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动画电影《我们的7日间战争》观后感

    时间:2022-03-03 08:55: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动画电影《我们的7日间战争》观后感

      给我发来动画电影《我们的7日间战争》的PV时,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期待。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PV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错位的意象,用全共斗的表象来描绘青春期中微小的烦恼——喜欢的女孩即将转学离开,为了让她能够在充满回忆的此处渡过最后的生日,带上安全帽、设置路障、占领工厂,来抵抗大人对这点小小心愿的压迫。革命表象的宏大性和青春期烦恼的微小性的结合,虽然在逻辑上没有合理性,但是这样一种刻意的错位,反而能够带来一种批评性。

      其次,是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的Media mix作品,在角川文库出版的原作小说,曾在1988年就已经进行过一次实拍电影化,这次的动画电影企划实际上更接近于对实拍版的再次Media mix,而不是对小说原作的动画化。现在我们常说的Media mix别名角川模式、角川商法,正是由角川春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立的。因为对PV的期待,在去看动画电影之前,我去补完了这部1988年的实拍版,实拍版与我对PV的期待与想象是如此的相符,甚至更胜一筹。让我感受到这部1988年的实拍版能够被称作一部经典的青春电影,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在这次Media mix企划中,当角川选择了在写学生运动上颇有经验的大河内一楼来担任脚本,便让我对大河内如何在新世纪诠释这部1988年的经典不禁地产生了遐想。

      然而不幸的是,最终伴随着我走出电影院的,只有失望而已。

      1988年的青春

      既然动画版是对1988年实拍版的再度Media mix,对经典的再续前缘,那么与实拍版的对比自然是无法避免的。1988年的这部实拍版的优秀,正如我在上文所叙述的,在于用全共斗的表象去描绘一些微小的青春期的烦恼的错位。实拍版的特点也正是如此,它把自身伪装成了一部全共斗的电影,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幕才解开自己青春电影的面纱。所以当来到电影的最后一幕,坦克炮口射出的不是让流血升级的炮弹,而是整个夏天的烟花的时候,观众才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意外性。也只有在这个意外性中,这部青春电影的浪漫才能成为可能。换而言之,没有全共斗的精致包装,也就没有青春的浪漫。

      实拍版在电影中描绘的是与“宽松教育”完全相反的上个世纪的“管理教育”的年代,教师充满暴力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自由的压榨、用学籍档案上的污点对学生的威胁。这些要素是确实能够让人想象到全共斗的。全共斗的外面虽然套着70年安保斗争的外壳,但是各个大学中学生生活与校方规则的纷争也是不少的。

      其次,这部实拍电影还着重地描写了对抗不断升级并最终失控的过程。在电影的开头中展现给观众们的意象似乎还是非常青春的,青叶中学的初中生们逃进工厂的最初目的,也只不过是从学校的压抑气氛中的一次逃离,只不过是对自由的一点小小的追求。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小小自由,也依然受到压迫。想在事态扩大、影响学校声誉之前把学生们抓回来的教师们和一心想要逃离教师管控的孩子们的冲突,从堵门、浇水、撒石灰开始不断升级、变成设置路障、陷阱,教师们也从劝告、搭云梯升级到电锯破门而入。然而中学生的小聪明最终还是敌不过成年人教师的暴力,于是这作品最大的转折点到来,隐藏在工厂地下的坦克的出动,在孩童的控制下击退了大人。在电影爱好者们之间被称作“角川61号”的这部战车,象征着超出中学生能够控制范围的更大的暴力。用更大的暴力去对抗教师的暴力,让事态进一步升级,并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局面,唤起了观众们的全共斗历史记忆,让我们开始担忧,而影片中局势也确实开始失控。学校放弃了控制事态的方针、警察设置了特殊对策小组、出动了机动队、重型起重机,电视新闻也报道了事件,引来了包括学生父母在内的大人们围观。学生们也布置了大量的包括钉子板这样的杀伤性陷阱。所以当最后学生们通过地道逃离,留下被陷阱困住的机动队和教师,定时器倒计时画面和坦克炮口的升起,直到这一刻,观众与影片中的围观一样都十分担心最后会变成一场真正的流血,一次历史记忆中的全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从坦克炮口中射出的不是炮弹而是烟花,学生们花大力气布置的其实并不是陷阱,而是布满整个工厂的烟花表演。这时观众才明白,他们是真的就只不过想要来一次青春的任性而已。并且这个任性以一种非常美好的、非暴力的形式展示出来了。所以在烟花绚烂地炸开的那一刻,老师们在镜头中微微一笑,围观的群众高声欢呼,父母们感叹孩子干的真不错。师生、警察、社会、所有的矛盾都在这场烟花祭典中和解。配合上小室哲哉精心准备的音乐WINNERS。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青春。

      在这个实拍版里面,学生们的这场全共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浪漫,和他们最后的无目的性、或者说无政治性,是必不可分的。影片中坦克这个符号在原作中并未出现,并且原作中许多与全共斗相关的说明、诱拐事件、以及占领工厂的学生人数等等都经过了无害化的改编。影片中教师们曾不断地质问学生们到底想要干啥,有什么诉求,但是从未获得回答。在电影的最后才终于明白,他们的全共斗最终只是为了一场夏日的烟火大会,一次青春的任性。实拍版的精髓也就在于这里,用一种反讽的态度,在精心伪装的全共斗上,来一场青春的祭典。左人可能会去乐其对革命的消解,但是在这种精心伪装的自我指涉的反讽态度中,这种批判说实话我是觉得无效的。

      实拍版中1988年的青春来到2020年。如何去重新诠释这部电影的青春与浪漫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课题。但是动画版中大河内的答案实在是太让人失望。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次学生们的“全共斗”,变成了一种有目的、有诉求的、政治性的“运动”了

      在动画电影的预告中给我们展示的是“喜欢的女孩即将转学离开,为了让她能够在充满回忆的此处渡过最后的生日,带上安全帽、设置路障、占领工厂,来抵抗大人对这点小小心愿的压迫”,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参与这次占领工厂的学生们不仅没有了实拍版中紧密的关系,甚至大河内还在其中插入了一个异物——非法滞留的泰国人小孩。所以当整个电影的基调从为了青春期的烦恼而全共斗,变成了为了保护非法滞留的泰国人小孩,为了让他和同样非法滞留的父母重逢而和入国管理局对抗时,从大人手中保护女主不想离开之心愿的青春纯度也就被这个以亲子价值观对抗政府机关的矛盾给稀释了。

      而这个异物的存在,这种纯度的下降,正是大河内所刻意设置的。为了保护泰国人小孩而齐心协力一起对抗大人的学生们,在故事中盘,被大人们利用社交网络的炎上趋势打了一个反间计,突然开始大河内最擅长的学生内讧套路。各自的秘密被暴露、虚假的友情、伪装的坚强、背后的坏话。本来就不够紧密的临时的共斗与团结在一瞬间就破灭。这时男2突然放言说到这一切都要怪泰国人小孩,都要怪这个异物的出现。如果不是泰国人小孩,他们就能维持这种虚假的关系,维持着这种虚假的青春,来一次不痛不痒的青春的逃亡,而不必陷入现在的暴露真实自我的境地。

      男2的这句台词也就代表了大河内的态度,代表了大河内对实拍版中青春的再诠释。如果在2020年的现在复刻1988年的那部电影,在同样的状况中他们还能继续那样的青春吗?

      大河内的想法是,如果是现今时代读空气的青春,如果是充满谎言的现充社交,那只不过是一场虚假的青春。而泰国人小孩这个异物,正是为了暴露这场虚假的青春而安插的。于是整部动画电影的气氛就一转“反对空气”了。

      男主角为了拯救这个内讧的局面,首先开始了他的忏悔告白。自曝了他对女主角的单恋,自己提出逃离大人来到这所工厂,其实有着想和女主私奔的小心思。

      受到触动的女主角也决意忏悔告白,首先给男主发了一波好人卡,然后告白自己的性取向是百合,自己喜欢的是同行的另一个女孩。即使这个女孩只是为了其建筑会社的父亲能够傍上女主父亲地方议员的权力而接近她的,她也无可救药的喜欢她。

      而被告白的女2也自白了为了权力而接近女主的事实,但是即便一开始是虚假的友情,在动了真情的现在,她也无法离开女主了。

      一脸现充的男2,自曝自己其实从来都不是现充,在中学受到欺凌的他,是这之中最羡慕大家能够一起逃亡这样的友情关系的人。

      学霸男3,自曝自己从来都不想成为学霸,他对大家的逃亡的愚蠢行为的背后坏话,只是因为他嫉妒着,觉得自己无法像大家一样自由。

      女3,坦言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认同大家想要从转学逃离的思想,反而打心底里向往着女主将要转学过去的东京大都会。

      一群从未说出自己真情实感、被名为“空气”的成年人的正确性所包围的他们,假装享受着一次只属于这个夏天的青春的他们。最终一起进行忏悔告白,成为了大春物里的“真物”。而成为“真物”的他们,最终也就解决了一切——泰国人小孩的父母顺利地找到了下落;仿佛刻意复刻前作中浪漫气氛一般,在大人们用重型起重机和机动队的围攻之中,顺利地乘坐的热气球飞向天空逃离包围;成为了真物,也就揭露了泰国人小孩不是男孩而是女孩,然后给输给了百合的败犬男主一个离别的吻;成为真物,也就顺便见到了实拍版中已经成为大人的前作女主,让已经成为前作男主人妻的她给大家来了一句来自真物的肯定——我就是过来人,你们也可以的。在ED的后日谈中,事后处理也像实拍版一样被直接跳过,没有任何人走向坏结局。

      从对抗大人到对抗自身

      实际上,在本作的访谈中大河内也谈到了自己为什么要对青春做出这样的一种诠释。

      大河内:在原作小说的那个时代,学生运动还是非常近边的事物,但现在并非如此了。管理教育已经不复存在,学校的形态也已大不相同。在做这次动画改编时,我们对现在的高中生做了取材,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我们自己关系圈内的问题比较大,对大人反而没有什么兴趣”这样的回答,让我再次确认到时代还是不同了。 [1]

      大河内:他们七个人的幸福的有不完整的部分,对男主角守来说,便是单恋吧。所以在思考本作中敌人该如何设置时,毕竟已经不是实拍版的管理教育时代了,这个敌人或许便是“自己”吧。在学校时的自己、在家中的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自己。分别扮演不同的自己估计很费劲吧。 [2]

      大河内:敌人并不一定是要在眼前的“大人”。故事的基本是人跨过什么而得到成长。所以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最大的枷锁反而是自身所定下的“与他人的关系值”以及为了保护自己的所在之处而带上的“面具”,在和监督讨论之后的结果便是如此。大家虽然活得很光鲜快乐,但其背后还是有很多辛酸。 [3]

      大河内:占领工厂与大人们斗争,是我的人生中没有过的一种青春,或许对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如此。但是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中要是有这种青春就好了,我是带着这样的意图写下剧本的。如果可以的话请各位也到电影院体验一番与自己人生不同的青春吧。 [4]

      正如在这些访谈中所提到的,在面对“对抗大人”的叙事在如今已经失效的事实,他不得不将笔锋转进内面的问题、转进空气的问题、转进Persona(面具)的问题。从和大人的对抗,转向了和自身的对抗,转向了和自身说谎迎合空气,迎合虚假的青春的对抗。其实如果大河内能够贯彻这个问题,那反而是不坏的。正如上文中揶揄到的一般,这也是像大春物这样的作品所曾经关注的问题。但是复刻浪漫的诉求明显压倒了倾诉青春的虚假。无诉求的祭典所带来的青春的浪漫,被一个庸俗的解决所复刻,只要忏悔告白就能相互理解,像京紫一样信必定传达,说出来就能成为真物。确实,在1988年的实拍版中,也不是没有中学生的内讧,也不是没有忏悔告白所带来的简单解决,但是那是中学生的内讧还能够被简单话语所概括并解决的时代,至少是这种理想作为虚构还能够被继续相信的时代,而在宏大叙事已经凋零的现在,正如大河内自身也知晓的由空气支配了青春的现代,这样一种庸俗直白的解决,难道不比“空气”的社交更为“空气”,比“虚假”的青春更为“虚假”吗?

      我们的青春是否能够跨越世纪

      在这部动画电影的改编中,大河内复刻到了实拍版的逻辑缺失,却没有复刻到利用这种缺失而塑造出的青春的浪漫。一部青春浪漫电影,一部全共斗的反讽,一部宏大的革命表象与微小青春烦恼的短路,也就彻底成为了一场虚假的青春“游戏”。当追求真物的困难被消解成一场忏悔告白的游戏,那甚至还不如一种伪物的自省存有浪漫。1988年的青春能够跨越世纪被观众铭记成经典,但大河内的这次改编甚至可能无法被铭记至下一个十年。不过这一切或许不能全都怪大河内,在这部动画电影的开头,有一段莫名其妙的高速音乐叙事,这种在电影开头用音乐性的叙事来煽动观众情感的手法,正如之前也分析过的《HelloWorld》一般,是业界在《你的名字。》之后产生的一种非常庸俗的潮流,并且从未有人能够真正达到新海诚音画配合的高度。《我们的7日间战争》很明显也是一部想要复刻“感动”的作品,所以才会陷入这个陷阱之中。用突兀的高速音乐叙事来跳过故事的导入部分,这种剧本上的问题很明显不单单是大河内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企划,整个业界的问题。越是想要复刻感动,越是容易弄巧成拙,比起反思大河内的剧本,比起反思青春中的“谎言”,或许业界这种以动物化的感动为目的的复刻之“空气”才是真正需要反思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