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徐浩峰小说《师父》的影视改编

    时间:2020-09-03 04:16: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影视改编,是当代电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文学作品通过作者周密的构思,结构精巧,人物形象完整,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题材与灵感。电影通过二度加工,让文学或戏剧故事产生出新的意义与魅力。徐浩峰的小说《师父》改编的同名电影《师父》在再现的原著的风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影片视听语言的艺术重构,在人物塑造、情节压缩与扩展,音乐的使用中都有不俗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影视改编;原著再现;艺术重构

    作者简介:魏毅(1983-),回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编导。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经典小说或戏剧的改编,历来是当代电影题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西格尔的《影视艺术改编教程》中曾统计,截至199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电影百分之八十五是改编的。西方第一部改编影片《月球旅行记》出现于一九零二年,是法国导演梅里埃根据儒勒·凡尔勒和威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我国的电影史上,早在一九一四年,电影导演张石川便将当时演出了数月的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了银幕,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改编影片。

    电影将小说或者戏剧的故事情节、思想意蕴、主要人物形象搬上银幕,运用电影的视听语言,经过编剧和导演的再度创作,通过声画的呈现,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进行重新地演绎与诠释,通过艺术重构,让文学或戏剧故事产生出新的意义与魅力。

    然而,从小说或戏剧作品,再到电影语言的转换,电影理论家们产生了诸多不同意见。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他的专著《电影美学》中明确提到了反对改编的根据,“任何一种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着有机的关系,特定的内容只能透过特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才最为合适”[1]。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在《电影是什么》中说道:“电影编导诚心实意地追求完整地再现原作风貌,他们力图至少做到不再是仅从原书中取材,任意改编,而是把原著如实转现到银幕上。”[2]巴赞的这一理论让电影改编充分尊重了作品原著,承认了文学作品到影视银幕的可行性。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同为武侠小说家和电影导演的徐浩峰,曾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展现出其超凡的编剧才能,并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他能游刃有余的通过艺术重构,将自己的原作风格带入到电影语言中。

    在陈吉德的《影视编剧的艺术》中将影视作品对原著的改编分为:形神兼备、得神略形、略神得形和形神皆略四种情况。“形神兼备是指在改编过程中从人物、故事到主题、意蕴都力图呈现出原作的真实风貌。”[3]而这正与巴赞提倡的“再现原著的风貌”观点吻合,对于艺术成就本来就很高的文学原著而言,是最重要的一种改编方式。

    徐浩峰的中篇小说《师父》即是这样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文学作品,该小说获得了人民文学奖最佳中篇小說金奖与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双年奖。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咏春拳的传人陈识,北上来到天津希望开宗立派,发扬拳法,以报师恩。得天津武行头牌人物郑山傲指引,来到武行人从不会去的北安里俱乐部里看白俄女人跳舞,郑山傲告诉陈识,从舞女舞步中的大腿肌肉运作里,他感受到中国武术的秘诀恐被外国人研究出来的担心,希望有人能够在自己隐退前,在天津打破名师的守秘原则,开馆传授真功夫,造福后人。两人约定找一个徒弟,按规矩踢够八家武馆,开馆收徒。不想在徒弟耿良辰刚踢满第八家武馆之时,原本约定与他进行比武的郑山傲被自己徒弟军阀林希文暗算,沦为林的手下败将。并被拍成录像成为以林希文代表的军界接管武行的有力证据。而耿良辰这颗原本是师父陈识开馆立派的棋子,也最终死在林希文的匕首下。以“牺牲一个天才,换来一个门派”的想法最终落空,陈识带着永远的遗憾与悔恨离开了天津。

    徐浩峰在小说创作中富于影像化特征的叙述方式为影片的改编提供可行性。主要情节线索和重要人物形象几乎都做了保留。小说中陈识千里迢迢地来到天津开馆立派依然作为影片的主要线索,而关键人物郑山傲、耿良辰、邹馆长、林希文、师娘赵国卉在影片中都有将人物精髓进行原汁原味的还原与呈现,这便是对小说原著中风貌的再现。

    小说开篇第一节则用干练简洁的描述性语言交代了咖啡馆的一场打斗的情节。人物形象表述精准具体,画面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语言对白简短有力,一句“比武的秘诀是——头不躲。人的头快不过人的手……”[4]勾勒出耿良辰作为武痴、善于挑衅的年轻气盛的形象,也为之后被陈识选中做徒弟奠定了基础。

    而电影的开头也直接保留了原文中的对白,并将小说中描写的咖啡馆里的日本女侍者等背景形象保留下来,凸显出了特定的时代特征。

    然而即便小说原著《师父》已经呈现出如同剧本一般的分场分段的画面描述,当作为导演的徐浩峰将故事搬上了银幕,表现形式的变化决定了必须对故事由文字叙述进行视听呈现的转换。

    从创作规律而言,小说依赖文字叙述,可以进行抽象的描述,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人物形象也存在于每个读者的头脑想象中。电影则是用画面推动故事,呈现更为直观。需要考虑到光线、声音、构图、色彩等诸多视听因素的呈现。将洋洋洒洒的数万字小说故事通过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讲述,势必要求电影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必须要进行“再现原著风貌”基础上的再度加工。

    小说原著中在陈识北上天津打算开馆立派的筹划中,有大量的心理活动的描述。拜访郑山傲,二人几经来回商量如何率先以外来者身份在天津武馆犯规,再让他的咏春拳在天津扬名立万,以至陈识后来的一病七天,这些情节在电影中都通过简短富于个性的人物对话完成,用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包括武馆、北安里俱乐部里、起士林餐厅、河边树林的场景变化。将陈识的开馆立派的目标、娶妻住在贫民窟以便掩人耳目等情节交代完毕,主人公陈识任务清楚,行动线明确,更彰显出人物为了扬名咏春拳,开馆立派的坚决与果断。

    而原著中的人物描写清逸潇洒,寥寥数笔,极具想象空间,用老江湖的狡猾和武痴的纯真短短几个字勾勒出郑山傲的人物形象。而放置于银幕之上,则把小说文字中的“写意”变为视听语言中的“写实”。原本在小说中郑山傲与托盘姑娘赵国卉父母的谈判、提议陈识住在贫民窟、由徒弟林希文提供所在赌场的消费,这些信息的表述都采用叙述性的语言,而在电影中则直接变为郑山傲的人物台词。拉进了小说人物与观众的距离,让一个爱贪便宜、精于算计的郑山傲跃然银幕。

    赵国卉原本在小说中也只有一处正面描写:“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5]这是给人留下无数遐想的写意性描述。在电影中保留了人物含蓄、安静的个性和妩媚神秘的外形特征,但作为导演的徐浩峰让赵国卉在银幕中完成了更为明确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转变。首先是道具的设计,电影用唯美的特写镜头渲染了赵国卉从不离身的银质指环烟架。这个精巧剔透的烟架上燃尽了数不清的香烟,影片特写镜头中落下的烟蒂,似乎暗示了女人在这场男人之间的较量中耗尽自己的年华和生命。

    影片中,我们看到当她得知陈识娶她的真正目的和耿良辰身处险境之后,决意来到耿良辰练武之处,主动告诉他“我不想当这个祸害”,并告诉对方“机灵点,觉得不对要知道逃”。影片末尾,她带着行李,坐在餐厅等待迟迟未归的陈识,最后用指环烟架换来了五十个面包。获取了继续等待陈识的时间。也加入了最后车站邹馆长询问下,赵国卉主动说“他犯的事,我担着”。这些小说中没有的情节与对白,将人物原本的神秘高远,变得更加丰满真实,也完成了人物由被动到主动的觉醒。

    此外,影片中对于故事典型空间的建构也让小说中刻意弱化的环境描写变得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片中北安里俱乐部无疑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场景,白俄女人鲜红的舞裙和正襟危坐,西装革履的看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将新旧交替、西洋文明对古老中国冲击的时代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具体。

    小说中郑山傲与徒弟林希文的一场对决所在的空间环境并没有做过多的描述,而对于郑山傲中计败落,却有这样一段描写:“郑山傲醒来的时候,躺于拼在一起的两张八仙桌上,失去了三颗门牙。”而影片中我们看到邹馆长漫不经心的一个背影中景画面中,白色窗户与黑色服饰形成强烈色彩对比,烟雾缭绕下的邹馆长似乎早有预谋在先而又有几分武行没落的无可奈何,镜头切换到近景,逆光中的郑山傲平躺桌上,缓缓睁眼,邹馆长逼近,窗外强光照至二人身上,郑山傲一身黑衣坐在一张张雪白的房契上,知道自己即将退隐江湖。这强烈仪式感的场景建构正是宣告着武行的没落,一个大师的时代真正一去不复返,黑白的强烈色彩和明暗光影中,带有几分荒诞。与不禁让人想到老舍《断魂枪》中沙子龙半夜一气刺下六十四抢后,摸着滑凉枪神的苍凉与无奈。

    在影片最后,导演重点再现了原文中没有具体描述的陈识从武馆突出重围的“东门里大街”,画面中狭长局促的街巷给观众带来心理的压迫和紧张感,各种兵器轮番上阵,陈识一路突围,青灰色的长巷犹如一个漫长拥挤的牢笼,将陈识这个原本渴望开馆收徒,教授真正功夫的年轻一带武行人的梦想一点点包围摧毁。影片最后加入了陈识坐上列车,翻看印有徒弟耿良辰鲜血印记的书页,而离开天津的列车却越开越远的情节,武行人的节气与坚守却拗不过时代的没落,留下一首让人无法释怀的挽歌。

    在音乐的设计上,影片采用的声画见离的效果,在开篇的耿良辰打斗的情節中加入了西洋长号和鼓点配合的轻快诙谐的配乐,无疑增添了影片的荒诞色彩。打破了武侠片中惯有的音乐渲染情节的做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暗示了人物荒诞可笑的命运。最终完成了作为小说家和导演的徐浩峰从“武侠”到“武行”,从一个人到一类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

    注释:

    [1][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202.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98.

    [3]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217.

    [4]徐皓峰.《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1.

    [5]徐皓峰.《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7.

    参考文献:

    [1][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3]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

    [4]徐皓峰.《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5]梁凯丽.徐皓峰电影艺术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8.

    相关热词搜索: 师父 改编 影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