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从聋哑儿到北影硕士:“漂亮妈妈”带我趟过无声的河

    时间:2020-11-09 14:05: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马 同

    2009年2月1日,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展厅里,一幅幅创意独特、质感鲜明的摄影作品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展厅里,一位帅气的中国小伙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温厚诙谐的谈吐,应对自如地接待着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当参观者得知他是一位康复成功的聋人硕士生,他的作品正在展厅里展览时,现场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纽约大学摄影系一位教授赞赏地握着小伙子的手说:“尊敬的梁小昆先生,感谢你不远万里带来这些美妙的作品,请允许我向你表达敬意……”

    从幼小时的重度失聪到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学位,并考上该校的博士研究生班,梁小昆走过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道路。成功的背后,是母亲万选蓉执著的付出。这位追求完美的现代母亲,就是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的顾问和原型。她用自己超常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坚定地让孩子康复成功,融入主流社会。风雨兼程的路上,这对从不向命运低头的母子,不断地创造着奇迹……

    让儿子走进有声世界坚持是母亲的“密匙”

    1981年6月3日,对万选蓉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北京同仁医院对她儿子的病情作出权威诊断:“听力110分贝,属于神经性耳聋,重度失聪,康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万选蓉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许多个夜晚,她被噩梦惊醒,凄楚地望着身边的孩子,泪如雨下。小昆7个月大的时候,因生病去医院就诊,医生给他用了链霉素。当时,她和丈夫什么也没察觉,可小昆直到4岁了,始终不会说话,他们才焦急地抱着孩子到处求诊,直到这次确诊。

    万选蓉不甘心,依然执拗地往返于各家医院,希望能找到救治的方法。一天,北京同仁医院的邓元诚教授告诉她,聋人可以学会说话,万选蓉的心猛地跳了起来——定要让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邓教授的建议下,万选蓉给小昆配了助听器,小昆终于有了一点若有若无的听力。

    那时,万选蓉在徐州市少年宫上班,她把小昆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教小昆说话。“小昆,叫‘妈妈!”小昆呆呆地看着妈妈,没有任何反应。万选蓉连比带划地说:“小昆,叫——妈——妈——”小昆似懂非懂地望着她,含糊地应道:“恩恩。”“不是恩恩。是妈——妈——”“恩恩——”几天下来,万选蓉教得筋疲力尽,小昆仍然没有起色。千百次教说“妈妈”毫无效果,万选蓉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小昆见状,心疼地伸出小手抹妈妈的眼泪。

    万选蓉冷静下来,她想明白了,要小昆开口说话,必须闯过两关:一是让他明白“说”是什么意思:二是让他学会看口型,读懂每个口型的意思。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万选蓉在家里的每个物体上写满了小字条:门、瓶子、盘子……推门的时候,指着门上的字条,说“门”;
    推开的时候,就一边比划,一边说“推”,以此强化小昆对“说”的认识。小昆渐渐地明白了,原来世界这么奇妙,每件东西都有自己名字,小昆对“说”也就热爱起来了。

    要学会看口型,必须先学会每个音的发音口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音的口型差别并不太大,要靠舌头、声带、鼻子的配合才能掌握,小昆学起来异常吃力。为让小昆发准音,几乎每个音,万选蓉都要示范成千上万次。

    为了教会儿子“白”的意思,她在自己的脸上抹上面粉。为让儿子明白“死”的意思,万选蓉就把一些活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里,让小昆尽情地玩耍这些自由游动的虾,体会“活”的意思。接着,万选蓉把部分活虾放进热水锅里,虾死了,变红了。小昆好奇望着变红的虾,指着瓶里的活虾问妈妈怎么回事。万选蓉告诉儿子,瓶里的是“活”的,红了的是“死”了。虾死了!小昆难过地哭了。此后,只要万选蓉一闭上眼睛,告诉儿子自己“死”了,小昆就会“哇哇”地哭,连忙扒妈妈的眼睛,摇妈妈身体。“死”的意思,他懂了。

    在摸索中,万选蓉为小昆编了唇操和舌操,让小昆每天练习,以加强唇、舌的灵活性。

    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一天晚上,朦胧的灯光下,厨房里的万选蓉突然感到身体像被电流击中了一样,她分明听到小昆发出一声清晰的“妈妈”!转眼望去,门边的小昆正用小手指着橱柜里的饼干,期盼地望着她。万选蓉激动地指着饼干向儿子示意,小昆点点头清晰地说:“妈妈。”为确定儿子是否真的懂了这两个字的含义,万选蓉又拿来了自己的相片,指着问他:“这是谁?”小昆清晰地回答:“妈妈!”

    万选蓉猛地一把抱起了儿子,亲了又亲,泪如雨下!尽管只是两个字,可是万选蓉分明看到了希望,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儿子带到有声的世界里!

    然而,一切仍是那么艰难:小昆的名字已经教了半年多了,可是小昆总是读为“梁小风”,无论万选蓉怎么纠正,始终如此。无奈的万选蓉找到有关的专家,专家说不出所以然,建议万选蓉接受现状,把孩子改名为“梁小风”,万选蓉当然不同意。

    多少个不眠的深夜,万籁俱寂之际,万选蓉依然在台灯下,一遍一遍地和儿子对着口型,教儿子说话……

    一年后,当万选蓉领着小昆再次去到医院找专家诊治时,专家一字一句地问小昆:“你是谁?你到哪里来了?”小昆盯着他的口型,清晰地回答:“我是梁小昆,我来到医院。”“谁领你来的?”小昆又清晰地回答:“妈妈!”专家叹服了,激动地对万选蓉说:“你让铁树开了花!”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诵比赛上,小昆朗诵了诗歌《妈妈》,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热泪盈眶。那次比赛小昆获得了一等奖,为他今后树立自信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歌是那段时间母子俩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写照:

    天上的星星/好奇地眨着眼睹/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发音/啊,哦,呃,啵,坡,摸/楼上的灯光陪伴着满天的星星/妈妈一字一句教我说话/人,口,手,马,牛,羊/台灯下,一束手电筒的灯光照着妈妈的嘴唇/那是妈妈在教我说话的口型——梁小昆/早晨,中午,晚上,我反反复复地练习发音/我的舌头练疼了/嘴练干了/我终于掌握了说话的钥匙/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清楚地说出——/“妈妈”这两个字时/妈妈高兴得哭了/紧紧地把我抱住/我会说话了/我会说话了!/我回到了有声世界

    小昆的语言能力震撼了许多失聪孩子的父母,他们纷纷找上门,满怀希望地向万选蓉这位成功的母亲取经。万选蓉笑着告诉他们,唯一的经验就是:坚持,再坚持。人们哪里知道,为了儿子,万选蓉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她有一副女中音的好嗓子,可由于长期操劳,她的嗓子出现疾患,声带变得肥厚,她再也唱不了“女中音”了。但是,为了儿子,她不后悔。

    聋儿打电话看电视让他融入主流社会

    万选蓉的家庭是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丈夫和大儿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万选蓉希望小昆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融入主流社

    会。上学,是儿子社会化的第一步。万选蓉希望儿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她决定让小昆读正常的学校。

    求学的过程是令人心酸的,万选蓉带着小昆走遍了离家较近的几所小学,学校的反应都是:“聋人入正常学校,不可思议!”万选蓉耐心地说明,据理力争,好不容易说服了一位教导主任。主任跟着她来到操场,大声喊:“梁小昆——”可是,草地上的小昆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主任不等着急的母亲再分辩,摇摇头走了。

    机会终于来了,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招收特长生,万选蓉带着儿子找到学校的领导。当着几位领导的面,小昆伸展开小胳膊小腿,卖力地跳起了舞。平时几分钟就表演完了,可是那天,小昆却足足跳了半个小时,直累得满头满脸都是汗才停下来。几位领导笑着点了点头。出门以后,万选蓉心疼地问儿子:“怎么跳了这么长时间哪?”小昆附着妈妈的耳朵说:“我怕跳的时间短,老师不要我。”万选蓉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在母子共同努力下,小昆终于被少华街小学录取。

    老师为小昆安排了最前面的座位,以便他能听得清。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小昆很不适应,不标准的发音常招来一些孩子起哄、嘲讽。几天后,一次放学回家,小昆委屈地哭了,对妈妈说:“小朋友都笑话我。妈妈,是谁给我打针,把我耳朵弄聋的,我要找他算账……”万选蓉为小昆擦去眼泪,告诉他:“医生给你打针是为了给你治病。你不要怕别人笑话,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谁也不会再笑话你。”泪流不止的小昆使劲地点了点头。

    7月的一天,万选蓉走在大街上,远远地就有一位老师跟她打招呼:“真没有想到,小昆期终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万选蓉幸福地笑了。要知道,这位老师以前可是不主张小昆入学的。

    此后,小昆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上的成绩,并没有让万选蓉满足,她深知走出无声的世界对小昆来说只是第一步,如何走人大千世界才是关键。

    有一天,小昆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万选蓉忙问:“怎么啦?”小昆难过地说:“同学们在追看电视剧《西游记》。我看不懂电视,插不上话。他们都不和我玩……”万选蓉意识到,要让小昆真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全方位地融入这个开放的社会,他必须掌握与外界沟通的两种方式——打电话和看电视!这对健全人来说是极普通的事,可对聋儿异常艰难,万选蓉却下定了决心。

    小昆能与周围的人沟通,除了借助助听器带来的一点点听力,还要加上对口型的辨识。而打电话时根本无法看见对方的口型,小昆对此没有信心,甚至产生畏难心理。记得第一次通话时,万选蓉对着电话说:“小昆,你好,我是妈妈……”电话那头的小昆却拼命地喊:“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你等我把话说完,你再说话呀……”“妈妈,我什么也听不见……”第一次试验,以心急火燎的失败而告终。

    几次试验失败后,万选蓉静下来仔细分析原因,认为必须让小昆先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自信。万选蓉有了主意,她事先将通话的内容写在纸上,然后交给小昆演练。这以后,每次下班回家,万选蓉都特意跑去传达室和小昆通一次电话,让小昆开门。半年过去了,小昆终于学会了打电话。

    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情形也类似,小昆只能看到电视里的口型而听不清声音,而且,由于长期在母亲的陪伴下学说话,小昆最熟悉的是母亲的声音。万选蓉做起了“同声翻译”,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小昆听。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母子共同的课堂。小昆终于掌握了这两项融入主流社会必备的“技能”。

    梦想成真漂亮妈妈让儿子自由飞翔

    为了让小昆完全融入社会,万选蓉想尽办法让小昆多与人沟通。那时候,她带着孩子去商场、去公园,口袋里都会装着几块糖。遇到合适的路人,她就会主动说明情况,让陌生人问小昆问题,答对了就奖励一块糖。小昆总会用清脆的声音作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梁小昆,今年8岁,我喜欢‘阿童木……”在母亲的引导下,小昆的性格一天天开朗起来。

    有了正常人的“技能”,还需要有正常人的心态。万选蓉在孩子面前始终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从不将困难情绪带给孩子。她用自身的行动向儿子传递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她相信,只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一次,音乐课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小昆在妈妈的钢琴伴奏下,练了无数次,听起来还是像在“说歌”。唱歌是聋儿的弱项,万选蓉则微笑着鼓励儿子:“你大胆地唱,开始会有人笑,但你要认真地唱完,就没有人笑你了。”小昆鼓足勇气参加了考试。果然,真像聪明的妈妈说的那样,一开始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小昆认真地唱完了,同学们安静了,老师掉泪了……

    直到现在,闲暇时小昆非常喜欢到卡拉OK厅尽情地歌唱,他幽默地对朋友说:“唱PAP(说唱歌曲)你唱不过我,这可是我的强项!”

    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小昆成长为阳光少年。

    高中时,学校举行军训汇报表演。小昆被选拔参加少林拳项目。不料连长看到小昆戴着助听器,担心他听不见哨声,影响团队成绩,拒绝小昆参演。小昆很不服气,去找团长:“你知道《残疾人保障法》吗……”团长了解情况后连声道歉,小昆第一次“维权成功”,为自己争得了机会。表演最后成功了。万选蓉对儿子的这一做法非常赞许。她知道,自信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2000年,以万选蓉母子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漂亮妈妈》在全国公映,一系列的鲜花和荣誉纷至沓来。“妈妈,我是你的成果吗?”有一天,小昆狡黠地问妈妈。万选蓉一愣,觉得儿子提的问题很有深度。思考片刻后,万选蓉回答:“你是你,妈妈是妈妈,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你是妈妈的儿子,妈妈爱你,更希望你独立。”儿子眨眨眼说:“嗯,我主要想考你真不真实。现在看,你是真实的。”从那以后,万选蓉更加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他的个性发展。她告诫自己,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更应远离功利的色彩,让他自由飞翔。

    小昆的确长大了,像许多青年一样,在生活的磨炼中寻找人生的方向。高中毕业时,他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就读货币银行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都工作过,又去了法国巴黎进修培训。在法国,他穿着皮夹克,靠在异国公园的一棵大树旁,一脸迷茫。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吗?小昆越来越觉得方向不对。

    梁小昆很小就喜欢摄影,曾用家里的第一部相机给母亲拍过一张照片,效果不错,后来成了一家报纸报道万选蓉时的配文图片。上大学后,他有空就背着相机出去转悠。“那时我最喜欢拍人,从来都是隐蔽地拍,想捕捉最真实的面孔。长椅上翘首期待的老人的背影,你可能觉得他孤单,可我却读出他的幸福——有人可以等待,多么美好;
    穿着中国式绿短袄的巴黎女孩,是我在地铁遇到的,她喜欢中国、崇拜毛泽东……”在摄影中,小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2005年,小昆第一次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在EPSON影艺坊展出“我爱你”系列《藏·大爱》。作品里,小昆拍摄了100多个藏族同胞,每个人都用手语在说,我爱你。那些画面真实淳朴,承载了太多的爱。小昆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心中的爱、人间的大爱。给母亲,给许许多多的人……

    2006年4月,小昆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时,又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什色夜城》,获得广泛好评。2009年,小昆还在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他终于实现了妈妈的愿望——活出自己的精彩。

    2009年6月,小昆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理论博士研究生班。

    采访中,记者一直被这对母子深深感染。小昆温厚而谦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个重度失聪的聋人。“一次医生给我检查口腔,我让医生摘下口罩,说我要看他的口型,医生不解地问‘我的口型有什么好看的?”小昆幽默的谈吐也让记者看到,如今的小昆完全地回归了主流社会。

    而一生都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的万选蓉,不仅成功地培养了小昆,还将她的母爱惠及许许多多的聋儿。因为深知聋儿的痛苦,为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万选蓉做全国政协委员时,她的第一个提案就是“爱耳日”,2000年最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支持,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小昆曾身着黑色西装,与母亲一起出席央视为6000万残疾人举办的“同一首歌”公益晚会。

    现在,万选蓉已经是桃李芬芳,在她的帮助下康复的聋儿都像小昆一样,回归了主流社会……

    相关热词搜索: 北影 聋哑 带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