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时间:2020-05-21 11:42: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松

    【编者按】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所创造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来理解、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只重结论与应用,忽视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弱化模型思想的培养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期话题围绕“重视模型建构过程,强化模型思想培养”展开。

    何为“数学模型”?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按广义解释,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式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都可称之为数学模型。按狭义解释,只有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才叫数学模型。这也正是当今应用数学中数学模型的原意。

    从历史角度看,有了数的概念,就有了数学模型。例如,原始人“结绳”计数,本质上就是对数学模型的运用。在数学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从源于丈量土地所建立的几何学,到为解决力学、天文学问题而诞生的微积分,都可以说是数学模型。“建模”是数学发展最初的原动力。当然,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数学的发展不仅仅止于模型的建构。

    对小学生而言,不必细究数学模型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关键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在平时的问题解决中,要逐步养成模型意识,慢慢地形成模型思想,这才是数学学习之要义,也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任务。

    关于模型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阐述是:“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这里对数学建模的刻画,删繁就简,突出了三个主要环节,即让学生经历“问题抽象→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全过程。同时,也间接表明了这里采纳的是数学模型的狭义解释。显然,从操作层面,《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了模型建构的具体方法,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前面两个环节,更不能缺少。学生如果缺少了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就不太可能有效地形成模型思想。上述数学建模的三个主要环节,恰似“整条鱼”。“问题抽象”和“建立模型”相当于鱼头和鱼身,“解释应用”处于鱼尾的位置。试想,只有鱼尾,没有了鱼头和鱼身,这条鱼何来生命?怎么可能有力量?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大家再熟悉不过,许多教师都有精彩的教学演绎。现在我们从模型建构的视角来分析,究竟怎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学。

    鸡兔同笼问题: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从上面数,头有35个,从下面数,脚有94只,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书中给了一个不太好理解的算法。具体如下:(1)将所有动物的脚数除以2,也就是94÷2=47。每只鸡有一对脚,兔子有两对脚。(2)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就应该有35对脚,但事实上有47对脚。(3)如果将一只鸡换成一只兔子,用47-35=12,说明需要有12只鸡被换成兔子,这就是兔子的数目。(4)知道了兔子的数目,也就知道了鸡的数目。

    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的方法要比《孙子算经》中的方法好理解,且更加“机妙”。比如:假设所有的动物同时举起两只脚,那么由于有35个头,所以一共举起了70只脚。由于鸡只有两只脚,那么多出来的94-70=24只脚,全属于兔子,所以兔子一共有12只,剩下的都是鸡。

    还有的教师方法和上述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假设鸡用两只翅膀撑地,相当于有了4只脚,一共有35×4=140只脚,那么多出来的140-94=46只脚,全属于鸡,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所以鸡有23只。

    上述《孙子算经》的方法,不缺巧妙性,但不太直观,或者说不具备结构性。不具备结构性的结果,就是没有通用性,无法让人举一反三,因为这个方法只针对这个特定的问题有效。若把问题改一下:假如若干辆三轮车和汽车(四轮),一共有20辆车,有65个轮子,请问汽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这个问题就无法用上面的方法解决,无论先把车辆的轮子除以3,或者除以4,都不可以,因为65既不能被3整除,也不能被4整除。“举脚”和“撑地”两种巧妙的方法似乎也不太适用。

    这道题在古代就没法解了,中国古代有不少数学著作流传下来,里面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中国的这些数学论著有一个缺陷,就是它们给出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解法,而不是一套系统的方法(或者说模型)。

    今天小学里教的方法在通用性方面要比古代的方法好了不少。通常学校里会这么教:(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应该有35×2=70只脚。(2)但是现在有了94只脚,多出24只,就应该是由4只脚的兔子造成的。(3)如果我们用一只兔子替换一只鸡,就会多出两只脚,那么,替换24只脚需要多少只兔子呢?(4)24÷2=12,于是就有12只兔子,剩下的就是鸡。这个方法可以直接解决上面汽车和三轮车的问题。

    今天在学校里,如果遇上一个好老师能把鸡兔同笼问题讲透,学生是能做出汽车和三轮车问题的。当然会有一些同学不会做,因为他们只是记住了鸡兔同笼算法,不会应用到其他问题上。这些学生要考高分,只好多做题,把三轮车的题目做一遍,再把其他相似的题目也做了,于是就很辛苦。但是即使能够灵活运用鸡兔同笼的解法,大部分人也还是不能解决所有这类问题,比如再出一道题还是做不出来:红皮鸡蛋5元3个,白皮鸡蛋3元2个,小明花了19元,买了12个鸡蛋,问红皮和白皮鸡蛋各有几个?这个问题其实是鸡兔同籠问题的变式,但是上面改进的鸡兔同笼的解法也不管用。那么能不能针对所有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寻找答案的思路呢?或者说搭建出结构化的模型呢?

    美国人的教法很有趣,在小学里他们不教学生那些需要技巧的解法。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列表的笨方法。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他们先让学生明白,兔子的数量不能超过94÷4=24只,然后就列一张表,从24只开始往下试验,看看脚的数量有多少。(表1)

    吴军先生说,当时看了他们的教科书,就想美国人真笨,果然数学学不好。但是,发现他们再做其他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以从上述过程中受到启发,比如前面的鸡蛋问题,美国人也是列表。(表2)

    事实上,只要是有整数解的各种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都可以用列表这种笨方法解决。也就是说,美国小学的做法实际上是交给了学生一个很笨的,但是很通用的工具。这样,能解决一个就能解决很多,虽然办法很笨,很花时间,但总不至于让学生们无从下手。至于那些解题技巧,他们很少在小学里教,省得大家学不会,有挫败感。上述笨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列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据变化的趋势,慢慢地就会知道大约从多少开始试验,而不是永远从零开始。相比之下,中国学校里教的那些聪明办法,常常和具体问题有关,除非是悟性很好的学生,普通学生并不容易举一反三,因此家长总是责怪孩子笨。

    在这一类问题中如果数据很大,列表或者画图就不现实了。这时,教师会告诉学生,别着急,到了中学(或者小学高年级),学了解方程自然就会了。

    很多人在离开了学校之后,除非辅导孩子,可能一辈子不会用到解方程了,以至于质疑为什么要在中小学里学习它。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方程是现实世界中,刻画相等关系的最美丽的模型,是一个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脑子里很多想不清楚的数学问题变得富有结构性,从而变得直观简单。

    还是以上面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我们只要假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就有(35-x)只,于是就有方程2x+(35-x)×4=94。或者列两个方程,假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就有方程组x+y=352x+4y=94。对于汽车和三轮车的问题,相应的方程是3x+(20-x)×4=65,或者x+y=203x+4y=65。

    对于鸡蛋的问题,我们可以稍微转换一下条件:红皮鸡蛋5元3个,也就是每个■元;白皮鸡蛋3元2个,也就是每个■元。设红皮鸡蛋x个,则白皮鸡蛋为(12-x)个。于是就有方程■x+■(12-x)=19。我们也可以把问题稍微变一下,也是一样的解法。原题改为:红皮鸡蛋3个一盒5元,白皮鸡蛋2个一盒3元,一共花了19元买了12个鸡蛋,问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各有几盒?

    假设红皮鸡蛋x盒,白皮鸡蛋y盒,就有下面两个方程:3x+2y=125x+3y=19,x和y分别是2和3,于是我们就知道两盒红皮鸡蛋有6个,白皮鸡蛋三盒也是6个。

    上述三个(组)方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解出来总是不难的。如果不教会他们建立方程这个模型,掌握这个工具,让他们苦思冥想,这几个问题还真有点烧脑筋。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是一种解题工具。这种工具有一整套合乎逻辑的解法,只要通过一个问题掌握这个解法,就能把成千上万的问题解决掉。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正道,而不是去做更多的题。

    综上,关于鸡兔同笼类问题的教学,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可以这么统计下:(1)不排斥上述若干特殊性解法的巧妙性及部分通用性(比如鸡兔情境不变,只变相关数据),但要出示上述三轮车与汽车的变式题,让学生自悟到特殊性解法的局限性。(2)不否认假设都是鸡(兔)的“通法”,但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样的通法仅是“局部有效”,面对上述鸡蛋类变式问题,又显得束手无策。(3)重点做好三件事——①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纯数学问题。上述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就是,在■+▲=35,且■×2+▲×4=94的前提下,求■和▲各等于多少的問题。②让学生充分体验“列表法”看似麻烦、其实有效的好处,感受数据变化的趋势,体会列表模型的通用价值。③让学生自己感受列表法的瑕疵,产生需要更高级工具(模型)的欲望,适时引出方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程工具在解决此类问题中无所不能的强大性。(4)适当练习。重在把形形色色的题目抽象成同一类问题,把自然语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用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列出方程。

    如此,教师的主要教学精力在于强化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学生学会把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触类旁通,自己就可以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这大概就接近了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可能才是数学教学的王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经典诗作《放言五首·其三》中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对于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师不可“急于求成”。“鱼尾”需要,但“鱼头”和“鱼身”更需要。如此,方可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三日 试玉要烧 辨材须待七年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