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计划 > 正文

    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D

    时间:2020-09-08 13:00: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XX县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方案 (2018—2022年)
    (征求意见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五个总体要求中“生态宜居”作为关键一环,只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为加快推进我县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XX市农村牧区生态振兴工作方案(2018-2022年)》、《XX县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制定《XX县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2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XXX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我县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乡村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格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牧区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XXXX屏障、建设美丽XX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按照生态环保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建设,重点整治XX河和XXXX流域内人口密集的村庄,保障好农村牧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整治、村容村貌等工作,提高综合整治成效。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环境状况、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区别不同情况,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注重实效,科学选取治理技术和模式。坚持以“用”为核心,把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农民在“用”的过程中受益,在受益的同时履行应当履行的环保责任。

    (三)全面部署,分布实施。凝聚各方力量,联合各职能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分布实施。采取示范引领,整合资金投入,以哈沙图等示范村带领其他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四)创新机制,市场运作。不断完善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市场主体,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利用市场力量,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广泛动员乡贤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元化的投入模式。

    (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县政府是改善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规划编制、资金保障、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三、目标任务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系统治理,在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重点区域绿化,加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和湿地的恢复能力,着力在增资源、调结构、提质量和促效益上有所突破。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森林、湿地、重点生物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到2020年,全县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20%;
    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30%、年土壤流失量降低20%。

    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XX%以上,对矿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达到XX万立方米,煤矸石年综合利用率达到XX%,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XX%,植被覆盖率达到 %,森林覆盖率达到 %。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到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X%。生活污水处理率≥XX%,居民饮用水合格率≥XX%,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X%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XX%以上。

    2018年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以上;
    2019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以上;
    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厕所“应建尽建”。到2022年,XX%以上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的基本要求。

    (三)农牧业绿色发展 加强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持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绿色生产方式。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建设矿区生态型农牧业样板区。建立农牧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

    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布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组建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XX%以上,化肥、农药施用率先实现负增长。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探索建立秸秆收储运利用体系,提高秸秆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X%以上。到2020年,打造2-3处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发展样板。

    四、重点工作 (一)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全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造林补贴试点、外援贷款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生态移民迁出区、矿区复垦区保护和修复,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严格执行禁牧制度,加大乱垦、乱牧、乱伐治理力度,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有序开展河湖管理界限划定,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现全县河湖管理全覆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完成村村绿化工程,稳步推进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绿化等地方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绿色环抱的生态环境。到2022年,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 %,森林覆盖率达到 %。

    2.推进采煤区修复与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牧区采煤区综合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组织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加大以采空区、沉陷区、露天剥离坑及排土场等为重点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恢复矿区农牧业生产功能。探索多元化生态修复,重点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矿区。对政策性闭坑煤矿,因地制宜采用挖剥回填方式或裂缝充填措施对塌陷区进行治理,实现闭坑煤矿和历史遗留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全面治理。对开采后的露天矿区,采取建设小果园、种植小杂粮、营造原料林等修复治理方式。对有条件的采煤沉陷区,实施景观化改造,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城郊绿色旅游。强化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对煤矿粉尘污染和运煤道路、运煤车辆及整体区域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改善XXXX、XXXX等矿区生态环境。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60%以上,对矿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达到20万立方米,煤矸石年综合利用率达到2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0%。

    3.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改善农村牧区水土流失状况。强化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配合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压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以重点工程为支撑带动面上治理。到202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20%;
    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30%、年土壤流失量降低20%。

    4.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草原、森林、河流等为重点,构建和完善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严格执行禁牧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草原保护制度,结合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禁牧禁垦奖惩措施,将“两禁”工作与补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统筹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全县基本农田纳入耕地保护补偿范围。积极争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妥善处理好封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关系。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

    专栏1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乡村生态建设成果巩固: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采煤区修复与治理工程:对工矿区的复垦区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加快复垦区生态恢复速度。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60%以上,对矿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达到?立方米。

    农田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开展农村牧区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对城镇区周边进行局部微观改造,采用抚育修剪等措施对脏、乱、差以及层次不齐的绿化林带林木进行系统性梳理和修复。对XXXX旅游区、XXXX东联旅游区、XXXX及XXXX湿地周边进行全面的景观品质提升,对旅游景区周边荒地和疏林地进行还草原、还湿地。对XXXX镇和XXXX镇农牧区进行全面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区煤矿处理中水对缺水的嘎查村进行引水灌溉,降低绿化成本。

    (二)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牧区为重点,以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饮用水、畜禽养殖、村容村貌及工矿区等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分年度、分批次有序推进XXXX个建制村以及重点工矿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施以下工程:
    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生活垃圾分类采用分类治理和集中清运相结合,片区治理与就近简易治理相结合。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分三年有序推进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程,完善村庄垃圾集中清运与资源化处理系统,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模式。优先利用现有设施收集转运处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对超出处理能力和没有达到处理标准的设施应及时进行改造升级,确保达到处理标准和要求。在每个镇至少建设1处垃圾中转站,相邻乡镇可共建共享1处中转站,XXXX个行政嘎查村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收集车辆,按每6户配置1组垃圾桶,原则上常住户50户以下的嘎查村配备1名保洁员,50户以上集中居住村庄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池,垃圾收集分类后就近进行处置。在XX河、XXXX河等河流附近和邻近水源地附近不得搞集中填埋,防止污染水源。2019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经过整治的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2.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在人口较集中地区建设的12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提高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收集率,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镇区周围及人口较集中地区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60%。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实施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500m³/日以上规模(含500m³/日)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处理规模在500m³/日以下的执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针对重点流域XXXX、XXXX周边必须采用集中收集运送处理或采用小型的净化槽等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处理达到农业灌水标准,进行二次利用灌溉或洒水降尘。

    3.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对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科学编码并划定水源保护区。对供水人口小于1000人的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保护范围。继续推进全县城区、镇、农村各类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规范化建设和监测监督工作,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如XXXX镇截潜流水源地风险源较多,要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以及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发布、备案、演练等工作。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建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地定期监测制度。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全面排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风险隐患。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建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地定期监测制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全部实施封井回填,按照实际情况可建设垃圾填埋场或进行矿井水回灌,确保居民饮用水合格率≥90% 4.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加强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行政区域内环境敏感点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明确养殖场(小区)选址要求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将设有排污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督促养殖场按照规定做好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工作,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将无害化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要以畜禽养殖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紧密结合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实施,强化流域环境管理,优先选择以畜禽养殖为主要农业污染源的地区,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污染负荷削减率等目标要求逐一分解落实到规模养殖场,明确防治措施及完成时限在农村开展污染联片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5.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将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与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矿区移民、异地搬迁、棚户区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建设完整下水道水冲厕所。农村牧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点、种养殖园区等聚居区,可选择建设粪便污水集中处理的水冲厕所。自来水入户并且已经安装暖气的村内常住农牧民,建设连接化粪池的单户水冲厕所。不同时具备自来水入户、室内使用暖气的村内常住农牧民,可建设砖混结构的双坑式厕所。城镇居住的农牧民不具备室内厕所建设条件的,使用公共厕所,纳入城镇“厕所革命”行动。结合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牧区旅游厕所普及率。农村牧区新建住宅或实施危房改造等工程,应要求农牧民同时建设卫生厕所。

    6.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嘎查村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消除乱搭乱建、乱倾乱倒、乱摆乱占等现象,营造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生活环境。突出乡土特色和民族特点,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推进村庄亮化,在行政村主要街道两侧、文化广场、学校等重要场所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科学设置照明设施间距,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农村牧区家庭厨房升级改造工程,创建食品安全样板式家庭厨房,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及冷藏冷冻存贮设备,到2020年创建率达50%以上。继续推进镇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大卫生村镇创建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四清一拆一腾退”行动,清除杂物、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清通沟渠河道、清扫庭院,拆除违章建筑,腾退废旧宅基地。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完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有经费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市场主体。

    7.有效防止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推动煤炭采选企业进出厂道路硬化绿化工作,建立道路扬尘治理,完善扬尘整治方案,合理划分道路责任单位,做好硬化道路的清扫、维护工作。增加镇区运输路线巡查力度,降低镇区渣土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路面破坏、道路破损等安全隐患。生产、生活办公区必须布置合理有序,全部水泥硬化并保持整洁干净,四周植树种草,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根据生产生活需要配备洒水车,重点在采剥工作面、进矿主干道、采取道路、办公生活区等地点洒水降尘。井工矿必须健全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外排。洗煤厂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要全部回用,严禁外排。不能综合利用的煤矸石、煤泥必须规范处置。加强对重点流域省界断面综合整治,对XX河、XXXX河河道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深入推进XX河、XXXX河沿沿河两岸排污企业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同时推进全县的矿井水提标改造和灌溉综合利用工程,道路两旁三产产业综合整治。

    专栏2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可依托城镇无害化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可就近分散处理。经过整治的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牧区延伸, 其他村庄以分散处理为主。开展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60%。

    乡村饮用水源治理:以供水人口多、环境敏感的水源以及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的水源为重点,完成农村牧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图)划定,加强保护,提升农村牧区水环境质量。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并对村民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居民饮用水合格率在90%以上。

    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厕所革命:从2018年起,实施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厕所建设改造。2018年计划为30%的农村牧区常住户中的无厕户建设户厕,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2019年计划为50%的农村牧区常住户中的无厕户和使用简易厕所户新建或改造户厕,优先在群众积极性较高、具备条件的村推开,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020年计划为剩余的农村牧区常住户中的无厕户和使用简易厕所户新建或改造户厕,根据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实现农村牧区厕所“应建尽建”。

    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庭院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使其干净整洁,有乡村韵味。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传统手工艺品加工、休闲旅游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村容村貌和农牧民收入双提升。

    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三美同步”推进为重点,选择一批具有建设条件的乡村,着力充实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打造美丽XXXX的农村牧区样板。

    到2022年80%以上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的基本要求。

    (三)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1.持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调优农畜产品结构,加快形成“以养带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种养格局。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新型种植项目,发展壮大博业、禾晟、庆丰源、禾益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优势地位,集中打造以“XXXX”蔬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品牌。加快“菜篮子”工程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园建设。以“敏盖”XXX白绒山羊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实施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鼓励和扶持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质生猪养殖场、养殖园区建设,促进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健全扶持政策,提高养殖业精品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多方面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以肉驴、野猪、麝鼠、火鸡、鹿等种类为主的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合力推进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

    2.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清洁生产。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化肥、农药施用率先实现负增长。到2022年,基本建立化肥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绿色防控产品,同时推广使用新型药械。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标准地膜,推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严格秸秆禁烧制度,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在秋收、春播季节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以堵促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以玉米秸秆处理为重点,坚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建立产业化利用机制。

    3.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土壤重金属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工作,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受污染区域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和产品引进、验证、研究与示范。有针对性地种植吸收重金属植物,采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治理修复措施,恢复耕地的适耕性。不适宜耕种的土壤,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布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组建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4.建设矿区生态型农牧业样板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科学规划、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农牧业+矿区+企业”等模式,统筹考虑工 矿区农牧民搬迁转移和村庄规划调整,重点在XXXX镇XXXX镇、XXXX镇等工业重镇布局发展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探索创新新型工矿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和农牧民群众专业从事生态修复治理,支持矿区生态修复区农牧业发展,将生态修复区 复垦区改造为高标准良田、优质草牧场,探索走出一条“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生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新时代美丽矿区、和谐矿区、幸福矿区。到2020年,打造2-3处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典型发展样板。

    5.建立农牧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行动。重点围绕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防控,推进农牧业生产“四进四控”,种养环节投入品监管,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重点做好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高效低风险农药、精准科学施药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降低农药使用量。按照“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的思路,控制和减少覆膜种植面积,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提高地膜回收率,到2020年,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坚持农牧业优先“五化利用”,重点开展秸秆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探索建立秸秆收储运利用体系,提高秸秆利用率,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专栏3 农牧业绿色发展重点工程 推进农村牧区绿色生产:化肥减量重点是实现配方肥落地,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肥、新型缓控释和水溶性肥料等措施。农药减量重点是除草剂,主要是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三条减量途径,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升级药械等措施。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化肥、农药施用率先实现负增长。到2022年,基本建立化肥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制度。

    建设矿区生态型农牧业样板工程:采取“农牧业+矿区+企业”等模式,在XXXX镇XXXX镇、XXXX镇等工业重镇布局发展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到2020年,打造2-3处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典型发展样板。

    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种植吸收重金属植物,采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治理修复措施,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布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组建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程:推动全面建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制,通过利用畜禽粪污制作有机肥和发展沼气等方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到2022年,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基本形成。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县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责任单位全面参与的生态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其他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各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县生态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生态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生态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各镇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生态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生态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生态振兴战略实施。

      (二)壮大生态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XXXX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全县生态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生态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强检查督办。加强综合考评,将生态振兴工作纳入各镇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采取“双随机”督查办法,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镇、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