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对照材料 > 正文

    多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变及不变

    时间:2020-08-14 08:12: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多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变及不变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什么是副刊的“耐看”耐看当然离不开阅读时的思索和回味。如果说关注新闻是体现阅读的广度,那么细读副刊就是追求阅读的深度。然而,曾经风光无限深得读者之心的报纸副刊,近年来却出现衰落趋势

      2006年5月,龙应台以《从副刊看文化心灵》为题作了一次演讲。她指出,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出现、媒体渗进更多图片和影像等,使得报章副刊变成图片多、文字少、题材狭小,处于边缘化地带。例如,近年香港报业改革风盛,副刊版面有缩、有改、有裁。《人民日报》编辑、作家李辉说,“现在副刊和文学的关系和作家的关系是越来越遥远。新闻对副刊的渗透甚至取代使副刊的文化品位失却。副刊大多变成了快餐文化”。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内地报纸副刊的篇幅和气度不大。现在的报纸副刊的篇幅越来越缩小,报社规定都是1500字,你是著名学者,给你5000字。绝大部分的报纸副刊在整个报纸的功能萎缩,字数萎缩就容易变成豆腐块,变成风花雪月的日常琐事,没办法讨论大问题。”

      毫无疑问,随着网络的发达,随着读者的分流,副刊固有的地位动摇了。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副刊的辉煌已成了往日的记忆

      面对丰富多变的现代生活,面对快速更新的现代资讯,报纸副刊也需要在保持文化品位和求新求变寻求生存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本文以《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和《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为例,分析和探讨多媒体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模式

      《夜光杯》:不变中的变

      《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是目前市民报中历史悠久的副刊,60多年的时光流转,它被锤炼成一个品牌,生长成一棵文化积淀深厚的大树,发展成晚报综合性副刊的一个值得分析的标本

      在一个报纸强调注意力经济的年代,在许多报纸的版式频频变脸的躁动中,《夜光杯》的版式几乎是没有变化,一如既往的平民本色,不夸张,不花哨。有人认为它传统老式,缺乏视觉冲击力;有人认为它有一种不张扬的自信,一种不迎合的坚守。更为难得的是,《夜光杯》始终保持每天两个版,一如赵超构先生当年的设计:“副刊有两版,应当是又广又杂,不拘一格。总的原则是不要偏食,偏食缺乏营养。一个版雅一点,它是文史、札记、中外古今,谈修养的多;另一个版通俗一些,讲一点服装家具、讲小菜、电影明星。”

      赵超构先生的设计的确是独具匠心,显示了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和开明睿智。《夜光杯》的文章题材广、品种多、内容杂,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经典赏析、风物流连,无论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修养,都能在《夜光杯》的版面上找到他赏心悦目的文章。比如你能看到黄苗子的“苗老汉聊天”,也能读到秦文君的“傻瓜相机”;你能看吴冠中的《美丑缘》,也能读到黄茵的《咸淡人生》;你曾经看过季羡林的《人生漫谈》,也能读到黄宗英的《平安家书》;你能看到李辉《静听回声》,也能读到舒婷的《凹凸镜》;你能看到王蒙的《笑而不答》,也能读到张欣的《围炉夜话》;你曾经看到王元化的《清园书话》,也能读到沈宏非的《准风尚谈》……

      读《夜光杯》没有岁月流逝中飘浮无定的陌生与惶恐,而是常常有长路遇故交的温暖与欣喜。《灯花》《十日谈》《世象杂谈》《七夕会》等栏目既存当年的味道,又显今日的新鲜。栏目名称依旧,内容随着时代而变化更新。《夜光杯》的选稿不晦涩、不空洞、不局限,而是个性鲜明、内容广泛,经得起咀嚼。正如严建平先生所言,“《夜光杯》的散文,不是孤芳自赏的书斋文学,而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和广大读者共忧乐、同呼吸的宽阔的心灵通道。”显然,夜光杯追求的是兼容并蓄、广博丰富、雅俗共赏的风格

      《夜光杯》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也经受了时光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必定有自我更新与发展的能力,“星期天夜光杯”的出现就是《夜光杯》自我更新与发展的一种方式

      “星期天夜光杯”是一份由副刊《夜光杯》生发而来的综合性专刊,是《夜光杯》品牌效应的放大与延伸。每周日出版16个版面,由封面故事、夜光杯(随笔两个版)、连载、读书乐、谈话、音乐舞蹈、影视地带、民间收藏、东方大律师、百姓纪事、上海珍档、快乐作文、军事博览、都市专栏、动漫等版面组成

      封面故事、谈话,往往是由整版专题或两个小专题组成,以选题的新闻性与可读性带来读者的关注度;音乐舞蹈、影视地带、上海珍档、动漫、军事博览、东方大律师、民间收藏等版面引导和普及并重,注重读者的参与和互动,以信息量、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来满足不同兴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文化含量与时尚元素之间,在现代内涵与古典韵味之间,打造出充满市民生活韵味的海派副刊

      在新民网上建立“夜光杯博客”是《夜光杯》自我更新的第二种方式。如果说第一种更新是内容上的丰富,“夜光杯博客”则是传播方式的拓展。邀请有人气、有质量的作者加盟“夜光杯博客”,充分实现报纸与网络的互动,读者与作者的互动。网络突破纸媒的种种局限,制作集文字、声频、视频、图像等形式于一体的新文本,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显示了作者的个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网民。这样,《夜光杯》超越了单一的纸媒,也在网络的空间中生辉

      《夜光杯》有着不息的生命活力,在于它的平常与丰厚,它是自信大气的,又是温和可亲的。任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夜光杯》透出的光亮成为读者记忆中温暖的相知,会心的默契

      《天天副刊》:变化中的不变

      如果说《夜光杯》是一个丰富睿智的成熟中年,那么《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就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翩翩少年”在版式上是追求醒目亮丽、花样翻新,采用大标题、大字号、大图片突出主打文章,以大胆新奇的版式语言迅速吸引读者的视线,与《夜光杯》的版式构成鲜明的反差,代表着都市报一种新兴的副刊版式

      运用新颖的版面语言,是《天天副刊》对副刊面临的瘦身威胁做出的积极应对。而《天天副刊》的内容设计,才是它敢于天天强势推出的重要保证。《天天副刊》的内容设计,遵循了“分众”的概念

      “分众”的基本含义,就是按照细分标准,即读者在阅读动机、阅报习惯特征、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别,将读者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一份报纸可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若干读者群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读者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栏目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找对人、说对话,让目标读者群成为固定读者群

      《天天副刊》在周一到周五推出的大栏目为“非常感受”。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城市人的生活目标变得多元,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变得丰富,城市人的心情起起落落,城市人的人生轨迹变得曲折多姿,城市人需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克服焦虑与迷惘,需要一个敞开心扉,互动和沟通的交流平台。“非常感受”,就是这样一个注重读者参与和互动的交流平台。如《给80后结婚的份礼钱》《一个想复读的高考生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从这些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喜忧,他们渴望倾诉的内心。《被爱情遗忘的蛋》《大学里的那点荒唐趣事儿》《我家阿姨的脱口秀》《龅牙女遭遇牙医男》《和小偷谈心》这种类型的文章以轻松幽默的文字叙述日常生活中的百姓趣事,给现代人的心灵减压。“非常感受”中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偷听北京”的小栏目,以文字实录在公共场所听到的私人谈话,带着生活的原汁原味。

     

     逢周六推出的“作家专栏”,则保持了由文化的含量和思想的内涵带来的审美的高度。以国画的风韵来展开“作家专栏”的版式和配图,让整个版面文图和谐统一,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暗香。从维熙的《清明花语》、肖复兴的《早春二月的思念》读出了岁月淘洗后情感的纯粹,刘心武的《1978,为爱情恢复位置》回顾当代文学如何突破极左文艺的桎梏,在创作中重新表现爱情的过程,《涂了漆的苗寨》流露的冯骥才的思考和呼吁:抢救文化遗产的第一线,需要学者,需要学者中的志愿者

      显而易见,从栏目的设计到版式的创新,“北青报”的《天天副刊》代表的是都市报新副刊的模式,变化和发展是它天天现身和露脸的必要条件。但是《天天副刊》并没有抛弃传统副刊的人文内涵,而是让它以醒目而独立的位置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

      副刊贵在创新与突破

      无论是《新民晚报》的《夜光杯》,还是“北青报”的《天天副刊》,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创新,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是他们的变化都是根据自己报纸的定位与风格而设计的,体现了他们对各自目标读者群的设定、发现与确认,因这两张报纸的风格与定位不同,目标读者群也不尽相同,所以两家副刊的变化方式也全然不同

      分析了这两家副刊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与报业间的激烈竞争采取的变化与生长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报纸的生存模式不是单一的,副刊的生存模式也不是单一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多元,关键是要看设计者对市场和地域文化的认识,对目标读者群的判断,对报纸定位的确认,以及对报纸与网络的差异的把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创性和个性,不是盲目地变化,也不是盲目地模仿,没有完美的公式可以普遍都适用。副刊一味地瘦身,并不能保证新闻的强势;强调市场化和与读者互动,也不是必然要弱化副刊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在一个知识更新和信息传播极快的多媒体时代,报纸和新媒体的竞争、报业内的竞争无可避免,而且还会日趋激烈。提高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的是长期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坚守,还是变化,都要通过面对市场、面向读者,不断适应、不断发现,不断引导、不断分析后的理性设计,关键是要实现差异化竞争

      如果说现代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接受信息的载体和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被巨量的信息淹没了,而阅读副刊,让现代人在过度的信息包围中拥有一颗善感的心,阅读副刊可以帮助我们修复心灵的倦怠,提高自我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副刊是我们释放情感,沟通交流,展示思想发展的空间。■

      (作者系新闻晚报主任编辑)

      注释:

      《夜光杯的文化积淀》,《新民晚报》2006年10月15日

     1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