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眼泪之盐》情感的物证

    时间:2020-10-21 03:55: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吴泽源

    年逾七旬的法国导演菲利普·加莱尔,最近几年成为艺术片影迷的新宠。他的风格介于戈达尔与侯麦/洪尚秀之间,同时具有前者的左派激情,和后两者对两性情感关系的执迷。但他的作品既不像前者那样激进极端,也不像后者那样视角犀利、金句频出。而他缺乏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不爱使用大明星的偏好,都让他只能成为小众宠儿,难以“晋升”为更多观众的心头好。

    自入行开始,加莱尔就一直把自己定位于电影世界的边缘:他的电影有着家庭作坊般的制作方式,而电影内容本身,则一直在书写着那些或属于自我、或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私密情感。《眼泪之盐》是其创作方法的又一个例证:这些“盐分”不仅是眼泪凝固后的结晶,还指代在黑白胶片影像上跃动的银盐颗粒,而这正是加莱尔在数十年间的创作中试图做到的事情——为那些私密又转瞬即逝的情感留下物证。

    60年代之子

    如果说当下还存在着法国新浪潮精神的继承者,那么加莱尔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毕竟他在年轻时实打实地为戈达尔的剧组打过工,并且因为听信了戈达尔从来不为电影写剧本的谣言,在生涯前十年毅然走上了无剧本创作的险途。而在中后期创作中,他则执着于展现年轻人的爱与幻灭。就像电影网站MUBI所说的,他在试图用一己之力,延续法国新浪潮关于咖啡馆和卧室的诗篇。

    加莱尔风格中的另一部分给养,来自1960年代末纽约地下电影的先锋精神。彼时的他与安迪·沃霍尔相互欣赏,渐渐走进了后者的“工厂”圈子,并与沃霍尔的宠儿名模兼歌手Nico(就是那位为“地下丝绒”首张专辑献唱的神秘女子)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关系。这段关系被海洛因、剧烈的情绪起伏和两人合作的七部晦涩的实验电影所铭刻。在他们分开十年后,年仅49岁的Nico离开了人世,她的阴影则萦绕在加莱尔之后十余年的作品中。

    戈达尔和Nico的影响,为加莱尔在转向剧情片后的早期作品塑出了形状。他像戈达尔一样满怀革命热情,却没能像偶像一样赶上好时光,只见证了革命的尾巴和革命失败后的满目疮痍。《自由,夜》与《平凡情人》,讲述了经历过1968年的左派青年们在一个未被改变的世界中的幻灭心绪;《我再也听不见吉他声》和《黎明前与你相遇》,诉说着生离死别给爱情与人生带来的永恒阴影。有时候,爱情与革命的挫败会在同一部电影中汇合,比如《夜风》。在2013年之前,加莱尔的电影属于失败和悔恨;它们是一座座美丽又骇人的废墟。

    世俗情人

    然而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幻灭后,加莱尔似乎渐渐从绝望与自我沉溺中走了出来。2011年,他的父亲莫里斯·加莱尔离世,这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他的创作心态。2013年的《嫉妒》,标志着他创作生涯的重大转折:男主角依然因失败的爱情而绝望,但在一次荒腔走板的自杀尝试后,他回归了生活,也回归到了家庭赋予他的责任中。这次回归世俗,为加莱尔之后的转向做好了铺垫。

    在后续的《女人的阴影》(2015)和《一日情人》(2017)中,加莱尔事无巨细地讲述着世俗男女的琐碎纠葛。他们彼此深爱和依赖,却总是因为新鲜感的消逝、对其他异性的好奇和对待另一方的有恃无恐,让情感撞上礁石。但加莱尔的视角在渐渐远离人物:他对他们依然深爱且共情,但身为创作者,他自身已不再受到这些情感困境的困扰,而只是把它们当作事物的必然结局,和人性的自然呈现。

    这种更加成熟达观的创作态度,同样体现在新作《眼泪之盐》中。男主角Luc是个从小镇到巴黎求学的青年,来巴黎的头天就在公车上搭到了美丽天真的非裔女子Djemila,却在回到家乡后与高中时的女友Genevieve重燃爱火,又在将Genevieve肚子搞大后抛弃她。在巴黎扎稳脚跟后,Luc又爱上了在医院工作的女孩Betsy,但后者将他带进了一片三角关系的泥潭:Luc必须与另一位年轻男子共享Betsy,这让他濒临崩溃。

    如果用世俗标准来衡量,《眼泪之盐》的主角无疑是个“渣男”。但加莱尔不想对男主角的道德水平下判断,他只是在呈现男主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作为对他人和他自身产生的影响。在这种外在呈现中,我们反而看清了男主的内在心理:他想要猎捕所有女性,但他并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只是自己心理性不安和生理性本能的奴隶。

    不断拓宽的情感色谱

    在描述男女情感纠葛的“不变”中,《眼泪之盐》与两部前作相比,也有着主动寻求的变化。在之前,加莱尔的主人公往往属于白人知识分子阶层,而在新作中,男主是来自小镇的普通青年,他的三位情人中也有两位不是白人。这样的身份背景,为影片的情感困境提供了别样风味:咖啡馆中的夸夸其谈不再成为加莱尔电影的必备桥段,而男主无休无止的猎艳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自我身份焦虑所引发的应激反应。

    另外一层变化,则在于影片对父子关系的着墨。这不是加莱尔首次刻画父子关系(作为一位著名演员,他的父亲也曾多次在他电影中出镜),却是他对此最尽心力的一次描绘。Luc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是儿子的人生导师,不强势不高调,为儿子指引方向。当Luc考上木工学校时,父亲的眼中泛出泪花,因为这是他终生未能實现的梦想。

    Luc在全片中让情人们遍体鳞伤。被他爽约的Djemila流下了徒劳的眼泪;被他抛弃的Genevieve在用泪水抗争之后,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直到影片结尾处,深陷三角关系中的Luc听到父亲死讯,流下悔恨的泪水。这或许预示着他的成长,或许什么也没有预示,加莱尔不想为我们提供确切答案。

    《眼泪之盐》和此前的两部作品,无疑是加莱尔创作生涯的升华。失去父亲之后,他既能理解痴怨青年的无常心绪,又对老者的智慧与责任感多了几分领悟。对于许多导演来说,步入老年意味着创作力的衰退,但加莱尔是例外。

    相关热词搜索: 物证 眼泪 情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