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传统武术实战 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思考

    时间:2019-01-29 04:43: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      何谓传统武术?笔者在《辞海》(199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国武术辞典》诸权威典籍中均没有找到准确的解释。而《辞海》关于“传统”词条的阐述是:“历史沿传先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和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武术,其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动态发展、绵延至今、筑成体系。它既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归属传统文化的范畴,又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封闭性、排他性等彰显“传统”意义的特征。因此,对照这一概念性的定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称武术为传统武术。同时根据传统的概念定义,将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和解析也定格在具有两重性的基点之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事实上,任何传统里保守与落后的一面都的确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阻碍作用。传统武术同样存在着保守和落后的内容,而且由于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的限制,那种保守和落后的负面影响还比较深远。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农耕经济的生产力低下,社会科学方面的固步自封、少有发展,导致了难以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阐释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固守的那种口传身教的继承方式,使得理论难有建树,贫乏苍白,远远落后于实践。这种封闭、落后、艰难的生存环境,不可避免地驱使武术去借助迷信、宗派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被迫多在社会下层扎根流传。这样的结果,便造成了传统武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营造出争勇斗狠,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具体表现有封建迷信、荒诞不经、抱残守缺、唯我独尊、胡吹乱夸、陈规陋习,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传统武术在几千年民族文化氛围中滥觞与发展,自然地融会了古代哲学、兵法学、养生学等文化思想和观念。不论是武术理论、内容形式、技术思想、特训方法,无不闪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征。其流派林立、门类繁多、风格各异、自成体系。全国目前所谓“历史清楚、脉络有序”的拳种就有三百多个。表现形式包括异彩纷呈的长短套路、传统的对抗技击、上阵杀敌的军旅搏击术、拳械练功法、强体健身功,以及与其他技艺相结合的表演节目等。从中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价值呈现多元性和独到性,这又和传统武术修炼与运用讲究内外统一而修、内外统一而用的优点密不可分。此外,传统武术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运动量各不相同,可以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爱好、职业的人之需求。加之习练传统武术不仅简单易行、难度小、花架子少,不像竞技武术追捧高、难、美、新而令广大普通练习者难以做到,而且在时间上随意灵活,不论早晨傍晚、午间假日,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锻炼。场地选择上也是尽可能因地制宜,林边草地、街头巷尾、屋内屋外,均能活动肢体、一试身手。至于对专门设施、辅助器械则更无特殊要求,即使是处在生活条件和环境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因设施器械的因素干扰或影响人们习武练艺的兴趣和效果。这就使得传统武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切实体现出人民是武术的强大载体。武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传统武术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促使人的陶冶性情、人格升华、培养尚勇爱国精神、倡导正直诚信思想、增添情趣、强健体魄、树立重情义、讲道德的良好风范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对传统武术两重性的简要分析,我们有理由说:传统武术精华是主干,属第一位。而其中的糟粕系末枝,属第二位。传统武术堪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今天无疑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机勃勃、具有独立体系和社会功能且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
      
      传统武术既然是一项有价值的体育项目,当然就应该大力推动它的发展繁荣。而目前传统武术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能不能称得上发展繁荣呢?或日,传统武术正处在失传或正被失传的边缘,连生存的前提都受到了挑战,更遑论发展繁荣了。这种观点可能过激了一些,事实上也不完全符合具体情况,但传统武术处境困窘,距离发展繁荣甚远,都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大力发展竞技武术的方针政策确立以后,传统武术便日益边缘化,有意无意被搁置一旁。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统武术大多是群众自发性的活动。这类活动规模小、层次低、交流少、难以蔚为壮观、造成大的影响。而那种由国家举办,规格较高的传统武术比赛不仅甚为鲜见,而且脱离传统武术的实际,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弊端。如2004年8月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会,采用专业体育竞技运动的评判标准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交流的评判标准。这就引导和迫使不少拳师为了得到高分,而在赛场上迎合裁判的规则要求,而刻意丢掉传统的东西去追求表演化、技巧化那一套,把个好端端的传统武术弄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更为要命的是,这种交流客观上将引导原本精彩纷呈的传统武术渐渐趋向从内容到形式的大统一,其结果只能是拉动传统武术的各家技艺(包括习练与形式、套路和技击)一起向专业竞技运动队靠拢,最终形成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即是竞技武术业余队伍的大格局。这样下去,传统武术还能奢谈什么发展,又焉能有打的繁荣呢?对此,我们确实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传统武术是根,是基础,竞技武术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人们常说武术博大精深,就是指的传统武术而言。一项针对二百多名外国学员的调查显示,其中的64.3%认为只有传统武术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应当说,这种看法有其道理,不然,仅凭竞技武术那几下子(不论套路还是散打),同博、大、精、深哪一个字都难以沾上边。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魅力,这种魅力经过整合、凝聚、放射出来,将会化作推动中华武术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2004年10月,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日本国参议院加藤六月深有所感地说,传统武术节太壮观了,简直就是奇迹。前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家普遍认为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对武术进奥起到了推动作用。事实正是如此,传统武术的精华部分一旦得到发展繁荣、传播推广,必将给中国体育增添活力。必将对奥林匹克运动予以有益的补充,造福于全人类。
      
      (三)
      
      那么,现代社会怎样去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与繁荣呢?传统武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其兴盛发展也是 要由它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所决定的。发展传统武术必须遵循这些要素,借鉴古代人民和外国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把发展繁荣传统武术当做一项系统工程。用时代精神去充实、优化传统武术。同时,用战略的眼光,从整体上提出思路与对策,全方位地做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其内容里应包括多项任务,诸如国家的积极提倡、大力支持,积极继承与扬弃,改革竞赛制度,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突出传统武术的特点与风格,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技术理论构建。管理体制上寻求最佳模式,彰显各级武术协会学校、武馆、拳社等多种教学团体的作用,锐意对传统武术进行创新,提高传统武术的科学性,阔拓产业化之路,赢取社会最大份额,争取更多群众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等等。上述每一项任务,都是一篇大文章,限于篇幅,本文这里不一一详述,仅从“武林大会”传给世人的启迪切入,着重就如何处理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这个关乎传统武术发展繁荣的关键话题做一些探讨。
      武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屡经曲折跌宕,但总的看来还是经久不衰,不断得到发扬光大。这是因为武术具有技击、健身、娱乐、竞技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在各个时期的社会实践中颇能有所侧重地发挥作用。体现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征。当然,社会新的进步产生社会新的需要,而社会新的需要会促进武术的发展突出创新,将原先在传统武术中首推的技击功能大幅度地转向竞技。这种创新与主要功能换位的结果便是竞技武术的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竞技武术的出现是必然的,对竞技武术的重视理所应当。然而,欢迎竞技武术的出现,重视竞技武术的发展。不能以降低甚至牺牲传统武术的地位为代价。因为竞技武术不可能全面代表传统武术,更不能取代传统武术。而且竞技武术的发展正需要扎根于传统武术之沃土、继承传统武术的精华,接受传统武术的滋润,方能够枝繁叶茂,绚丽多彩。只有传统武术发展了繁荣了,竞技武术才有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说,发展传统武术当然有其自身需要发展、应当发展的理由。而即使只是为了发展竞技武术,也极有必要把传统武术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武林大会”开播以来,其收视率节节攀高所带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明戚继光《拳经》云:“既得艺,必试敌。”传统武术自出现始,就追求实用。把技击作为其基本宗旨。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无不遵循攻防的规律,标新攻防的特点。散打是新近崛起,并被看好能率先进入奥运会的竞技武术之一项重要内容。散打脱胎于传统武术,但由于一方面尚未能从真正意义上继承传统武术技击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过于按照西方竞技的模式行事,以至于表现出来的技术风格缺乏武术特点。展现在擂台上的散打形象与人们期待的散打形象还有相当的差距,竞技水平也与搏击中应该达到并且可能达到的高度存在着明显距离。事实上,传统武术的技击手段洋溢着独到之处。那种以柔胜刚,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万钧,避实就虚、攻其不备、欲放先收、欲要先给等战术思想。充满哲学辩证法。那种讲究方法巧、运用巧、丰富而多变,攻则七拳并用、防则千变万化,打中必顾、顾中求打、打即是顾,顾即是打的“尚巧”技艺,俨然是一座武技宝库。那种注重内劲功力,强调提升潜能,讲究简单、直接、快速,发挥“脚踏中门夺他位,铜墙铁柱一起摧”的击打威力,在任何攻防格斗中都大有用武之地。构建散打的技术体系。离不开对传统技击的继承和发展。勾勒散打的技术坐标,离不开两根经纬线。经纬是传统技击中昔日用于实战格斗的招数、技法、练功法(需要剔除掉现代竞技明令禁止的内容),经纬是传统技击中原本就属于古代竞技的搏击技能、攻防手段。经纬交织,方能营造出风姿绰约的散打形象。有人认为散打既然作为现代竞技。更多地须体现出竞技的共性。其实不然,任何民族的文化传统都会受到本民族的观念、思维、意向、情趣、习俗、风尚、心理结构、生活行为方式和知识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反映在同为竞技搏击技术,尽管其技击规律大体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各民族的竞技带有本民族的特点和风格。举例而言,西洋拳击中的直拳与武术散打中的冲拳,无论就形式还是从劲力、劲路看似乎都差不多。可是考察其整体以及配合的身法、步法,二者却大相径庭。显然,它们那种皆属进攻技能的共通性。不可能冲淡更不可能淹没民族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别性。传统技术以内涵言之,其理论核心和技法属性源于中国恢弘丰富、玄妙艰深的古典哲学。它的特点在于,其不限于仅仅接受某一种哲学、理念的影响,而是至少接受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熏陶与感染。无论在人体潜能的开掘还是在攻防技巧上的升腾,均折射出儒、释、道复杂的光束。如太极拳推崇处处含球、以圆力见长,形意拳讲究对称合力、踏中取胜。八卦掌注重走圈顺势、阴阳相对,少林拳要求四平八稳、虚实互用,就饱含“不偏不倚”、“无过亦无不及”的儒家学说:对功法和技艺追求终生修炼,演练时注重意与气的感受和存蓄,使用时主张模拟自然现象和借鉴禽虫猛兽的搏击技能,以及喜欢采集天然之外气充盈丹田内气的气功修炼法,则无疑同道家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旨归如出一辙;结合自身体力条件,信奉存正驱邪的规则,矢志不渝地苦练功夫。自然与佛门的禁欲修行、驱除杂念、苦志成佛的思想相映相合。综合上述思想的影响。传统技击临战应用突出一个“艺”字,注意发挥人的内外正题功能,强调以势夺人。交手时既可以巧胜力,又可以力打弱;既以柔克刚,又以刚制柔;既以圆打直,又以直打圆;既以长制短,又以近控远;既可先发制人,又可后发制人;既以虚击实,又以实击虚;既以拳制腿,又以腿制拳……这些被概括称之为武魂神韵的传统技击内容实在丰富。不是一个竞技共性的词汇就能涵盖的。
      当然。现代散打又毕竟不等同于传统技击。随着武术进军现代体坛,传统技击寄予到散打竞技之中。是一种客观使然,并不以谁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然而散打要充分表现出格斗的技艺,高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阳刚气质,迸发出一定的观赏意义和审美价值,需要解决好下列问题。一是由于现代散打要求竞技者在打法上趋向科学化、训练上追求系统化、规则和评判上适宜量化,同时更讲求搏击的效率等新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传统技击的丰富性、独特性。而几千年武术的发展构筑了许多实用招法,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将它们发掘出来运用到散打技术中去,既能发挥克敌制胜的作用,又能展示民族风格和武术特色。这些实用招法和临战经验在赛场上运用得越多,散打水平自然也就越高,武术特色也就越浓。因此,以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现代散打与传统技击产生的矛盾,是一个现实的任务。二是 重视挖掘传统技击中之精华,并非赞同对传统技击一味地顶礼膜拜、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只是抱住固有的技法不肯更改的保守做法。那种固步自封的态度在理论上是违背科学的。在实践上也是吃过苦头的。比如形意拳传统打法“五行生克”,机械地排出劈掌拳破崩拳、炮拳破劈拳、钻拳破炮拳、横拳破钻拳、崩拳破横拳的序列,就不符合瞬息万变的实战要求,容易禁锢人的创造力。对此,我们要有敢于扬弃的能力。三是散打不反对借鉴国外搏击术中优秀的东西,但是不能本末倒置,把挖掘继承改造传统技击放到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即就是对国外搏击术的内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而切莫全盘照搬。譬如对照拳击中的摆拳,传统技击中也有类似的动作。可略加比较便足以看出,两者的技术要素不甚相同。在拳击中,由于不准用腿,摆拳成为少有顾虑的重拳击打。而散打使用摆拳(或传统技击中相似的动作)就不那么简单了,它首先要提防对手起腿踹踢或下蹲抱摔。这样,整个动作没有传统技击的整体意识,不去充分借助身法的掩护就难以奏效,一不留神反倒容易被对手乘虚而入。显然,散打中运用摆拳(或类似动作)应当比拳击中的摆拳有更多的讲究,中国传统技击的优长也就由此看得更清楚了。 应当看到,传统武术被边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竞技武术的突起和兴旺红火。从理论上论证清楚现代散打与传统技击的密切关系,对引导出发展竞技武术首先需要发展传统武术这个时代命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
      
      如果说,发展竞技武术离不开传统武术的发展繁荣,这种理论上的论述需要实践来支撑的话,那么,“武林大会”那一道道武林盛宴则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开播至今,已有八大武林门派登台献技。无级别、无拳套、无演绎的真打实斗,推出了传统武术的大演习,展示出传统技击的丰厚与光彩。虽然说,现在观众从“武林大会”上看到的传统技击格斗还不是十分精彩,一些令人叫绝的技法招数运用得也不理想,那种乱打、缠抱、推搡的场面也时有可见,但这是由于传统武术长期处于打练分离的状况所造成的。传统技击从被压抑到释放,从被淡忘到捡回,从幕后走到前台,从低级迈向高级,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传统技击首次大规模的登台所暴露出来的某些不足,带有客观必然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不能苛责的。可以想见,只要沿着“武林大会”开辟的这条大道坚持走下去,并不断加以修正、完善、改革、提高,传统技击必将会展示出令人欣喜的崭新风貌。
      同时,对视“武林大会”,实事求是地对八大门派已经打出的技术招法稍作分析,我们依然有理由说,这次武林大阅兵打出了武林人的勇气胆识,展现了传统技击的精神、技巧与活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视觉冲击。扫描一下运动员打出的传统技击的多种元素。堪称踢、打、摔、拿俱全,险招、高招频现。著名的腿法计有,“落地金脚剪”、“美女照镜腿”、“搓踢间勾踢”、“挎剑腿”、“转身后摆腿”、“腾空飞踢腿”等。拳法就更加异彩纷呈,刚劲有力型、诡异风格型、组合多变型,打出了风情万种的拳式,看得人眼花缭乱。摔法包括,“抱腿摔”、“樵夫捆柴摔”、“切别摔”、“扫堂腿”(配合摔法)、“大劈裹横摔”、“接膀围身靠摔”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平常在各种搏击项目中都没有看到过的“拿法”,也首次亮相,如“太乙五行拳”使出的抓筋拿脉冷招,足以令人一惊。这些传统技击招法中,有的与现代散打中技法相似,如“红拳”中的“挎剑腿”和散打最凌厉最常用的腿法“侧踹”基本一样,“挎剑腿”只是稍低一点,两者都以掌握好距离感为关键。有的跟现代散打技法作用相同,可民族风格更为浓郁,形象更加好看,像陕西“红拳”选手李冠廷摆踢的“美女照镜腿”,动作漂亮,屡显神威,昭示出千年红拳的文化底蕴。相比之下,散打中惯使的“护卫腿”(“虎尾腿”),其作用威力相差无几,而论起民族性、文化感来就没有“美女照镜腿”那般可圈可点了。
      透视“武林大会”传递出的传统技击在当今的信息,应当说,传统技击从总体上讲其在历史上的高峰已经过去,新的飞跃尚未到来,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存在的短疏之处也是明显的。然而尽管如此,通过对上述技艺特别是两例具体腿法的解析对照,我们仍然能够获得这样的印证:现代散打中的技法招数多来源于传统技击,传统技击包含的内容远比现代散打运动的技法招数饱满丰富。有了这样的佐证,结合理论上的梳理,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统一于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是竞技武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现代社会里,传统依然是武术的滋养沃土,而现代则是传统的发展进步。落实到武术进奥这个专项课题上,也只能是竞技做龙头,传统做基础。正是对这一基点的战略思考,人们有理由大声呼唤,竞技武术需要发展繁荣,传统武术更需要发展繁荣。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战略 现状及 思考 传统武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