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香港富豪体验平民节目【付诸行动,平民也能成富豪】

    时间:2018-12-28 04:43: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凯蒙斯・威尔逊:从穷小子到酒店大老板      凯蒙斯・威尔逊自1952年创建第一家假日酒店起,不到20年就把酒店开到了1000家,从而组建了世界首家达到10亿美元规模的酒店集团。他的坎坷经历令人感叹,他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那么,威尔逊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抓住机遇!机遇就是财富!
      
      善于发现,机遇就会敲你的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威尔逊便是如此。当初,威尔逊虽然身上没有钱,却喜欢看电影。他常常去孟菲斯剧院干一些杂活,这样就可以免费看电影。令他奇怪的是,该剧院不卖食品!于是,他说服剧院经理,让他在剧院门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机,开始爆玉米花卖,每周能够净赚四五十美元。尽管赚到的钱不算太多,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1年夏天,威尔逊度过了一次因住宿艰难而令人沮丧的全家旅游后,恍然大悟:我为什么不开家汽车旅馆呢?我要提供理想的住宿条件,旅客能够获得许多享受和乐趣;对孩子不收另外的费用,还可以把汽车旅馆办成连锁公司……于是,威尔逊抓住了机遇,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旅馆―――假日酒店公司。
      威尔逊说得好:“机遇是经常有的。对于机遇,只要你学会经常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脑去想,你就会感觉到它会来敲你的门。”
      
      只有行动,机遇才可能带来财富
      
      每个人都会碰到机遇,但要把它转化为财富,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把有利时机转化为行动。威尔逊一旦发现机遇就敢做敢为,朝着目标大踏步前进。
      威尔逊创业首先遇到的是资金不足的困难。他第一桶金是通过爆玉米花获得的。当初,一台爆玉米花机就是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花50美元购买的。他创办电影院花费的2000美元也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威尔逊曾用一幢房屋作抵押,得到6500美元贷款。他说:“如果能以1000美元买一块地,以1700美元造一幢房屋,然后以此作抵押借到6500美元,那正是我所向往的经营。”威尔逊发现,无论一笔交易的金额多大,几乎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筹措资金。只要充分利用负债这个杠杆,就能使一美元发挥10美元的作用。威尔逊解释道:“杠杆就是一切。只要善于利用别人的钱,就能赚钱。你始终不必对负债担心受怕。”
      后来,威尔逊又总结出一种“取得承诺”的筹资方法。他找到一家保险公司谈判,该公司同意在汽车旅馆建成时贷款给威尔逊,这就是所谓的从他们那里“取得承诺”。威尔逊“取得承诺”后,就向其他银行贷款。由于银行知道能收回贷款,所以就同意贷款给他。后来,威尔逊一再利用这种方法,不断地扩大事业。
      威尔逊创业之初,还遇到了如何发展连锁店的困扰。他在合伙人华莱士的帮助下,找到了向别人出售假日酒店特许权的独特方式。具体方法是,对方先付500美元,以后每间客房每晚付一个镍币的特许使用费,而建造假日酒店的费用由特许经营人自己支付。威尔逊为此在报刊上广泛宣传,分析公司爆炸般发展的奥秘。他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筛选,淘汰一些缺乏发展前途的假日酒店。
      到威尔逊退休时,酒店达1759家,分布在全美国50个州和全世界的50个国家。在威尔逊的苦心经营下,假日酒店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网络最庞大的连锁旅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遇为什么会在有的人手里白白溜走,而在另一些人手里变成财富?这是因为,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美国电视节目《成功人士简介》曾经剖析了威尔逊成功的四种“要素”。第一,有预见性。他度过了一次令人沮丧的全家旅游后,就预见到建造连锁旅馆,并要树立起一种品牌。第二,信息交流。威尔逊必须把自己的预见传播出去,成为别人也能相信的一种目标,并通过交换意见而予以改进。第三,正确定位。威尔逊为了促使预见得到实现而创造一种环境,把计划付诸行动。第四,自我管理。威尔逊对待生活非常积极乐观,他能把这种乐观带进公司,创造一种氛围,促使人人作出最大的努力。
      凯蒙斯・威尔逊谈成功奥秘
      ●登上橡树之顶有两种办法:一是坐在橡树下等待机会,二是爬上去。
      ●幸福的奥秘并不在于喜欢什么就干什么,而在于干什么就喜欢什么。
      
      拉里・埃里森:从弃儿到向比尔・盖茨开战的竞争者
      
      在IT界,Oracle(甲骨文)的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来自社会底层,32岁前还一无所有,20年后却成为硅谷首富。在2001年,埃里森一度取代比尔・盖茨首富的位置。
      埃里森孤僻高傲,独来独往,从不接受传统的知识,没有得到一个学位文凭;他凶蛮好斗,吹牛,放空炮;他又是个典型的“好色之徒”,结过三次婚却花心依旧,身边总有美女陪伴。绝顶聪明的埃里森承袭了犹太人的优良因子,与他拥有巨额财富齐名的是他的“坏”。在硅谷,人们这样形容他:“他的每一句话都让对手和新闻界目瞪口呆。”这样一个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叛逆者,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真是令人费解。其实,他能够成功致富,除了由于美国社会崇尚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发源地的大环境之外,还与他本人的胆大敢冒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关。
      
      险走一棋,胜人一筹
      
      1976年,IBM公司研究人员特德・科特发表了《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论文,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他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他10年前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实现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后,敏锐地意识到在这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那时大多数人认为,关系数据库虽然理论上很完善,但不会有商业价值,因为速度太慢,不可能满足大量用户存取数据。埃里森却不这样认为,他决定开发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甲骨文”!
      为什么IBM这个“蓝色巨人”放弃开发这种价值上百亿美元的产品?原来,IBM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学院出身,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不是推向市场的产品。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当时有一种销售得很不错的层次数据库产品IMS。如果推出一种竞争性产品,那么会影响IMS的销售。
      埃里森曾将IBM公司选择微软的MS-DOS作为IBM-PC机的操作系统列为“世界企业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损失价值超过了上千亿美元”。IBM公司没有很快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这让埃里森捡了一个大便宜,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我代表全人类向比尔・盖茨开战!”
      
      拉里・埃里森可能是IT界在人格魅力方面,惟一能与比尔・盖茨媲美的企业家。他们两人都是白手起家,领导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两人都以技术专家自居,但却以强硬的企业战略家闻名于世。埃里森这方面的特征,甚至从他的业余爱好中就可以判断:赛艇、飙车,还曾经开着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连IBM这样的业内巨头都认为商业前景暗淡的事,埃里森却敢大胆尝试,这或许就是他能够成功的最大秘诀。埃里森曾说:“虽然这种自信在外人看来也许毫无根据,但这一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埃里森常常为极具挑战性的个性感到自豪,他说:“击败微软,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是我的一大目标。我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那时我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从没说过要和比尔・盖茨比财富,但媒体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关于我的报道,我也很乐意读那些文字。可是我经常发现报纸在给我编故事!我与比尔・盖茨的竞争并不重要,主要是Oracle与微软的竞争,我希望的是我们团队的获胜。就像是整个世界与比尔进行的战争一样,我是站在世界这一边,开放系统属于全人类,开放系统属于每一个人。比尔・盖茨把世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所拥有的,另一部分不是他所拥有的。比尔・盖茨想拥有比所有人都多的东西,我是站在全人类这边与他开战!”
      品茶谈富豪
      那时,班里哪个同学从哪里来,一目了然,但是埃里森似乎与世隔绝一样,你根本看不出来他是哪类人。他那时个子很高,有着橄榄色皮肤,经常会有几颗青春痘,大家对他并不友善。
      ―――埃里森中学同学希拉・梅黛・格特曼
      Oracle生逢其时。埃里森将市场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后,拥有普通技术和一流市场能力的公司,总能打败拥有一流技术和只有普通市场能力的公司。
      ―――一位硅谷资深人士
      
      皮尔・卡丹:从小裁缝到时装大亨
      
      皮尔・卡丹是法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大师,是敢于创新、冒险的奇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皮尔・卡丹,7岁时就设计出了第一件时装作品。长大后,他只身闯荡巴黎,在服装业不断推陈出新,开创了卡丹时代。同时,卡丹还以超人的经营天赋,建立起服装、餐饮、家具等几十种产业帝国―――卡丹帝国。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他到底有多少资产时,卡丹耸耸肩,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这人一向对统计数据不感兴趣,我的资产大得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皮尔・卡丹的财富是怎样炼成的?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位时装大亨成功背后的神秘面纱。
      
      艰苦创业闯出新天地
      
      皮尔・卡丹2岁时就随家人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旅途。他14岁时就放弃学业,在一家小裁缝店当学徒工。他16岁时就独自离家闯荡,当过店铺的伙计、红十字会的会计,甚至当过家庭男佣。但是,苦难的经历并没有磨灭皮尔・卡丹固有的天性。“二战”后,皮尔・卡丹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花都巴黎,成了一名出色的高级时装设计师。但是,他并没有满足,在巴黎从事剧院经营,迈出了独立经营的第一步。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丝毫不懂经营的卡丹虽然有几位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可还是没能避开失败的重创。等他开始对商业、理财稍有感悟的时候,已是“重债之身”了,那时卡丹才28岁。但卡丹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迸发出更加旺盛的斗志。不久,卡丹便做起了成衣商。他在成衣行业里设计出许多款式新颖的时装,很快又恢复了元气。1950年,卡丹倾其所有,开设了第一家戏剧服装公司,这是他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国崛起的基点。皮尔・卡丹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冒险的成功者。
      
      把高雅服装卖给老百姓
      
      皮尔・卡丹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奉行“让高雅大众化”。20世纪6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这同样也波及服饰文化,对法国传统时装形成一种冲击。法国时装之所以名扬四海,是由于受到路易十五时代奢华时尚的影响,而奢华之风又满足了欧美上流社会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高级时装从来都不惜工本,大师们追求的惟有艺术效果。至于用料的质地、数额,那更不是考虑的因素。所以,高级时装的消费层只限于国际上流社会的皇族贵族、演艺明星和富商巨贾。
      随着贵族阶层的没落,华贵时装的消费层就慢慢缩小了。皮尔・卡丹顺应时代变迁大潮,在60年代与辜耶基、圣罗兰一起,成为高级时装界的三大主角。皮尔・卡丹坚持“让高级时装大众化”,迎合民众的品位。因此,高级时装走向年轻化、自由化、多元化。
      当时,服装界的剽窃和仿制现象比较普遍。皮尔・卡丹认为,与其让作品被人“抄袭”,还不如转让技术以获取利润。于是,他把设计方案卖给厂家,把商标使用权转给经营者。通过这种方式,皮尔・卡丹在合同中得到7%~10%的转让费。
      
      多元化经营,打造卡丹世界
      
      皮尔・卡丹在经营上也是十分成功的。他对传统服装业的经营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革,使之向成衣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成衣”一词源于英语ReadytoWear,意即“已经制成准备穿的衣服”。年轻一代倡导个性和自由,不喜欢时装的约束,他们都愿意到商店里选购不受节令和款式限制的成衣,因此成衣业开始发展起来。皮尔・卡丹的成衣业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成衣造型新颖别致,而且价格低廉。
      1970年,皮尔・卡丹创立了“研究中心”,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他在1977年开始发展家具设计业,1979年开始经营巴黎的玛克西姆这一举世闻名的饭店。后来,他把“玛克西姆”这一金字招牌打到布鲁塞尔、伦敦、纽约、东京、悉尼等世界大城市。
      皮尔・卡丹的许可事业在1974年为120项,有280家工厂,从业人员2500人,遍布40个国家,年营业额为1.2亿美元。而到了1986年,他已在世界95个国家拥有750项许可事业,相关企业达58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人,年营业额高达70亿法郎。皮尔・卡丹靠主动进取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最终到达了一个理想中的王国。
      皮尔・卡丹谈成功要诀
      ●我喜欢把一件衣服从头到尾地完成,从画图、剪裁、缝合、试样,直到销售。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如果需要设计两年的服装,我就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东西、任何人能够使我离开工作间。每天晚上我多次醒来,多次起床,一有灵感就赶快记录,免得它倏然而逝。
      
      王永庆:从米店小职员到世界塑胶大王
      
      王永庆从一无所有的茶农之子、小学毕业生,成为台湾的企业巨子、世界塑胶大王,被誉为“经营之神”。王永庆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他一贯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表现一个人顽强的生命力。
      王永庆能够成功致富,是因为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创业之道、经营之道和管理之道。他历尽艰辛创业成功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创业十六字诀”,即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坚持学习。
      
      勤俭节约
      
      王永庆年幼时生活贫困,上小学时用的书包是粗布巾做的,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习惯。后来,王永庆虽然当老板了,但他依然节俭。毛巾用了多年还不舍得扔,肥皂用到最后剩下的碎块也用布包起来继续使用。
      生活上的节俭,不过是王永庆经营企业节约成本哲学的反映。他提出了著名的“鱼骨理论”:“一般成本分析工作是做到单位成本,我认为这样仍然不够彻底。以财务费用为例,我们应该再细分为原料的制造过程、产品营业等方面的财务费用。”也就是说,任何大小事务的成本,对其构成要素不断进行分解,把所有影响成本的要素全找出来,达到就像鱼骨那样具体的目的。
      
      吃苦耐劳
      
      王永庆说过:“我幼时无力进一步学习,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只有吃苦耐劳才能弥补不足。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王永庆创业之初,耐心地将米中的杂物剔除干净,坚持雨夜为顾客送米。如果没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不可能把米店的生意坚持做下来的。他说:“惟有吃苦才会产生力量,惟有流汗获得的成果才最香甜。”
      
      坚忍不拔
      
      通过开米店尤其是碾米厂的经历,王永庆深深地感受到: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一定要坚忍不拔,为新机遇的到来做好准备。带着这种自强不息的信念,王永庆开始向塑胶业进军。1954年3月,他与人合作筹建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台湾对塑胶的需求量最多只有240吨,远低于公司年生产塑胶1200吨的能力。于是,台塑产品一出来便出现了严重滞销局面,积压的产品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王永庆的心头。这时,绝大多数股东纷纷退股,王永庆被推到了绝境。他咬紧牙关,变卖了所有的产业,收购了台塑公司的所有股权。他大胆地采取“针锋相对,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和售价,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从而增强了与日本企业竞争的能力。
      
      坚持学习
      
      王永庆曾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在事业上有一点成就,主要是我对所认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绝不以任何理由退缩。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如愿以偿。”王永庆当年投身塑胶这一陌生领域时,完全是一窍不通。但是,王永庆能正视现实,虽然他从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反而有了大胆创新和独到见解,使企业有了竞争力,取得飞速发展。
      品茶谈富豪
      决策需要的是胆略和变化,迄今为止,王永庆在经营过程中则完全发挥了决策的这点要求。他是不断地变化思维,去寻求一个个最好的商机。
      ―――《美国大百科风云人物》
      在决策果敢方面,王永庆似乎具有天赋,也许,这种天赋是由于他对市场的观察力所致。
      ―――美国《世界成功商人》
      (选自《苦难是金:从一贫如洗到亿万富豪》,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2月版,策划:何宗思,责任编辑:郭栋,定价:25.00元)

    相关热词搜索: 富豪 也能 付诸 平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