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落榜依然能致富打一成语【昔日落榜青年,今日致富“明星”】

    时间:2019-01-30 05:0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哒哒”的马达声,“噌噌”的拉丝声,“刷刷”的送丝声和劳作妇女银铃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场美妙的交响乐。宽敞的车间,明亮的灯光,优雅的环境,赏心悦目的院容院貌,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舒适、热情、奔放的感觉。这是一家村办企业,是由范县濮城镇高寺村计生协会会长高华锋创办的,高华峰给这个企业起了一个含意深刻的名字:“精诚塑编有限公司”。
      
      落榜不落志
      
      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的高华锋,在人生的道路上,曾一度迷茫。他虽然出生在曾是商贾云集素有“凤凰城”之称的濮城,但他的父母只会伺候几亩薄田;他虽然居住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厂腹地,但安分守己的父母面对滚滚的油流,从未产生过靠油吃油的邪念。村里一座座新房矗立,一辆辆小车开进家里,他家却依然一贫如洗。看到瘦弱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的心酸楚、悲凉,他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他不顾老师、同学和父母亲友“考学兴家”的劝告,毅然决定放弃复读考大学跳龙门的机会。他说:“改变命运,考学并不是唯一的路。”
      从此,不足20岁的他踏上了打工的艰难历程。他在炎热的南方修过路,在寒冷的东北伐过木,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受尽了世间的冷暖炎凉。几年的磨炼,把他从一个昔日的文弱书生炼成了沉稳老练的坚强硬汉。外边精彩的世界使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外边的世界在变,家乡也在变。但家乡的这个变却让人感觉有点凄凉。人均7分的土地早已养活不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留守在村里的不是妇女小孩,就是老弱病残。偌大个千人村庄,竟出现办丧事找不够操办出殡的青壮年的现象。妇女们闲着无事,串门扯东家唠西家,生气闹乱子……高华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个在家创业让全村人不出门就能挣钱的念头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他要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转变家乡的这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让全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
      他的想法得到县、乡计生协会的一致赞同和支持。县计生协会领导建议他充分利用家乡油、气、电齐全和劳动力充足的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后,他开始了项目考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不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工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摸准了市场行情,决定创办一个塑料编织公司。
      塑料编织既需要电,又需要气,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广泛用于化工、肥料、面粉厂等。家乡地处新兴的化工城市濮阳市,而河南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省。既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用濮城镇计生协会会长李庆科的话说,这项目简直就是为高华锋设计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创业意味着克服艰难困苦。
      项目确定了,方向认准了,但近100万元的建厂资金却难住了他。他东拼西凑了50万元的资金,但仍有一半的资金缺口。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县、乡计生协会得知情况后,及时为他协调到贷款。资金到位了,他选厂址、建厂房、进设备,聘请技术人员。为了节约资金,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累了就在刚建好的潮湿的车间里铺个草垫躺一会,热了就打开鼓风机降降温,过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生活。炎热的夏天,人们都拿着蒲扇凉快,只有高华锋忙得脚不沾地,骑着摩托车四处联系客户。村里的王大婶幽默地调侃道:“华锋,你的眼圈怎么是白眼圈?如果你是黑眼圈,就跟大熊猫一样了……”他在创业之初,到外地联系客户,每天吃住只花17元钱。厂建成了,他却瘦了十多斤。由于他处处精打细算,建厂投资比原计划节约了5万元。
      身为计生协协会长的高华锋在招收工人时,制定了独生子女户优先、双女结扎户优先、贫困户优先、育龄妇女优先的招工政策。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工资每月多发50元。中午免费提供午餐。他说:“我招了符合4项优先条件的95名工人,虽说每月多支出上四五千元工资,但这对俺做计生工作有好处,从长远利益看,于国于家都有利,俺赚大了。”
      高华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他说:“我的员工基本工资每月1400元,还不算年终奖金。但要想让企业充满活力和朝气,就要搞文化建设,让员工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业余生活也要丰富多彩。”为此,不管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还是传统节日,他都停产举办娱乐活动,和工厂员工一块唱歌、跳舞、会餐。有时他还请歌舞团、剧团热闹几天。每逢春节,他都出资请剧团到村里演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精诚塑编公司,已发展为占地50余亩、固定资产600多万元的“大公司”。公司安排劳动力500多人,其中计生户、双女户、结扎户有400多人。高华锋因此多次受到市、县计生协会的表彰。
      由于高华锋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如今的规模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为了安排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场务工,共同奔小康,他在2006年又投资500万元对公司进行了扩建。
      
      致富不忘众乡亲
      
      致富后的高华锋,从未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村民孟爱云的丈夫于2005年因车祸不幸死亡,撇下数万元的医疗费。结婚不久的儿媳妇看到债主不时上门追债,就产生了离婚的念头,眼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要支离破碎。高华锋得知这一情况,及时送去两万元现金,让孟爱云先应急偿还债务,并安排她儿子和儿媳进厂上班。孟爱云年纪偏大已不适合进厂,高华锋又破格安排她进厂做些零活。村上的人说:“华锋救了一个家庭。”
      村里修路,缺两万元资金,高华锋得知后,立即主动送上两万元。村小学的房子需要修葺,他给学校校长说:“你先找人修吧,完工后,到我那里结账。”
      村民高玉喜的70多岁的父亲因重病长期住院,需要一大笔医疗费。由于家庭困难,高玉喜准备将自己的一辆运输车低价卖了为父亲看病。高玉喜的母亲说啥也不让卖,老太太把这辆车看得很重,在她眼里这车就是家里的“摇钱树”。她自作主张,趁儿子不在医院,租车把老伴接回家苦熬。高华锋从外地出差回来,从员工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打了120急救电话,把病人重新拉回医院,他在医院收款室缴了两万元的医药费。高玉喜的母亲对他说:“华锋,你大爷得的是癌症,没看的必要了,再说俺家啥时候才能还上你的钱啊!”“大娘,我给你缴的医疗费,就不准备跟你们要了。我大爷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给他看病。”村里也有人说,高玉喜的父亲已病入膏肓,无救治的必要了。高华锋严肃地公开表态:“我们对老人尽心是尽孝心,孝心千金难买,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每提到这件事,高华锋都很激动:“我是会长,更要用实际行动在全村营造一个尊老爱幼的氛围。” ■

    相关热词搜索: 落榜 致富 昔日 青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