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上册二年级第3单元教案等

    时间:2020-11-01 22:17: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七巧板的由来 你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进士,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智力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外国朋友的极大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缺角的圆 有一个圆,被切去了好大一块的三角楔,想自己恢复完整,没有任何残缺,因此四处寻找失去的部份。

    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能在路上欣赏花草树木,还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

    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都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个残缺不全的圆,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碎片,它很开心的把那碎片拼上,开始滚动。

    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不能和毛毛虫聊天。

    它终于发现滚动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慢慢滚走了。

    你体会出这故事的寓意了吗? 认识锐角和钝角和用三角尺拼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进一步辩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锐角和钝角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用三角尺拼角。

    出示教材第42页例6的情景图。

    (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 (1) 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 (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

    (2) 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做一做 (1)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用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

    (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小组讨论、汇报。[来源.Com] (3) 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13题。

    ① 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② 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③ 用两块板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学生小组交流、操作、订正。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由画角,一方面复习了画角的知识,巩固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为沟通直角与角的联系及新课教学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比一比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设计“找三角尺中的直角”这一环节既是对直角认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的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奠定基础。接着,“判一判、折一折和画一画”等环节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角。】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 “做一做”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双杆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习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观察法: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观察桌面、黑板面、等入手,找到直角的轮廓,用手去摸、去感知、展现直角的形状,再让学生看书上国旗、椅子、双杆上的直角。(2)合作学习法:我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感知直角的形状,大小的基础上发现直角,再通过摆、折、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身体验、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耳细听、用手操作,给他们创造一个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学习的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以猜谜语(钟表),上面的分针和时针成的角不断变化,复习角的知识,接着学生玩活动角,得到不同的角,我拿一个直角来和学生比,引出直角, 这个图形叫什么?(直角) 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是像这样的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设想: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摆直角,用两根小棒摆直角(2)观察数学课本的表面的角和国旗上表面的角,比一比它们大小。

    (3)指导学生看课本40页画的国旗、椅子、双杆上的直角,对于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用∟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设想: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用纸折直角,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圆形纸呢?(同桌讨论交流) (2)拿出三角板,让学生想办法怎样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小组交流),请学生汇报。

    (教学设想: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到判断直角的方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练习 (教学设想:这一练习是基本练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同桌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叫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

    (教学设想: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引欲,增强学习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不明白的地方问我。

      (教学设想: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三)、巩固练习  2、做41页2题 (教学设想:这道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 “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4、课前,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发现新知的能力。教师只引不导、很多学生学习率不高。

    第3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所有的角都有()个顶点和()条边。

    2.红领巾上有()个角,有()个锐角和()个钝角。

    3.一个三角尺上有()个直角,其他的角都是()角。

    4.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 ),张口越大,角就( )。

    5.如果一个角比直角小,那么它是()角。

    6.下列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分别是什么角? 7.把一张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折出一个()角。

    8.下图中,角()和角()是锐角,角()和角()是直角,角()和角()是钝角。

    二、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6分) 1.下面的物体中没有角的是()。

    ① 乒乓球 ② 方桌③ 冰箱 ④ 数学课本 2.在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大小()。

    ① 变小 ② 不变 ③ 变大 3.下面()拼成的角是直角。

    ① ② ③ 4.下图中有()个钝角。

    ① 3 ② 1 ③ 2 ④ 4 5.下图中角最小的是()。

    ① ② ③ ④ 6.把一个钝角折一下,得到一个()。

    ① 钝角 ② 直角 ③ 锐角 ④ 钝角、直角、锐角都有可能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 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② 所有的钝角都比锐角大 ③ 任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④ 锐角比直角小 8.厦门轮渡海关钟楼每到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3时、傍晚6时为厦门市民报时。钟面上()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① 9时 ② 12时 ③ 6时 ④ 10时 三、按要求做题。(共20分) 1.在角的下面画“√”。(4分) 2.将下面各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序号)(4分) ,①) ,②) ,③) ,④) ( )>( )>( )>( ) 3.分一分。(12分) 四、读懂要求,操作实践。(共21分) 1.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4分)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先画一个直角,再在直角的左边画一个比它大的角,在直角的右边画一个比它小的角。(6分) 3.在下面的图形中,分别再画一条线,使它们符合要求。(4分) 4.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7分) 五、 数一数。(共23分) 1.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8分) 2.写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直角个数,并把直角标出来。(8分) 3.数一数,填一填。(7分) 答案 一、1.1 2 2.3 2 1 3.1 锐 4.越小 越大 5.锐 6.钝 直 锐 7.直 8.2 3 1 6 4 5 二、1.① 2.② 3.② 4.③ 5.② 6.④ 7.① 8.① 三、1.(√)( )( )(√) 2.③ ② ④ ① 点拨:排列的顺序别弄反了。

    3.直角:④⑤⑧⑩ 锐角:①③⑥⑨⑫ 钝角:②⑦⑪ 点拨: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当无法确定它是不是直角时,就拿三角尺上的直角比比就能确定了。

    四、1. (画法不唯一) 2.(画法不唯一) 3.(画法不唯一) 4.五、1.4 3 4 6 3.2 21 2 14 3 《认识锐角和钝角》听课体会 一、《认识锐角和钝角》基本情况 在这节课中,周长春老师合理重组教材,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在生活中找角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掌握概念。整个教学环节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周老师在本课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找一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看角、做角、折角、画角、拼角等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钟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周老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二、精彩片段 让学生用纸折角,好多学生遇到了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是做到了。

    判断一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的时候,让学生不断说出判断理由,从而更快的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

    三、老师讲课方式的特点 1、突出活动,突出动手操作,老师分别用看角、做角、折角、画角、拼角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

    2、突出与生活实际相适应,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角、说出生活中的角,在常见物品中找角,在时钟上找角,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的有兴趣,记得牢固。

    3、符合学生好动的学习方式。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拼角、折角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2、自主学习,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建议 在教学完锐角、钝角的定义以后,教师出示了一个判断角的练习题(也就是看角),看角不应该只是用眼看,应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挨个的去量一量,毕竟学生这是第一次去区分锐角和钝角,把看角这个环节改成“量角”,更贴切一些,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1张圆形纸片、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认识角》 2、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练一练 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6.角的分类与拼组专项卷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面图形中,()是角。

    ① ② ③ ④ 2.一面国旗有()个直角。

    ① 2 ② 3 ③ 4 ④ 1 3.下列时刻中,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的是(),是锐角的是(),是钝角的是()。

    ① 4时 ② 9时 ③ 10时 ④ 6时 4.下列拼成的角中是锐角的是 ()。

    ① ② ③ ④ 二、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标出右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2.一个三角尺上有 ()个直角, () 个锐角。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比一比。

    4.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成一个 ()角。

    5. 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去观察,发现角逐渐变()了,说明角的大小与()的大小有关。

    6.猜一猜,被遮住的分别是什么角? 三、动手操作,我能行。(共64分) 1.我会分。(16分) 2.我会数。(共20分) (1)我会按要求数。(每空2分,共8分) (2)找出图形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个数。(每空2分,共12分) 3.我会画。(共28分) (1)分别画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4分) (2)将一张正方形纸剪去1个角,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把你的剪法用直线画出来。(15分) (3)各画一条线段。(9分) ①增加2个直角。

    ②增加3个直角。

    ③增加4个直角。

        答案 一、1.② 2.③ 3.② ③ ① 4.② 二、1.1 2 (从左到右)边 顶点 边 2.1 2 3.直角 4.钝 5.大 角的两边张开 6.直 钝 锐【点拨】可以用手比画想象或动笔画一画。

    三、1.直角:③ ⑦ 钝角:② ⑤ ⑧ 锐角:① ④ ⑥ 【点拨】可以按序号的顺序对应地把各角分类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不乱而且不会遗漏。

    2.(1)3 8 2 6 (2)3 2 2 4 2 2 3.(1)略。

    (2) (3)①(画法不唯一) ② ③ 角的来历 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天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

    可是,他手一松,“啪”从空中摔了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

    “不要紧,我们请圆规大叔帮忙,让他把两条射线接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眯眯地指着身后高高个子,戴一顶小黑帽子的圆规说。

    圆规大叔弯了弯腰说:“能倒能,不过,连起来就不见得是一条直线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

    “我们来试一下就知道了。”圆规大叔边说边拉起了两条射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 “哎哟!”小圆点惊叫一声,“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 “这是一个角。”大铅笔博士笑着说,“射线接头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从角的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小圆点爬到角的顶点上,顺着一条边往下滚,然后又顺着另一条边往下滚,一边滚一边高兴地唱:

    滚呀滚呀滚下来, 沿着射线滚得快。

    这条射线叫什么, 给它起名叫角“边”……

    简单的描述完全没有拖累文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