天放牛娃看到一条蛇正在与一只锦鸡打架,就好奇地走了过去。走近后,突然不见了蛇和锦鸡,却看见一个石洞里掉出一只鸭蛋,捡到手后愣住了,这原是一枚金鸭蛋。以后放牛娃每天都去捡鸭蛋,每天都能捡到一个。再接着,他俏俏把洞口堵上,问东家要一块地搭个草庵,地主说那是个屙屎不繁蛆的地方,你要它做什么?我要给你个好地块。放牛娃说我不要,我就要这个屙屎不嬎蛆的地方。

      放牛娃就在这个凤凰展翅的地方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下来,摇身一变成了比东家还大的东家。叶家不多置地多建房,只建了两道院,却不惜重金开凿了九座池塘,养鱼养鸭又养藕,九个池塘成了叶家的九个聚宝盆,石门沟荷红蛙鸣,成了一片江南水乡。如今只剩下最上游的一个池塘,其它都改作它用了,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个池塘一切都还是原生态的样子,四周由石堰自然砌成,水面足有三亩地大。没见金鸭子,却见有鱼在水里游动。

      蒲塘罗家是西峡很富有的一大家族,谁都知道蒲塘那个地方开金矿打金子,听说金子多的夏天,下了场大猛雨,把地里的金子都冲了出来,你可以拿着升子、斗和葫芦瓢去“拦”,怎么能说蒲塘的四大家不贴叶家一只鸭呢?

      我们有多个推测,莫衷一是,最后从扑朔迷离里走出来,仍统一到当地流传的金鸭子故事上。你知道那个老太太慈禧吗?她姓什么?叶赫那拉氏,叶家的老祖先当年来到石门沟,很可能是带了一笔财富逃亡而来的,究竟是吃了官司还是被抄了家,只有他自己知道。金鸭子嬎金鸭蛋,原是一弥天大谎,每天捡来的金鸭蛋,其实是从他带来的小金库取出来慢慢享用的,凭养鱼养鸭养藕能超过人家蒲塘罗家吗?反过来说,你蒲塘罗家再富有,你有人家叶家小金库的金子多吗?相信勤劳致富也不要放弃金鸭子嬎蛋的想象啊。

      查家炮楼.拴马桩

      水峡河,倒流河也,查家就在这倒流河上游的岸上住。

      冬月雪后初晴,随作家大家行,至重阳镇船鱼沟查家老宅,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外一雕花的拴马石桩,狮首,高约米二,由蓝玉精雕细琢而成。查家大门口有一两层土打墙炮楼,因高大,须仰视,正面及两侧墙壁上,有枪眼及弹孔数处,可见当年戒备森严,能想见得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一进三院,均由大理石板铺地,大理石条作阶。中院左侧,有一白色大理石盆,造型之精美,煞是罕见,谓之曰淘麦盆,查家亦民以食为天矣。院回廊走壁,室有木楼木梯,梁栋豪华均为上等木材,从瓷头及部分窗扇依稀可见江南匠人缜密作工。上房门外又见一雕花石桩,与门外拴马桩遥遥相对,桩身有一脚蹬,经推研判定,此为上轿石桩,作妇女上轿脚踏专用,过去妇人“三寸金莲”,这原是为她们人性化着想的。

      老宅观毕,与今房东开姓人氏合影留念,并有朋友拔毛相济护院老人,其乐融融者也。攀谈方知,西坪查家与船鱼沟查家原为一家,遥想查家当年两地之繁华,让人更唏嘘不已。西坪查家老宅今为镇政府所在地,当年雄伟厚重的西城墙已随风飘逝,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已灰飞烟灭,记得我八十年代还曾在绣楼下歇过一个午休,朋友说他那年验兵体检,还在绣楼的地铺上睡过一宿呢。

      查家,原籍安徽安庆潜山,康熙年间迁至此,做生漆油桐生意,日渐丰裕,做大到西峡口、老河口、襄樊、武汉,西坪街微派绣楼老宅,曾扎过抗日最后一役国民党参谋长陈诚的指挥部,为查家后期置业。船鱼沟,有船多鱼,还有水路码头,美其名曰。船鱼沟近荆紫关,陆通秦晋,水达鹳河丹江。今仍见一片片茂林修竹,油桐生漆,溪流遍野,稻菽纵横,龙煞虎煞层层环抱,实属好风好水之地。叹只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杨家大院.皂角树

      上世纪举全县之力,用三个年代建起的重阳水库波光粼粼,如今,豫陕高速将它的波光一分为二穿过。从重阳水库坝上去,穿过白陇,便是奎岭。

      奎岭的杨家老宅院,本来是一进二有前庭后院的完整院落,如今看到的却是截断的两道宅院。奎岭人说,这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这样子,前院是供销社,后院是大队部。一半是经济,一半是政治,也就是说老杨家给奎岭造了个政治经济中心。

      据杨家族谱记载,杨家始祖杨得春元朝自洪洞县迁徙内乡,后由内乡再迁西峡。一说来西峡时为弟兄三人,一枝去了五里桥杨岗,一枝去了丁河宣沟,另一枝好像有进士学历,挑选好风好水,则来了重阳奎岭。今天的奎岭人家,基本都姓杨。

      下边的白龙村出官儿,有人曾干到汤恩伯的参谋长,而上边的奎岭村人则不喜欢做官儿,喜欢做生意。说历史上奎岭杨家曾出了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到内乡县当县长,可是这位杨家的后代不羡官儿,说“当官儿不如我回家卖麻花儿”,最后真的回到故乡在重阳集镇上卖起了麻花,重阳驰名中原的麻花品牌就是他创立的。

      奎岭杨家后代读书人想不想做官儿、卖没卖麻花不敢保证,倒是奎岭人真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办起了全县第一家电线厂,而后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家各户发展起来,最多时,奎岭村电线电料厂办到十七家,产品销往八省市,奎岭人的商品意识敢跟温州人掰手腕。

      杨家老宅院一分为二后,七十年变迁,沧海桑田,好在院还是杨家院,人仍为杨家人。供销社改制时,前院以两万元价格卖给了一杨姓人家,前年老宅院老东家的后代在湖北做生意回来了,以十三万元价格把前院又赎了回来,但老宅院仍由那家杨姓人看护并经营着代销点,那本记得厚厚的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本,告诉我们他的生意还不赖。后院的老宅子也由大队卖给了一杨姓人家,大队部另建党群中心了。

      所幸,聪明的奎岭人已认识到了杨家老宅是他们的乡根村魂和文化自信,把杨家老宅做了初步保护修缮,大宅院旁的老皂角树伟岸挺拔,千年一叹,见证了杨家大院的兴衰和历史变迁,正等待着它复兴那一刻的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 留在老宅 乡愁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