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2-10-14 13:44: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这次疫情中,文化和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也激发了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如何通过与旅游融合,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等问题,又一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天下午,我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个话题,算是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和大家一起研讨。

      一、疫情检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三种能力

      01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服务能力

      疫情把十几亿人居家隔离,阻断了实体空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把所有文化和旅游服务主体,不分事业产业、不分文化旅游,共时性、无差别地“挤压”在了线上。这个时候考验大家的是什么?是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比如旅游业。疫情期间,一些智库类旅游企业和OTA平台企业纷纷开展大型公益直播,12小时不间断,政产学研各方面都来讲,观众有的十几万,有的高达七八十万。这就是特殊时期旅游业社会服务能力的体现,当然这与旅游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是相对应的。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国家文物局的“博物馆在线展览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三百多家博物馆做在线展览,抖音联合九大博物馆做了在线直播,淘宝直播联合八家博物馆推出“云春游”活动,有更多的博物馆利用官网和社交媒体开展了全景虚拟展览等,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连布达拉宫也参与了“云春游”,进行了网络直播首秀。这也是博物馆系统社会服务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可喜的是,我也看到我们一些文化馆在线推出了抗疫文艺作品,推出公益课堂、艺术慕课直播和其他在线文化活动,当然也包括近期中国文化馆协会推出这样的直录播讨论等等。对这些在线活动方式,我做一个归纳: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社会服务意识的加强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探索,尽管还不够多、传播还不够广,但让我们体验了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场馆、走出辖区、走向全社会的可能和这种文化传播的魅力。然后我再做一个反思:目前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还是最长的“短板”。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说,公共文化服务是和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主体以企业为主的行业在融合,是由原来的为居民服务转向为游客和居民的双重服务。公共文化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了,才能具备与旅游融合的基础,才能够主动融入旅游、相互借力发挥作用。

      02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疫情期间,大家都看到,当今的互联网文旅消费的载体热点是什么?是网红、打卡地、抖音、小程序、直播带货、李子柒……旅游行业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了这些热点,激活了本来不活、不火的社会培训业务,越做越火,还快速衍生出了一些新形式,如市长代言、景区宣传推广、本地土特产营销等。面对这些活跃的互联网文旅消费现象,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是要去介入商业化活动,但十分需要学习社会、学习互联网,丰富我们的文化传播方式,链接上老百姓的生活。现在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创新理念必须要牢固树立起来,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服务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要与市场同类产品服务保持基本同步,让我们的服务方式符合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形式和消费习惯。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的一个重要条件。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基本是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但有一个问题没有重视和解决,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艺术普及”的思维和能力没有获得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疏离了社会流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主阵地,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我们的舆论就要到哪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这样,群众在哪里进行文化消费,我们就要到哪里去提供文化服务。既然文化消费往线上线下消费的趋势已定而且还会不断迭代加速,我们的服务创新也要把重心转到这上面来。

      03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转化能力

      这次疫情相当于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了一个全样本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人们对接触、体验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热情的确很高,也可以看出人们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方式很花样、渠道很多元、时间很零碎、眼球很挑剔。面对这种文化消费趋势,公共文化的传统服务方式正在失灵,门户网站、公众号浏览量很少,在线群文活动和线下活动方式基本雷同,效能问题可能就是一个“死结”。这一方面,我们要向社会学习的是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博物馆文创是一种转化能力,“如果国宝会说话”“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种转化能力,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化、生活化和场景化。文化馆的艺术普及门类十几种、还有体现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的若干非遗,做好这些文化艺术资源线下和线上结合的转化,我们文化馆的地位和优势毋庸置疑不可替代。

      从文旅资源融合的角度来讲,旅游中的文化必须是符号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内容必须用与旅游相关的符号表达出来。将来文旅融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能大部分都是故事化、生活化和场景化的。这就对我们公共文化资源转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发挥好综合效益,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文化和旅游部新组建以来,文化和旅游各行业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加快了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产业领域的文旅融合高歌猛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文旅融合也在逐步推进,但整体上进展比较缓慢。

      从各地的政策指导来看,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陕西、浙江、广东、山西等省制定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聚焦产业融合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在公共服务领域,侧重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等与旅游的融合,针对文化馆站和旅游融合的思路还比较缺乏、措施也比较少。总起来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拓展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2.活跃基层文化机构的旅游服务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

      从各地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探索来看,和上述政策指导提出的措施匹配对比较高。

      一、新建文化馆、站、基层中心设施,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和旅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如贵州省盘州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同时建设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等在内的文化艺术中心。宁波市象山县溪里方村依托文化礼堂建立文旅服务中心,把游客服务、文史展览、乡村文创、艺术普及讲习所等结合起来,使其具备了为乡村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双重功能。

      二、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如北京各区在公园、游乐园等景区举办庙会灯会、惠民演出、展览讲座,石景山区各街道社区综合文化中心通过发放宣传品、开展旅游咨询、主题分享活动等方式为游客服务。有的街道文化中心还与旅游社、旅游企业合作,在街道社区举办“星空旅行”“解密南非”“带着图书去旅行”等旅游攻略和旅行文化讲座等。

      三、开拓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新空间,形成城市文化特色。如成都市文化馆组织和推动“街头艺术表演”,深圳开展“街头艺术四季FUN”,哈尔滨开展“街头文艺”等。这些群众文化活动在营造城市氛围、活跃文化生活、宣传城市形象等方面形成一道风景线。

      总起来看,文化馆和旅游的融合,落后于产业领域的文旅融合,也落后于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文旅融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我理解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差异比较大

      2.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范畴差异很大

      3.与博物馆、美术馆等相比,文化馆缺乏明显的文旅融合结合点

      三、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是文化和艺术普及,文化馆和旅游融合主要是解决在文化和艺术普及方面如何为居民、为游客双重服务的问题。从总体思路上来讲,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中心,一方面探索文化馆如何为旅游赋能;一方面探索旅游如何为文化馆赋能,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有可以融合的一面,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在文旅融合中要尊重这一规律。同时,部领导也强调,文旅融合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特别是基层一线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同志要积极探索,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部里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旅游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运行还不够了解,需求还不够旺盛。这时候,恰恰需要我们文化馆人主动对接、大胆创新、探索路径。

      具体路径,我谈三个方面:

      一、分级分类、因地制宜,开拓文化馆站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二、着力推进艺术普及创新和旅游的融合,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着力去探索的领域,我思考了5个方面:

      1.文化信息和旅游信息传播的融合

      2.通过艺术普及的故事化、生活化、场景化和旅游融合

      3.参与文旅消费新空间建设

      4.参与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

      5.参与旅游文化建设

      三、促进文化馆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创新

      作为一个文化政策研究者,我个人建议:一是副省级以上文化馆要积极参与本地政策调研和意见,争取把我们馆系统促进文旅融合的路径和措施写进去,这样就便于争取到政策支持;二是发挥中国文化馆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汇聚专家学者和文化馆系统内的力量,形成一些政策创新研究成果,为文化和旅游部提供决策参考;三是文化馆系统不要等靠,还是要通过实践创新来促进政策创新和政策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 融合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