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思路剖析

    时间:2020-09-11 11:43: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路剖析

     [摘要]劳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必由之路。对任何人来说,劳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来说,劳动尤其显得十分重要。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高校在选才、育才、用才的标准上都是智育第一,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劳动教育误区,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在解决好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抓好三个环节,即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公益性的劳动。

      [关键词]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公益劳动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00-0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创造了美,创造了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世界。一个失去劳动的民族将会退化成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其结果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历来不把劳动看成是一种奴役人的手段,而是把劳动看作造就新人素质和培养审美意识的最伟大的学校。任何忽视生产劳动的教育都是畸形教育。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还会一再地引起人们的思考呢?其原因正是在于,劳动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被忽略和轻视。

       并不是党和政府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早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确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3]和毛泽东[4]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199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足量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他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事实证明,如果只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 。他还说:“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他要求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这件事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因此,可以说,自建国以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方针,始终是一致的。而为什么今天的高等教育中缺乏劳动教育或对其有所忽略和轻视呢? 其原因主要来源于认识的误区。

      

      1 高等教育缺乏劳动教育所陷入的误区

      

      1.1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因此大学生不需要其他形式的劳动

      固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但这种劳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而大学生们实际上处于一种知识的、人格的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使青年人丧失作为公民的主人翁精神。有专家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越是强调大学生的准备性,他们越是把自己放在准备的位置,越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为所欲为,或冷眼观察社会。大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分散性不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单纯的脑力活动不利于形成对其他阶层成员的理解,容易形成对工农大众的歧视;学

      习劳动的模仿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感和创造精神,甚至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起码兴趣。

      

      1.2劳动教育的重点在中小学

      劳动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理所当然地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但实际情况是,家长、社会,甚至一些政府部门都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因此中小学都不约而同地把追求升学率当成是他们的出路。这样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是不扎实的。尤其到了21世纪,不说城里的学生都被宠为“小皇帝” ,就连农村里的孩子也没有农业生产的起码经验。如果这些学生到了高校,还不补上和加强这一课,那么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将是没有受到严格教育的人,他们的劳动素质、劳动品质也不是可靠的,又怎能让他们担负起更重的责任呢?

      

      1.3现代教育不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际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本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技革命带来新的产业革命,给人带来的结果是使用脑力劳动有所增加。这就向现代教育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生产者有较深的现代科学知识,二是要求教育紧密地与生产部门联系,了解现代生产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且是提高生产力、改造社会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促进人脑力和体力充分发展的唯一途径。

      

      1.4强调劳动教育会耽误、阻碍知识教育

       诚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建国以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时,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出现了因过分强调劳动教育而耽误、阻碍知识教育的现象,使劳动成为受教育者的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过分强调走向不强调或只是口头强调不实际执行,也是不对的。现在的劳动教育,有别于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参加劳动,也不同于70年代的“开门办学”。劳动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大学生成年累月地在田间地头、作坊车间。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适量的劳动中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劳动观念,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可见,劳动教育并不会阻碍知识教育,相反,据一些教育专家测试,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2 当前高等学校忽视、轻视或缺乏劳动教育现象严重

      

      一是大多数高校仍是采取口头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二是淡化劳动教育观念,实施劳动教育措施不力。三是劳动教育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材,没有纳入整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四是没有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课师资。五是没有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学校在选才、育才、用才的标准上仍是智育第一,在招生分配、评选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等问题上没有考虑到劳动教育的成绩。六是没有因地制宜地开辟多种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始终。七是没有奖励机制。八是在劳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和草率敷衍的现象。九是一些高校教师、领导本身就是“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持有者。

       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这样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自律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差;不愿去基层工作,去了的有些动辄叫累,怨天尤人;合作能力差,集体荣誉感不强,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爱惜公物,“长明灯”、“长流水”屡见不鲜。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劳动教育,但是通过劳动教育和锻炼,是可以基本上改变这些不良现象的。

      

      3 抓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如何搞,教育与生产劳动究竟如何相结合,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应该考虑到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改革。” “生产劳动、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怎样组织得更有计划,使这更符合于经济计划和教育计划的需要,应该加以深入研究。”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劳动教育既包括走出校门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也包括校内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公益性劳动,还有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基地劳动。目前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在解决好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抓好三个环节,即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公益性的劳动。

      

      3.1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在校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了解国情民情,将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能收到明显成效的活动,必须坚持和发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严格考评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目前,除了学校组织的少部分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外,其他分散的学生很少自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有一部分参加了工农业生产劳动,也未能及时总结。二是要坚持双向受益的原则,即学校育人受益和地方经济受益。通过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获得育人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其中,应把育人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注重地方经济效益是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3.2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活动在我国有着光荣的传统,曾出现过两次典范的高峰,第一次是1920年前后的勤工助学活动,第二次是1958年前后的勤工俭学活动。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大学中掀起了一个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活跃第二课堂为中心的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有三种类型,即劳务型、服务型、智力开发型。为了使勤工助学活动正规化、系统化,应该有专门机构统一领导,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建立勤工助学活动人员的选拔考核,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订立助学合同。此外,应大力提倡智力型、劳务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而不宜提倡经商性的活动。

      

      3.3公益性的劳动

      与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相比,公益性的劳动对大学生来说,吸引力相对小些。但是,公益性的劳动与大学生联系最紧,也最能看出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劳动素养。别的尚且不论,仅就高校卫生状况,就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差不多每个高校请了不少清洁工人。如果每个大学生真正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有主人翁责任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就不会乱扔垃圾,就会用承包或自愿的方式打扫校区的卫生。有的大学生在清洁工人打扫卫生时,还乱丢垃圾,并说:“我不丢,要你们干什么呢?”要改变他们的这些不良习惯和作风,途径只有一条:劳动――大量的公益性劳动。当前的大学生的公益性劳动是十分缺乏的。

      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时刻提防和或多或少地害怕大学生“闹事” ,因而对大学生采取压抑或安抚。如果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情况也许会变得好些。没有劳动教育的高等教育,使大学生们要么做小孩子,要么做客人。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变革,大学生们也开始关心社会,关心改革。但是,如果总是讲台上的空洞说教,是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的。

      总之,是劳动创造了世界。作为掌握科学知识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学习,把知识献给人民,把服务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N].人民日报,1958-9-20.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1.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