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3-04 13:36: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凸显了基层治理中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

      党中央从顶层设计上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总体方法论,而“五星”支部创建则是省委书记xx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抓手。不仅是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之“散”、体系之“散”、人才之“散”、管理之“散”、服务之“散”的现实考量,更是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底盘,是国家治理实现“立治有体”的基础领域,“施治有序”的强力支撑。可以说抓好“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就是抓住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是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以x市x街道、x街道两个涉农街道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如何通过“五星”支部创建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x市x街道

      x街道位于x市中西部,是原x镇改制而来的涉农街道,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其中城中村4个(xx社区)、城郊村6个(x、xx社区),共有107个居民组,总人口7969户28905人;党工委下设3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党员1096名。

      x街道所辖10个社区,共有支部书记10人,男性9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2岁,35岁以下0人,35-50岁4人,50-60岁5人,60岁以上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0%,任职满十年及以上5人。

      社区班子成员79人,男性57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49岁,35岁以下人数占比22%,35-50岁35%,50岁以上43%。大专及以上学历21人,占比27%。

      目前,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4个,占比40%;卫生户厕占比80%以上的村10个,占比100%;“三零”村10个,占比100%;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的村10个,占比100%;近三年党支部或支部书记获得过县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的村2个,占比20%。

      xx年,x街道计划创建农村“四星”支部1个,“三星”支部4个,“二星”支部4个。

      (二)x市x街道

      x街道位于总面积47平方公里,地处x市东南,东接xx,是x市的东大门,是原常村镇改制而来的涉农街道,占x市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总人口1.9万人,下辖10个社区,18个党支部,765名党员。

      x街道所辖10个社区,共有支部书记10人,男性9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5岁,35岁以下1人,35-50岁3人,50-60岁5人,60岁以上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3%,任职满十年及以上5人。

      社区班子成员80人,男性54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48岁,35岁以下人数占比31%,35-50岁38%,50岁以上31%。大专及以上学历19人,占比23%。

      目前,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7个,占比70%;卫生户厕占比80%以上的村10个,占比100%;“三零”村9个,占比90%(苗元一季度“非三零”);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的村10个,占比100%;近三年党支部或支部书记获得过县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的村2个,占比20%。

      xx年,x街道计划创建农村“五星”支部1个,“三星”支部4个,“二星”支部4个,“一星”支部1个。

      二、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正确的基层治理理念。由于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等现实原因,对基层治理相关政策的领悟力、贯彻力不够,片面的认为基层治理工作是口号性的、务虚的、搞形式的,许多社区党员干部对开展基层治理的评价是:“面子活”“全是台账,一天就能整完”“一天啥都不干就弄照片”等等。对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和深刻意义认识不足,应付上级检查,打扫卫生、做条幅版面、报报表等“表面文章”做的多,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等涉及民生和长远发展但短期不易出成效的“内功”做的少。长此以往,不仅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而且影响了党建工作成效,对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凝聚力造成损害,影响党群关系。

      二是内部动力不足。一些社区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对社区治理特别是社区发展缺乏主动谋划,习惯用经验主义开展工作,对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缺乏先进理念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日常工作中往往采取“圈子主义”、熟人关系等老方法,忽视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同时,由于学习不深入,导致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缺乏全面理解,对一些优惠政策吃不透、落不实,不知如何去争取各类资源和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区发展。

      三是现有体制制约治理效力。当前制约基层治理效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之间的权责不清,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运动员”变“裁判员”。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一些市直职能部门,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专班等方式,借由“属地管理”的名义,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职责任务转嫁给街道社区,由承担工作职责的“运动员”变成了督导工作的“裁判员”。比如将本单位本部门需要沟通协调和处理的业务、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分配给街道社区,需要实地整理收集的材料交由街道、社区整理后统一上报,自己当“甩手掌柜”,街道社区干部对此苦不堪言,最终结果就是疲于应付,严重制约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由于“权不随事转”及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街道社区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语场境,导致基层治理中涉及各部门协调配合的事项任务诸如铺设污水管网、户厕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经常“卡脖子”,推进缓慢。

      如何解决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党中央给出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明确方向,省委给出了以“五星”支部创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实践路径。

      三、x市涉农社区“五星”支部创建共性经验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后,x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带动县级干部主动到分包社区指导摸底调研,规划创建方案,紧盯创建进度。二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建立了定期调度、专班例会、问题交办、工作通报等工作制度和奖惩机制,协调解决快递进村、污水处理等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项目带动,财政和社会资金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600余万元,累计下拨党费80余万元,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等一大批惠民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五星”支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部过硬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性失衡。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对x市涉农社区党员干部基本信息调查,发现涉农街道的20个社区党员队伍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调查数据显示,x市涉农社区共有党员1861人,平均年龄48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561人,占比30.1%。涉农社区党支部书记20人,任职年限不足5年的4人,占比20%;任职5-10年的5人,占比25%;任职10年以上的11人,占比55%。平均年龄52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人。社区“两委”及监委干部共159人,平均年龄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0人,占比25%。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社区党员干部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为年龄、学历结构失衡,后备力量不足,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僵化,缺乏干事主动性。

      二是社区干部任务重待遇偏低。目前x市每个涉农社区“三委”干部约为7-8人,日常需要处理的村务包括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改善、综治维稳、“三农”、党建、经济指标报送、低保评定等,真正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个社区干部身上有20个以上业务,必须全职工作才能保障工作完成。与此同时,基层党员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向上晋升渠道不畅通,社区干部待遇分别为书记3000元、社区干部2100元、组长650元,缺乏向上的职务和待遇晋升空间,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制约。

      (二)“产业兴旺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经济底子薄弱。x市二十个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方面普遍基础较差,村办企业较少且不具规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效果一般,现有的一些集体收入大多是靠收取房租、地租等方式获得的。另外,由于土地财政见效快,集体经济前期投入大、回本慢,部分社区陷入“社区卖地、农民失地、产业无地、人口移地”的恶性循环,致使社区既没有人力和足够的土地,也难以建立运转良好的集体经济,从而演变成集体经济孱弱的现状。

      二是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例如,x街道x社区集体经济既打造了特色樱桃品牌,又连续筹划多届大樱桃节,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大樱桃种植规模小、产量少、运输成本高,对大额订单承接力度有限,经营农产品多为粗加工产品,缺少深加工设备,加之深加工环节投资规模大,社区投资难以为继。同时,由于规模小没有专有销路和自身过硬品牌,仓储、保鲜条件有限,在销售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没有议价权,加之疫情影响,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三是集体经济融资困难。目前各社区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确获得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但社区在争取各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大多数银行只能给个人20万内的贷款额,难以缓解社区集体产业的初期投入资金压力。

      (三)“生态宜居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涉农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到农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态度,进而影响农民对村庄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部分社区的居民对于村庄环境保护还停留在是政府的事,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多数是各扫各人门前垃圾,脏乱差没人管。

      二是村庄规划缺失。涉农社区普遍没有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制约了生态宜居星的创建。社区绿化缺少统一系统规划,部分社区的绿化布局层次混乱,停留在借助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的基础上,绿化的方案没有科学规划,存在社区各自为战的现象。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各社区注重房屋立面改造、活动广场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对垃圾分类等环保配套设施、乡村道路建设投入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公路未能达到全面覆盖、道路后期维护不到位,交通设施损害严重,影响群众出行活动。

      (四)“平安法治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治本领弱。部分社区干部法律知识不足,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政策理论功底弱、难以将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虽知道需要依法解决,但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导致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激化矛盾纠纷,甚至演变为长期“解不开的死疙瘩”。

      二是法治观念不强。一些社区干部在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时,法治观念淡薄,遇到问题沿袭本地长期形成的民间“习俗”来处理,认为依法处理和解决费时费事,程序繁杂,影响工作效率。遇到问题,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看似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旦处理失败,则容易导致问题恶化,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部分群众上访“牟利”。部分上访群体在缺少政策、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上访”解决不合理诉求,而社区在矛盾的处理和息访中放弃对法治原则的坚持,采用“花钱买平安”来保稳定,导致上访者个人不当得利,破坏了法律权威,损害守法群众利益。

      (五)“文明幸福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创新。有想法、有思路的青壮年多数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弱病幼人员居多,老年人往往满足于看电视、打牌等活动,习惯于传统形式的文体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弱。

      二是志愿服务队伍不强。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职人员少,志愿者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各涉农社区虽然均建设了志愿者队伍,但因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生产生活差异较大,多数队伍活跃率不足,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较少。

      三是后勤保障力度弱。目前,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虽然有较大的提高,但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中各类体育健身设备、优秀文化书籍更新不及时、数量不充足,满足不了社区群众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思考建议

      (一)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从党性强、素质高的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任用有公心、有思路、有视野、有创劲的中青年干部,同时,加强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使其不仅党性强,而且本领强,不仅能带好班子,也能抓好发展;要优化班子功能结构,从年龄、学历、性别结构等多个方面考虑班子结构配置,使班子成员之间相得益彰,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效力。

      二是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党员的表现直接代表着党组织的形象,党员的战斗力直接反映了一个党组织的凝聚力。要注重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表率意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做到时刻带头,支持党组织的决策,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服务;要采用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网络学习、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为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培训服务;要积极构建“现场+视频”同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各级党群中心和党员干部登录视讯系统实时参加在线学习培训,充分利用“一张网”为基层党员干部送去“每堂课”。

      三是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研究出台统一补贴政策,增加社区干部报酬预算。建立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以上年度补贴标准为基础,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建立社区干部待遇增长机制,确保社区干部待遇逐年增长;要建立管理考核办法,畅通向上途径;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社区干部待遇考核发放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注重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要根据离职干部的任职时间,按任职年限和任职阶段分别提高补助,年老多病或重病的社区干部应给予相应的社会救助和困难关爱基金帮扶。

      (二)聚焦集体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形成大格局观和区域发展协同思路,由市政府整体安排,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确定好重点项目和建设任务,统筹安排好项目资金的总体使用方案及规划。在此基础上,将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办事处,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将资金用于农田建设、林业、畜牧业生产、农村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保护、乡村旅游业发展等项目中。

      二是加强人才集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返乡农民工、农林专业毕业生、致富能人建设乡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到基层挂职任职,让热爱家乡的人留得更加安心、更有动力,让不同层次、类型、专业的人才更有信心、大展才华,不断探索和完善产业发展和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是结合实际发展产业。相关职能部门要拿出一些具体的扶持政策,围绕资源、客源发展乡村产业,重视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积极动员社区群众种植农业经济作物(辣椒、大樱桃等),保留乡村风貌,整体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围绕“印象x”“老家石门”“秀美付村”“秘境湾子”等现有特色品牌,打造乡村特色经济增长点。以x社区樱桃文化节为例,应通过“造节”“创节”吸引客源,形成社区发展市场,发展x小吃一条街,提高产业知名度,进而形成规模化效益,从单一产品走向全产业链。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化运营,依托“双绑”机制,推动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和社区群众,发挥好合作社吸引群众,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扩宽集体经济收益渠道,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三)打造美好宜居家园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修订完善市乡村建设规划和精品村、风景线规划,统筹农业产业与村庄布局规划,加强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之间的衔接。依托美丽乡村,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新功能,积极发展社区新兴美丽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等业态。

      二是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社区。把改善涉农社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突破口和主攻点。全面推行“河长制”“路长制”,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道路治理等,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推动垃圾“扔进桶”向“分好类”转变。

      三是大力开展特色精品社区创建和美丽社区风景线打造。实行市域范围内的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推进美丽庭院、精品村、风景线三级联创,谋划“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线一品”的美丽社区格局。

      (四)提升平安法治能力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结合“三零”创建工作要求,成立调解委员会,建立政法干部分组包保社区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纠纷排查突击队,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苗头性问题就地转化、一般纠纷社区调处、重大疑难纠纷联合兜底化解。

      二是精细网格管理。细化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实行市、街道班子包村、社区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自然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实行党员联户制,坚持小组日排查、周研判、月例会工作方法,动态掌握社区矛盾纠纷情况,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调处,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量由“单兵作战”向“多元联动”转变。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活动,运用横幅、咨询台、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群众进行全覆盖宣传;扎实开展防溺亡、反电信诈骗等工作,关注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组织社区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就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债务、土地权属、劳动关系、家庭婚恋等方面为重点开展法治宣传、案例剖析,引导群众团结互助、邻里相帮,营造和谐谦让的良好氛围。

      (五)培育倡树文明新风

      一是倡树文明社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来,带头从事各项志愿服务项目;完善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文明新风贯穿于《村规民约》中,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邪教、诚信守法;利用“好人榜”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参与、自我管理的文明创建氛围。

      二是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由文明办牵头,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组织各社区积极利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慰问辖区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发挥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宣传、反诈骗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

      三是强化精神文明保障。通过居民集体讨论等方式,决定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以及文化活动需求等项目,针对志愿服务项目、物业管理、文体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等设置相关岗位,由本社区富裕劳动力、乡贤能人承担,优化成本、节省集体资金支出,增加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形成孝老敬亲、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

     

    相关热词搜索: “五星”支部 基层治理 农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