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给世界活力的外来移民】 中国有哪些移民城市

    时间:2019-02-06 04:33: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全球化时代地球真的成了一个村,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人口频繁流动、迁徙已成为日常现象。移民比例最高地区也是最发达地区,如北美13%和欧洲7.7%,因为人们总是向存在经济机遇的地区迁移。全球现有国际移民近2亿,比30年前的8400万增加一倍多。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来文化落后,但先后任用卫国人商鞅、楚国人李斯等“客卿”维新变法,一跃而为当时第一强国,最终统一中国。外来移民总能给世界注入非凡的活力,移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会产生更强大的创造力。
      
      外来移民使美国永葆青春
      
      美国的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
      在美国建国之初,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奴隶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也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1864年,林肯总统游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3Lk.~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对愿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提供路费。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增长有限,但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迅速。
      在移民潮中,美国无需教育和培训就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曾被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移民美国后,凭借其盗取的英国纺织业的秘密,在美国成功复制出了高效棉纺机。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电报之父萨缪尔・莫尔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二战中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大批欧洲科学家移民美国,更加增强了美国的科技实力。
      在来美国的移民中,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以男子居多,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在美国东部的隧道和铁路工程中,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北欧人是主力。在著名的“西进运动”中,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的建设。至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铁路沿线还可以看到―个中文题字的金属牌匾,上书“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后来成为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外来移民还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为拯救联邦、废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贡献。欧洲1848年革命后,大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舒尔茨少将。他1852年移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领兵打仗,为了鼓动德国移民支持林肯,他穿梭于美国各州进行演说,总行程竟达近4万公里。
      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从1882年开始,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其中的规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但移民对美国的贡献逐渐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
      美国对科技移民采取优先接纳的政策,有时配额紧一点,如发现英才向欧洲流失,又赶紧放宽。这使其稳固地保持科技强国的人才资源优势。还有―部分是职业移民,这些职业科技含量不一定很高,但属于美国社会短缺的行业。2005年4月美国国会参院通过修正案,增加13万个职业第三优先移民一般类(技术劳工、专业人员)签证名额,其中一半专给护理人员,以缓解美国的护士荒。
      除合法移民外,全美境内约有非法移民1200万,墨西哥及拉美人士居多。他们承担了最脏最累的劳务,减轻了美国居民的负担,活跃了美国城乡的经济。美国舆论有的主张非法移民合法化,甚至指出:“美国人不应忘记,美国的伟大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移民造就的。移民不论身份,都希望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但是更多更强的声音是遏阻非法移民。
      
      法国:文化要包容才能避免骚乱
      
      从历史、文化、传统上看,法国都不是反移民的国家。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国不仅是接纳移民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也是对移民较为宽容的国家。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时,移民人数已超过百万。目前法国有移民400万,如果把前几代已经入籍归化的移民也算进去,总数约为1200万,也就是说,1/4的法国人具有外国血统。法国被称为“移民的故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从意大利、波兰招进劳动移民。此外,还从西班牙、希腊、俄罗斯等国吸收了不少难民;二战后,法国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光辉三十年”,大量从非洲前殖民地国家吸收劳动移民。移民为法国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两名巴黎郊区少年为躲避警察追赶而触电身亡引发了大骚乱,成为自1968年学生运动以来法国最大的社会动荡。这暴露出法国移民政策的弊端。法国的移民门槛一直很低,但“宽进严入”,移民来到法国以后很难再进一步。相比之下,美国吸纳的大都是高学历的技术移民,低素质的移民多以非法途径进入。而法国人先是接受大量单身劳动力,当―个移民落脚后,身后“七大姑、八大姨”也就以“家庭团聚”的方式合法地相继来到法兰西。近几年连本土法国人也面临就业压力,缺少―技之长或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移民,就更难安居乐业。
      法国人向来骄傲,与英国、荷兰等鼓励多元文化不同,对本民族文化充满优越感的法国人对移民采取的是“同化政策”。在法国人看来,作为移民的少数民族要融入法国社会,只能逐渐放弃自己的文化特性。从法律上讲,移民加入法国国籍后,享有法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然而,种族歧视、就业歧视、宗教文化歧视等,让移民及其后代很难融入法国社会。法国曾通过法令禁止穆斯林女生在学校戴头巾。这个禁令使得穆斯林们感到隔阂。参加这次骚乱的青年都是感到被边缘化的移民的后代,他们既无法融入法国,也无法重拾自己的原生文化。
      法国政府不惜巨资在城市郊区建设低收入住宅区,提供给移民住。这本来属于善意的举措,却带来糟糕的后果――这些新的住宅区慢慢成为与主流社会隔阂的贫民区。巴黎近郊移民聚居区成了天子脚下的无政府王国。据统计,这样高移民人口、高失业率、高犯罪率的“三高街区”在法国有90O多个。
      法国有4个城市移民最多:巴黎,里昂,马塞,里尔,都是在工业大生产时有大量移民涌入。1880 年起,里昂周边地区的法国人到里昂找工作,象现在中国的民工涌入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一样。里昂政府在郊区建造公寓,劳工们就住在那里。劳工来的地方不一样,政府生怕他们居住在一起有冲突,所以分了好几块区域来建造居住地,非洲来的住东北角,亚洲来的住东面。阿拉伯人居住区都在RHONE河的东面。随着后来城市的发展,这里变成了市中心,但贫富割据的局面在地图上还是一目了然的。
      骚乱后的法国将更为严格地“挑选”移民。原来允许在法国生活10年以上的外国人取得法国国籍,即便这些外国人是非法移民。而根据修改后的法律,已在法国定居的移民把他们的亲属带到法国将需要比过去更苛刻的条件,比如,他(她)必须出示收入证明,表明不是靠政府补贴生活。但要避免移民的骚乱还需要文化上的包容。
      
      加拿大:多元文化融洽共处的“移民天堂”
      
      加拿大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0-11世纪,北欧人从格陵兰岛渡海来到今纽芬兰省海岸。16世纪,法国航海家首次登陆加拿大东海岸,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17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殖民加拿大,随后法、英殖民者就这块新大陆的控制权发生多次战争,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19世纪中叶,加拿大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加拿大自治领。1931年,加拿大在英联邦内获完全独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占全国总人口的97%。民族构成以英裔(40%)及法裔(27%)-为主。亚洲移民中,以华裔及日裔为主。民族构成决定了加拿大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
      时至今日,加拿大执行着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宽松及灵活的移民政策,每年有十余万技术人才及商业人士移居加拿大。移民的权力在加拿大宪法中得到充分保障,各民族在多元文化中相处融洽。因此,加拿大素有“移民天堂”的美誉。
      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僧人就曾经在加拿大抵岸,但真正大规模的华人入加则开始于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成千上万的中国南方沿海贫苦农民漂洋过海,沿旧金山北上到加拿大谋生。他们干最苦最累的工作,修铁路,做仆役,却不能和其他移民一样同工同酬。他们不但不能享有政治权利,还被征收苛重的“人头税”。2006年6月22日,面对着来自全加各地的一百多名“人头税”缴纳人、遗孀及后裔代表,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用生硬的广东话“加拿大道歉!”,正式向全加华人公开道歉。
      对加拿大这样一个国土广袤、人口稀少的国家来说,移民是其经济发展的支点。同化和排外的政策已被加拿大的历史所否定。70年代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加剧,加拿大要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只能用一种能使各种肤色的移民都安居乐业的政策来治理国家。加拿大每年都有新移民加入,20多种文化也在加拿大土地上和谐地相融共处。港、澳、台及大陆的华人移民也大量增加,许多华人都把加拿大视为寻求海外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西方各国中,移民一直是填补人口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欧洲有大量的穆斯林移民,北美洲则有大量的亚洲移民。在加拿大,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向这里输出移民最多的国家。然而问题是大城市人太多,小地方人太少。新移民落地后一般选择在几个大城市落脚,造成这些地方的移民人满为患。都说移民人才浪费,博士只好去开出租送pizza。但是政府却不愿意多给大城市拨款进行安置,因为这样做无异于鼓励更多移民在大城市落地。相反,偏远地方需要大量人口补充,但是没有人愿意去。为吸引移民去偏远地区定居,联邦政府曾经提出过一个计划,就是强制新移民在落地之前同意先到偏远地区居住几年,但这个提议遭到社会各界批评,被认为是在搞歧视,制造二等公民。
      
      意大利的良法美意:“大敖”非法移民
      
      2006年5月22日,意大利新任移民部长费莱罗表示,他倾向于放宽大赦非法移民的规定,将使在意大利已经有工作的非法移民身份正常化。意大利过去也多次大赦非法移民,但申请人的数量远远超过批准的准住证数量。费莱罗表态两个月前,便有超过50万人排队申请18万个准住证。为了解决非法用工等问题,现任政府提出给予所有名额申请者合法身份。
      意大利成千上万的小生意经营人都雇用了非法移民,其中很多来自非洲。前政府的移民政策只允许从事长期工作的人申请移民。部分非法移民当初是合法抵达意大利的,但要续签为期一年的工作准许证,可能需要等上十八个月。所以许多移民情愿不再申请而直接打工,这样他们就成了非法移民。这些人已经在意大利定居,而前任政府遗留下来的情况迫使他们打黑工,也导致地方政府损失了税收。
      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意大利人希望驱逐非法移民,但三分之二的民众称他们愿意让有工作的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如果费莱罗这一计划获得实施,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背道而驰。目前,收紧移民政策已成为西欧发达国家的趋势。英国将于2007年实施的新移民法对技术移民引入“计分制”,防范滥用政治庇护等,以确保有计划地吸收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同时加强边界控制电子化,严防非法移民。曾是欧洲最开放的国家的荷兰,移民政策也正趋于强硬,新的移民考试将不会说荷兰语的移民拒之门外。德国选留高科技人才,制定了方便遣返非法移民的政策。意大利实现了承诺,2006年7月21日正式宣布把51.7万非法移民的身份合法化。
      2004年,意大利政府就大赦了63万名偷渡移民,它“创下了欧洲国家历史上大赦人数最多、时间最快、手续最繁锁的纪录。”当时意大利警察局共向国内的非法移民发放了634,728张居留证。那次大赦还为国库增加了3亿s300万欧元的收入,因为那些为雇员申力合法身份的公司首先要交纳290欧元,此外还要为每个申办雇员交700欧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行这项大赦法令的两个意大利政党领导人一向被视为是最仇视外国人的。这条法令由“北方联盟”的民粹主义者柏希和“民族联盟”的后法西斯分子菲尼签署,其目的是结束外国劳工的非法偷渡,并使新移民潮的接待规范化。这次大赦响应了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号召,他曾要求意大利、奥地利、希腊和德国“更大幅度地开放边境”,因为这些国家的本国人口“到2050年会下降四分之一”。
      2004年,迫于无奈的西班牙政府也决定对非法移民实行“大赦”。不料,“大赦”却引来了一波更为汹涌的偷渡狂潮。而西班牙在摩洛哥的两个飞地――休达和梅利利亚就成了非法移民进入西班牙的桥头堡。梅利利亚和休达原来是北非国家摩洛哥的领土。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这里。长期以来,这两座城市也是非洲非法移民进入欧洲大陆的门户。每周都有两到三艘满载非法移民的渡船在西班牙海岸靠岸。看来“大赦”的方式对西班牙不能算是良法美意。   
      英国历史上的“农民工问题”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始于15世纪末,止于19世纪中叶,经历了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这一转移从圈地运动开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当时英国还没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阶段,所以从土地上被驱赶的农民,除少数人受雇于农场和手工业工场外,绝大部分人成为生计无着、到处行乞的流浪汉。他们逐步向城市转移。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200多年里,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禁止他们到处流浪,通过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爱德华六世在位时,于1547年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健康流浪汉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烙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被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然而,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农村失地农民的流浪问题,1549年在诺克福郡、1554年在肯特郡都发生了农民起义。
      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进城流浪农民的问题,是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并不是失地农民的过错。惩罚不如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最先,英国政府允许对无劳动能力的和老弱病残等流浪汉进行救济。1535―1536年的法令规定,市政当局要“慈善地接待”乞丐,救济他们,使之不会再公开乞讨。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英国对贫困人口开始了政府补贴制度,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工资标准。对工资达不到标准者,由政府给予补贴。
      除了向本国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外,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就开始向新大陆和海外殖民地移民。移民中大多数人是“在母国被当成多余而有害的人”,1834年,英国皇家委员会正式建议,将有劳动能力的贫民移民海外。这样,大批移民以仆役身份来到北美,俗称“契约仆”。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南非、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英国殖民地都是英国缓解国内流动人口压力的理想之处。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英国严格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国外。因此到国外的移民,基本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英国工业化初期,失地农民本来可以谋到―份工作。但是由于当时工厂工作条件恶劣,工资非常低,而且工作时间很长,一般每天工作时间在15-18小时。广大失地农民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特别不愿意在工资极低、条件特差的工厂,受老板和工头的剥削压迫。因此他们宁愿继续行乞、打短工或依靠亲友的资助,而不愿到工厂做工。这就是失地农民变成流浪汉而被看成“懒汉”的原因。但是到工业化中后期,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下,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改善。这时,失地农民就愿意到工厂工作。而非农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领域。
      这一时期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在找到工作后,很快又失业。英国政府以各种方式培养游民的劳动习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拥有某种技能,能独立谋生。直到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基本保障了失业工人和贫民的利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即使没有找到工作,也不会再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会给社会带来大的冲击。

    相关热词搜索: 移民 带给 活力 世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