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时间:2020-09-19 12:00: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 次课 2006年 8 月 30日 教师姓名 职称 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绪论 牙体组织(釉质)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l 釉柱结构 l 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 难点及对策 l 釉柱结构 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l 牙釉质有机质相对集中处 对策:由于有机质相对集中处有数种不同结构,容易混淆,所以讲解时注意强调各种结构的特点,对各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牙釉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形成机制讲解,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
    1. Somoas J。Et al。Oral Pathology。1997 2. Avery Jk。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概论 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 组织学 胚胎学頜病理学 2. 与普通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3.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作用和地位 4. 学习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章 牙体组织 牙釉质——冠部牙本质表面 硬组织 牙本质——主体 牙体 牙骨质——根部牙本质表面 软组织 牙髓——牙齿中央髓腔内 第一节 牙釉质 人体最硬的组织 重量 体积 无机 96-97% 86% 有机 <1% 2% 水 12% 牙釉质的外观及解剖特点 组织学结构 一. 釉柱 enamel rod 放射状 釉牙本质界 牙齿表面 窝沟处—向底部集中 颈部—水平 绞釉:内2/3,弯曲 意义 :对抗咀嚼压力 直釉:外1/3 釉柱横纹:4μ,每日釉质节律性地沉积量,钙化较低 釉柱横断面:光镜 鱼鳞状 电镜 球拍样 头部 尾部 釉柱构成 羟磷灰石晶体 扁六角形长160-1000nm 宽40-90nm 厚20-30nm 头部 与釉柱长轴平行 尾部 与釉柱65-70°倾斜 二、 有机基质 含量少 重量<1% 成釉蛋白 釉蛋白 分布:晶体间间隙中 有机物集中处 第二学时 三、有机质较为集中处) 1. 釉质生长线 incremental line of enamel 形态 纵磨片 自釉牙本质界向外,牙尖部环行,牙颈部斜行。

    横磨片 同心环状 形成原因  釉质发育中的间歇线 新生线:乳牙,第一横磨牙 出生前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 2. 釉板 enamel lamella 形态 薄的板状结构,呈裂隙状,垂直于牙面,从牙面开始,停止于釉质.釉牙本质界.或牙本质 形成原因 发育时某些障碍 轻—钙化不全 重—裂缝 3.釉丛 enamel tuft 形态 草丛状,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散开,釉质厚度1/5—1/4 形成原因 矿化较差的釉柱在不同平面.不同方向的重叠 4.釉梭 enamel spindle 形态 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牙尖部多见 形成原因 成牙本质细胞末端膨大的胞浆突起  5.釉牙本质界 enamelo-dentinal junction 形态 釉质.牙本质相交处连续的小弧形,凹面向着牙釉质 形成原因 釉质牙本质相交处晶体的大小.排列方向不同。

    有机质相对集中处为薄弱环节,与龋病的进展有关 6.施雷格板 Schreger line 形态 落射光观察纵切片,明暗相间的条带 形成原因 釉柱排列方向的改变 四、无釉柱釉质 rodless enamel 部位:内层 最早形成的釉质 Tomes突尚未形成 表层 Tomes突退缩 形态:晶体平行排列 釉质表面结构 一. 釉小皮 enamel cuticle 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有机薄膜。可能是成釉细胞分泌的基板物质。

    二. 釉面横纹(牙面平行线)perikymata 釉质表面平行排列的浅凹横纹,间隔30-100微米,牙颈部明显。即前述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分。

    三. 其它 Tomes 凹 釉帽 灶性孔 牙釉质的代谢 无细胞,无血液循环,活性通过牙髓、牙本质维持 牙釉质中存在代谢,但代谢能力很低 通过晶体间间隙和有机物相对较多处形成营养通道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作用、地位 2.牙体组织的构成 3.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4.釉柱的光镜、电镜结构 5.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组织形态特点及形成机制 6.牙釉质表面结构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牙釉质无机盐的重量、体积百分比是多少? 2. 釉柱的光镜、电镜结构如何? 3. 釉柱头部、尾部的晶体排列方向如何? 4. 釉质生长线、釉丛、釉板、釉梭、釉牙本质界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牙釉质表面有哪些结构?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牙本质的理化组成 2. 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3. 牙本质的增龄、反应性变化 4. 牙本质的生物学特性 5. 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 6.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2 次课 2006年 9 月 6日 教师姓名 李 江 职称 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体组织(牙本质、牙髓、牙骨质)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牙本质的组织学特点、增龄及反应性变化 l 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难点及对策 1. 牙本质细胞间质的组织结构 对策:牙本质细胞间质的结构有多种,初学者不易辨明,讲解时注重从它们的不同部位、矿化程度将他们区别开来。

    2. 牙本质的增龄及反应性变化  对策:牙本质的增龄及反应性变化也有多种,重点要强调何为增龄性变化、    何为反应性变化,并结合其各自的形成机制进行讲解。

    3.  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
     对策:细胞性、无细胞性牙骨质的部位不易记忆,讲解时给学生画一张模式图,将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Somoas J.Et al. Oral Pathology. 1997
           Avery Jk .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二节 牙本质 硬度比釉质低 重量 体积 无机 70% 45% 有机 20% 33% 水 10% 22% 组织学结构 一. 牙本质小管 放射状 牙髓表面 釉牙本质界 并有侧支根管 牙尖.根尖—直 牙颈部—S形,凸弯向根尖 牙髓侧—粗 表面—细 二.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腔内近牙本质处,其突起深入牙本质小管内,并有分支。现认为突起只位于牙本质小管的近髓腔侧。

    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细胞突与小管间的间隙 三. 细胞间质 胶原 与牙本质小管垂直,交织网状 矿化物 羟磷灰石 晶体较釉质的小 1. 管周牙本质 部位: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构成小管的壁,呈环行透明带。

    特点:矿化高,胶原少 2. 管间牙本质 部位:管周牙本质之间 特点:矿化较低,胶原较多 3. 前期牙本质 部位:牙本质近髓腔侧,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新形成而未矿化的牙本质。

    10-12μ 特点:有胶原,无矿化物 4. 球间牙本质 部位:多见于牙冠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生长线分布 结构:牙本质钙化小球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大小不规则,边缘呈凹形,似相界相接球体间的空隙,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

    5. 生长线 部位: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节律性的间歇线纹,间隔为每日牙本质沉积量,4-8μ。

    新生线:乳牙,第一恒磨牙 特点:矿化不全 6. Tomes粒层 部位:根部牙本质透明层内侧,颗粒状未矿化区 特点:对其本质有争论 1、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有关 2、矿化不全 最早形成的牙本质,胶原排列与小管平行,与表面垂直,矿化均匀,无牙本质小管 罩牙本质 冠部—近釉质 透明层 根部—近牙骨质 髓周牙本质:上述表层以内的牙本质 四、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 近髓腔的牙本质有神经,已有定论。远离髓腔处,尚无定论。

    牙本质的感觉学说:1、传导学说 2、流体动力学说 3、神经传导学说 牙本质的增龄性.反应性变化 一. 继发性牙本质 在牙齿根尖孔形成,牙齿发育完成以后形成的牙本质即继发性牙本质。见于牙本质髓腔的整个表面,与原发性牙本质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特点:牙本质小管数目不少,但方向改变 二. 修复性牙本质(反应性牙本质)
    部分变性 龋蚀.磨耗等 牙齿表面 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修复性牙本质   未分化细胞 特点:牙本质小管数量大大减少,小管弯曲,方向改变。

    骨样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被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

    三. 透明牙本质(硬化性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后,矿物盐沉积而封闭小管。

    特点:封闭后的小管折光率与周围组织相似呈透明状。

    四. 死区 牙本质小管因龋蚀.磨耗而暴露,小管内因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分解而充满空气,透射光下呈黑色。

    特点:死区近髓端常有修复性牙本质。

    第三节 牙 髓 组织学结构 疏松结缔组织 牙髓、牙本质在胚胎发生和功能上关系密切,故合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一. 细胞 1. 成纤维细胞 牙髓细胞 牙髓中的主要细胞 无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内侧 多细胞层——无细胞层内侧 2. 成牙本质细胞 位于髓腔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接 冠部—高柱状 牙根中部—立方形 根尖—扁平状 3. 组织细胞 4.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可分化为其他细胞 如巨噬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二. 纤维 胶原纤维 较粗大 有横纹 嗜银纤维 纤细 银染呈黑色 三. 基质、血管、淋巴管、神经 生物学特性 一、形成 牙本质 二、营养 牙釉质、牙本质 三、修复 修复性牙本质 四、增龄性变化 髓腔↓ 细胞↓ 纤维↑ 血管↓ 根尖孔↓ 五、炎症 第三节 牙骨质 覆盖于根部牙本质表面 无机 45%—50% 有机 50%—55% 组织学结构 一、 细胞间质 1、纤维 胶原纤维 与牙根表面平行 穿通纤维 (Sharpey fiber)
    与牙根表面垂直 2、基质 糖蛋白 无机盐 类牙骨质 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骨质,位于牙骨质表面 二、 细胞 牙骨质细胞 卵圆形,有细长胞浆突起,向牙根表面 陷窝 :牙骨质细胞占据的空间 小管:牙骨质细胞突起占据的空间 1、 无细胞牙骨质 牙本质表面,自牙颈至根尖1/3处。

    2、细胞性牙骨质 无细胞性牙骨质表面。

    但有时二者排列不规则 三、 釉牙骨质界 牙骨质少许覆盖釉质 60% 端端相接 30% 不相接 10% 四、 牙本质牙骨质界 平坦线 两处胶原原纤维相互绞绕 生物学特性 牙骨质新生 生理性 有助于新生牙周膜附丽于牙齿 补偿合面磨损 病理性 修复牙根的吸收 重建牙体、牙周关系 牙骨质吸收 只发生于病理状况 如炎症,创伤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1. 牙本质的理化性质 2. 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3. 牙本质的增龄性、反应性变化 4. 牙髓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特点 5. 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特点 6. 釉牙骨质界的三种形式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牙本质的基本结构如何? 2. 牙本质细胞间质因矿化差异,可观察到哪些结构? 3. 牙本质的感觉如何传导? 4. 牙本质有哪些增龄性和反应性变化? 5. 牙髓有哪些主要细胞? 6. 牙髓有哪些主要功能?牙髓和牙本质之间的关系如何? 7. 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如何?和骨组织有何异同?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牙龈、牙周膜、固有牙槽骨的组织学结构 2. 牙周组织个部分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3. 牙龈的表面解剖、牙槽骨的松质骨和皮质骨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3 次课 2006年 9月 13 日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口腔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四章 牙周组织 (Periodontal Tissues)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KEY POINTS: 1.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the gingiva 2.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3.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alveolar bone proper DIFFICULT POINTS: 1. The surface epithelium of different areas of the gingival(Resolving method: relating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to the function of each gingival area) 2. The five groups of principal fiber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Resolving method: listing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 the function of each group) 3.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alveolar bone proper(Resolving method: explaining the different terms of alveolar bone proper)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黑板、多媒体系统。

    参考书:
    1. Orban: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等 4. Letty Moss-Salentijn: Dental and Oral Tissues 1980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1st Class Hour 1. Introduction The periodontium include three/four supporting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structure has different function: 1) The gingiva 2)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3) The alveolar process 4) The cementum(introduced in Chapter 3rd) 2. Objective Describe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s and function of periodontal tissues 3. Gingiva 1) Introduction The position, color, dividing line of gingiva 2) Surface Anatomy a) The free gingiva: boundaries & gingival sulcus b) The attached gingiva: position & stipples c) Interdental papilla: position, shape & the gingival col 3) Histologic Structure a) The surface epithelium l The common feature l The unique feature of different areas: the sulcular epithelium, the col, and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the key point is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he features of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aging changes) b) Lamina propria l The gingiva fibers: dentogingival, alveologingival, circular, dentoperiosteal, and transseptal(direction and function) l Cells of gingiva: fibroblasts,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l Vascularity and Nerves: highly vascular, well innervated 4. Periodontal Ligament 1) Introduction: position, thickness, the collagen fiber bundles, highly cellular, rich nerve and blood supply 2) Histological Structure: fibers, cells, and stroma a) Fibers l Principal fibers: the alveolar crest, the horizontal, the oblique fibers, the apical fibers, the interradicular(direction and function) 2nd Class Hour l Sharpey`s fibers: the embedded portions of principal fiber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l Space fibers: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between the principal fiber bundles(function) l Oxytalan fibers: fine, part of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principal fibers(potential function) b) Cells: fibroblasts, osteoblasts, cementoblasts, osteoclasts, epithelial rests,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shape and function) c) Cementicles(position and shape) d) The blood vessels, lymphatics and nerves 3) Functions: supportive, sensory, nutritive and formative (responding tissue) 5. Alveolar Bone 1) Introduction: the positions, the definitions of alveolar bone, alveolar socket, alveolar crest and alveolar septa 2)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 Alveolar bone proper: the position, the definitions of bundle bone, cribriform plate and lamina dura,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 b) Compact bone: the position,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versian system c) Spongy bone: the position, trabeculae and marrow tissues 3) Biology a) The side of pressure: Howship’s lacunae and osteoclasts b) The side of tension: new bone and osteoblasts 4) Aging Changes 6. Summary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Summary 1. The periodontium includes three supporting structures of the teeth: the gingiva,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the alveolar process 2. The surface anatomy of gingiva 1) The free gingiva:the ginival sulcus 2) The attached gingiva: the stipples 3) The interdental papilla: the col 3.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gingiva 1) The surface epithelium: common features of the gingiva epithelium,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ulcular epithelium, the col and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2) Lamina propria: the functions of each group of gingiva fibers 4. The fiber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the principal fibers: the directions and functions of each group of gingiva fibers 5. The function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functions and responding tissues 6.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alveolar bone proper: the definitions of bundle bone, cribriform plate and lamina dura, the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Harversian systems 7. Biology of alveolar bone 1) Highly plastic tissue 2) The side of pressure 3) The side of tension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hemidesmosome. 2.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nctional epithelium. 3. What is the turnover time of the epithelial attachment? And describe how the epithelial attachment migrates with age. 4. Name the function of the principal fibers of each group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5. Describe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the alveolar bone proper. What can you see by microscope if bringing pressure to bear on the teeth?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The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oral mucosa. 2. Three types of oral mucosa. 3. The basic histologic structure of salivary glands. 4. The unique features of each salivary gland.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4 次课 06年9月20日 教师姓名 张春叶 职称 助教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口腔粘膜 第六章 涎腺 教学对象 04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1 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对策:逐层讲解,抓住各层结构的特点,比较角化上皮和非角化上皮的异同 2 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 对策:结合两者行使的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详细讲解其各层结构的特点 3 四种舌乳头的特点 对策:结合典型图片,讲述四种舌乳头的发布、数量、形状、大小、表面上皮、有无味蕾及临床意义 4 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对策:结合典型图片,比较各腺泡及导管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同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1. Orban :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五章 口腔粘膜 一、概述(:
    1. 口腔粘膜的定义:覆盖在口腔表面的一层衬覆组织 2. 口腔粘膜的范围:前-唇部皮肤 后-咽部粘膜 3. 口腔粘膜的功能 二、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与皮肤组织结构相似;
    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构成 1. 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根据表面上皮有无角化分为:
    1) 角化上皮:角化层 位置-最表层 形态-数层、扁平、淡红色。正角化有胞核、不全角化无胞核 粒 层 位置-角化层深面 形态-2-3层、扁平、胞浆内含特征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棘 层 位置-粒层深面 形态-层次多、多边形、细胞间桥、桥粒 基底层 位置-最深面 形态-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 生发层 基底层细胞及邻近的棘层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2) 非角化上皮:表 层-无角化、扁平细胞 中间层-相当于角化上皮的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 基底层-同角化上皮的基底层 3)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 位置-基底层 来源-神经嵴细胞 形状-树枝状 特点-胞浆含黑色素颗粒 郎格汉斯细胞 位置-棘层及基底层 来源-骨髓 形状-树枝状 特点-胞浆含郎格汉斯颗粒 梅克尔细胞 位置-基底层 来源-神经嵴细胞或上皮细胞 形状-短指状突起 特点-胞浆含电子致密小泡 4) 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
    基底膜、半桥粒 2. 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 乳头层和网状层 纤维、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 3.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纤维、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腺体、脂肪 一般存在于被覆粘膜 三、口腔粘膜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口腔粘膜根据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
    1. 咀嚼粘膜:
    上皮层较厚 有角化层、粒层明显 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多,狭而长 一般无粘膜下层、活动度差 1)
    硬腭 腭部的前2/3,根据有无粘膜下层分为:
    牙龈区-外周近腭侧牙龈,无粘膜下层 中间区-腭中缝处,无粘膜下层 脂肪区-前区,粘膜下层含脂肪组织 腺区-后区,粘膜下层含纯粘液腺 2)
    牙龈 在第二章牙周组织中已讲过 2. 被覆粘膜:
    上皮层厚 无角化层,粒层不明显 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少,粗而短 有粘膜下层,活动度好 1) 唇 分为外侧的皮肤、内侧的唇粘膜及两者的移行部分唇红粘膜 唇粘膜-属于被覆粘膜,具有被覆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唇红粘膜-比较特殊,有角化层 细胞内含丰富的角母蛋白,透明度高 固有层乳头狭长,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粘膜下层无皮脂腺及小涎腺,易干裂 2) 颊粘膜 属于被覆粘膜,具有被覆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福代斯斑-位于口角后方的颊粘膜咬合区 粟粒状淡黄色的小颗粒 实为异位的皮脂腺 3) 口底和舌腹粘膜 属于被覆粘膜,具有被覆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4) 软腭粘膜 腭部的后1/3;
    属于被覆粘膜,具有被覆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3. 特殊粘膜-舌背粘膜:
    解剖结构-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 组织学特点-表面有角化层 无粘膜下层,舌肌直接跟固有层相连 粘膜表面有许多舌乳头 舌乳头根据部位、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不同分为:
    1) 丝状乳头:位置-广泛发布于舌背 数量-最多 体积-较小 形态-毛刺状 角化层-有 味蕾-无 临床意义-舌苔、地图舌 2) 菌状乳头:位置-发布于丝状乳头之间 数量-较少 体积-较大 形态-头大颈细的圆形突起 角化层-无 味蕾-少 临床意义-镜面舌、草莓舌 3) 轮廓乳头:位置-界沟前方 数量-8-12个 体积-最大 形态-矮柱状 角化层-表面有,侧壁无 味蕾-多 临床意义-发挥味觉功能 4) 叶状乳头:位置-舌后缘 形态-5-8条平行皱襞 5) 味蕾:功能-味觉感受器 形态-卵圆形小体 细胞组成-亮细胞、暗细胞 四、口腔粘膜的功能和增龄性变化:
    1. 口腔粘膜的功能:保护功能、感觉功能 2. 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上皮萎缩、结缔组织减少、感觉功能下降 第六章 涎腺 一、概述(:
    分类-外分泌腺,复管泡状腺 组成-三对大涎腺及许多小涎腺 功能-分泌唾液;
    90%腮腺,5%颌下腺,5%舌下腺及小涎腺 二、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实质-腺泡、导管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 1. 腺泡: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基底膜 根据形态、部位及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分为:
    1) 浆液性腺泡:形态-球状 细胞组成-浆液细胞、锥体形、胞浆嗜碱性、胞核位于1/3 胞浆颗粒-酶原颗粒 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 2) 粘液性腺泡:形态-管状 细胞组成-粘液细胞、锥体形、胞浆嗜酸性、胞核位于基底部 胞浆颗粒-粘原颗粒 分泌物-粘稠、酶成份少、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3) 混合性腺泡:粘液细胞-连接闰管,占大部分 浆液细胞-腺泡盲端,呈新月状 4) 肌上皮细胞:位置-腺泡、导管的腺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 光镜-体积小,扁平状,细胞周围有突起包绕、似篮子 电镜-肌微丝 免疫组化-肌动蛋白 2. 导管:叶间导管和叶内导管 1)
    闰管:位置-最末端,连接腺泡和分泌管 管壁细胞-矮立方形,胞浆少、淡,胞核位于中央 功能-发挥干细胞作用 2)
    分泌管:位置-连接闰管和排泄管 管壁细胞-柱状,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核位于中央,基底部有垂直的纵纹 功能-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3)
    排泄管:位置-延续于分泌管,后穿行于小叶间 管壁细胞-起先为柱状,后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胞浆淡 功能-排泄唾液 3.结缔组织:形成包膜和小叶间隔,内含血管和神经组织 三、涎腺的发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1. 腮腺:位置-耳前区 腺泡-纯浆液腺 导管-闰管、分泌管发达 2. 颌下腺:位置-颌下三角 腺泡-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导管-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较长 3. 舌下腺:位置-口底粘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 腺泡-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导管-闰管、分泌管不发达 4. 小涎腺:
    1)按解剖部位分为:唇腺、颊腺、舌腺(舌前腺、舌后腺,味腺)、腭腺、舌腭腺和磨牙后腺 2)按分泌物性质分为:纯浆液腺-味腺 纯粘液腺-腭腺、舌腭腺、舌后腺 其余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四、涎腺的功能和增龄性变化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1. 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角化上皮:角化层、粒层、棘层及基底层的细胞形态特点 非角化上皮:表层、中间层、基底层 2.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位置、来源、形态、特征 郎格汉斯细胞:位置、来源、形态、特征 麦克尔细胞:位置、来源、形态、特征 3. 口腔粘膜的分类及其组织学结构:
    咀嚼粘膜:上皮(厚度、角化层、粒层、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粘膜下层 被覆粘膜:上皮(厚度、角化层、粒层、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粘膜下层 特殊粘膜-舌背粘膜 4. 腭粘膜的组织学结构:
    硬腭粘膜:咀嚼粘膜;
    分区 软腭粘膜:被覆粘膜 5. 唇 唇粘膜:被覆粘膜 唇红粘膜:比较特殊,有角化层;
    含有角母颗粒;
    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小涎腺 6. 颊粘膜的组织学结构:
    被覆粘膜;
    福代斯斑 7. 舌背粘膜的组织学结构:
    舌乳头:丝状乳头-位置、数量、形态、角化、味蕾、临床意义 菌状乳头-位置、数量、形态、角化、味蕾、临床意义 轮廓乳头-位置、数量、形态、角化、味蕾、临床意义 叶状乳头-位置、形态、临床意义 8. 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腺泡 浆液性:形态、细胞、胞浆颗粒、分泌物 粘液性:形态、细胞、胞浆颗粒、分泌物 混合性:形态、细胞 9. 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导管 闰管-位置、细胞、功能 分泌管-位置、细胞、功能 排泄管-位置、细胞、功能 10.三大涎腺的发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腮腺:位置、腺泡、导管 颌下腺:位置、腺泡、导管 舌下腺:位置、腺泡、导管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试述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2. 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不同? 3. 舌乳头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特点、临床意义? 4. 试述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5. 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在组织学上有何不同? 6. 各小涎腺的组织学特性?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面部的发育过程和发育异常 2. 腭的发育过程和发育异常 3. 舌的发育过程和发育异常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5 次课 2006 年 9 月 27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面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l 腭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l 舌的发育过程发育异常 难点及对策:
    l 腮弓、神经嵴的概念 对策:充分利用模型和多媒体图片,将胚胎头部的表面解剖讲解清楚。

    l 面部的发育过程 对策:按照胚胎发育的时间顺序,将各突起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各突起间的联合、联合后形成的组织讲解透彻。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3. Orban :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4.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5.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课内容 一、胚胎发育过程 4. 增殖期:时间、特点 5. 胚胎期:时间、特点 6. 胎儿期:时间、特点 二、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4. 神经嵴的相关概念:
    5) 神经板 6) 神经褶 7) 神经嵴 8) 神经沟 9) 神经管 10) 神经嵴细胞:定义、特点 5. 鳃弓:定义、各鳃弓的名称、大小次序、与颌面部组织发育的关系 6. 鳃沟:概念 7. 咽囊:概念 8. 颈囊:概念、意义 三、面部的发育 4. 联合和融合的概念 5. 面部的发育过程 5) 第三周初:下颌突、额鼻突 6) 第四周初:上颌突、口凹、口咽膜 7) 第四周:口咽膜、拉特克囊 8) 第四周膜:嗅窝,中鼻突、侧鼻突 9) 第五周:球状突 10) 联合 6. 面部发育异常 6) 唇裂:上唇裂、上唇正中裂、下唇裂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7) 面裂:横面裂、斜面裂、侧鼻裂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四、腭的发育 3. 腭的发育过程 1) 嗅囊 2) 前腭突的发育 3) 侧腭突的发育 第二节课讲课内容 4) 侧腭突与前腭突联合 5) 左右侧腭突融合,与鼻中隔融合 4. 腭的发育异常:腭裂、颌裂、发育性囊肿 五、舌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3. 舌的发育过程 5) 舌体的发育 6) 舌根的发育 7) 舌体、舌根的联合 8) 舌肌、舌乳头、味蕾、神经的发育 4. 舌的发育异常:甲状舌管囊肿、异位甲状腺、分叉舌、正中菱形舌 六、涎腺的发育(以自学为主) 5. 发育时间 6. 发育部位 7. 发育过程 七、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以自学为主) 1. 下颌骨的发育:第一鳃弓软骨、骨化中心、各方向上的生长 2. 下颌骨的发育异常:无颌/小颌畸形 3. 上颌骨的发育:从第一鳃弓发育而来,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参与 八、小结本次课要点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本次课要点 10. 胚胎发育过程 1) 增殖期:时间、特点 2) 胚胎期:时间、特点 3) 胎儿期:时间、特点 11.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1) 神经板、神经嵴、神经沟、神经管的概念 2) 神经嵴细胞:定义、特点 3) 鳃弓:定义、名称、大小、意义 4) 鳃沟、咽囊、颈囊的概念 12. 面部的发育 1) 联合和融合的概念及区别 2) 面部的发育过程 3) 面部的发育异常 13. 腭的发育 1) 腭的发育过程 2) 腭的发育异常 14. 舌的发育 1) 舌的发育过程 2) 舌的发育异常 15. 涎腺的发育:发育时间、发育部位、发育过程 16. 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下颌骨的发育 1) 第一鳃弓软骨-与下颌骨发育的关系 2) 骨化中心 3) 各方向的生长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7. 名词解释:神经嵴、鳃弓、颈囊、联合、融合、唇裂、腭裂、面裂、第一鳃弓软骨。

    8. 何谓神经嵴?神经嵴细胞将分化为哪些组织及细胞? 9. 试述面部的发育过程。

    10. 在面部的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发育异常?是如何引起的? 11. 试述腭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12. 试述舌的发育过程。

    13. 试述涎腺的发育过程。

    14. 第一鳃弓软骨与下颌骨的发育有何关系?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4. 成釉器的发育过程;

    5. 成釉器细胞的分化;

    6. 釉质、牙本质的形成过程;

    7. 牙根的发育。

    8. 乳恒牙的替换。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6 次课 2006 年10 月11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齿的发育(一) 教学对象 20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牙胚的发生过程 牙胚的组成和发育及各发育阶段的组织学特征 牙本质的形成过程 难点1:
    如何使同学们对于整个牙胚的发生、发育过程有一个动态和清晰的认 识,有利于同学们对于整个章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对策:
    增加幻灯片的量,结合课上的板书动态地画出整个发育的流程图和静态 地切片观察,帮助同学们理解 难点2:
    牙本质形成过程复杂而且烦琐,如何使同学们弄清整个发育形成过程 对策:
    帮助同学们理清头绪,并列出其中的重要和关键步骤,使同学们抓住重 点,有的放矢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 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于世凤主编 教 具:
    多媒体 参考书:
    1.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rery JK :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William and wilkins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牙齿的发育(一) l 起始于胚胎2个月,一直延续到出生以后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 一.牙板(dental lamina)的发生 l 牙板的来源 两种胚胎性组织――胚胎性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前者来源于神经嵴细胞, 又 称为外胚间充质,后者来源于外胚层 l 牙板及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的形成 胚胎第六周,原始口腔粘膜上皮有两层细胞组成,以后受到外胚间充质的诱导,形成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很快就变成两个部分,即唇颊侧的前庭板和舌腭侧的牙板,进而发育成前庭沟和牙胚 l 上皮组织和外胚间充质的相互作用 仅上皮组织本身不能发育成牙体组织,反之亦然。

    外胚间充质对粘膜上皮具有诱导的作用 二.牙胚(tooth germ)的发育 牙胚的组成 成釉器(enamel organ),牙乳头(dental papilla)和牙囊(dental sac)
    牙胚各部分所形成的牙体组织 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 囊形成牙骨质,牙周组织和固有牙槽骨 恒牙胚的发生 乳牙胚舌侧形成恒牙胚的牙板,发育成恒切牙,恒尖牙和双尖牙。

    牙板远中的游离端向远中生长,陆续发育成恒磨牙 H牙胚的发育过程 蕾状期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还没有明显分化 外胚间充质细胞紧密排列,形成牙乳头 到了蕾状晚期,成釉器四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分化出牙囊 帽状期 成釉器四周的细胞生长速度不同Ù近牙乳头处形成一个凹面Ù成釉器形态似帽子 成釉器细胞明显分化出三层结构――内釉上皮层,外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内釉上皮 细胞呈柱状,含丰富糖原,排成一行 外釉上皮 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延续,细胞呈立方状,排成一行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交界处形成颈环 星网状层 细胞呈星形,互相连接成网状,不断合成和分泌酸性粘多糖,这些物质能吸收大量水分,使细胞间隙变大,但细胞之间仍以桥粒相连,故呈星形,对牙胚起到保护作用,并为釉质发育提供营养 牙乳头 血管丰富 牙 囊 含丰富神经纤维,并进入牙乳头 钟状期 成釉器 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细胞之间出现了1-3层扁平细胞,称中间层。

    这些细胞对釉质的形成必不可少 内釉上皮 仍为单层,从矮柱状发育成高柱状 外釉上皮 从立方状到低立方状,再到扁平状。钟状晚期,皱褶出现, 形成乳头样结构,含丰富血管,营养牙胚 星网状层 间质的量不断增加,使星网状层的体积不断增大 牙乳头 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之下,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 牙 囊 发育形成很多纤维,这些纤维被植入到牙周膜中,形成牙周纤维 牙板的结局 帽 状 期 牙板为很宽的上皮带 钟状期后期 牙板逐渐断裂,细胞退化,部分细胞被吸收,部分残留,同时被角化,形成出生以后的牙龈上的上皮珠,俗称马牙。有些上皮残留在颌骨及牙龈中,可成为牙源性肿瘤和囊肿的上皮来源 牙冠形态的决定 与内釉上皮的停止分裂即成熟有关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l 钟状晚期,牙齿发育进入牙体组织的形成阶段 一.H牙本质的形成 钟状晚期,内釉上皮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成牙本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ß 成牙本质细胞产生并分泌牙本质基质及纤维,继而发生矿化 ß 成牙本质细胞本身向乳头中心移动,胞浆延伸,留在已形成的牙本质内,成为位于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罩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及沉积的胶原纤维与基底膜垂直,且纤维结合了较丰富的细胞外 基质成分,其中常混有先前已存在的细胞外物质 髓周牙本质 形成有机基质的胶原原纤维细小,排列致密,基本上与牙本质小管垂直,有机基质 完全是成牙本质细胞的产物 二.H牙本质基质的矿化 基质形成一层,矿化一层Ù前期牙本质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与矿化的牙本质之间有一层刚形成,尚未矿化的牙本质) 罩牙本质的矿化形式 基质小泡 原发性牙本质的矿化 异质核形成,晶体增大,并融合形成圆形的钙化球等形式矿化的 钙化球发生融合,融合不全,形成球间牙本质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牙齿发育起始于胚胎2个月,一直延续到出生以后 l 牙板来源于两种胚胎性组织――胚胎性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前者来源于神经嵴细胞,又称为外胚间充质,后者来源于外胚层 l 在牙板的发生过程中,外胚间充质对口腔粘膜上皮具有诱导的作用。胚胎第六周,原始口腔粘膜上皮受到外胚间充质的诱导,形成原发性上皮带并很快就变成两个部分,即唇颊侧的前庭板和舌腭侧的牙板, 进而发育成前庭沟和牙胚。

    l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组织和固有牙槽骨 l 牙胚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 蕾状期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还没有明显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紧密排列,形成牙乳头,到了蕾状晚期,成釉器四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分化出牙囊 帽状期 成釉器细胞明显分化出三层结构――内釉上皮层(细胞呈柱状),外釉上皮层(细胞呈立方状,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延续)和星网状层(细胞呈星形,互相连接成网状) 钟状期 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细胞之间出现了中间层细胞,到了钟状晚期,牙乳头外层细胞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之下,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最终形成牙本质 l 恒牙胚的发生:乳牙胚舌侧形成恒牙胚的牙板,发育成恒切牙,恒尖牙和恒双尖牙;
    牙板远中的游离端向远中生长,陆续发育成恒磨牙 l 牙板的结局:钟状期后期,牙板逐渐断裂,细胞退化,部分细胞被吸收,部分残留,同时被角化,形成出生以后的牙龈上针尖大小的白色突起,又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有些上皮残留在颌骨及牙龈中,可成为牙源性肿瘤和囊肿的上皮来源 l 牙冠形态的决定:与内釉上皮的停止分裂即成熟有关 l 钟状晚期,牙齿发育进入牙体组织的形成阶段,最先形成的牙体组织是牙本质 牙本质基质的形成 钟状晚期,内釉上皮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Ù成牙本质细胞产生并分泌牙本质基质及纤维,继而发生矿化Ù成牙本质细胞本身向乳头中心移动,胞浆延伸,留在已形成的牙本质内,成为位于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牙本质基质的矿化 基质形成一层,矿化一层Ù前期牙本质形成,罩牙本质的矿化形式是基质小泡,原发性牙本质的矿化是异质核形成,晶体增大,并融合形成圆形的钙化球等形式矿化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牙板是怎样发生的?它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有何变化? 2. 在牙板发生的过程中,上皮和外胚间叶组织的关系如何? 3. 牙胚包括哪些部分?以后各自形成什么组织? 4. 牙胚发育要经历哪些过程?各期牙胚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学特征是什么? 5. 决定牙冠形态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6. 最先形成的牙体组织是什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牙釉质是如何形成的? 2. 牙根发育的一般过程及多根牙的形态是如何决定的? 3. 牙齿萌出过程中有何组织学变化? 4. 乳恒牙交替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是什么?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7 次课 2006年 10 月 18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齿的发育(二) 教学对象 20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掌握牙釉质的形成过程 熟悉牙根组织的形成过程 难点:
    如何使同学们掌握牙釉质的形成过程 对策:
    剖析整个牙釉质形成过程,列出重要、关键步骤,增加图片的量,并结合 实习课上切片观察,使同学能抓住要点,融汇贯同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 材: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四版 于世凤主编 教 具:多媒体光盘 参考书:
    1.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rery JK :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 Wiliams and wilkins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们卫生出版社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l 钟状晚期,牙齿发育进入牙体组织的形成阶段 牙本质的形成 (前已述) 牙釉质的形成(amelogenesis) . 釉质由成釉器发育而成,牙本质形成过程对内釉上皮起诱导作用,使之分化形成成釉细胞(ameloblast),细胞分化与中间层细胞密切有关 . 成釉细胞的超微结构 细胞高柱状,有极性,含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近牙乳头侧形成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细胞体和托姆斯突之间有终棒(terminal bar apparatus) 终棒:特化的附着结构,含肌动蛋白的细丝穿过连接复合体进入胞浆中,形成终棒 . 釉质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一、 成釉细胞分泌有机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 Ÿ 釉质基质中含水、有机物和无机物 Ù 不存在有机物基质带,与牙本质形成时不同(有前期牙本质存在) Ÿ 最先分泌的是含一些大小和排列方向不一晶体的釉质基质 Ù 无釉柱釉质 Ÿ 以后,釉质基质从托姆斯突的颈部和表面分泌出来,基质成分相同,但颈部分泌早与其他部位 Ù 托姆斯突被包埋于釉质基质中 Ù 釉质表面呈蜂窝状 Ÿ 晶体试图与其表面的细胞膜垂直 Ù 电镜下釉柱的乒乓球拍样结构 Ÿ 四个相邻的成釉细胞形成一个釉柱,一个成釉细胞与其周围四个釉柱的形成有关 二、 釉质进一步矿化,大部分有机基质和水被吸收 釉质基质的成熟 (maturation) 釉质矿化受到成釉细胞的调控 纹状缘成釉细胞 Ù 平滑缘成釉细胞:从釉质内吸收水和蛋白质 平滑缘成釉细胞 Ù 纹状缘成釉细胞:酶降解蛋白质,并排入周围组织;

    向釉质表面输出无机物 . 釉小皮的形成 成釉细胞最后分泌的一层无结构、覆盖在牙面上的有机物 . 缩余釉上皮(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的形成及作用 形成 成釉器的各层细胞相互融合,变成鳞状细胞,覆盖在釉小皮上 作用 防止牙骨质沉积,牙萌出时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牙髓的发生 牙乳头发育形成 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称为牙髓组织 转化时间长 相当部分牙髓细胞停留在未分化状态 年轻牙齿的牙髓依然保留牙乳头多细胞的特征 牙根的形成 赫特威氏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起重要的作用 颈环处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增生,双层细胞,无中间层细胞,有的可有少量星网状层细胞,尾端水平状折转 Ù 称上皮隔(epithelial diaphram) Ù 环绕的开口为原始根尖孔(primary apical foramen) 根部牙本质的形成 上皮根鞘的诱导下,牙乳头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 上皮根鞘的断裂,上皮团块残留在牙周韧带中 Ù 马拉塞氏上皮剩余 (牙源性肿瘤或囊肿的上皮来源) 根部牙骨质的形成 牙囊细胞越过残留的上皮根鞘,移到牙本质表面,受牙本质诱导,分化成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 双根及多根牙的形成 牙乳头和上皮隔的生长速度不一 Ù 上皮舌形成 Ù 双根或多根 牙周膜的发育 由牙囊发育而来 牙周膜形成早期,牙囊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 早 期 牙槽嵴顶位于釉牙骨质界的冠方 纤维束斜向排列 牙 萌 出 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同一水平 纤维束水平排列 萌出至功能位 牙槽嵴顶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 纤维束斜向但方向逆转 第三节 牙齿的萌出及替换 牙齿的萌出 定义:指牙齿突破口腔粘膜的现象 过程:牙齿的萌出分为三个时期:萌出前期,萌出期和萌出后期 萌出前期 主要变化是牙根形成时,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牙胚移动的结果是牙胚到达开始作萌出移动的位置 组织学表现:受压侧骨质吸收,牵拉侧骨质增生 萌 出 期 开始于牙根形成的时候,持续到牙齿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牙根和牙周韧带的形成对牙齿的萌出起促进作用 组织学表现:牙冠表面的组织消失、陷窝底部骨改建、牙根形成、牙周韧带包括结合上皮的形成 萌出后期 牙齿萌出至咬合建立时 牙周膜内纤维由细小变粗大,牙槽骨的密度增加, 牙根尖发育完成,继发性牙齿移动 乳恒牙交替 乳切牙和乳尖牙的牙根吸收从舌侧开始,乳磨牙的吸收从根分叉处开始 乳恒牙交替的组织学改变 恒牙胚和乳牙根之间的结缔组织受压 Ù 转化为肉芽组织,并分化出破骨细胞 Ù 牙槽骨和牙根的吸收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 牙釉质的形成过程:牙本质形成过程对内釉上皮起诱导作用,使之分化形成成釉细胞(成釉细胞的超微结构)Ù成釉细胞分泌釉质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四个相邻的成釉细胞形成一个釉柱,一个成釉细胞与其周围四个釉柱的形成有关Ù釉质基质的成熟(平滑缘和纹状缘成釉细胞之间互相转换Ù蛋白质和水分排出,晶体矿化) . 成釉细胞最后分泌的一层无结构、覆盖在牙面上的有机物,称为釉小皮 . 成釉器的各层细胞相互融合,变成鳞状细胞,覆盖在釉小皮上形成缩余釉上皮,起到防止牙骨质沉积的作用,在牙萌出时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 牙髓由牙乳头发育形成 . 在牙根的形成过程中,赫特威氏上皮根鞘起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颈环处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增生,无中间层细胞,在上皮根鞘的诱导下,牙乳头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随后上皮根鞘的断裂,残留的上皮团块(马拉塞氏上皮剩余)可成为牙源性囊肿和肿瘤的上皮来源,牙囊细胞越过残留的上皮根鞘,移到牙本质表面,受牙本质诱导,分化成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 . 双根和多根牙的形成与上皮隔(上皮舌)密切相关 . 牙周膜由牙囊发育而来,牙周膜形成早期,牙囊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纤维的排列方向与牙萌出有关 . 牙齿的萌出指牙齿突破口腔粘膜的现象,分为萌出前期,萌出期和萌出后期 萌出前期 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结果是牙胚到达开始作萌出移动的位置 萌 出 期 牙根和牙周韧带的形成对牙齿的萌出起促进作用 萌出后期 牙槽骨密度增加,牙根尖孔发育形成,继发性牙齿移动 . 乳切牙和乳尖牙的牙根吸收从舌侧开始,乳磨牙的吸收从根分叉处开始,恒牙胚和乳牙根之间的结缔组织受压,转化为肉芽组织,并分化出破骨细胞,引起乳牙牙槽骨、牙体硬组织、牙髓的吸收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牙釉质是如何形成的?与牙本质在形成过程中的关系如何? 2. 牙根是怎样形成的? 3. 牙齿萌出过程中有何组织变化?萌出后有何变化 4. 乳恒牙交替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是什么? 5. 牙髓、牙骨质和牙周组织是如何发育形成的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龋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2. 平滑面龋和牙本质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3. 龋病的临床表现如何?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8 次课 2006年 10 月 25 日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九章 龋 (一)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龋的病因学说 l 釉质龋的病理变化 难点及对策:
    l 龋发病机理中的三联因素学说 对策:按菌斑形成的过程和菌斑中的各种微生物,将菌斑的致龋机理讲透 l 釉质龋的光镜表现 对策:按照龋的进展过程,一步步讲解,将龋的形成过程和镜下表现结合起来,并配以大量的图片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四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1. Orban :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课内容 一、概述 1. 复习牙体组织的结构 2. 龋的定义:性质、细菌的作用、过程、结果 3. 龋病的流行情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 4. 龋的临床特点:地区差异、年龄和性别、种族和经济状况、文化和饮食的差异、好发部位、好发牙位 5. 龋病的预防 6. 龋病的治疗 二、龋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学说 (一) 病因学说 1. 酸原学说 1) 主要论点 2) 缺陷 2. 蛋白溶解学说 1) 主要论点 2) 缺陷 3.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1) 主要论点 2) 缺陷 4. 三联因素论:主要论点 5. 目前观点 (二) 发病机理 1. 细菌和菌斑 1) 细菌在龋发生中的作用 2) 唾液薄膜 a) 定义 b) 意义 3) 菌斑:定义 4) 菌斑的发育:唾液薄膜形成、细菌附着、菌斑成熟(时间、微生物) 5) 菌斑的基本结构:基底层、中间层、表层 6) 菌斑致龋机理:细菌、糖 7) 菌斑微生物:最有力致龋菌、其它 8) 牙面不同部位菌斑内的主要微生物:窝沟、平滑面、深牙本质龋、根龋 2. 食物因素 1) 食物的物理性作用:粗糙性、粘性 2) 食物的化学性作用 a) 脂肪、微量元素的作用 b) 糖的作用:摄入量、种类、物理性状、给糖的时间和方式 3. 宿主因素 1) 牙齿因素:形态、位置、结构 2) 唾液因素:机械冲刷作用、缓冲作用、杀菌作用 3) 全身因素:内分泌失常等 第二节课讲课内容 三、龋的组织病理学 (一) 分类 1. 根据龋发生的部位:平滑面龋、窝沟龋、根面龋 2. 根据龋累及牙组织: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3. 根据龋发展速度:慢性龋、急性龋、静止性龋(定义、牙位、成因) (二) 釉质龋 1. 复习釉质的组织学结构:光镜、电镜 2. 脱矿与再矿化:定义 3. 釉质龋的观察方法:光镜、软射线显微放射照相技术、偏振光显微镜、电镜 4. 平滑面龋 1) 临床表现 a) 菌斑附着 b) 粉白色不透明 c) 黄棕色 d) 粗糙 e) 龋洞 2) 病理变化 a) 过程:横纹和生长线明显、锥体形病损 b) 分层:透明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暗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病损体部-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表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c) 电镜:扫描电镜-菌斑、晶体、微小腔洞 透射电镜-微晶溶解现象、再矿化 四、小结本次课要点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本次课要点 1. 龋的定义:性质、细菌的作用、过程、结果 2. 龋的临床特点:地区差异、年龄和性别、种族和经济状况、文化和饮食的差异、好发部位、好发牙位 3. 病因学说:
    1) 酸原学说:主要论点、缺陷 2) 蛋白溶解学说:主要论点、缺陷 3)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主要论点、缺陷 4) 三联因素论:主要论点 5) 目前观点 4. 发病机理 1) 菌斑:定义、基本结构、致龋机理、菌斑微生物牙面不同部位菌斑内的主要微生物 2) 糖的作用:摄入量、种类、物理性状、给糖的时间和方式 5. 龋的分类 a) 根据龋发生的部位:平滑面龋、窝沟龋、根面龋 b) 根据龋累及牙组织: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c) 根据龋发展速度:慢性龋、急性龋、静止性龋 6. 平滑面龋 1) 临床表现:菌斑附着、粉白色不透明、黄棕色、粗糙、龋洞 2) 病理变化 a) 过程:横纹和生长线明显、锥体形病损 b) 分层:透明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暗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病损体部-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表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 c) 电镜:扫描电镜-菌斑、晶体、微小腔洞 透射电镜-微晶溶解现象、再矿化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名词解释:获得性薄膜、菌斑、矿化、再矿化、静止性龋、湿性龋。

    2. 何谓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 3. 请说出四种主要的龋病因学说及其主要论点和缺陷。

    4. 菌斑中的主要致龋菌有哪些?牙面不同部位的主要致龋菌有何不同? 5. 试述龋的分类。

    6. 早期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有哪些表现?成因如何? 7. 试述脱矿与再矿化在釉质龋形成中的作用。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窝沟龋的特点;

    2. 牙本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的表现;

    3. 牙骨质龋在光镜下的表现。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9 次课 2006 年 11 月 1 日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基础 教学时数 1 授课题目 第九章 龋 (二)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窝沟龋的进展 l 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 难点及对策:
    l 窝沟龋的进展 对策:从窝沟处釉质釉柱的排列方向与平滑面的不同,将窝沟龋的进展与平滑面龋的进展进行比较讲解 l 牙本质龋的光镜表现 对策:按照龋的进展过程,一步步讲解,将龋的形成过程和镜下表现结合起来,并配以大量的图片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1. Orban : Orban`s Ora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9th 1980 2. Avery JK: 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3. 郑麟蕃等,口腔医学的科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讲课内容 一、窝沟龋 1. 与平滑面龋的关系:损害性质相同,但进展形式不同 2. 原因:釉柱排列方向 3. 进展形式:窝沟侧壁、底部融合、沿釉牙本质界扩展、潜行性龋、龋洞形成 二、牙本质龋 1. 来源:釉质或牙骨质开始的龋、直接开始 2. 观察方法:磨片、切片 3. 牙本质龋和釉质龋的区别 1) 有机物含量多 2) 沿牙本质小管进展 3)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防御反应:牙髓反应、修复性牙本质 4.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结合起来讲解) 1) 成洞前 a) 临床表现:洞未形成,酸、细菌酶等进入,沿釉牙本质界扩展,沿牙本质小管深入 b) 病理变化:细胞突起脂肪性变和脱矿、三角形病损区 2) 成洞后 a) 临床表现:釉质崩解、细菌侵入 b) 光镜:透明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意义 脱矿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死区、临床意义 细菌侵入层-位置、镜下表现、成因、临床意义 坏死崩解层-位置、镜下表现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成牙本质细胞、修复性牙本质、牙髓炎症 c) 电镜:透明层-晶体沉着 脱矿层-脱矿 细菌侵入层-脱矿、小管融合、细菌 三、牙骨质龋/根龋 1. 发病情况:发病率 2. 病理变化 1) 早期:表层下脱矿 2) 酸和细菌穿通纤维侵入 3) 沿生长线扩展 4) 牙骨质脱矿和基质破坏-潜行性龋 5) 牙骨质崩解 四、小结本次课要点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本次课要点 1. 窝沟龋 1) 与平滑面龋的关系 2) 进展形式:窝沟侧壁、底部融合、沿釉牙本质界扩展、潜行性龋、龋洞 2. 牙本质龋 1) 牙本质龋和釉质龋的区别:有机物、进展、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2)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a) 成洞前:病理变化-突起变性、脱矿、三角形病损区 b) 成洞后:光镜-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各层的位置、镜下表现、成因、意义)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反应:细胞、修复性牙本质、牙髓炎症 电镜: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 3. 牙骨质龋 病理变化:早期-表层下脱矿 酸和细菌穿通纤维侵入 沿生长线扩展 潜行性龋 牙骨质崩解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何谓潜行性龋? 2. 牙本质龋与釉质龋有哪些不同? 3. 窝沟龋与釉质平滑面龋的进展有何不同? 4. 试述牙本质龋在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各层的表现。

    5. 牙本质龋透明层的形成有何意义? 6. 在牙本质龋的治疗中,脱矿层和细菌侵入层各有何意义? 7. 试述牙骨质龋的进展过程。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 牙齿结构异常的种类和表现;

    2. 牙髓充血及急、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3. 各型龋、牙髓炎的相互关系;

    4. 牙髓变性的病理变化。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0 次课 2006年11 月8日 教师姓名 胡宇华 职称 助教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齿发育异常 教学对象 20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熟悉牙齿结构异常所致的常见疾病的类型 熟悉牙釉质、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病理表现 难点:
    在于同学们首次接触口腔病理的有关内容,比较陌生,再加上发育异常 的内容较为繁杂,对同学们来说,在理解和记忆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对策:
    薄膜上列出内容提纲,帮助同学们理清头绪,上课时讲清重点及问题关 键,帮助同学们抓住重点,有利于课后复习及记忆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 材: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于世凤主编 教 具:多媒体 参考书:
    1. Shafer : A textbook of pathology 4th 1983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口腔杂志中的有关文章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牙齿发育异常可分为形态异常,结构异常,数目异常和萌出异常,可为遗传性或非遗传性(局部因素和环境因素) l 釉质发育异常 一.H釉质发育不全症 (enemal hypoplasia) 【病 因】 营养缺乏 内分泌失调 婴儿及母体的疾病 局部因素 【临床表现】 釉质量的缺少,表现为牙表面出现窝坑状或横沟状缺损 釉质发育期间有机基质形成缺乏,特点是不涉及钙化的质量 主要是釉质缺损及变色,缺损从轻到重可有三种不同表现 本症累及同一时期形成的牙齿,呈对称性 出生第一年内是最常发生障碍的时期 【病理表现】 磨片上可见釉质缺损,生长线加重,釉柱横纹明显,柱间质增宽 二.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又名釉质形成不全(amelogenesis imperfecta) 侵犯成釉器的发育,牙本质不受侵,除釉质形成不全外,尚有钙化不全 临床有两型(釉质钙化不全和釉质发育不全) l H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又称为牙本质形成不全症 【病 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侵犯牙本质,不累及釉质 【临床表现】 牙色从灰色至棕紫色,或棕黄色,呈现出一种具特征性乳光的色彩 釉牙本质界平坦,咀嚼后,易导致釉质剥脱,使临床牙冠变短 【病理表现】 牙本质小管排列紊乱,管径大,数量减少 继发性牙本质大量沉积,使髓腔变狭窄,根管闭锁 成牙本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被包埋于牙本质中 釉牙骨质界呈直线状 l H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 又称为斑釉(mottled enemal)或黄斑牙 【病 因】 摄入过多的氟化物,主要途径是饮水,氟含量大于0.8ppm 【发病机理】 氟结合钙,形成钙氟磷灰石,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 过多的氟还会干扰硬组织的矿化 【流行情况】 分布广,我国斑釉区很多,特别是山区较为严重 【临床表现】 牙列被侵犯的程度,以恒牙列为严重 胎盘屏障对氟有屏障作用及乳汁中氟含量偏低,乳牙不易受累 特点 暗白 着色 缺损 【病理表现】 釉柱排列不规则,柱间质发育不全或完全消失 釉牙骨质界处的弧形比正常牙齿更明显 l 先天性梅毒牙(congenital syphilitie teeth) 【病 因】 梅毒螺旋体 主要累及恒牙(螺旋体不易进入胎盘屏障) 【临床表现】 三大特征:半月形切牙 耳聋 间质性角膜炎 前牙 半月形切牙 改锥状切牙 后牙 桑椹状磨牙 蕾状磨牙 【病理表现】 釉质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 牙本质发育不良,球间牙本质增多,生长线明显 牙颈部出现局灶性含细胞牙本质及骨样牙本质 l 四环素牙(tetracycline pigmentation tooth) 【病 因】 在牙齿矿化期间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 妊娠5个月以上妇女服用四环素药物后,出生婴儿的乳牙着色 恒牙着色主要在婴幼儿时期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 【发病机理】 四环素分子具有螯合性质,与牙齿硬组织形成四环素钙正磷酸盐复合物,沉积于牙本质中 【临床表现】 牙着色,一般呈黄色,变色的色质和程度可有种种变化 着色广泛而弥漫,不成斑块状 重者可合并有釉质发育不全,主要是形成带状缺损 【病理表现】 着色沿着生长线进行 在紫外光下,着色部位有荧光 【预 防】 妊娠和授乳的妇女,8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² 釉质发育不全症 可因营养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表现为釉质量的缺少,牙表面出现窝坑状或横沟状缺损,特点是不涉及钙化的质量。本症累及同一时期形成的牙齿,呈对称性。出生第一年内是最常发生障碍的时期。病理表现为釉质缺损,生长线加重,釉柱横纹明显,柱间质增宽 ²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该疾病侵犯成釉器的发育,牙本质不受侵,除釉质形成不全外,尚有钙化不全,临床有两型(釉质钙化不全和釉质发育不全) ²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侵犯牙本质,不累及釉质,临床表现为牙色从灰色至棕紫色,或棕黄色,呈现出一种具特征性乳光的色彩,釉牙本质界平坦,咀嚼后,易导致釉质剥脱,使临床牙冠变短,病理表现为牙本质小管排列紊乱,管径大,数量减少,继发性牙本质大量沉积,成牙本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釉牙骨质界直线状 ² 氟牙症 是由于摄入过多的氟化物所导致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主要致病途径是饮水。氟能结合钙,形成钙氟磷灰石,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过多的氟还会干扰硬组织的矿化。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恒牙列被侵犯的程度重。临床特点是暗白、着色和缺损。病理表现为釉柱排列不规则,柱间质发育不全或完全消失 ² 先天性梅毒牙 病因是梅毒螺旋体,主要累及恒牙,临床表现为三大特征:半月形切牙、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前牙可表现为半月形切牙和改锥状切牙,后牙可表现为桑椹状磨牙和蕾状磨牙。病理表现为釉质减少或完全消失,牙本质发育不良,球间牙本质增多,生长线明显,牙颈部出现灶性含细胞牙本质及骨样牙本质 四环素牙 在牙齿矿化期间(妊娠5个月以上妇女或婴幼儿时期)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分子具有螯合性质,与牙齿硬组织形成四环素钙正磷酸盐复合物,沉积于牙本质中。临床表现为牙着色,一般呈黄色,着色广泛而弥漫,不成斑块状,重者可合并有釉质发育不全,主要是形成带状缺损。着色沿着生长线进行,在紫外光下,着色部位有荧光 1. 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 2. 斑釉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表现如何? 3.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 4. 四环素沉着牙的病理变化如何? 1. 根尖周炎的类型和主要病理变化 2. 慢性根尖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转归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第 11 次课 2006年 11 月 15日 教师姓名 Zhen Tian 职称 Lecturer 教研室 Oral Pathology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Diseases of the periapical tissues 教学对象 2004 grade students 授课地点 Classroom No, 102 教学方式 Lecture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Key points: Master the chief histopatholog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and periapical cyst. Difficulties: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key specialized words when was taught in English. Strategies: Speak slowly and write the specialized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Text Book: 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4th Teaching tools: Multi-media disc Reference: Shafer, Hine, Levy. A text book of oral pathology[M]. 4th ed, Washington: W.B.Saunders company, 1983. Leon B. 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head and neck[M]. 2nd ed , New York: Marcel Dekker, 2001.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CLASSIFICATION :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and periapical cyst. l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inflammatory lesions [etiology] bacterial effects Mechanical damage Chemical irritation [classification] acute and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s 1. Acut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Be secondary to the caries and pulpitis → nonvital tooth Be secondary to trauma(high occlusal contacts et al) → vital tooth From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Clinical features]: acute serous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tenderness , relieved by pressure → intense, with extreme sensitivity to chewing, tooth extrude from its socket →pain(spontaneous and persistent but is circumscribed) → the patient can indicate the affected tooth. acute purulent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the pus accumulate within the periapical tissue → abscess formation → pain(violent and persistent, sensitivity to percussion) extrusion of the tooth evidently and swelling of the tissues headache, malaise, fever and chills may be present. the abscess spreads along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through the medullary spaces → osteomyelitis perforate the cortex → cellulites. channelize through the overlying soft tissue → sinus [Radiographic features]: thickening of the apical periodontal ligament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central area of disintegrating neutrophils surrounded by viable leukocytes and occasional lymphocytes 2.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formation of the inflamed granulation tissue the absorption of the alveolar bone that can be reconstruct classification: 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 and periapical granuloma. Ø 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 [Clinical features]: asymptomatic or mild pain occasioned when biting or chewing on solid food formation of fistulous if the lesion undergoes an acute exacerbation [Radiographic features]: radiolucent area attached to the root apex(ill-defined and irregular-shaped) the adjacent bone lack of a thin radiopaque line or zone less than 2 centimeter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e center of the lesion: the necrotic and degenerative neutrophils wall: the fiber connective tissue with many of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Ø Periapical granuloma [Clinical features]: asymptomatic [Radiographic features]: radiolucent area attached to the root apex(well-circumscribed) lack of a thin radiopaque line or zon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consist of inflamed granulation tissue with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surrounded by a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wall formation of foam cells and cholesterol crystals accumulated the important feature is the presence of epithelium arise from (1) Malassez epithelium rest (2)respiratory epithelium of the maxillary sinus (3) oral epithelium growing in through a fistulous tract (4) oral epithelium proliferating apically from a periodontal pocket l Periapical cyst true cyst [Clinical features]: no symptoms unless there is an acute inflammatory exacerbation swelling and mild sensitivity [Radiographic feature]: a radiolucent area attached to the root apex greater size than the granuloma between 1-2 centmetre the radiolucency is well-circumscribed and have a thin radiopaque lin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lined by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or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the wall of the cyst consists of dens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with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distrophic calcification, cholesterol clefts, foreign body type giant cells) the lumen will be filled with fluid and cellular debris an interesting and peculiar structure → the hyaline body or Rushton body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CLASSIFICATION serous acut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purulent → abscess chronic Disease of periapical tissue 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 periapical granuloma periapical cyst PATHOLOGICAL FEATURES With the typical acute and chronic pathologic features. Acute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The area of suppuration is composed chiefly of a central area of disintegrating neutrophils surrounded by viable leukocytes and occasional lymphocytes. There is dilata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djacent marrow spaces of the bone. These marrow spaces also show an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The tissue around the area of suppuration contains a serous exudates. 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 The center of the lesion accumulates with the pus which chiefly contains the necrotic and degenerative neutrophils often intermixed with inflammatory exudates, cellular debris and histocytes. Around the pus there are the fiber connective tissue wall that are infiltrated with many of neutrophils,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In the near periapical tissue you will find the dila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 and the serous effusion. Periapical granuloma Periapical granulomas consist of inflamed granulation tissue surrounded by a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wall. The granulation tissue demonstrates a variably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that is intermixed frequently with neutrophils, plasma cells, histocytes, and ,less frequently, mast cells and eosinophils. foam cells and cholesterol crystals also may accumulate in the tissue. One other important feature noted in the chronic periapical gramuloma is the presence of epithelium. Periapical cyst The cyst is lined by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The usual squamous epithelium seldom exhibits keratin forma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lining epithelium varies remarkably from case to case. The wall of the cyst consists of dens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often with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The lumen will be filled with fluid and cellular debris. Distrophic calcification, cholesterol clefts with multinucleated foreign body type giant cells may be present in the lumen, wall or both. An interesting and peculiar structure is the hyaline body or Rushton body, which is often found in great numbers in the epithelium of a periapical cyst. 1. Please list the main reasons that result in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2. Please distinguish acute serous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with acute purulent periapical periodontits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3. Please tell us how to drain the pus in acute purulent periapical periodontits. 4. Please write down the etiology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 periapical granuloma and periapical cyst. 1.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periodontitis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riodontitis.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2 次课 2006 年 11 月 22 日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口腔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口腔粘膜病(一)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l 白斑的病理变化 难点及对策:
    l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对策:突出重点,主要讲解与常见的口腔粘膜病有关的八种病理变化,并将每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结合起来 l 白斑的病理变化 对策:把定义解释清楚,临床表现按照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病变表现讲解,病理变化按照粘膜的层次逐层讲解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1. Shafer. A text book of oral pathology 4th 1983 2. 许国祺等:口腔癌前病变-白斑与扁平苔藓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3. 陈约翰等:口腔粘膜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4. 口腔专业杂志有关文献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课内容 一、概述 1. 口腔粘膜与皮肤的区别 2. 口腔粘膜的生理特点 3. 口腔粘膜病的定义 4. 口腔粘膜病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二、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1. 过度角化 1) 定义 2) 判断标准 3) 临床表现 4) 镜下表现 5) 分类:过度正角化-特点 过度不全角化-特点 2. 角化不良 1) 定义 2) 分类:良性错角化-特点 恶性错角化-特点 3. 上皮异常增生 1) 定义 2) 镜下表现 3) 分度 4) 原位癌:概念 4. 棘层松解 1) 成因 2) 镜下表现 5.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1) 空泡性变:概念 2) 液化:概念 第二节课讲课内容 6. 疱 1) 定义 2) 大小 3) 内容物 4) 组织学分类:棘层内疱-位置、成因、特点 基底下疱-位置、成因、特点 7. 糜烂 1) 定义 2) 成因 3) 特点 8. 溃疡 1) 定义 2) 分类 3) 特点: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结核性溃疡、癌性溃疡的特点 三、常见粘膜病 1. 白斑 1) 定义 2) 病因:局部因素、全身因素 3) 临床表现:性别与年龄、好发部位、癌变率 4) 病变表现 5) 临床分型:均质型、非均质型 6) 病理变化:上皮厚度、角化层、粒层、棘细胞层、上皮钉突、基底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溃疡、上皮异常增生 四、小结本次课要点 本次课要点 1. 口腔粘膜基本病理变化 1) 过度角化:定义 判断标准 分类及特点 2) 角化不良:定义 分类 3) 上皮异常增生:定义 镜下表现 分度 原位癌-概念 4) 棘层松解:成因 镜下表现 5)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成因 镜下表现 6) 疱:概念 组织学分类 7) 糜烂:概念 8) 溃疡:概念 2. 常见粘膜病:白斑 1) 定义 2) 病因:主要为局部因素 3)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 好发部位 4) 临床分型:均质型-特点 非均质型-特点 5) 病理变化:上皮厚度 角化层 粒层 棘细胞层 基底层 固有层和粘膜下层 上皮异常增生 1. 名词解释:过度角化、角化不良、上皮异常增生、疱、糜烂、 溃疡、白斑。

    2. 过度角化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3. 上皮异常增生有哪些表现?如何分度? 4. 试述棘层松解和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的原因。

    5. 糜烂和溃疡有何区别? 6. 从组织学上分类,疱有哪些类型?有何区别? 7. 白斑在临床和病理上有哪些表现? 1. 红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复发性 阿弗它溃疡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2.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3 次课 2006年 11 月 22日 教师姓名 王丽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口腔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口腔粘膜病(二)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本课的重点(对策) l 粘膜斑纹性疾病-红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 (将斑纹性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讲解,突出差异点) l 粘膜发疱性疾病-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抓住病变的特征,将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结合起来讲解) 本课的难点(对策) l 红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区别 (临床表现按年龄和性别、好发部位、病变表现,病理变化按粘膜的层次,对三种 疾病进行比较讲解) l 天疱疮、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抓住两种病变的特征,把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结合起来讲解)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黑板、幻灯 参考书:
    1. Leon Barnes: 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Head and Neck Second Edition Marcel Dekker, Inc 2001 2. 许国祺等:口腔癌前病变-白斑与扁平苔藓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3. 陈约翰等:口腔粘膜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4. 口腔专业杂志有关文献。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Chapter 13th Diseases of the Oral Mucosa(Part 2) 1st Class Hour 1. Erythroplakia(15minutes totally) 1) Definition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 the Rate of Canceration c) Clinical Types: homogenous, interspersed, granular(different display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 The Lack of Keratinization c) Dysplasia, CIS, or SCC 4)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2. The Definition of Precancer Condition 3. 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as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Skin-the face Oral Mucosa-the lower lip c) Clinical display: Skin-papilionaceous red patch Oral Mucosa-central atrophy, keratinized plaque, radiating white striae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 Parakeratinization or Hyperkeratinization c)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Cell Layer d) Lymphocytic Infiltrate Perivascularly e) Dysplasia 4. Lichen Planus 1)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c) Clinical Displays: popular, reticular, plaque-like atrophic, erosive and bullou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 Hyperkeratinization 2nd Class Hour c) Basal Cell Liquefaction Degeneration d)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in the Lamina Porpria e) Saw-tooth-like Epithelial Rete-ridges f) Dysplasia 5. Pemphig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Clinical Displays: Bullae and Break Readily c) Special Symptom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Suprabasal Bullae b) Tzanck Cells c) Irregular Upward Growth of Papillae 4) Immunopathology(2minutes): IgG, IgM, IgA, C3 5) Treatment and Prognosis(1 minute): Intralesional & Corticosteroid Therapy 6.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1) Et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a) Age-sex Structures b) Involved Sites c) Clinical Display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 Ulceration b) Fibrinopurulent Membrane c) Increased Vascularity 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4) Prognosis 7. AIDS 1) Etiology a) Biologic Factors b) Sociologic Factors 2) Clinical Features a) HIV Infected Period b) ARC c) Oral Symptoms 8. Summary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Summary 1. Erythroplakia 1) Definition 2) Clinical Features: Involved Sites and Clinical Type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and Dysplasia, CIS, or SCC 2. The Definition of Precancer Condition 3. 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asus 1) Clinical Features: Skin and Oral Mucosa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Hyperkeratinization,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Cell Layer, Lymphocytic Infiltrate Perivascularly and Dysplasia 4. Lichen Planus 1) Clinical Features: Popular, Reticular, Plaque-like Atrophic, Erosive and Bullou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Thickness of the Epithelium, Basal Cell Liquefaction Degeneration, Dense Lymphocytic Infiltrate in the Lamina Porpria, Saw-tooth-like Epithelial Rete-ridges and Dysplasia 5. Pemphigus 1) Epidemiology 2) Clinical Features: Bullae, Break Readily and Special Symptoms 3)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Suprabasal Bullae and Irregular Upward Growth of Papillae 6.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1) Clinical Features 2)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Ulceration 7. AIDS 1) Etiology: Biologic and Sociologic Factors 2) Clinical Features: Oral Symptoms 1. 名词解释:红斑。

    2. 在已学过的常见口腔粘膜病中,哪些病变属于癌前病变? 3. 比较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上有何异同? 4. 临床检查天疱疮患者,有何特殊体征? 5. 天疱疮的病理变化有何特点? 6.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有何临床特点? 7.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哪些? 1. 牙周组织疾病的分类;

    2. 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始动因素、促进因素;

    3. 慢性边缘性龈炎的临床和病理;

    4.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及活动期、静止期的病理变化;

    5. 青少年牙周炎与成人牙周炎的区别。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3 次课 2006年11 月29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周组织病(一) 教学对象 20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掌握和牙周组织病发生有关的重要概念 熟悉牙周组织病的病因 了解牙周组织病发病的生物学基础及发病机理 难点:
    牙周组织病和龋病均为口腔常见病,但就病因来说,前者远比后 者来得复杂多变,如何使学生能熟悉其病因,并能融会贯通是本课的难点 对策:
    制作多媒体教学幻灯,整理相关的知识点,重点处着重标记,适当 增加图片,使同学能掌握重点,便于课后复习及记忆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 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主编:于世凤 教 具:
    多媒体 参考书:
    1. Shafer . A textbook of oral pathology . 4th, 1983 2. Lindhe J. Textbook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nd. Copenhagen; Kunksgaard. 1989 3.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口腔医学杂志有关文章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牙周组织病(一) (periodontal disease) 【定义】: 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广义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 【生物学基础】 Ÿ 解剖屏障 牙冠 邻面接触点 维持牙弓良好接触,防止食物嵌塞 外形高点 良好食物溢出道 牙龈 龈乳头萎缩 食物水平嵌塞 附着龈 支持力下降使牙松动 Ÿ 上皮屏障 结合上皮、沟内上皮和游离龈上皮更新快,尽快使衰老细胞、细菌脱落 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Ÿ 结缔组织屏障 纤维附着点 阻止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血管丰富 构成免疫屏障 Ÿ 吞噬细胞 中性白细胞 防御作用 抗牙周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 释放溶酶体酶等杀灭细菌 致炎作用 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免疫损伤 免疫调节作用 合成分泌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 结缔组织降解、骨吸收 单核/巨噬细胞 反应初期 抗原载体 效应期 刺激其它细胞的抗菌作用,放大免疫反应 周围组织和骨组织破坏 Ÿ 龈沟液 主要来源于血清 局部防御重要措施之一 具有清洁作用 龈沟液流动,清除细菌及抗原物质 含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多种酶 吞噬和杀菌作用,抗特异性致病菌 与牙周病的活动期和严重程度有关 Ÿ 唾液 润滑、缓冲、清洁、抗微生物 流量/流速 提供必要的润滑作用,清除细菌和脱落上皮 补充新鲜抗菌成分 【病因】 至今未完全明了,公认为多因素疾病 始动因素 牙菌斑(dental plaque) 定义:一种细菌性生物膜, 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附着于牙面、牙周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形成:获得性薄膜的形成,细菌粘附和共聚,菌斑成熟 分类: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牙菌斑的致病作用实验研究 Ø 软垢 (materia alba) 定义:牙面上软而未钙化、粘性沉积物 组成: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上皮细胞、食物碎屑等 影响: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局部促进因素 Ÿ 牙石 (dental calculus) 定义: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不易被去除 分类:龈上牙石 龈下牙石 牙石的致病作用 表面形成菌斑导致牙龈炎症 表面坚硬、粗糙形成机械性刺激牙龈 呈多孔性结构易吸附细菌 Ÿ 牙面着色 与化学物质、食物、吸烟和色源细菌等有关,大而厚的色斑提供粗糙表面引起细菌粘附 Ÿ 食物嵌塞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或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 原因:磨耗或萌出异常等导致接触区消失或接触点位置不正常 危害:机械作用引起牙龈退缩,有利于细菌定植 Ÿ 牙合 创伤 咬合力是咬肌群收缩而产生的力,正常咬合力是一种功能性的刺激因素,过大的咬合力可造成牙周组织创伤 全身影响因素 Ÿ 遗传因素 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早发性或重度牙周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一些特定染色体的特异位点与牙周炎的易感性增加有关 Ÿ 吞噬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 前已述 Ÿ 性激素 内分泌紊乱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牙龈是一些性激素的靶器官,炎症时浓度增加 Ÿ 吸烟 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Ÿ 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 艾滋病 骨质疏松症 Ÿ 精神压力 【发病机理】 Ÿ 致病因素对牙周组织的直接损伤 最主要的是细菌的内毒素、酶及代谢产物 Ÿ 致病因素对牙周组织的间接损伤 ® 免疫损伤 特异性免疫反应:杀伤自身组织,破坏之后产生酶等,继续损伤自身组织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与牙周组织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牙菌斑 定义:
    一种细菌性生物膜, 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附着于牙面、牙周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形成:
    获得性薄膜的形成,细菌粘附和共聚,菌斑成熟 分类:
    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软垢 定义:
    牙面上软而未钙化、粘性沉积物 组成:
    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上皮细胞、食物碎屑等 影响:
    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牙石 定义:
    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不易被去除 分类:
    龈上牙石 龈下牙石 牙石的致病作用 表面形成菌斑导致牙龈炎症;
    表面坚硬、粗糙形成机械性刺激牙龈;
    呈多孔性结构易吸附细菌 食物嵌塞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或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 原因:
    磨耗或萌出异常等导致接触区消失或接触点位置不正常 危害:
    机械作用引起牙龈退缩,有利于细菌定植 牙周组织病的病因及致病机理 局部因素(如牙石、咬合创伤等) 微生物感染 疾病开始 和进展 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破坏 宿主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 中性白细胞 抗 体 抗 原 内毒素及其他毒性因子 全身因素(如遗传、吸烟等) 1. 名词解释:
    牙菌斑 牙石 软垢 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龈上牙石 龈下牙石 2. 试述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3. 试述牙周组织病发病的主要生物学基础 1. 牙周病的主要分类 2. 边缘性龈炎和牙周炎的关系 3. 单纯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临床及病理区别 4.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5 次课 2006年12 月6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周组织病(二) 教学对象 20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掌握慢性龈缘炎、增生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病因、 临床及病理表现 熟悉各类慢性龈炎和急性龈炎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难点:牙周组织疾病分类较复杂,病种多,因此让同学们能尽快熟悉每一种 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对策: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指出每一种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增加临床及病 理图片的量,使同学们对于这些疾病有理论性和感性的了解,便于今后 的理解和记忆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 材: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主编:于世凤 教 具:多媒体 参考书:
    1. Shafer . A textbook of oral pathology . 4th, 1983 2. Lindhe J. Textbook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nd. Copenhagen; Kunksgaard. 1989 3.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口腔医学杂志有关文章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牙周组织病(二) 【分类】 w 目前临床常用分类 w 美国牙周病学会1999年最新分类 第一节 牙龈病 1.慢性龈缘炎 又称边缘性龈炎、单纯性龈炎 【病因】 始动因素 牙菌斑 促进因素 牙石、食物嵌塞 【临床表现】 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下前牙多见,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食物上有血渍, 牙龈呈深红或暗红,点彩消失,表面光亮,龈沟加深,探诊易出血 【病理表现】 炎症水肿型 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 纤维增生型 纤维组织增生成束,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淋巴细胞、浆 细胞浸润 2.青春期龈炎 【病因】 局部因素 换牙导致牙列局部拥挤,戴矫治器 口呼吸 刷牙习惯不良 全身因素 性激素改变,微量局部刺激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牙龈暗红,光滑、质地软,探诊易出血,龈沟加深致假性牙周袋形成 【病理表现】炎症(同上) 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又称奋森龈炎、战壕口炎 【病因】 梭形杆菌和奋森氏螺旋体(条件致病菌) 慢性龈缘炎或牙周炎 吸烟 机体免疫力低下 【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如刀切状,重者伴全身症状,若坏死波及到唇、颊粘膜,引起急性坏死性龈口炎。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称走马牙疳,导致患者死亡 【病理表现】非特异性炎症,龈沟液涂片见大量梭形杆菌及螺旋体 4.增生性龈炎 牙龈组织受到局部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青少年多见 【病因】 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内分泌因素使机体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 【临床表现】上、下前牙牙龈多见 病程短 牙龈暗红或深红,松软发亮,龈乳头增生呈球形,探诊易出血 病程长 龈乳头和龈缘坚韧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色浅,探诊出血减轻 【病理表现】初期 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后期 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炎细胞局限,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胶原纤维 5.药物性牙龈增生 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肥大 【病因】 长期服药:
    如苯妥英钠、环孢菌素等 促进因素 菌斑、牙石 【临床表现】 起始于龈乳头和边缘龈,牙龈小球状突起,盖住部分牙面,严重时影响 咀嚼,增生牙龈组织质地坚韧,牙齿受压移位 【病理表现】 结缔组织中致密胶原纤维束和新生血管,炎细胞较少 第二节 牙周炎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本质区别: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 1.成人牙周炎 (adult periodontitis, AP) 单纯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 【病因】 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牙菌斑 加重和促进因素 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 【临床表现】四大特征:牙周袋形成 牙龈炎症 牙槽骨吸收 牙齿松动 其它症状:牙齿移位,牙龈退缩,食物嵌塞,继发性咬合创伤,牙根暴露, 根面龋,逆行性牙髓炎,牙周溢脓 【病理表现】 始发期(initial stage) 上皮周围急性渗出性炎症,毛细血管充血,结缔组织内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下方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早期病变(early lesion) 出现大量的T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少量浆细胞,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开始增生 病损确立期(established lesion) B淋巴细胞增多,浆细胞多见,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浅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不明显 进展期(advanced lesion) 结合上皮继续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吸收 龈袋 (gingival pocket) 牙槽骨的高度未丧失,牙龈增生、肥大,假性牙周袋 骨上袋 (supragingival pocket) 牙槽骨水平吸收,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上方 骨内袋 (intrabony pocket) 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下方 修复期 牙周袋和牙槽骨之间可见大量新生纤维结缔组织,炎症减轻,牙槽骨吸收静止,可有类骨质形成,牙骨质新生 2.青少年牙周炎 (juvenile periodontitis, JP) 【病因】 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 特定的微生物感染 机体防御能力下降 主要致病菌是伴放线放线杆菌 往往带有家族性和遗传性 【临床表现】局限型 切牙和第一磨牙,发病年龄小 弥漫型 全口牙例,发病年龄较大 发病于青春期至25岁,女>男,早期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不成比例,病程进展快,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切牙呈扇形散开,有家族史 【病理表现】慢性炎症为主,牙龈结缔组织浆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白细胞数目较少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rapidly progressive periodontitis, RPP) 【病因】 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 全身因素:常伴中性白细胞趋化功能低下或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异常 【临床表现】发病于青春期至35岁之间 病损呈弥漫型,多数患者有中性白细胞和/或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严重及快速的骨破坏,然后破坏过程减慢或停止 伴全身症状:体重下降,抑郁等 【病理表现】同青少年牙周炎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常见型牙龈病和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 Ÿ 慢性龈缘炎 始动因素为牙菌斑,常伴有牙石、食物嵌塞等局部促进因素 临床表现为炎症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下前牙多见,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牙龈呈深红或暗红,点彩消失,表面光亮,龈沟加深,探诊易出血 病理表现为两型:炎症水肿型和纤维增生型。前者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后者纤维组织增生成束,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Ÿ 增生性龈炎 牙龈组织受到局部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青少年多见 病因为口腔卫生不良,内分泌因素使机体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 上、下前牙牙龈多见。病程短者牙龈暗红或深红,松软发亮,龈乳头增生呈球形,探诊易出血;
    病程长者龈乳头和龈缘坚韧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色浅,探诊出血减轻 病理表现为初期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炎细胞浸润,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后期 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炎细胞局限,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胶原纤维 Ÿ 成人牙周炎 病因为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堆积;
    常伴牙石、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 体等局部加重和促进因素 临床有四大特征: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病理上按病程分为四个阶段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立期和进展期,初期上皮周围急性渗出性炎症,毛细血管充血,结缔组织内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以后出现大量的T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牙周袋,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吸收 Ÿ 青少年牙周炎 主要致病菌是伴放线放线杆菌,往往带有家族性和遗传性 临床表现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发病于青春期至25岁,早期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不成比例,病程进展快,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切牙呈扇形散开,有家族史 病理表现以慢性炎症为主,牙龈结缔组织浆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白细胞数目较少 其它少见型牙龈病和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的要点 Ÿ 青春期龈炎 病因为局部促进因素伴性激素改变,微量局部刺激产生明显的炎症反 应临床及病理表现基本同慢性龈缘炎 Ÿ 急性坏死性溃 病因为梭形杆菌和奋森氏螺旋体,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致 疡性龈炎 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如刀切状,重者伴全身症状,若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称走马牙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龈沟液涂片见大量梭形杆菌及螺旋体 Ÿ 药物性牙龈增生 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环孢菌素等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 体积肥大,菌斑、牙石为促进因素,临床表现牙龈小球状突起,盖住部分牙面,增生牙龈组织质地坚韧,严重时影响咀嚼,牙齿受压移位病理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生和新生血管,炎细胞较少 1. 慢性龈缘炎与牙周炎的关系如何? 2. 成人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有何差异? 3.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的病因、临床及病理特点是什么? 4. 增生性龈炎和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病理区别和联系? 1. 试述口腔粘膜病的几种常见病理变化 2. 何谓口腔粘膜白斑?其定义及临床病理特征是什么? 3. 试述白斑和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临床和病理区别?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6 次课 2006年 12 月 13 日 教师姓名 田 臻 职称 副教授 教研室 口腔基础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囊肿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口腔医学院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牙源性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的组织学发生和病理变化 l 非牙源性囊肿-面裂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粘液囊肿的组织学发生和病理变化 难点及对策:
    l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 对策:按照WHO的新分类,列表进行讲解 l 各囊肿的组织学发生 对策:按照囊肿的分类进行讲解 l 各囊肿的病理变化 对策:根据囊肿的基本结构,逐层讲解,强调各囊肿的病理特点,并进行比较,以便掌握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 教具:多媒体、黑板、话筒 参考书:
    1. Shafer. A text book of oral pathology 4th 1983 2. 于秦曦:口腔颌面部囊肿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5 3. Shear. M: Cyst of the oral regions 3rd 1992 4. 口腔专业杂志有关文献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的讲课内容 一、概述 1. 囊肿的定义 2. 囊肿的组成 3.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 发育性 牙源性-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萌出囊肿 颌骨上皮性囊肿 非牙源性-鼻腭管囊肿、鼻唇囊肿、球状上颌囊肿 炎症性-根尖囊肿 (颌骨非上皮性囊肿)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粘液囊肿和舌下囊肿 二、牙源性囊肿 1. 概述 1) 概念 2) 上皮/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缩余釉上皮 3) 上皮剩余和囊肿的关系 2. 牙源性角化囊肿 1) 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始基囊肿的关系 2) 临床表现:发病率、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临床症状、单发及多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的表现、X线表现 3) 病理变化:肉眼-单囊/多囊,内容物 镜下-衬里上皮:厚度、角化层、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纤维性囊壁:厚度、上皮岛/子囊 炎症时的变化:上皮、纤维性囊壁 4) 组织来源 5) 预后:复发原因 3. 含牙囊肿 1) 定义 2) 临床表现:发病率、年龄与性别、部位、临床症状、X线表现 3) 病理变化:肉眼-单囊,含牙,内容物 镜下-衬里上皮 纤维性囊壁 4) 组织来源:缩余釉上皮 5) 预后 第二节课的讲课内容 三、非牙源性囊肿 1. 鼻腭管囊肿/切牙管囊肿 1) 部位 2) 来源 3)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临床症状、X线表现 4)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 纤维性囊壁 2. 鼻唇囊肿/鼻牙槽囊肿 1) 部位 2) 来源 3) 临床表现:发病率、年龄与性别、临床症状、X线表现 4)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 3. 球状上颌囊肿 1) 部位 2) 来源 3) X线表现 四、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1. 鳃裂囊肿/颈淋巴上皮囊肿 1) 部位 2) 来源 3)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病变表现 4)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 纤维性囊壁 2. 甲状舌管囊肿 1) 来源 2) 部位 3) 病理变化 4) 预后 3. 粘液囊肿及舌下囊肿 1) 粘液囊肿的临床表现:部位、临床症状 2) 粘液囊肿的分型及各型的特点:外渗型-成因、特点 潴留型-成因、特点 3) 舌下囊肿:性质 五、小结本次课要点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本次课要点 1. 概述 1) 囊肿的定义 2) 囊肿的组成 3) 口腔颌面部脓肿分类:按照WHO的新分类 2. 牙源性囊肿 1) 牙源性囊肿的概念 2) 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表现-部位、临床症状、X线表现 病理变化-镜下的七点诊断依据 预后-复发的原因 3) 含牙囊肿:定义 临床表现-部位、X线表现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纤维性囊壁 来源 4) 萌出囊肿:定义 3. 非牙源性囊肿 1) 鼻腭管囊肿:部位 临床表现-X线表现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纤维性囊壁 2) 鼻唇囊肿:部位 临床表现-X线表现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 3) 球状上颌囊肿:部位 X线表现 4.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1) 鳃裂囊肿:部位 来源 临床表现-病变表现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纤维性囊壁 2) 甲状舌管囊肿:来源 部位 病理变化-衬里上皮、纤维性囊壁 3) 粘液囊肿和舌下囊肿:临床表现-部位、临床症状 分型及特点-外渗型、潴留型及特点 舌下囊肿的性质 1. 名词解释:囊肿、牙源性囊肿、含牙囊肿、萌出囊肿 2. 试述囊肿的基本结构。

    3. 常见口腔颌面部囊肿如何分类? 4. 粘液囊肿是如何发生的?病理上有何特点? 5. 试述牙源性角化囊肿容易复发的原因。

    6. 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粘液囊肿如何鉴别? 7. 试述各面裂囊肿的来源及发生部位。

    1. 牙源性肿瘤的WHO分类;

    2. 主要牙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

    3. 主要牙源性肿瘤的来源和预后。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7 次课 2006年 12 月 20日 教师姓名 李 江 职称 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牙源性肿瘤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掌握成釉细胞瘤、牙骨质瘤及牙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 组织发生和生物学特性 熟悉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熟悉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粘液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 化牙骨质纤维瘤及成釉细胞纤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 组织发生和生物学特性 难点: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变化 对策:复习相关的已经讲述过的与肿瘤分类相关的知识点,拎出主干 增加图片,循序讲解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于世凤主编 教具:多媒体 参考书:
    Regezi.JA: Oral pathology 2nd Saunders comp 1993 Lucas : R.B. Pathology of tumors of the oral tissue 4th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
    定义 ①牙源性上皮 ②牙源性间充质 ③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 分类:牙源性上皮性、牙源性上皮伴牙源性间充质、牙源性间充质 一、牙源性真性和非真性肿瘤 (一)良性 1、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不含牙源性间充质 l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临床表现】:年龄及性别、部位、临床、X线 【病理】肉眼 镜下:1、滤泡型(follicular):实性上皮岛 2、丛状型(plexiform):网状 3、棘皮瘤型(acanthomatous):广泛的鳞状化生 4、基底细胞型(basal cell type):细胞排列紧密,似皮肤基底细胞癌 5、颗粒细胞型(granular cell type):上皮细胞颗粒变 肿瘤间质:纤维结缔组织,与上皮相邻处玻璃样变 经典型成釉细胞瘤分型:主要组织学类型、主要类型的细胞学变异、其它变异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分型:壁性成釉细胞瘤-囊壁内有典型的丛状或滤泡型成釉细胞瘤浸润 外周型成釉细胞瘤 【生物学特点】 【组织发生】:牙源性上皮 l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Pindborg瘤 【临床表现】:年龄及性别、部位、临床 【病理】:肉眼 镜下:上皮片状、条索状,细胞多边形,胞浆微嗜伊红,细胞间桥,均质物,伴钙化 【生物学特点】肿瘤有局部侵袭性 【组织发生】骨内型、骨外型 2、牙源性上皮伴牙源性间充质肿瘤,伴/不伴牙齿硬组织 l 成釉细胞纤维瘤及相关病变:外胚间充质、增生性牙源性上皮、诱导性变化和牙硬组织 成釉细胞纤维瘤(ameloblastic fibr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上皮条索、岛,周边细胞立方状,中央少量星网状细胞,间质幼稚,似牙乳头 【生物学特点】预后较好 【组织发生】 l 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ameloblastic fibrodentinoma):上皮+间质+牙本质 l 成釉细胞纤维牙瘤(ameloblastic fibro-odontoma):上皮+间质+牙本质+牙釉质 l 牙成釉细胞瘤(odontoameloblastoma):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似成釉细胞瘤 l 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实性,花瓣样、漩涡样结构,中间嗜伊红物、腺管样结构 【生物学特点】易摘除,不易复发 【组织发生】 l 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兼具囊肿和肿瘤的特征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单囊型-囊壁上皮基底细胞立方,核远离基底膜,基底上细胞疏松,影细胞团块 肿瘤型-成牙本质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
    【生物学特点】易复发,多次复发可癌变 【组织发生】骨内型、骨外型 l 牙瘤(odontoma)
    混合性牙瘤(complex odont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紊乱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生物学特点】自限性,预后良好 【组织发生】牙源性上皮 + 间叶 组合性牙瘤(compound odont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的排列较混合性牙瘤有序 【组织发生】牙源性上皮 + 间叶 3、牙源性间充质肿瘤,伴/不伴牙源性上皮 l 牙源性纤维瘤(odontogenic myx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富于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 【生物学特点】预后良好 【组织发生】牙周膜、牙乳头、牙囊 l 牙源性粘液瘤(odontogenic myx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均匀一致的粘液样组织 【生物学特点】浸润骨组织 【组织发生】牙乳头、牙囊、牙周膜 l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benign cementoblastoma)
    【临床表现】 【病理】肉眼 镜下:牙骨质样组织 【生物学特点】易摘除,不易复发 【组织发生】成牙骨质细胞 (二)恶性 1、牙源性癌 l 恶性成釉细胞瘤(malignant ameloblastoma)
    l 原发性骨内癌(primary introsseous carcinoma)
    2、牙源性肉瘤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牙源性肿瘤的WHO分类 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不含牙源性间充质 牙源性上皮伴牙源性间充质肿瘤,伴/不伴牙齿硬组织 牙源性间充质肿瘤,伴/不伴牙源性上皮 成釉细胞瘤 临床表现 病理 肉眼 肿瘤大小不一 囊性或实性 囊性区可含黄色囊液 镜下 牙源性上皮 + 纤维间质 滤泡型 丛状型等 经典型 主要组织学类型:滤泡型 丛状型 单囊型 壁性成釉细胞瘤 外周型 局限于牙龈或牙槽粘膜内的成釉细胞瘤 生物学特点 浸润性生长及肿瘤生长部位影响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临床 病理 肉眼 肿瘤实性 灰白或灰黄 有散在硬的钙化区 镜下 上皮片状、条索状 细胞多边形 胞浆微嗜伊红 胞膜清楚 细胞间桥 均质物 圆形、嗜酸性 伴钙化 成釉细胞纤维瘤及相关病变 成釉细胞纤维瘤 镜下 条索状、上皮岛状 周边细胞立方状、柱状 中央少量星网状 间质幼稚 似牙乳头 细胞丰富 牙源性腺样瘤 肉眼 肿瘤较小 有包膜 镜下 实性 花瓣样、漩涡样 腺管样结构 牙源性钙化囊肿 兼具囊肿和肿瘤的特征 牙瘤 混合性牙瘤 排列紊乱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组合性牙瘤 大小不一、形态不定的牙样物,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的 排列较混合性牙瘤有序 牙源性纤维瘤 肉眼 浅粉色 质中 富于粘液者质软 镜下 富于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 牙源性粘液瘤 肉眼 灰白半透明 有牵缕性粘液 镜下 均匀一致的粘液样组织周膜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肿瘤由牙骨质样组织组成 恶性 牙源性癌 恶性成釉细胞瘤 原发性骨内癌 牙源性肉瘤 1. 牙源性肿瘤分为哪几类 2. 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腺样瘤的鉴别 3.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和牙源性钙化囊肿有何临床及病理特点 4. 牙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瘤的病理特点和组织发生如何 1. 涎腺肿瘤的分类 2. 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8 次课 2006年 12月27日 教师姓名 李江 职称 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唾腺肿瘤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掌握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 病理变化、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发生 熟悉涎腺肿瘤的分类 难点:
    涎腺肿瘤的分类 涎腺肿瘤的组织发生 对策:复习相关的已经讲述过的与肿瘤分类相关的知识点,拎出主干 增加图片,循序讲解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五版 于世凤主编 教具:多媒体 参考书:
    Shafer: A textbook of oral pathology 4th 1983 Lucas : R.B. Pathology of tumors of the oral tissue 4th 1984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涎腺肿瘤 1、 腺瘤(adenoma)
    l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也称混合瘤(mixed adenoma)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部位、临床 【病理】 肉眼:有包膜 结节状 灰白实性 浅蓝色透明软骨组织 半透明粘液样组织 镜下:多形性 “混合性”-肿瘤性肌上皮与粘液、软骨样成分混杂 上皮成分-腺管样结构 内层-腺上皮 外层-肌上皮 管腔内-嗜伊红均质物 实性上皮团块 大部分为肌上皮 少数腺上皮 上皮鳞状化生 粘液软骨区 【生物学特点】生长缓慢 但有时易复发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intercalated duct reserve cells)
    l 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 myoepithelial adenoma)
    【病理】 镜下:实体型 粘液型 网状型 肿瘤无导管分化 或导管样结构少于5-10% 【生物学特点】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病理】 肉眼:有包膜 表面光滑 灰白实性 常伴囊性变 镜下:形态单一的基底细胞 实体型 小梁状型 小管状型 膜型 【生物学特点】良性 可转化为基底细胞腺癌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Warthin 瘤,腺淋巴瘤(Warthin tumour,adenolymphoma) 【病理】 肉眼:有包膜 切面灰白灰红实性 有时干酪样 镜下:乳头囊状结构 淋巴间质多少不一 可见淋巴滤泡 【生物学特点】预后较好 【组织发生】淋巴结内的异位上皮 l 嗜酸性腺瘤(oncocytoma,oncocytic adenoma) 【病理】 镜下:实体型、小梁状型、小管状型 胞界清楚 多边形 胞浆嗜酸 核小染色深 【生物学特点】无复发 【组织发生】导管上皮细胞 2、 癌 l 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临床 【病理】 肉眼:部分可有包膜 切面实性或囊性 出血、坏死 镜下:细胞-向腺泡细胞分化的特征 腺泡样、闰管样、空泡状、透明细胞样、腺样 结构-多变 实体型、微囊型、乳头囊状型、滤泡型 【生物学特点】 低度恶性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临床 【病理】 肉眼:依分级不同呈不同外观 低度恶性 高度恶性 镜下:鳞状细胞、粘液细胞、中间细胞 组织学分型 低度恶性 粘液细胞>50%、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 高度恶性 未分化的中间细胞、分化差的表皮样细胞 中度恶性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生物学特点】5年生存率70% 低度恶性5年生存率>90% 【组织发生】较大的涎腺导管上皮 发生于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上皮 l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临床 【病理】 肉眼:圆、结节状 切面灰白实性 无包膜 出血、囊性变 镜下:导管样细胞 肌上皮样细胞 腺样型(筛状型)
    管状型 实体型 【生物学特点】侵袭性 转移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 grade adenocarcinoma) 【病理】 肉眼:界限尚清 无包膜 浸润周围组织 镜下:细胞小至中等 核空泡状 分裂像少见 形态的多形性 【生物学特点】亲神经性 预后良好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病理】 镜下:两种细胞 导管样结构 【生物学特点】细胞特征较为良性 本质为恶性 【组织发生】闰管储备细胞 l 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 l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in pleomorphic adenoma, malignant mixed tumor) 既有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结构 又有恶性肿瘤成份 非侵袭性癌 侵袭性癌 癌肉瘤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l 多形性腺瘤 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部位、临床 病理:肉眼-有包膜 结节状 灰白实性 浅蓝色软骨、半透明粘液 镜下-复杂多变 肿瘤性肌上皮与粘液、软骨样成分混杂 l 肌上皮瘤 病理:无导管分化 或导管样结构少于5-10% l 基底细胞腺瘤 镜下:形态单一的基底细胞 实体型 小梁状型 小管状型 膜型 l Warthin 瘤 肉眼:有包膜 切面灰白灰红实性 有时干酪样 镜下:乳头囊状结构 淋巴间质 l 嗜酸性腺瘤 镜下:胞界清楚 多边形 胞浆嗜酸 核小染色深 l 腺泡细胞癌 临床特征 病理:肉眼-部分可有包膜 切面实性或囊性 出血、坏死 镜下-细胞:腺泡样、闰管样、空泡状、透明细胞样、腺样 结构:实体型 微囊型 乳头囊状型 滤泡型 l 粘液表皮样癌 临床表现:低度恶性、高度恶性 病理:镜下-鳞状细胞、粘液细胞、中间细胞 组织学分型 l 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易早期浸润神经 病理:镜下-导管样细胞 肌上皮样细胞 腺样型(筛状型)
    管状型 实体型 l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以细胞形态的一致性和组织结构的多形性为特征 l 上皮-肌上皮癌 病理:镜下-两种细胞 导管样结构 l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既有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结构 又有恶性肿瘤成份 1. 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如何鉴别 2. 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在临床和病理上有何特点?其组织发生如何? 3. 恶性多形性腺瘤在病理、临床上有何特点?和多形性腺瘤之间有何关系? 1. 牙龈瘤的分类 2.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 XX医科大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 19 次课 2007年 1 月 3日 教师姓名 李 江 职称 教授 教研室 口腔病理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瘤样病变 教学对象 04级七年制 授课地点 教学楼102教室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l 化脓性肉芽肿、骨化性纤维瘤的病理性质、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 l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难点及对策 l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鉴别诊断 对策:从上述两种病变一个是肿瘤、一个是结构异常为基本点出发,向学生解释两者从临床、X线、肉眼、组织学表现的异同点,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增加幻灯,强化组织学形态表现。

    l 慢性涎腺炎、良性淋巴上皮病的鉴别诊断 对策:两者的病因、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均有不同,特别要强调慢性涎腺炎的组织结构破坏,而良性淋巴上皮病良性淋巴上皮病即使在病变非常严重时,一般小叶结构仍保留。

    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
    1. Seifert G. Histological typing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2nd ed.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1 2. Kramer IRH, Pindborg JJ, Shear M. Histological typing of odontogenic tumors. 2nd ed. 1992 3. Pindborg JJ, Reichart PA, Smith CJ, et al. Histological typing of cancer and precancer of the oral mucosa. 2nd ed.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口腔颌面部其它组织来源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瘤样病变:具有肿瘤的某些特征,但本质是炎症或增生性疾病 1、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l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papilliferous hyperplasia)
    常见 约占口腔肿瘤3.7%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部位 临床 【病理】 肉眼 表面许多疣状、乳头状、菜花状突起 基底有蒂或无蒂 多为单发 镜下 每个突起表面覆盖增生的鳞状上皮 角化层厚薄不一 无上皮异常增生 突起中心为含有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轴心 【生物学特点】 手术切除 很少复发 l 血管瘤(hemangioma)
    常见 占口腔肿瘤10.5% 与淋巴管瘤均属先天发育异常的错构瘤 【临床表现】 年龄 部位 根据血管口径、内皮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分为几型 1、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临床表现】 多见于颜面部皮肤 隆起于皮肤的暗红、紫红斑块或结节 【病理】 镜下 大片增生的分化成熟的毛细血管构成 管腔小 有时未开放 或只见无管腔的内皮细胞聚集 2、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临床表现】 多见颊、唇、舌、口底 体积较大 边界清楚或弥漫 触之柔软 位置表浅蓝紫色 位置深颜色正常 低头试验(+) 【病理】 镜下 肿瘤由许多不规则扩张的管腔构成 管壁内衬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内常充满大量血液 常有血栓形成、机化、钙化 3、 蔓状血管瘤(cirsoid hemangioma) 动静脉性血管瘤(arteriovenous hemangioma) 小动脉、小静脉异常交通形成的血管瘤 是血管畸形非真性肿瘤 【临床表现】 好发头颈部 肿瘤高起呈串珠状 血管扭曲缠绕呈蚯蚓状 有搏动感 【病理】 镜下 动脉、静脉增生 紧靠在一起 可伴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成份 4、静脉性血管瘤(venous hemangioma) 一种由厚壁静脉性血管组成的血管瘤 【临床表现】 一般位于深部组织 如肌肉等 【病理】 肿瘤由厚壁血管组成 管壁周围有平滑肌围绕 平滑肌纤维常不规则伸入周围软组织 管腔内衬扁平内皮细胞 管腔扩大 腔内见机化血栓、钙化 l 牙龈瘤(epulis)
    来源于牙周膜、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是机械、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物 按组织学分为四类 1、肉芽肿性龈瘤 【临床表现】 龈乳头处红色、带蒂、易出血的增生物 【病理】 镜下 似炎性肉芽组织 由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组成 伴大量炎症细胞 表面上皮萎缩、增生 或溃疡形成 2、 血管性龈瘤 【临床表现】 牙龈增生 色红 触之易出血 常见于妊娠妇女 分娩后自行消退 【病理】 血管丰富 似血管瘤 纤维间质有水肿、粘液样变 炎症细胞浸润 现认为上述两型均为化脓型肉芽肿,是组织对局部刺激、非特异感染的反应 3、 纤维型龈瘤 【临床表现】 增生的牙龈呈淡红色 较硬 不易出血 【病理】 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减少 胶原增多 组织纤维化 有少量慢性炎症细胞 偶见钙化、骨化 4、 巨细胞性龈瘤 也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 【临床表现】 较少见 多见前牙区 深红色 表面溃疡 【病理】 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 其中见大量肥胖、梭形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 散在多核巨细胞 毛细血管丰富 炎症细胞浸润 l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肉芽肿性病变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部位 临床 【病理】 肉眼 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 硬度似橡皮样 常双侧发病 皮肤瘙痒 色素沉着 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镜下 肉芽肿样结构 1、 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 灶性、弥漫浸润 可伴组织细胞增生 2、 血管增生 【生物学特点】 手术切除易复发 但预后良好 放射线敏感 【组织发生】 可能为白念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与骨相关的肿瘤和其它病损 (一)骨源性肿瘤 l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emento-ossifying fibroma)
    (化牙骨质纤维瘤cementifying fibroma ,骨化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
    需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 本肿瘤为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化牙骨质纤维瘤 中青年 男女相似或女性稍多 骨化性纤维瘤 青年 女性略多见 部位 下颌前磨牙、磨牙区 临床 生长缓慢 颌骨膨胀、牙移位 肿瘤持续性生长直至切除 X线 边界清楚 内含数量不等的不透光物 【病理】 肉眼 界清 偶有包膜 剖面实性 镜下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周围骨融合) 富于细胞的纤维结缔组织 牙骨质样物质 圆形、分叶状 强嗜碱性 偶见少量细胞 骨样物质 不规则骨小梁 周围可见成骨细胞 【生物学特点】 良性 手术可完整切除 【组织发生】 间叶组织 (二)非肿瘤性骨病损 l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自限性疾病 至青春期可停止发展 但也有终身生长 无包膜 病变不会逆转为正常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青少年 性别无明显差异 部位 上颌骨 也可多骨损害 临床 颌骨膨隆变形 牙松动、移位、合关系改变 X线 病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病理】 肉眼 颌骨膨胀 皮质变薄 与松质骨无明显界限 髓腔被灰白色结缔组织所替代 镜下 骨组织被含有化生骨的纤维组织所替代 早期 富于细胞的纤维组织 常呈漩涡状排列 骨组织少见 晚期 骨组织增多 纤维、细胞减少 病变外周 病变骨与周围正常骨融合 骨小梁呈O、C、V、W形 小梁周围缺乏成排成骨细胞 骨陷窝大而圆 有幼稚骨细胞 见纤维组织直接化骨 【生物学特点】 多为自限性生长 【组织发生(病因)】 发育、缺陷 先天性纤维化骨不良 间叶组织发育不良 胶原纤维成熟障碍 感染或外伤 口腔粘膜恶性肿瘤 l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l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最常见的口腔肿瘤 占口腔肿瘤18.92% 占口腔恶性肿瘤 > 80%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部位 临床 【病理】 肉眼 表面菜花状、溃疡 切面灰白灰黄 质中 边界不清 镜下 鳞状细胞增生 形成团块状、条索状癌巢 侵入结缔组织中 I级(高分化):组织学、细胞学特征与口腔粘膜鳞状上皮很相似 细胞间桥、角化显著 有丝分裂少 不典型核分裂、多核细胞罕见 细胞及胞核多形性很轻 II级(中分化):肿瘤特点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 角化少 细胞、胞核的多形性增加 有丝分裂增多 偶见异常核分裂 细胞间桥不明显 III级(低分化):组织、细胞学仅略微类似正常鳞状上皮 角化罕见 细胞间桥少 有丝分裂多 见不典型核分裂 细胞、胞核多形性明显 见多核细胞 【生物学特点】 播散途径:直接扩展 淋巴管 血管 常见淋巴管扩展至颈部淋巴结 尤其舌癌、口腔后部癌 l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涎腺疾病 l 慢性涎腺炎(chronic sialadenitis)
    比急性涎腺炎多见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中年或中年以上 男性>女性 部位 颌下腺>腮腺 舌下腺极少 临床 单侧发病 颌下、耳前出现肿大、疼痛、酸胀 进食时加重 涎腺导管开口发红 唾液分泌减少 挤压时流出粘稠、有咸味的分泌物 【病理】 肉眼 长期病变腺体变硬 有结石者常伴导管扩张 镜下 腺导管增生、扩张、伴鳞状化生 导管内外均有淋巴细胞浸润 腺泡萎缩、消失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 小叶结构破坏 【病因】 1、 急性涎腺炎转变而来 2、 结石、异物、瘢痕挛缩堵塞导管,继发感染而发病 3、 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如口吹乐器,可逆行感染 l 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涎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可为单纯涎腺疾病 也可为Sjogren综合症的表现之一 Sjogren综合症患者常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结缔组织疾病)、干性角膜结膜炎、口干 Miculicz病 双侧泪腺及涎腺肿大 病变局限于涎腺、泪腺 而Sjogren综合症有全身变化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老年 女性 部位 泪腺 腮腺 颌下腺 临床 眼干 口干 泪腺、涎腺肿大或不肿大 常伴结缔组织病 【病理】 肉眼 切面灰白 腺体弥漫性肿大 小叶界限清楚 或结节状包块 小叶界限不清 与走为组织似有界限 镜下 组织病理特点为三联征:腺泡萎缩 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出现上皮肌上皮岛 最初 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间 发展 腺泡破坏、消失 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 最终 腺泡全部消失 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替代 但小叶轮廓保留 其中出现上皮肌上皮岛 细胞多边形 泡状核 导管上皮可增生扩张 形成囊腔 与涎腺炎鉴别 小叶内无纤维组织修复 小涎腺尤其唇腺常同大涎腺一样有同样的病变(但上皮肌上皮岛罕见)用于活检 【生物学特点】 少数患者可恶变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 Sjogren综合症患者恶性淋巴瘤尤其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 癌 上皮异常增生 l 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23-30岁 部位 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下颌骨较多 临床 颌骨可膨胀,病变区牙龈肿胀 X线单囊、多囊破坏,边缘光滑,内可见纤细的骨分隔,有时似成釉细胞瘤 【病理】 组织学类型变异较大, 部分病例见巨细胞的灶性聚集,巨细胞间见骨小梁。常见新鲜出血灶和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着,含铁血黄素多少不等,核分裂较常见。

    部分区域组织结构疏松水肿,几乎看不到巨细胞。在某些细胞非常丰富的区域,病变似巨细胞瘤。【生物学特点】 切除后有时复发,但病变无侵袭性,不转移。

    【鉴别诊断】 组织学上几乎不能鉴别巨细胞肉芽肿、巨颌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要鉴别真性巨细胞瘤和巨细胞肉芽肿较困难。巨细胞肉芽肿的巨细胞较小,核较少。巨细胞瘤中巨细胞较大,核较多。

    1. 血管瘤的分型及各型血管瘤的临床和病理变化 2. 牙龈瘤的定义、分类及各类牙龈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病理变化 3. 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4.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5. 原位癌的定义 6.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 良性淋巴上皮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 血管瘤的组织学分型如何? 2. 牙龈瘤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组织学特点? 3. 嗜酸性肉芽肿的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4. 如何根据组织学特征对粘膜鳞状细胞癌进行分级? 5. 如何从临床、X线、组织学上鉴别牙骨质化-骨化纤维瘤? 6. 如何从临床、组织学上鉴别慢性涎腺炎、良性淋巴上皮病?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本次课为本课程最后一课,下次不需预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