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例文

    时间:2020-08-14 08:1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细数中央《决定》,涉及司法行政工作方面的内容共有43个方面之多,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在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上下功夫

     

     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一步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一要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认真组织好“12·4”宪法日等宣传活动。二要系统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和保障等法治实践,教育引导公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三要用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力量,为推进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四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增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五要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等一体化普法教育。六要推进普法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基础性作用,与相关部门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和践行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一是落实法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建立健全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落实普法责任制与推动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联动普法执法机制,抓好各部门行业及社会单位的普法责任,健全普法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落实普法讲师团与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充分发挥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五个坚持”力求法治宣传有所创新。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办好“法治讲堂”,把法律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增强法治的底蕴;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做到机关、社会、基层、行业、学校、公司等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坚持“法律六进”与“法润常州·法治阳光”实践相结合,推动法治宣传深入基层、惠及民生;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载体阵地与公共活动场所、服务窗口和新媒体媒阵地相结合,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具体抓好“三个要五个环节”:一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以需求导向,积极打造服务型互动性创新型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二要认真做好全省“六五”普法终期验收考核,并谋划和起动“七五”普法工作。三要继续把普法作为综治考核的内容纳入全市考评体系,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五个”环节:一是推动。在提升法制宣称实效上创新。借助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进一步优化普法工作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工作运行等各项机制。二是推进。在市级、辖市(区)级和乡镇、村居层面分别搭建“三个法制宣传教育平台”,选派普法讲师团成员,赴基层集中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传播力,推动多层次多领域(基层组织部门、行业依法治理)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法治意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强化。强化普法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普法博客、微信等拓展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普法阵地,将法治文化融入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机关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着力构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体系;打造全市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治广场、法治街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展馆、法治庄园等“一地一品”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四是辐射。加快常州普法标识的宣传和发布工作,开展以宪法为核心宪法、法律宣传系列活动。五是固本。筹划举办我市第三届法治文化艺术节,让更多群众融入寓教于乐的学法氛围之中;在拍摄并播出八集人物传记片《史良》的基础上,借助法治名人史良效应,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筹建我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史良法治文化纪念馆。

      二、注重“四个聚焦、四个推进”,全力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绩效

     

     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的方针。我市在继续实施办理10件“便民利民惠民”实事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四个聚焦、四个推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工作的内生动力,牵引各项业务工作突出重点,形成合力,把好事实事落到实处。

      ---注重聚焦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司法所体制建设。以贯彻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政策指导,把司法所体制转换作为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着力点,积极稳妥地理顺全市58个司法所的人财物等管理关系,逐步建立分层、分级人事和目标管理考核指导意见,出台管理细则,落实司法所人员编制、办公用房、规制运作、经费保障等各项事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活力。力争把司法所建设成“人员更专、职能更强、基础更实、绩效更优”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注重聚焦依法维权,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调处维稳职能。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要求,在全市继续提升或巩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重攻坚”工程,强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稳控措施。一是深入推进辖市(区)、乡镇(街道)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创建活动,年底村(社区)调委会规范化建成率达100%。二是健全大中企业调解组织建设,探索试行小微企业人民调解员包干制度。三是强化落实市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指导意见》,发挥市级调解专家库作用。四是继续深化专业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医患、婚姻、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专业调解组织向镇级层面拓展延伸,在花木、物流、地板等行业(商会)增设12家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500人以上企业调委会覆盖率达80%,大大提高矛盾纠纷调处覆盖率、成功率,基本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维稳格局。

      ---注重聚焦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特殊人群、安置帮教社会稳定工作。①加强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完善辖市(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组建完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和“五老”志愿者参与这区矫正工作。②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建立日常考核与行政奖惩、司法奖惩衔接的长效机制,健全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③坚持以促进回归防止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加强矫正人员信息核实,细化衔接工作流程,抓好警车的配备和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等工作。④抓住《社区矫正法》出台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矫正执法队伍建制和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支队的筹建等工作。

      ---注重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便民、利民、惠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①建成常州市级法律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网络体系建设,形成各级平台上下联动、功能协调、优势互补、便民利民的立体化服务格局。②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荐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扶持3-5家核心业务突出、具有优势专业品牌的律师所实现业务提档升级。③建成“三合一”便民服务平台。“12348”热线呼叫“一线通”、12348网络平台“一网通”(设置“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援援助”等8大核心栏目近60个服务版块)和12348手机平台“一掌通”三个法律服务平台,目前12348已延伸到常州监狱艾滋病监区。④全面强化基层司法站建设。按照

      “一村(社)一律师”配齐配强服务人员,调整充实村(社)法律顾问,发挥“二委员一代表”律师定期寻访、结对共建作用;通过派驻律师定期坐班、预约服务、通讯解答、限时办理等形式,提供法律咨询、法制讲座、法律援助、调处矛盾纠纷等服务。⑤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试行处于低保2倍的低收入人群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搭建跨区域接边地区法律援助协作平台,探索成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委员会;完善标准化质量监管机制,提高法律援助诚信度和公信力。

      三、积极推进实战型机关和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去年以来,常州地区围绕省厅“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着力在实战型能力建设上进行试点,以顺应社会和群众的呼应与需求。

     

     不断强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实战化队伍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在武进区局试行县级实战型机关队伍建设,组建“12348”指挥协调中心和“一团三大队”实战队伍;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制度、勤务管理制度、工作运行制度三大类十余项制度,较好地形成快反型服务型实战机关,力争明年在全市推开并运作。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和公共产品研发更新。全面建成四级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网络,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等制度,并组织机关和律师协会研发更新服务产品。一是在线服务产品。通过信息化网络推出适销对路的律师、公证、调解、咨询、求助、宣传等公共服务产品。二是定制服务产品。依托“12348”网络视频,对调解办案、来访接待、矫正教育、公证及其他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开发团队产品、定制法律服务产品、上门跟踪服务产品和限时服务产品等。三是智能服务产品。建立资料库,为群众提供最新的法律资讯和“自助式”咨询服务。

     

     按照《决定》要求积极探索法律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要求,加强队伍发展研究。一是强化执业准入关。加快推进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实习律师面试考核及培训教育,探索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人民监督员制度,发挥人民监督员在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产、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中的作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依法保障公民陪审权利。二是依法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当事人、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认真执行市局与市检察院、法院联合制定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意见及执业道德、执业纪律。三是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将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当事人申请的司法鉴定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四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快探索和形成我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制,努力实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编辑:露露)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9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