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全国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心得感受2020

    时间:2021-03-05 14:00: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全国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心得感受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读懂中国经济“V型”反转的制度密码

     

        文/片刻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据悉,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都遭受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不仅没有持续下滑,反而实现了“V型”反转,顺势突破“百万亿”大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由负转正”,更是实现华丽的“V型”反转,这样的成绩既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成功实现“V型”反转,靠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制度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2020年1月23号上午10点,武汉,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正式封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封城。全国多处的火车、汽车停运,餐饮店、电影院、KTV停业,高速路口、国省县乡道设立卡点,对进出车辆、人口逐一检测、登记,这一切又一切的“非常”手段,似乎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然而,也正是因为我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才能迅速控制疫情,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为经济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成功实现“V型”反转,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与长久利益,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合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促进中国经济复苏。为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同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据国家税务局统计,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引领着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经受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我们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善于运用制度的优势和力量,定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推动中国经济一路向好。 牛年“开门红”见证中国经济活力

     

        春节消费“牛”劲十足。据商务部监测,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春节前夕,疫情在我国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原本以为这个春节假期很可能再被新冠疫情“毁了”,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数据,给了我们“牛转乾坤”的惊喜。比如,截至2月18日0时,春节档电影实时总票房已突破80亿元,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
    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
    “全国网上年货节”假期前6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
    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餐饮、消费、旅游、物流等方面的数据显示,多领域实现了牛年“开门红”。
        春节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观影一票难求,到就地过年带火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再到春节消费拉动多国对华出口增长.....“春节经济”红利不仅进一步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不但规模巨大、潜力更大,也再次让全球感受到中国温度。
        此外,回顾这个别样春节,新趋势、新风尚、新玩法,也成为今年春节假期消费的亮点。阿里巴巴公司发布的春节消费报告称,90后、00后登上家庭舞台C位,年货消费更加年轻化、品牌化、智能化。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消费增速同比超过100%、300%,洗地机销量更是大涨18倍。从吃得饱、用得起,到吃得好、玩得好,春节消费步步升级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一元欣复始,万象喜更新。新的征途已经开始,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持续释放的消费潜力,无疑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坚信,只要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激发人人苦干实干、个个担当尽责的“牛劲牛力”,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中国经济奋勇向前

     

        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此前,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将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之同步,京沪穗等多地积极抢抓机遇,纷纷表示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投资、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刺激经济发展拥有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投资和外贸受到严重影响,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更好满足人们消费的需求,引领新一轮发展。
        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只有这些“硬件”“软件”设施齐全,才能进一步保证消费潜力的释放。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日,仅3天时间,海南省7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这再度证明,像海口、三亚以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不仅拥有巨大潜力,更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向着一线城市迈进。
        聚集消费资源,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一个经常探讨的话题。人们热衷于“买买买”的背后,是对产品品牌化、品质化的追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集聚更多优质消费资源,提升服务品质,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能够让国外高端品牌在国内更好打开市场,也能够帮助中国一些价低、质优的产品走向海外。在满足人们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动能,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更高质量的发展夯实基础。
        面向国际标准,政策助力成为关键招。巴黎、纽约和伦敦,这些世界闻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形成了一批享誉世界、繁荣活跃的消费商圈,成为全球消费者心中的“购物天堂”。如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特有的消费商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消费中心城市,要支持对标国际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免税零售体系,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扩围免税牌照,深化改革免税店数量、面积、经营品类等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助力,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会成为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只要我们抢占全球消费的制高点,就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一股新的动力。


    引资总量创新高,中国经济魅力四射

     

        文/张悦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4%,达到163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其中,高科技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1%,跨境并购增长54%,主要集中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以及医药行业。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FDI大幅下降42%。但是,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的引资总量却再创新高,展示出中国吸引全球投资的强劲“吸引力”。而这背后,也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国市场始终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了投资中国市场巨大潜力。
        外企加码投资中国市场,见证中国发展活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却逆势上扬,走出一条“V”字曲线,展示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沃尔玛表示未来5年将在武汉投资30亿元人民币;
    特斯拉正在扩大上海工厂的产能,并打算再成立一个研究中心;
    迪士尼公司计划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建设一个新的主题园区……《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外国公司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增长市场”。抓住中国市场,就是抓住发展机遇,已经成为众多外资企业的共识。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外资热衷投资于中国市场,正是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面复工复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去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复苏速度之快,令世界注目。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降低了外资来华投资的成本。去年以来,中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向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正如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刊文称,“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上做生意是有利可图的”。互利共赢的中国市场,又怎么能够不吸引外资企业的关注和喜爱呢?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中国引资再创新高,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活力,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取得如今的傲人成绩,都不是轻轻松松实现的,是无数奋斗者共同努力所完成的。坚定信心、再创辉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外资企业爱上中国这块热土、投资这块热土,中国经济发展必定会再创新高。
        引资总量创新高,书写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继续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去开拓创新,中国经济勇立潮头、扬帆领先,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奋勇向前。


    把握规律性认识,赢得经济新未来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高度评价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方面规律性认识。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思想认识,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理智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理论坐标和实践路径,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遇到了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一是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二是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三是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外部环境带来巨大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五个根本”,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规律表现为大势,大势蕴含着规律。这“五个根本”是规律也是经验,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遵循。在“五个根本”中,“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这一条是统领,是关键。“人民至上”“制度优势”“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科技自立自强”……每一个“根本”都饱含深刻道理,给人以启示启发。这些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激励着人们始终奋勇拼搏,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风雨无阻向前进。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困难,面对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根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注重稳扎稳打,我们就一定能激荡起经济发展新气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赢得中国经济新未来。


    传递中国善意,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每逢岁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海内外关注,今年更不寻常。新冠疫情突袭而至,将全球拖入衰退深渊。各国规模空前的纾困政策避免了最糟糕局面,但世界经济仍需穿越寒冬。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交出了举世瞩目的答卷,也为世界经济早日复苏注入了能量。
        逆势增长显实力,中国经济勇向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逆“疫”突围。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正如国际观察人士所说,中国经济活动稳步复苏的势头不断夯实,未来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增添信心与动力。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物流通道受阻,被誉为“一带一路”上“新使者”的中欧班列,今年开行数量刷新纪录,成为畅通国际物流的“硬核担当”,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发展的善意。中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赋能传统产业,更引领新一轮消费、生产的转型升级,畅通了国内经济循环,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增加了中国发展的动力,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为世界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推动全球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服贸会在北京举行,两届广交会成功“搬上云端”,第三届进博会如约而至……特殊之年,中国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展示出大国的应有担当,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态度。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体现了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和不足,更突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义。推动经济早日复苏,更需要各国放下成见,共同携手突围。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向世界运输防疫物资,积极开放中国市场,主动推动区域之间合作发展,让人类共同体理念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同。
        面对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各国需主动求变,加强沟通交流,竭力避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沉渣泛起。携手世界发展,中国有知更有行,为推动全球通力合作,贡献了一份中国力量。


    感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民生温度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治国理政,以民为本、民生为要。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背景特色、节点关键、意义重大,不仅牵动着全国14亿人民的心,同时也备受世界瞩目。会议认为,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充分体现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出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的执政理念。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系着来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难感受到,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充满着民生温度,满满都是民本情怀。
        “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八项重点任务,件件有关民生福祉,民生温度成为一个鲜明的特点,不仅释放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红利,也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入了强大动力。不难预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路上,民生将得到更完善、更有力、更坚实的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蕴含的民生温度提振信心、温暖民心,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落实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用实绩实干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唯有之大变局,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根于脑、融于心、践于行,始终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盼民所盼。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着眼复杂严峻的环境形势,勇担艰难繁重的使命任务,全面分析查找民生短板不足,通过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加大投入、压实责任等方式,增强抵抗民生领域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提升群众就业创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爱民者,民护之;
    为民者,民拥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告诉我们,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务实为民服务,就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汇聚起更加坚实磅礴的人民力量。 立法守护母亲河 让长江经济带更可持续发展

     

        历经三次审议,长江保护法来了!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贯穿始终    ,展示出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立法守护母亲河,更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手抓好,两手都要抓硬。
        此次法律明确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曾经,因为无序开发和过度捕捞,长江生态深受影响,野生鱼类数量、种类急速下滑。立法就是明确保护长江生态的红线,以“绝不能触碰”的态度守护母亲河,为更可持续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守住环境底线。
        立法守护母亲河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执法力度不减,违法行为必被究责,才是确保法律能够真正落实、落地的关键。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审议长江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长江保护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全链条的加强对整个长江地区的监督管理,确保违法乱排、乱建等行为能够得到杜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明确各项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总磷排放总量、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等,从全方位来保护母亲河,形成长效机制,方能久久为功,让长江能焕发美丽新颜。
        保护长江母亲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立法守护母亲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延伸,也是为了更好的蓝天、白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以绿色铺底,将生态置于最重要的位置。立法守护母亲河,从多个角度来明确标准和惩罚机制,为各地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有序执法提供了依据。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守护母亲河,其实就是守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像爱惜眼睛一样的爱惜我们母亲河,严惩那些破坏母亲河生态发展的行为,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永续发展。展望未来,期待这样的保护法能够更好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更多人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快捷搜索:全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  经济  目标  目标心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