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计划 > 正文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4篇

    时间:2023-11-22 11:46: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4篇

    .完善就业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和指标晾晒机制,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工作专班”。争取设立“一城”“一地”建设表彰项目,持续开展就业之星、创业之星评选。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争先、创优、进位”导向,以“‘红’扬人社·为民先锋”为目标,着力打造“一城”——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一地”——职业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奋力推动人社事业迈上新台阶,助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打造市域样板、争创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贡献人社力量。

      一、实施就业优先行动

      1.整合就业政策体系,聚焦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服务企业、保障失业等四大重点,制定出台xx市稳定和扩大就业新政。

      2.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协同”就业配置模式,引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拿出更多优质就业岗位,联合市经信、商务等部门组建工作联盟,建立政府公共平台岗位发布机制、企业家就业推荐机制和导师就业指导机制等。

      3.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开展更高质量“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落实毕业生“131”专属服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4.全面普及“灵活保”政策红利,依托银行网点、超市、集贸平台,全域打造标识、服务、标准“三统一”的老百姓身边的零工市场(驿站)。

      5.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分析机制。

      6.创新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计划”,持续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

      7.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

      8.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施创业扶持政策。

      9.完善就业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和指标晾晒机制,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工作专班”。争取设立“一城”“一地”建设表彰项目,持续开展就业之星、创业之星评选。

      10.以“灵活就业在线”应用改革为牵引,构建“1+4+N”就业应用场景架构,贯通市监、医保、金融等部门数据资源,打造多跨协同的就业服务和现代治理体系。

      二、实施技能提质行动

      11.创新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高校大学生、企业职工、来甬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依托各级各类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机构、企业,开展“金蓝领”技能提升、“一老一小”技能培训、“万名优师育高徒”、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系列行动,为xx产业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12.推进xx技师学院打造省一流技师学院。

      13.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集聚先行高地的若干举措》,召开全市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构建培训、评价、竞赛、平台、奖励等全链条发展体系。

      14.探索建立“新八级工”制度,重点扩大“专精特新”企业自主评价覆盖面,在工程等八个职称系列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15.高质量举办第二届xx技能大赛、世赛冠军团队巡回报告会,开展“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宣传活动。

      16.加大新职业新工种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制定新职业技能标准体系,打造行业技能人才链。

      17.创新推动“155+X”实训模式在区(县、市)全覆盖,新建1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万名优师育高徒”培养行动,全年支持培育xx大工匠3名、xx杰出工匠10名、xx工匠100名、xx青年工匠300名。指导江北先行打造“北聚英才·技创未来”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18.制定出台我市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实施意见,新增2家技工学校,采取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方式,扩大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加大品牌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思政金课进技工学校活动,聚焦产业重点建设4个省A类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三、实施人才赋能行动

      19.聚力打造“奔‘甬’而来”招才品牌,创新办好“人才日”“高洽会”“留创行”等系列活动,加大力度开展专场专区专项招聘。

      20.持续探索人才自主评价改革,落实甬江实验室等重点平台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面向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下放中级职称自主评价权10家以上,高标准组织舜宇集团省级光学光电行业高评委首次评审。探索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和中、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自主权,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1.实施企业博士后协同创新行动,高规格举办市博士后协同创新走进xx对接活动、博士后“领题攻关”活动,以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建站成效。组织博士后联谊会换届并成立专委会,打造全省首个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建设全省首个面向博士后人才的创业创新园区(鄞州),打造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和创业示范基地。

      22.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和业态升级,推进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深入对接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用才需求。

      23.实施xx亲家园行动,高质量举办xx年新春万企引才月暨xx亲家园启动仪式,为在甬就业、来甬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从了解xx到享受xx的生活服务、技能培训、求职服务、参访见习、爱好圈、校友会、政策服务等“七大项”一站式服务。

      24.实施新一轮“甬江人才工程·领军拔尖项目”,深化打造“一圈四平台”,自主选拔培养领军拔尖人才。升级新一轮专家服务办法,推进专家服务数字化平台扩容提质,组织人社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开展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xx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评选。

      25.指导各区(县、市)开展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常态化晋升。

      26.继续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1+X”政策,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做好评比达标表彰和通报表扬工作。

      27.精心组织、全面落实年度各项考务工作,重点保障公务员考试、大型专业技术考试,确保各项考试安全平稳,考务服务优质高效。

      四、实施社保惠民行动

      28.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实施社保费征缴模式改革,建立跨部门数据比对机制,推进精准扩面,以稳定劳动关系人员、高校毕业生为主,推进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

      29.稳步扩大职业伤害保障力度和范围,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超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人员等未建立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30.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31.落实养老金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和其他群体待遇水平。

      32.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试点,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健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专项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畅通参保渠道,优化业务服务衔接,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人群应知尽知,愿保尽保,加快形成先行试点的xx经验。

      33.贯彻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落实社保基金监督举报及奖励实施细则,完善信息整合、工作例会、联动检查、监督举报和教育警示等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全险种疑点数据核查、工伤保险劳动能力鉴定档案核查和基金管理提升年“回头看”等专项检查,抓实社保基金安全评估和第三方审计,构建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的监管工作格局,让基金安全底线更加稳固。

      34.建立实施退休“五四三”服务模式。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整合人社服务资源、拉长服务链条,在全市建立并推广实施企业职工退休前“五提前”、退休时“四到位”、退休后“三乐享三便捷”的“五四三”服务模式,让退休“一件事”无忧办、有关爱。

      五、实施和谐守护行动

      35.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全域实现电子劳动合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线”平台推广应用。

      36.开展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规范基层劳动保障专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维权调解、技能人才等人社公共服务和劳动保障监管的效能,推动劳动纠纷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37.适时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助力共同富裕。

      38.打造欠薪治理xx模式,推进“阳光执法、绿色治欠”工程,狠抓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工资保证金管理,实施“红黑榜”奖惩措施。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企合作,实现穿透式管办,联惩各类恶意讨薪等行为,形成根治欠薪工作强大合力。提优企业工资支付监管(甬薪精管)平台,实现技防精治管控。

      39.加强数字化仲裁庭建设,打造劳动争议简易速裁机制,提高仲裁网络办案水平。强化劳动争议“以案释法”,开展“百名仲裁员进园区”活动,探索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向企业用工聚集的村(社区)、行业协会和工业园区等延伸,打造调解仲裁服务新样板。

      40.全面开展人社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和“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全国“两会”、xx亚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信访维稳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41.深化人社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推进监测、发现、处置闭环运行,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和数据安全事故。

      六、实施党建强基行动

      42.实施“学习二十大、‘红’扬人社心、奋进新征程”学习实践行动,开展“讲座进机关”“书记讲党课”“党员上讲台”“青年微课堂”等活动,切实把新思想铸入灵魂、融入血脉。

      43.召开全市人社系统党建工作现场会,打造人社特色党建文化基地,开展“扛旗竞跑、赛绩争先”党组织履责比拼活动,推动人社机关争做“三个机关”第一方阵、各级党组织争做先锋堡垒、党员干部争当先锋队员。运用五张责任清单,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格,不断加强清廉人社建设。

      44.强化人社干部“七坚持七严禁”行为规范,在全系统开展“七坚持七严禁”大讨论,组织好法规知识学习、业务能力轮训、人社业务“一刻堂”等系列活动。

      45.深化窗口单位业务练兵比武,培树更多的“人社知识通”“业务一口清”。

      46.塑造全系统尊法用权、依法决策、普法为民、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打造全国人社法治建设示范单位的“金字招牌”。

      47.开展“优化分工、优化职能、优化队伍”工作,统筹用好“职务提任、职级晋升、调整交流、挂职锻炼”四大平台手段,创新开展“青理铸魂、青培储能、青炼淬火、青廉护航”系列活动,实施四位一体“暖心工程”,常态推进“‘红’扬人社·为民先锋--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引领广大人社干部担当作为。

      48.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逐步实现各类卡码融合。

      49.提档升级数智人社综合应用,推进重点场景应用四级贯通,优化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智配直享”、“博士后绩效评估管理系统”等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利高效。

      50.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和“两走三服务”活动,主动掌握和协调解决群众、基层和企业急难愁盼。

      51.深化人社行风建设,每季度开展作风效能督查和对外公布服务电话抽查,抓严抓实人社系统为民服务作风。

      52.深化“新闻+政务”宣传模式,将“文+图”的形式,逐步向“文+图+音频+视频+”转变,灵活运用短视频、VR、直播等载体,实现由单向宣传输出转变为双向宣传互动。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二

      xx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人社厅工作部署,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优化人社政务服务,统筹办好重点民生实事,集中力量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弛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贡献人社力量。

      一、坚持服务大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强化就业政策落实。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岗惠企政策,扎实开展“稳企业保就业”活动,优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服务模式,认真做好GDP样本单位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动就业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全市就业大局持续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8万人。【责任单位: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工资福利科、劳动关系科、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信息中心】

      2.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职引未来”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开展xx届高校毕业生留永来永系列公益服务活动,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达到100%。大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程”,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只增不减。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做好残疾人、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工作。推进零工市场建设。【责任单位: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3.强化技能培训。面向园区用工、乡村振兴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2万人次。打造蓝山皮艺、东安保安、新田保姆、祁阳建筑等系列劳务品牌,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责任单位: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中心】

      4.强化创业扶持。高标准开展“创响xx”行动,努力实现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载体、创业活动“五创”联动,持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协同推进青年、妇女等各类群体创业。【责任单位: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就业服务中心、农民工工作科】

      5.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三基六化”建设,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统筹开展助企稳工稳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活动。全面落实“311”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园区用工保障等专项活动,升级“永就业”“永就保”等智能服务平台,组织参加首届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积极创建xx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和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信息中心】

      6.强化就业风险防范。加强日常调度统计,定期开展就业形势分析,持续跟踪重点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失业等情况,强化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加强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强化资金风险防控。【责任单位: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二、坚持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按照“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提尽提、应享尽享”的原则,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温暖社保”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为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和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工作。探索创新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机制。推出“潇湘工惠保”,扩大职业群体工伤保障覆盖面。【责任单位:社保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8.持续推进征缴增收。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引导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主动参保缴费,引导城乡居保参保人员选择更高档次缴费,提高社保缴费率和社保基金征缴额。【责任单位:养老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9.持续推进待遇发放。持续完善发放缺口提前预警机制,做好资金调度,确保社保待遇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严格待遇支出项目管理,规范提前退休审批。严格落实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推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升保障水平。稳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衔接工作、被征地农民和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工作。【责任单位:养老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10.持续推进社保改革。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任务,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持续推进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开展劳动能力鉴定档案检查,推进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工伤康复制度,开展工伤预防五项行动。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抓好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岗位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养老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11.持续推进社保基金监管。严格执行社保基金监管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严格执行要情报告制度,构建多部门联动、多层级监管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开展警示教育和学法用法活动,积极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推进社保基金专项整治巩固拓展行动,健全网上巡查、数据共享比对和疑点数据核查、经办稽核内控检查、第三方审计监督检查机制。【责任单位:基金监管科、养老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三、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人才强市支撑

      12.加强专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发挥人社系统职能作用,加强人才强市支撑。持续推动职称评审“破四唯”“立新标”,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18个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价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探索开展农艺师和“非遗”传承人中、初级职称专场评审。力争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家。实施“湘才乡连”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责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13.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技工院校市级优质院校、优质专业“两优”项目等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举办xx市职业技能大赛、xx市网络直播带货技能竞赛和xx市预制菜烹饪技能大赛,做好xx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备赛工作。【责任单位: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14.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卫健、市场管理、农林水及科研等行业岗位设置调整优化政策。调整优化宣传、教育、文化等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持续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认真做好基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和农医特岗生定向培养工作。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责任单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

      15.加强人事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全市人事考试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础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国家、省市及各单位委托性考试50场次以上,服务参考考生5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人事考试院】

      16.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全面实施评选表彰项目目录管理,确保推荐对象在国家、省级层面入选率达100%。规范开展xx年市县两级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加大对违规评选评奖的监督惩处力度。【责任单位:表彰奖励科】

      四、坚持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7.狠抓劳动关系预警研判。从监测预警、协调协商、监察执法、纠纷调处、工资分配多个维度协同发力,保持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和落实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加大劳动关系领域重大舆情监测和应对,防范和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责任单位:劳动关系科、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18.狠抓劳动权益保障。高质量收官“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督管理,促进我市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合法有序发展。实施农民工权益关爱xx行动、市民化融合xx行动主题宣传行动。【责任单位:劳动关系科、农民工工作科】

      19.狠抓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预警信息处置为抓手,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高质量落实。加强执法规范化,推进“xx人社一码维权”小程序平台建设,运用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确保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结案率96%以上,根治欠薪案件结案率98%以上。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巡查,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严厉打击侵害女职工劳动权益和非法使用童工行为。【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20.狠抓劳动争议调处。持续开展巡回仲裁庭进单位进园区,增进劳动普法宣传。建立多层次调解组织,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确保劳动调解仲裁案件结案率90%以上,调解率60%以上,打造一批金牌调解组织。运用“四制工作法”协同推进信访工作,防范和化解劳资纠纷。【责任单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规信访科】

      21.狠抓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服务。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持续推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责任单位:劳动关系科、工资福利科】

      五、坚持人民至上,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

      22.实行清单管理。把“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放在突出位置,把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项目、任务、责任、政策“四张清单”,细化实化具体化工作任务,对列入重点民生保障项目的十九件实事,按照项目、责任、任务、进度、排位等定期统计发布,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责任单位:表彰奖励科、办公(综调)室、就业科、职业能力建设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23.实行密集调度。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旬简报、月通报、季总结”工作调度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加快进度、保障质量。督查各县市区(管理区、经开区)健全机制,压茬推进。【责任单位:表彰奖励科、办公(综调)室、就业科、职业能力建设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24.实行严格考核。严格评估验收标准,实现项目可度量、可督导、可操作,确保进度达标、数量达标、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度达标。坚持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开展动态评价,把评价结果与各县市区(管理区、经开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挂钩,实行每季评价和绩效预评分,并进行年终结账和奖惩。【责任单位:表彰奖励科、办公(综调)室、就业科、职业能力建设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25.注重典型宣传。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新媒体等媒介,及时发布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有关信息,宣传成绩亮点和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责任单位:表彰奖励科、办公(综调)室、就业科、职业能力建设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城乡居保服务中心】

      六、坚持政治引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26.抓实政治机关建设。持续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始终坚持政治首位,确保人社机关的政治属性。深入推进“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机制,创新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520”系列宣传和实践活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确保取得实效。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晒比评”活动,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责任单位:机关党委、人事教育科】

      27.抓实法治人社建设。抓好普法宣传,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合法性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要求,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复议答复和应诉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资格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责任单位:法规信访科及相关业务科室、单位】

      28.抓实人社行风建设。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扎实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三化”攻坚行动、政务服务和信用信息数据提升行动。高标准组织局长走流程、“练兵比武”等活动,深入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持续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好差评”,不断提升人社政务服务质效。【责任单位:行政审批科及相关业务科室、单位】

      29.抓实清廉人社建设。持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巩固深化社保专项治理成果,组织开展对套取就业创业补贴问题专项整治,专项开展人事考试风险防控。推进清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清廉就业创业培训资金管理、清廉人事考试管理、清廉项目建设管理、清廉干部管理、清廉窗口建设等清廉单元建设,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抓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地。【责任单位: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基金监管科、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职业能力建设科、社保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事考试院】

      30.抓实人社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开展系列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困难干部职工走访慰问活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事故。统筹做好市域化治理创建、禁毒宣传教育、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驻地联防夜间治安巡逻等工作,确保平安创建有序推进。【责任单位:机关党委、人事教育科、办公(综调)室、职业能力建设科、法规信访科、工伤保险科、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科、机关工会】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三

      xx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融入全市“532”发展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发扬“敬业专业、争先率先”人社精神,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促人才引育提质增效,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提升人社服务效能,推动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人社力量。

      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

      1.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按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人社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聚焦“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目标要求,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在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加强自身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三个务必”。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认真落实《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提档升级,深化“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培育创建。坚持党建引领、群团共建,积极推进以“人社服务面对面,文明实践心连心”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打造学习型机关,用好道德讲堂、人社微党课、人就大讲堂、初心云课堂、青年学堂等平台,推动干部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统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充分用好职数资源,常态化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干部交流轮岗、挂职和实践锻炼等工作。持续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年轻干部培训班、公文写作、练兵比武、微党课竞赛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年轻干部的能力风采。充分发挥“服务‘532’人社青年突击队”作用,以项目攻坚形式推进解决人社系统在推动“532”战略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激发人社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做好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等工作。一体化推进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工作,持续创建xx年市级机关平时考核工作示范点,做好人社系统表扬和评先推荐工作。用心用情服务老干部,打造“心系桑榆”老干部讲堂品牌,做好福利保障、走访慰问等工作。

      3. 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整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零容忍态度查处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言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开展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推动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家风教育常态化,打造“廉洁人社”品牌。优化“三内并举”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把握重要业务全流程监督,有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持续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小切口”业务条线内部专项检查。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网上民调”“啄木鸟”行动、作风建设“面对面”服务活动部署,用好“局作风效能评价系统”,深化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加大窗口单位明查暗访力度。号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4.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贯彻《xx省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实施方案》,争创省市共建高质量就业先行区试点,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创新项目,争创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地区。围绕全市产业发展特别是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构建就业友好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健全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发改等部门继续探索完善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会同市国资委、民政、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大力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国有国资、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岗位。按照省统一部署,做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探索落实《政府购买就业公共服务办法》,完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等扶持政策。继续实施阶段性失业保险扩围政策,逐步将失业保险金提高到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0%。加强就业形势的跟踪研判,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群体、重点地区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就业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5.25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3300个。

      5.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财政、人社、人行等部门协同机制,缩短人员身份认定、放贷、贴息的周期,推动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实施第四轮“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创业教育、培训、服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创业成功率,助推大学生创业工作提档升级。全年支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12900人,其中扶持农民自主创业2900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新创业2260人。开展省、市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扶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100个。参加第五届“创响xx”创业创新大赛,举办第六届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龙城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常州”讲堂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化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10000人次。强化创业基地培育与管理,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建设,新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3家。

      6.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就业启航等计划,全年新开发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8600个,全力打造全省就业见习服务“样板区”。扎实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95%以上。进一步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年内新建2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其中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2000人。加强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确保失业退捕渔民动态清零。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大力推进东西部对口劳务协作和省内南北结对帮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新建省级劳务品牌4个以上。大力开展就业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全市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44万人。

      7. 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持续实施人口集聚工程,加快落实人力资源服务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人力资源来常就业创业。采取“一核多园”形式,支持天宁、新北、溧阳联合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和打造新能源之都,聚焦重点产业企业和优势产业链,深化人力资源精准对接机制。实施“1+1+N”助企用工留人工程,开展“千企万岗”百日服务活动和“百人百企”联系服务,实行常态化用工监测,开展一对一用工指导,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搭建全方位供需平台。大力贯彻《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xx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动态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和监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建设各类专业化人力资源市场,新建规范化零工市场3个,新增市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10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营业额超30亿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擦亮“常州人才招聘”抖音直播品牌,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求职招聘新模式。

      三、健全社保制度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8. 深化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根据省厅统一要求,持续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项目,继续落实省级统筹督查激励,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基金收支计划。总结武进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集体补助试点经验,研究制定集体补助指导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推进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建设,研究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工作伤害保障政策,继续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创新开展“园区”工伤预防新模式,切实提高工伤认定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9. 推动社会保险覆盖全民。深化全民参保提质增效,建设全民参保智慧管理系统升级版,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分析决策功能,推动精准扩面。借助系统数据核查、社保征缴稽核、委托第三方审计开展扩面督查。持续推动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基层快递网点工伤保险参保缴费。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10. 合理调整社保待遇水平。根据省厅统一部署,调整退休职工养老金;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逐步缩小区域间待遇水平差距;落实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工作。持续落实困难群体城乡居保政府代缴应保尽保。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常态化做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待遇计发工作。

      11. 持续优化社保经办服务。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xx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规程》和《xx省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规程》,修订完善社保业务经办规则,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深化“六心六办”特色服务,启动“暖心居保”服务品牌示范建设。开展工伤保险全链智办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等关联业务的全流程一体化智慧办。按部署落地工伤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优化劳动能力鉴定流程,扩大鉴定下沉试点范围。全市协同推进银行办理社保经办业务,加强属地经办机构管理监督职能。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审核,有效落实安置补助费抵缴政策。

      12. 强化经办管理风险控制。根据省厅统一要求,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行动。全面推进疑点数据核查,持续跟踪督促核实问题的整改。贯彻落实社保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完善评价机制,开展社保经办高风险业务和岗位权限第三方审计,压实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责任。优化数据稽核规则,按要求做好稽核风控系统和基金监管平台的融合工作。

      四、聚力人才引育并举,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13. 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着力人才引进,深入实施“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进一步打响常州知名度,擦亮城市名片,提高引才成效;深入推进“青春留常”计划,力争年末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就业人数达7000人以上;优化“1+8”人才引育品牌,积极搭建引才平台,重点开展“名校优才引进计划”,与省内外60所以上高校对接举办引才活动;向全国高校发布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岗位,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2场“新能源之都”常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组织新能源企业赴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招聘,适时开展海外新能源产业人才专项招引活动,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2万人。优化人才政策,贯彻落实“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青春留常综合资助”、毕业生留常奖励等政策,提升人才来常就业创业吸引力;加大领军人才创业企业扶持力度,根据“龙城英才计划”创业企业销售、纳税、引才等综合贡献进行资助,鼓励领军人才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一大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推进博士后人才引育,发挥我市三级博士后工作站体系优势,鼓励支持新能源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新能源产业企业招录博士名校行”、博士后协会产业引才对接会等活动,拓宽人才招引渠道,加速博士后人才集聚。

      14. 凸显更优人才服务。绘制“两湖”创新区人才地图,绘制新能源产业人才地图,会同市委人才办等部门推进新能源产业紧缺人才岗位发布和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为我市打造“新能源之都”提供数据支撑和路径指引。拓展人才服务渠道,探索在符合条件的人才公寓设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做好“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项目22-24批的申报备案工作,优先支持300个项目来常创新创业,以人才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完善人才荣誉制度,做好省“双创计划”、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xx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15.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落细落实职称评价破“四唯”政策和职称评审风险防控指南,向辖市、区人社局、教育局下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从而发挥辖市、区人社局和教育局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设置和聘用中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我市数字经济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积极推荐我市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申报省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全年计划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以上。

      16. 加快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加强我市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全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认定取证7.5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53万人以上,数字技能取证1.5万人次,确保高技能人才总量41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1350人以上,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围绕重点领域、行业开展新能源行业技能培训1万人、数字技能培训1.5万人。组织100名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市级企业技师研修班。重点面向新能源、装备智造等产业链,全年新招企业新型学徒1600人以上。认真备战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全市万名技能人才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动员8000名以上青年技能人才参赛。省、市、区联动推动xx(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技工院校管理,开展全市技工院校办学质量评估,进一步应用好全市技工院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民办技校加快新校区建设,稳步提高毕业生留常就业率,全年完成招生1.2万人。加强企业自主评价宣传,选树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扩大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覆盖面,全年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60家。梳理拟定社评组织评价手册,将社评组织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质量评估中。进一步规范技能竞赛管理要求,优选新职业竞赛项目,支持开展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

      17. 加强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根据省要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积极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待遇保障政策,推进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政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等激励政策。进一步规范评比表彰审批备案程序,指导单位规范开展创建示范活动。

      18.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依托省一体化信息系统,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指导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编制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人才目录和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筹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举办事业单位面试评委培训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考评工作。

      19. 推进人事考试事业发展。加强考试基地建设和考试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考试保障能力。不断探索创新人事考试办法,高质量选拔各类人才,服务于“532”发展战略。加强人事考试队伍建设,推动人事考试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事考试安全和规范管理两个100%。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稳定用工环境

      20. 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质效。出台《常州市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选树培育18家省级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个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创建50家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加快发展新业态行业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扩大平台企业集体协商建制领域,探索发布新业态行业工资指导价位,引导平台企业加强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合理协商劳动报酬。持续扩大电子劳动合同覆盖面,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修订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开展劳务派遣单位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秩序。

      21. 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处质效。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培育选树15家以上省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进“智能仲裁院”建设,试点繁简分流仲裁办案模式;深化裁审衔接,联合法院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指导,建立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常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书记员)岗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仲裁员、调解员专项培训,提升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水平。

      22. 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充分发挥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组织开展“一行业一行动”的“制度运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日报告、周研判、月调度,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调研督导,推动实现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加强源头治理防范,全面优化拓宽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开通“常安薪”微信维权小程序,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送维权信息,加强与公安、住建、信访、网信等部门共享联动,强化舆情监测处置,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和谐号”调解直通车基层哨点作用,将欠薪矛盾问题牢牢吸附在本地、解决在基层,切实减少欠薪问题外溢上行。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监测,通过分析研判、重点监控、走访约谈、点对点提醒等方式,源头防控制度落实、工资支付等情况,加快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处置,进一步降增量、去存量、防变量。

      23. 强化日常监管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继续推广“互联网+”书面审查,全流程在线不见面办理。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合“双随机”执法检查工作,动态管理检查对象数据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提升执法的精准性和规范性。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分类开展劳动用工违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务派遣用工、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净化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定期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对严重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应列尽列。

      24. 加强工资收入分配指导。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落实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进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秩序。

      六、全面夯实工作基础,提升人社服务效能

      25. 加快人社服务转型升级。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加强政务服务管理要求,持续深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人社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各级人社部门依托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动态维护本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规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更多人社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家门口办”。主动适应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要求,优化调整人社综柜服务模式,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核查监管。全市协同拓展就业、社保和人才“一件事”集成应用,健全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工作机制。依托“苏企通”平台常州服务门户和“常州政企通”,实现人社惠企政策同源发布、精准直达、在线申报、快速兑付。大力加强人社基层平台和队伍建设。

      26. 推动人社数字赋能。依托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全面真实反映人社各项业务运行态势,提升以信息资源汇聚、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科学决策能力。积极对接各类身份识别码,及时准确提供人社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加快推进电子社保卡建设工作,与数字政府有效融合。加快数据底层互通互用,打破信息壁垒,将人社业务运行监控、态势感知等系统平台接入全市“一网统管”系统,与外部门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依托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根据三省一市相关业务部门制定的各领域配套措施、统一应用场景,与社保卡合作银行共同推进社保卡创新应用阵地建设,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更多民生服务功能。升级改版人才地图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比企业人才需求,为“靶向”招才引智提供科学精准导航。利用省一体化平台相关接口进行业务创新,进一步拓展社保、就业、人才业务事项在银行端“就近办”的应用。着力加强智慧经办,加快拓展更多人社政策“非申即享”,覆盖更广人群。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汇总分析各类数据场景,使可扩面资源更精准。建设常州市工伤全链智办系统,实现工伤认定网上(掌上)申报办理,实现工伤联网结算。

      27. 提升“法治人社” 建设和规划统计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被诉行政行为承办单位应诉、答辩主体责任,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开展年度重点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责任制,提高人社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合法性审查,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法制审核、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完成主动监管和联合监管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完善人社统计监督制度,推进一体化信息平台业务数据与统计数据衔接,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28. 全力防范化解人社领域风险。抓细抓实人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紧盯技工院校、人力资源市场等重点场所,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持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做好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的内容管理,讲好人社故事,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继续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四

      xx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11269工作思路,创新构建“1+2+N”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稳就业保就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才人事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兜牢民生底线,防范重大风险,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干在先、落在实,努力开创xx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一、进一步提升稳就业工作质效

      (一) 保持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专班+专员”用工保障、“公共+市场”服务助力计划等,切实提升就业质量,服务“制造强市”建设。实施“四季予你·就业同行”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提供“就业援助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打烊”服务体验。切实发挥失业保险政策功能作用,进一步畅通申领渠道,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兜牢民生底线。年内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6700人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二)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 生“ 三支一扶” 计划 、就业创 业启航扬帆计划 、就业 见 习 岗位募集计划 ,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 动 、离校未就业 毕业 生服务攻坚行动 、“支滨扶建”十大推进行动 。实施高校毕 业 生“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 ,确保离校未就业 高校毕业 生就业服务率达90%以上。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行动、新市民乐业行动,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探索乡村公益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445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37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750个)。(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三)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切实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稳岗贷,以促创业带动就业。积极组织参加市“十大返乡创业精英”大赛、创业滨州训练营、创业(大) 云讲堂、创业沙龙等各类创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创业能力和水平。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持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 5000人次以上。积极拓展xx省级非遗培训项目,以技能培训赋能“xx手造”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入贯彻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推广“创业培训+N”的模式,开展“创业培训+会计”、“创业培训+电商”等各类特色创业培训班,不断提升初创人员的综合创业能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五)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高标准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参加“ xx 人力资源服务业大会”、HR 善英荟系列分享活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大赛等活动,赋能人力资源,培养行业人才队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十百千”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市级就业服务质量标杆机构,打造“公益性零工市场+社区微工厂”灵活就业新模式,新建微工厂20处,实现群众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实施“就业反哺”行动 ,将 21名在岗“ 三支一扶”大学 生纳入就业服务专员队伍 ,开展“支扶青年进高校”、“支扶青年进百企”促就业活动10场次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二、更加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七)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严格做好规范待遇项目工作。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制度平稳实施。做好企业年金相关政策宣传,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工伤认定快办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出具认定书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巩固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推进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扩大工伤职工就医联网结算范围。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负责)

      (八)抓好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工作。开展养老保险提质促共富行动,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有缴费能力城乡居民,大力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重点开展养老保险参保收益宣传,引导参加更高缴费水平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实际缴费人数与参保人数同步增长。巩固建筑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持续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参保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适时适度提高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按省、滨州市要求落实病残津贴办法。(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负责)

      (九)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建立基金监管信息共享、协作追回、警示教育、自查自纠等四项机制。使用好稽核风控系统,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提升系统监管灵敏度、准确度,对社保业务经办实施智能化监控,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基金监管全闭环。(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负责)

      (十)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加快建设“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做好“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业务梳理及数据清理工作。抓住全省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先行单位建设契机,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社保卡全业务用卡,提升静默认证“免打扰”效率。夯实人社服务“就近办”模式,建设城乡15分钟人社服务圈。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经办制度,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操作,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质效。(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负责)

      三、进一步做优做强人才人事工作

      (十一)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深入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依托各级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完善全周期博士后培养体系,积极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博士后杰出青年人才引进。实施“城市实习生”计划,积极参加xx滨州海外留学人员高峰荟,推动“智选xx-名校人才直通车”全国校园招聘活动提档升级,年内开展引才活动15场次以上,引进培育本科以上大学生2500名。配合举办第四届“xx人才节”,持续巩固放大xx人才节的示范引领效应和“邹爱人才、平你精彩”品牌影响力。开展乡 村振兴 “领 头雁计划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 ,吸引招募各类 乡村振兴人才 ,打造具有xx特色的 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队 。加强省市级 (乡村振兴) 专家服务基地建设 ,大力 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打造全市最优的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品牌,确保我市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考核优秀,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作室”年度十佳的评选,吸引更多人才向基层集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十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部门单位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开展人事人才服务品质、招聘品质、监管品质提升行动,提升服务质效。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持续开展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实施工作。根据上级部署推进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强化事业单位考核激励。推动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落实,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落实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工资福利股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落实职称评价标准等政策,破除职称评价“四唯”倾向,全面推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董事长举荐制,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评价过程中的比重。规范职称评审工作,及时落实省动态调整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管理股负责)

      (十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备案企业数达到100家以上,培育评价高技能人才1600名以上。按照省市工作安排积极推荐我市高技能人才申报渤海工匠(滨州市技术技能大师)、十佳滨州首席技师、滨州市技术能手和高技能人才“金银铜师奖”,引领带动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

      (十五)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扩大“xx惠才卡”“渤海英才卡”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渤海英才卡”服务范围。积极参加人才服务训练营,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服务水平。督促落实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做好表彰项目审核管理工作,加强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规范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服务流程,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严格做好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档案的接收和转递、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提供档案查(借)阅服务、依据档案记载出具相关证明、为相关单位提供政审(考察)服务,推进落实“一次办好”、“网上办结”等惠民措施。(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人事考试工作质效。加强人事考试队伍建设,开展业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提高考务人员管理水平,确保人事考试公平、公正。根据省市考试安排要求,实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审核确认“就地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专业技术管理股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七)提高劳动关系治理效能。落实滨州市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社会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日常综合评估和专家评审机制,年内申报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家左右,申报市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1家上,争创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6家以上。积极开展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应用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和风险预警防范能力。成立由市政府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定期召开协商会议,组织社会各界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言献策,完善劳动关系领域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建立向工程建设项目派驻劳动保障监察员工作机制,面对面开展劳动用工普法宣传和帮扶指导,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劳动纠纷。(企业工资股、劳动保障监察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稳慎推动最低工资标准晋级升档,及时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季度监测工作,适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企业工资股负责)

      (十九)持续深化根治欠薪。聚焦平台建设、机制建设、重点环节、学习培训四个重点,达到用工监管全覆盖、欠薪治理全闭环、欠薪顽疾全治理,实现“在滨州打工,不欠农民工一分钱”。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在规范新开工项目的同时,以欠薪案件频发、投诉数量较多的项目、领域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体制机制,加大欠薪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在滨州市范围内率先开发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用工信息数智化管理平台——“慧薪”系统,进一步推动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用工监管效能,变欠薪治理“被动处置”为“主动防范、源头治理”,实现欠薪治理全链条闭环管控。在小额工程领域推行“两备案一承诺”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开展政策宣传,综合运用现场检查、xx省工程项目监管平台监测等手段,监督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夯实根治欠薪工作制度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服务中心负责)

      (二十)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创新开展“仲裁维权与就业服务牵手行动”,实现仲裁维权与就业服务两项民生制度的优势互补。继续深入开展“十百千送法进企业”创新行动。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协商机制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机制。继续进行金牌调解组织创建工作,选树调解组织推荐参选全省标准化调解组织。推进新就业形态调解组织建设。深化要素式办案改革,探索建立特殊群体争议速裁工作机制。加强裁审衔接,与法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仲裁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

      五、全面提升人社服务质效

      (二十一)持续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打通政策服务落实“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窗口制度建设,完善“分类综合柜员制”“窗口吹哨、科室报到”“帮办代办”等窗口服务制度。参加“练兵比武强素质,务实担当干一流”专项行动,培育更多“人社知识通”。(办公室、文秘股、党建办、政务大厅人社窗口按职责分工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标先进经验,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加大惠企利民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文秘股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六、进一步规范做好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二十三)持续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创新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畅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渠道,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文秘股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四)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守好守牢“一排底线”,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持续抓好治重化积,用有解思维积极稳妥解决信访复杂疑难问题。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定期开展保密警示教育。(办公室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五)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依法稳妥处理被复议案件和行政应诉案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开展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办公室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六)加强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聚焦人社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工作效能。夯实新闻宣传工作力量,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质效。协同高效做好舆情研判处置工作,有效化解舆情风险。加大信息报送力度,总结提炼一批改革成功经验,打造先进典型。(文秘股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七)加强人社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人社系统问题为根本目的,开展“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人社怎么干”大调研,推出一批全市人社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参与滨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文秘股牵头,各股室、单位配合)

      (二十八)做好财务和后勤服务工作。不断优化服务保障质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预决算,健全预算执行督导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公务车辆使用安全规范管理,持续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和职工餐厅服务水平。(办公室、财务股分工负责,各股室、单位配合)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十九)抓好重点党建任务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工作要求,开展主题教育及实践活动,围绕“11269”工作思路,根据xx人社“1+2+N”工作体系构建要求,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改革”“创新”两种思维,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以政治机关建设为重点,强化理论武装、抓实主题教育,夯实支部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抓实党建宣传,提升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强化理论武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干部政治能力。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和“过程党建”等重点工作,推进全市人社系统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走深走实。(党建办负责)

      (三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干部专业化培训,从严从实抓好监督管理。加强机构职能运行监督。做好绩效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市政府任免工作人员等人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办公室负责)

      (三十一)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监督,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廉政谈话等制度,配合上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做实做细党员干部经常性监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严纪律、强素质、勇担当、树形象”作风建设优化年活动,开展丰富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保持好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签订廉洁承诺书,践行廉洁从政思想。(党建办负责)


    相关热词搜索: 市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工作要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