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最新电影《教父》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2-02-23 09:28: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最新电影《教父》观后感范文

      趁着寒假,又温习了几遍《教父》三部曲,我也说不上看了多少遍,自从两年前第一次看以来,每逢空闲时间,我总会再点开看,《教父》于我,是百看不厌的,就像一位老朋友,每次交谈总会有新的收获。

      我突然想起之前和朋友看完,他疑惑的对我说:“这就是你说的经典?为什么我没看出来他好在哪里。”我一时语塞,竟不知道怎么说,感觉就像自己的理想受到了嘲讽一般,我骂他肤浅,低俗,那天我们大吵了一架。后来我们慢慢和好了,但再也没有讨论过这部电影。

      再后来,我终于明白,人们推崇《教父》,并不是为了将它置于高深莫测的地位,以示己见之独到,也非人云亦云,但凡理清《教父》情节的人,总能从中感悟出属于自己的 “哈姆雷特”。只是我的那位朋友,他第一遍看还没有搞懂谁是谁。

      的确,《教父》人物繁杂,原版存在删减,如果不借助原著,第一遍很难看懂,需要三遍五遍去看,而《教父》正是这样一部值得三遍五遍的去看的电影。

      先来初步了解下教父

      《教父》三部曲,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作品,最早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以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家族为背景。1972年一经上映,便席卷全球,至今熠熠不衰。

      《教父》讲述了老教父唐·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饰)遇袭后的危急时刻,小儿子迈克(阿尔帕西诺饰)力挽狂澜并成为第二代教父的故事,于1972年上映。

      《教父II》分双线叙事,讲述了第一代教父维托年轻时的创业史,以及第二代教父迈克发展家族事业的故事,于1974年上映。

      《教父III》讲述了第二代教父迈克进入垂暮之年,为了灵魂的救赎,试图合法化家族事业却遭遇重重阻碍的故事,于1990年上映。

      (鉴于文章的篇幅以及内容的精彩程度,该篇推送只介绍教父三部曲的前两部)

      鉴于历来对《教父》汗牛充栋的评价,笔者只想谈谈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讽刺当局

      电影在一片黑色中缓缓拉开序幕,博纳萨拉颤抖的声音响起:“我相信美国。”这位兢兢业业、恪守法律的殡仪馆老板,他怎么都不会相信他所相信的美国政府竟然跟他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她的女儿受美国新式教育,一次出去玩,两个美国男孩想要强暴她,她拼命反抗,结果被打成重伤。信仰法律的博纳萨拉报警,在法庭上,法官煞有介事地判处这两个男孩缓刑,他们被当庭释放,还嘲笑他。

      当博纳萨拉用浓重的意大利口音说出这句话时,观众们开始理解教父的行为,他的屠杀和罪恶具有某种原始的合理性。意大利移民大多是农民出身,举止粗俗,一眼就能看出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备受歧视。不要被美国的幻象骗了,它并不像它所标榜的那么伟大。信仰美国没有用,博纳萨拉被美国耍了。要给女儿报仇,他只有找黑手党教父,请他主持正义!

      可怜的博纳萨拉竟想着用钱收买教父替他杀人,这简直是对教父赤裸裸的侮辱:

      “我该付你多少钱?”

      当镜头终于拉到了正面了,观众终于见到了教父,这个时候观众居然看到有只小猫在教父的怀中撒娇,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愈是这样,观众愈会觉得教父的可怕。

      教父有些愤怒,他总是很讲道理:

      我们相识多年,这是你第一次来找我帮忙,我记不起你上次是何时邀请我到你家喝咖啡了,何况我太太还是你独生女的教母,你选择相信相信美国,却忘了我这个朋友,我感到难过。

      而博纳萨拉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人生在世,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教父并没有记仇,他帮了博纳萨拉,因为他看得明白,博纳萨拉只是不想卷入是非而已。

      这是教父的胸怀,也是他的处事原则,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人脉会如此之广!

      (自由女神像下的罪恶)

      家族内部怀疑保利出卖了教父,于是桑尼对克莱蒙扎下令干掉保利。

      这一段主要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 克莱蒙扎对保利吩咐倒车的时候小心小孩子,当时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非常震惊,因为一般看到的一些反映黑社会的片子描述的黑社会分子十分脸谱化,简直就是人渣啊~看到这里会不会感觉这些黑社会更有社会责任感呢?

      第二,克莱蒙扎以下车撒尿为暗号,后面的杀手开枪打死卡洛,之后克莱蒙扎仅说两句台词:

      对应前面克莱蒙扎的老婆叫他别忘了油饼:

      这一段长镜头运用,丝毫不拖泥带水,将黑手党内部视人命如草菅的真相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确的家庭观

      镜头一

      一个男人如果不花时间和家人相处的话,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教父时常这样告诫他的儿子们。

      和麦克谈心

      和麦克的儿子安东尼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

      镜头二

      大儿子桑尼之死

      桑尼死后,教父把他的尸体带到了殡仪馆,让老板来为之整理遗容。似乎教父的地位不容许他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一丝的软弱,在这场戏之前还不太容易看到教父对于失去儿子的真正反应。他在殡仪馆哭了,马龙·白兰度在这里的表演体现了他演技之神的价值,我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那爱打动了我。我想那一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即便是一位高高在上的big shot,也实在是太痛苦,太难承受了。

      镜头三

      为了让麦克能平安的回来,教父组织了五大家族的一次会议,主题是和谈。曾有人这样评价白兰度的表演:如果你想知道‘老奸巨滑’的最高境界,那来看这一段。此时他已经有收拾五大家族首领的计划了,但还需要一个导演,就是迈克,此外他还需要暂时的稳定,所以有了这次会议,结果他也做到了。他的会让迈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一切。 而最为霸气的,则是他在最后说的那句话:

      我是个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发生意外,或被警察开枪打死,或在牢里上吊,或是他被闪电击中,那我会怪罪于在这房间内的诸位,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再客气了。

      鲜明的对比

      《教父》这部电影的开篇在明暗方面的运用,导演竭力把教父的办公室弄得十分的阴暗,而外面的婚礼则显得十分的喜庆热闹。一明一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面阳光明媚,婚礼上载歌载舞,好像人们都没有烦恼一样,大家都很开心,其实所有的秘密都在教父的办公室里,大家想象一下,在这个小屋子里到底有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交易?

      贯穿三部曲的矛盾

      麦克和凯的爱恨情仇

      麦克和凯,一个二战退役的功勋年轻军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大学生,一段本来幸福美好的爱情,却被麦克家族突如其来的变故卷入,一点点撕裂,最后灰飞烟灭。麦克枪杀了仇人后,曾在西西里避难,在那里他喜欢上了一个传统的西西里女人阿波罗尼娅,并与她结了婚。后来阿波罗尼亚在一起谋杀麦克的阴谋中,巧合的成了麦克的替死鬼。经过美国方面的运作,麦克最终顺利返回纽约见到了凯。

      在麦克的承诺下凯最终答应回到了他身边。可好景不长,在麦克积极运作家族产业,使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凯被软禁以及暗杀不断的生活折磨的精疲力尽,这跟她内心向往的自由生活完全背道而驰,凯厌烦透了,她跟麦克大吵一架,最终离开了麦克。

      如果说麦克象征着传统的西西里移民文化,那么凯就象征着美国自由开放的文化,麦克和凯的爱情,是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而他们之间的离恨,则是这两种文化的割裂,这种趋于融合又彼此割裂,正是当时美国的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用电影映射现实,不得不说马里奥普佐真是一个天才,真正的通俗小说的教父。

      那么阿波罗尼娅和凯,麦克究竟爱谁更多呢?

      阿波罗尼娅是青年时代一段飘香的梦境,是惊鸿一瞥,甚至是超越理性的爱与占有欲。而凯不是,凯是他的依靠,他无言却坚定的庇护,当然后者易逝,前者已逝,所以麦克回忆起阿波罗妮亚时总有那样的绝望与悲哀,阿波罗妮亚代表的那段岁月的插曲在他的人生中只出现一次,而凯几乎陪他从开始走到终结。要我说,他爱这两个女人不分深浅,只是时间与人生莫名其妙的关系让它看起来似乎有区别。

     

    相关热词搜索: 电影 教父 观后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