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纲要”课程的思考

    时间:2020-12-07 03:59: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起着关键作用,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纲要”课教学过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现实需要,也有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章从“纲要”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运用历史名人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实践运用中创新教学方法、建构支撑教学需要的新模式四个方面探讨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关键词:历史名人资源 思政课 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重要的思政理论课程之一,还具有历史性和政治学科的双重性质,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规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信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但是在“纲要”课程讲解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说教历史,学生被动接受,使得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无趣,学习兴趣全无,为了改变现状,高校教师需要根据“纲要”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现有资源开展创新式教学。

    我校地处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重庆市,重庆历史悠久,历史遗迹、遗址众多,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历史名人,知名度很高。将这些历史名人转换为教学资源,运用重庆地方历史名人资源加强教学改革,让大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达到真正育人目的。

    一.当前“纲要”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纲要”课作为大学生必修思政课程之一,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精神培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又使得该课程教学缺乏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理论知识、学生聆听和记忆的方式讲授,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新意的接受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思维特点,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内容缺乏兴趣,以应付和得过且过的状态来学习,这与“纲要”课程教学目标和新时期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无法让大学生真正深入历史文化,更不利于大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纲要”主要阐释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学习近现代历史事实,让大学生认识“两个了解”、领会“四个选择”的必要性。大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会接触到中国近现代历史内容,因此部分教学重点会和初高中历史课以及其他思政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新鲜感,如果还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势必会让大学生感觉毫无新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受教育者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发生了重大改变,新时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更为多元,思想意识形态也更加开放,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但是他们也缺乏对思想和事物的甄别区分能力,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主观意志不稳定,既可以认同正能量和主流价值,也会受到錯误思想的指引而偏离航向。对于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实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已经很熟悉,因此他们不能满足于大学教师还像中学教师一样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他们更希望有新的教学模式出现,扩展知识范围,提高思想认知,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变迁。

    从研究教材的角度看,“纲要”课教学要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历史名人资源教学为突破口,可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教法单调等问题。由于教材知识性强,知识点多,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机械死板,说教气氛过浓没有新意,相反,抓住历史人物教学这个关键点,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问题。

    从研究学生的角度看,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术性大学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并不是十分重视学情的调查,只管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所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从创新教法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学习情境,从多维视角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陈旧落后。

    二.运用历史名人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运用历史名人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纲要”课既有思想政治理论的贯彻,也有大量历史资源的运用。通过对历史名人的介绍以及参与历史事件的评述让大学生了解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和革命过程的艰辛,学习历史名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除了运用解读历史名人事迹的方式,还可以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查阅重要史料以及历史名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英勇救国的精神都是“纲要”课教师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让大学生感知历史就在身边,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将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格素养。

    实践上有效提升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教学实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生要把课堂上的理论和精神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将重庆历史名人资源有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会深切感悟身边的历史故事,增加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实践教学中通过全方位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加强与各历史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实现地方历史名人资源的教育实践价值,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在实践运用中创新教学方法

    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纲要”课,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走访了解,具体分析不同类别的资源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的影响和推进情况。同时,大量收集历史名人资源方面的著作,分析整理历史名人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把创新方法付诸实践,目的是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力求使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将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融入到“纲要”课教学中,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时效性,将历史名人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是思政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学院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推进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一穿插教学法。即在讲述“纲要”课程内容时,顺时插入与历史进程相关的人物介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来巩固学习内容,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深入历史进程;其二专题人物教学法。借助重庆丰富的历史人物资源,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整合成专题教学内容,运用专题概括的方式讲述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文化专题、科技专题、历史进程专题、重要历史事件参与者专题等等;其三学生实践参与法。前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重庆历史人物故居等,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历史的厚度,带着真情实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重学习“纲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其四师生交流教学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和老师讨论的过程也是对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的过程。在重庆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还可以组织学习沙龙讨论会,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历史名人资料,开展辩论和讨论,用科学发展观评判历史,提高思想境界。

    四.建构支撑教学需要的新模式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一套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和教育改革环境下,适应学生、教师需求的“纲要”课教学讲义和案例资源库,为本地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较高价值的参考样本。

    基于“纲要”课程具有知识性强、历史人物众多等多重特点,通过重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秩序,将课程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放在课前,组织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教材、相关著作、网络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人物教学在大学生德育、爱国、信仰等培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间协作学习以及课后成果汇报(如现场辩论、历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实现课程知识点的内化,实现大学生与历史人物的“零距离”接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历史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国家面临发展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创新驱动发展”同样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纲要”课程,建构支撑教学需要的新模式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丰富理论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水平。通过采取模块化(项目式)教学、专题讨论、(历史人物)学术讲座等,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近现代史理论知识。第二,加强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如教师带队实地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对接学校学生党员服务站、开发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等,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纲要”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形成一条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新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实现“纲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阳素云.地方名人历史渗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分析——以湖南邵阳地区为例[J].才智,2016(20):48-49.

    [2]张国义,王凯凯.习近平历史论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5):13-18.

    [3]段治文,鄭玥.关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4):59-63.

    基金项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性研究”(项目编号:JG201923)

    (作者介绍:芦智龙,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 纲要 运用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