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欧元强势 强势欧元:是福是祸?

    时间:2019-02-07 04:30: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美元的持续贬值,欧元汇率的不断走高,对欧盟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仍呈升值趋势,但欧元对美元升得更多,这就使得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来说反而贬值了。近年来,美国政府一味保持美元的弱势地位,执行只顾自己国家利益的汇率政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欧元与人民币的话题就像国内的股市一样引人关注。君不见:欧元集团“三剑客”一同来华,目标直指人民币汇率;欧盟“三驾马车”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就汇率问题向中方再度施压;欧洲政要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拉大,归咎于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一时间,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汇率问题,似乎上升为一场国际“货币战争”,不但牵动全球金融格局,而且事关中美欧大三边经济关系的调整。
      
      强势欧元 福兮祸兮
      
      记得1999年1月4日欧元一问世,兑美元的汇率由1:1.1770高开,但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科索沃危机的双重打击,到2000年10月26日,走低至1:0.8225的历史最低纪录,跌幅达30%。欧元汇率一度呈持续弱势,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欧元的信心,拉大了欧美之间的经济差异,也反映出当时欧洲经济的困境。但事过境迁,近年来欧元区经济开始复苏,弱势的欧元日渐走强。
      如今的欧元,完全称得上“强势”二字。何以见得?一是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成鱼翻身”,不断刷新纪录。2007年7月13日,欧元兑美元飙升至1:1.381 5,为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23日,欧元兑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1.4967,美元全线疲软,欧元持续走强。二是欧元正成为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首选。由于美元贬值与美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外储国都纷纷减持美元,倾向于储备更多的欧元。2006年年底,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5%是欧元,66%为美元,但在跨境交易的支付中,欧元使用的比例为39%,略低于美元的43%。三是欧元债券和货币的发行量增多。2006年末,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未偿付欧元债券占全球市场的45%,而美元债券占37%。同时,欧元货币的发行量已超过美国,2006年10月,全球流通的欧元纸币总值突破6000亿欧元,按现行汇率大约合8000亿美元,超过美元纸币流通总值7590亿。
      今天,人们谈论强势欧元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欧元走强对欧洲人来说是福是祸,倒是值得探究一下。从好的一面理解,欧元升值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有助于增强其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份额,挑战美元的大佬地位,并帮助缓解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欧洲所造成的冲击。
      从不太有利的一面来看,强势欧元在对欧元区的出口造成伤害的同时,对欧洲制造业也带来不小的麻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强势欧元正逼迫欧洲的飞机制造业出走,并影响到其相关产业链。2007年12月初,法国达索航空公司主席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主席均表示,他们的生产成本要以欧元来计算,而产品却要以美元出售,欧元兑美元的失衡局面给他们造成了巨大损失。欧洲空中客车首席运营官则抱怨,如果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达到1:1.45,其成本则要再增加10亿欧元。出于降低生产成本考虑,他们都计划将部分生产线外迁到美元货币区。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带动其众多的欧洲分包商和零件提供商出走,难免不会对45万欧洲飞机制造业大军造成减员威胁。此外,欧元区大多数居民也将物价上涨归咎到欧元头上。看来,强势欧元对欧洲人的确是喜忧交加、祸福相依啊!
      
      贸易失衡 汇率之争
      
      强势欧元反映在中欧贸易关系上,似乎是双边贸易失衡一个主因,这正是近来欧盟官员们再三表述的一个观点。根据中方的统计,2006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为917亿美元,2007年1至10月,贸易顺差扩大为1028亿美元。按欧方统计,2006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1280亿欧元。尽管中欧双方对同一数字的统计有误差,但中欧之间的确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应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双边贸易的失衡?
      在欧盟方面看来,欧盟对华贸易出现巨额逆差,主要源于近来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他们认为,贸易失衡问题实则是货币汇率之争。欧方的一个主要论点是,中国是欧盟唯一的贸易逆差来源,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逐渐升值,但由于美元对欧元贬值过快,因而紧盯美元的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实际上是贬值了。自2005年7月人民币调整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了9.9%,但是兑欧元反而下跌了约11名。鉴于此,欧盟官方开始抱怨人民币价值偏低,导致欧洲企业难以同中国同行竞争。
      欧盟官方为解决中欧贸易失衡问题,已开始加大对华施压的力度,具体做法表现为:首先,在各种场合表达欧方对中欧贸易逆差和人民币兑欧元贬值的不满。法国总统萨科齐相对委婉地表述:“与中国格外相关的全球和谐,必须包涵主要货币之间的恰当平衡。”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去年11月访华前,则更加直接地对媒体表示,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问题让他倍感困扰,“这几天,20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一直在我头脑中出现,因为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正以每小时2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而欧盟驻华大使也表示:“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在以每年350亿欧元的速度激增,这个数字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
      巨额的贸易逆差已经令欧盟政要们坐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岁末年尾欧盟高级别代表团接踵访华、轮番对华施压的前所未有的一幕。先是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来华打前站,并发表上述言论:接着,欧元区“三剑客”来华,目标直指人民币汇率;随后,欧盟“三驾马车”来华出席中欧峰会。短短一周内,当今欧盟的权势人物纷纷云集北京,在中欧外交史上实属罕见。欧元区“三剑客”是指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他们负责欧元区13个国家的财经事务。欧盟“三驾马车”包括了欧盟轮值国主席、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在访华期间,欧盟高官主要就中欧贸易逆差和汇率问题,向中方表达了他们的利益诉求,要求中方注意到欧方对汇率问题的关切,要求人民币对欧元升值。
      
      走出误区 实现双赢
      
      针对欧方的强硬立场,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中欧工商峰会上的一番话别有意味,他强调:“中国从来不追求巨额贸易顺差,并将通过扩大国内需求、采取多项扩大进口的措施来实现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针对欧方关注的汇率问题,他更是明确表示:“汇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但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出口却没有下降,这说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很 强。而美元贬值才是欧元升值的主要原因。”
      温家宝总理这段讲话,一语道破天机,破解了欧元升值的主要原因,道出了中欧贸易失衡的缘由。实际上,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官方在贸易失衡问题上,都试图把主要原因归咎于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并由此延伸出种种误解。一种误解认为,中国政府刻意保持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乃是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的根源所在,欧盟方面尤其持这样的观点。其实,诚如温总理所言,人民币的升值并未导致中国出口的下降。我们姑且不论人民币对欧元是否贬值,事实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美元贬值也没有改变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局面,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未因人民币升值而有所减少,反而达到创纪录的2325亿美元。因此,欧方认为人民币兑欧元升值就能改变中欧贸易失衡结构,只是一厢情愿的误解。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此倒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固然重要,但却不太可能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另一种误解单纯以中欧双边货物贸易的不平衡进行推论,进而指责中国搞非公平竞争。这种误解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试图用中国大量廉价商品冲击欧洲市场的现象来解释贸易失衡的实质,结果必然走入误区。客观分析,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中,95%属加工贸易,其中又有81%的顺差是由外资企业出口造成的,主要是欧盟在华企业出口产生的,所以单纯以原产地规则统计出来的顺差,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双边贸易平衡的状况。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我国2009年计划在天津建成空中客车A320总装线,届时,因欧元升值造成的欧洲飞机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底是“中国组装”还是“欧洲制造”?到底算在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类还是算在欧盟对华出口产品类?这的确是个问题。其实,如果将中欧之间的贸易结构细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三块,那么,总体上中欧之间的经贸利益基本是平衡的,中方并没有赚到欧方多少钱。何出此言?从货物贸易上看,中国拥有比较大的顺差;但在服务贸易上,欧盟拥有顺差;而在投资收益上,欧盟对华投资获益较大,有70%以上的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平均利润率达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工贸易中,欧洲企业在华所获得的实际利益远远超出账面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中国代工企业仅赚取欧洲少量加工费,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50%为贴牌的,29%无商标。我们将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研发设计和品牌行销等高附加值的“两头”交给了外国企业,自身不但赚的是微利,而且将高污染、高能耗的社会难题留给了中国政府。连欧盟自身也承认,中国输欧的纺织品大都是定牌或贴牌生产的,中方只赚取了不到10%的加工费。综合观之,中欧之间的经济利益是互利互惠和双赢的,货物贸易的盈利不能说明问题。
      如果非要探究中欧贸易失衡是谁之过问题,有两个原因倒是值得关注。其一,中国对欧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由全球产业转移而导致的加工贸易方式转变,而非由于汇率因素主导。中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中,俨然扮演了“世界最大的加工厂”的角色,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优越的招商引资环境,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币值,无不吸引欧美国家的企业来华淘金。欧盟也不例外,仅2006年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就有2742个,实际投资金额67.8亿美元。另外,中国产品近年来竞争力增强,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在欧洲市场叫好叫卖,也是不争的事实,欧方应该充分看到这些变化,才能正确理解贸易失衡问题。
      其二,美元贬值实际上助长了中欧间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元的持续贬值,欧元汇率的不断走高,的确对欧盟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仍呈升值趋势,但欧元对美元升得更多,这就使得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来说反而贬值了,但责任不在中方应在美方。美元毕竟是当今世界通行的头号货币,其流通量、储备量和汇率的变化,必然给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政府一味保持美元的弱势地位,执行只顾自己国家利益的汇率政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同时也促使欧元大幅升值,在此背景下,国际收支出现结构性失衡,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因欧元升值而难以扭转。美元的贬值实际上片面助长了欧元的升值,所谓此消彼长,由此带来的贸易失衡问题,不应简单地归咎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要解决中国和欧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除了要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外,还要本着互谅互惠、实现双赢的原则,一方面应加强中美欧之间的互动沟通、对话协商,找到有效途径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稳定全球汇率市场;另一方面,欧美国家也应加大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真正发挥中欧、中美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优势。惟有如此,中美欧之间的经济关系才会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欧元 强势 是福是祸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