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吉州窑 [晨曦里的吉州窑]

    时间:2019-02-14 04:34: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吉州窑坐落在赣江中游之滨的江西吉安市水和镇西侧的一个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区域里。这里曾是东昌县城所在地,也是我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亦称“东昌窑”、“永和窑”。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现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京九铁路在遗址一侧通过。初春时节,我走访了吉州窑遗址。
      
      永和古镇流神韵
      
      《景德镇陶录》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吉州窑遗址离吉安市并不远,才18公里。我们一早起来,驱车前往永和镇考察。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我们的车就行进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22座如岗似岭的古窑包,直扑眼帘。
      初升的太阳,给吉州古窑遗址披上金装,轻轻的薄雾缭绕,旁边那座高高耸立的本觉寺塔,斑斑驳驳,显得古朴和挺拔,为吉州窑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里民风淳朴,晨曦里“老表们”悠闲自在地行走在大街上。
      脚下是一条条用匣钵和窑砖铺成各式图案花纹的纵横交错的古街巷道,尽显古瓷城的风貌。走在这道路上,浮躁的心灵会安静下来,思古之幽情顿生,仿佛欲与历史对话、这样的道路既是废物利用,符合环保要求,又能体现出永和古镇与众不同之处,它不做作,没有任何矫饰,实实在在,古朴而灵动。宋时,永和镇陶瓷业兴旺,盛极一时。“辟坊巷街六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读书台士大夫谈今古”,“名公钜卿来游其间,必有歌咏以记其胜”。
      仰望街头那棵郁郁葱葱数百年的大樟树,粗壮的树腰至少要二三人方可合围。这树耸立在赣江边,高耸入云,很是气派,让人感到她丰厚的底气。不远处的古瓷码头,显得有些沉寂,遥想当年这里定是船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吉州窑的精美产品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远销海内外的。
      
      古窑遗址出惊奇
      
      南宋政权偏安江左,建都临安,“经济中心南移”,吉州窑进入鼎盛期。北方战乱不断,致使北方的大窑,如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优秀工匠奔赴南国永和窑,带来了各地的先进工艺技术,此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管理人员打开了大门。里面有一大池塘,塘上一条长长的木板浮桥,踏上去会发出吱吱的声响,看来年代久远矣:来到窑址保护棚,横卧着的龙窑遗址展现在眼前。此处的龙窑与浙江省龙泉窑、福建省建窑“依山而筑”不同,是采用平地堆建的方法,斜长38.8米,宽4米。窑炉壁用红砖铺砌,布满灰绿色烧结面。窑址保护棚严重破损,站在里面,抬头可见蓝天,低头满目瓷片、窑具。
      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兴盛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末,而衰落于元末明初,前后约600年、永和镇同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为宋代三大名镇-省文物部门在1980年对吉州窑进行首次发掘,面积达1290平方米,出土历代文物4500余件,轰动了世界。
      赣江对面有座青原山鸡岗岭,盛产优质瓷上,距永和镇不到2公里。据《青原山志》载:鸡岗岭“其地出腻土”,永和窑“宋时开窑,取鸡岗龙度腻土作器”、历史上曾记载永和窑出资大修龙度寺,猜想可能是窑工在龙度寺大量取土,引起众僧不满,为避免龙度寺拒绝取土,而修葺龙度寺。考古工作者对永和窑周围密布的大小池塘进行探挖,发现不少为粘性白泥,虽比不上鸡岗岭瓷土细白,但也不失为瓷土原料,水利窑前期胎质细白,中后期胎质粗黄,这可能是前期瓷土取白鸡岗岭,中后期瓷土取白窑址周围,或用鸡岗岭瓷土和遗址周围瓷土混用的结果。
      永和窑的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柴草丰盛,它为永和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资源。永和镇曾有专门从事柴草交易的街市,叫柴市街、茅草街等,加上吉安市城内的柴码头的转运,为永和窑输送的燃料源源不断。
      
      制瓷工艺称精湛
      
      吉州窑工匠为推动我国古代瓷业发展,在制作技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善于学习当时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等的制瓷艺术,又独具风格,产品种类繁多,多达120余种,五花八门,绚丽多彩,出乎人们的想像。青釉瓷、乳白釉瓷、黑釉瓷、白釉彩绘瓷、黄籼瓷、绿釉瓷等,可谓一应俱全。过去我一直认为吉州窑的胎骨比较粗松,“似陶非陶”为其重要特征,因当地瓷土含沙量较高。其实不尽然,胎骨有灰胎、白胎、米黄胎等,有的胎骨紧密的程度问建窑不相上下,许多产品称奇瓷苑,风靡中外。若不是在窑址亲手拾得碎片,有些瓷器我也许会误认为是越窑、建窑、湖田窑等地的产品。
      
      剪纸贴花是农村在喜庆佳日时用来装饰居室的一种民间艺术,唐宋时已十分流行,北宋剪纸艺术从民间走进了宫廷。吉州窑工匠把它成功地移植到黑釉瓷上,作为器物的装饰,独具匠心,看起来赏心悦目,散发着岁月的底蕴和民情的深厚,这在我国制瓷史上可谓一大发明。擅长剪纸工艺的妇女不乏其人,他们把传统“女红”移植到陶瓷装饰,创造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独特的剪纸贴花工艺,常见纹饰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等。
      仿鹧鸪鸟胸前羽毛带灰白色圆点花斑的籼色和以黄黑两种颜色仿玳瑁甲壳的釉色,均为黑釉结晶斑。玳瑁为海龟的角质板,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在吉州窑也生产这种花纹的瓷器。美丽的黑釉结晶斑是一种窑变花釉,追求浑然天成的造化之态,再现自然的风貌,釉色变化无穷,令人种往不已。据著名古陶瓷学者冯先铭先生考证:“建窑遗址尚未发现‘鹧鸪斑’花釉,这种釉面呈现像鹧鸪胸前羽毛般的斑驳灿烂颜色,应为吉州窑制品。”
      木叶茶盏更让人称奇,在敞口浅腹形的斗笠碗上,可见树叶脉,如一叶小舟飘动在深深的水中,又如浩瀚夜空中的明月,宁静素雅,形成一个非常有现代感的画面创意、这片叶子会随着茶水的注入,茶香的飘逸,飘浮不定,牵拉出饮茶人的缕缕思绪,真是茶不醉人,杯醉人啊!我猜测这一创意可能源自树叶随意散落在碗里,而让工匠得到了灵感。吉州窑的匠师们还将大自然的落叶信手拈来用于釉面装饰。他们将南方遍地生长的桑、柚、乌柏树的叶子浸泡发酵,除去叶肉后贴于施过黑釉的坯胎上,处理后的叶子上敷有一层淡淡的黄釉,烧成后在黑釉的映衬下,黄色的树叶形状清晰可见,茎脉分明,这种装饰技法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这些具有灵性的纹饰犹如生命的音符,它会时时唤醒你的感觉,站在它的面前,你会觉得生命的永恒。
      吉州窑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日”等别具匠心的名贵产品。1975年,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我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生产的凤首白瓷瓶,堪称举世珍品。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的崛起,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据文献记载“今景德镇陶工,故多永和人”。
      
      意外发现临江窑
      
      吉帅临江窑在距市区10公里的天玉镇,1990年因建筑京九铁路而被发现,这是属于吉州窑系里的一处重要窑场。据说就是否要保护这一遗址,官司一直打到了国务院总理朱�基那里,最后朱�基拍板,京九铁路绕道而行,国家为此多投资几百万。我来到此处考察,只见一列列火车奔驰而过,深感保护临江窑遗址,功德无量。
      临江窑遗址占地16亩,发掘了3000平方米,发现了窑具、瓷片等文物标本1.6万余件。它与永和窑隔扛相望,走水路才15公里,文献中没有记载。这里出土的器物与永和窑相似。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出土不少仿龙泉豆青釉瓷,还有青白由瓷、黑釉瓷等。其中仿龙泉豆青釉瓷始烧于元代,有碗、盘、杯、碟等,占出土瓷总数的11.7%,排名居第四位。而排名第一位的属青灰釉瓷,占出土瓷总数的28.17%,以碗具为主,胎质灰白,制作粗劣,器壁厚重,典型的元代风格。还发掘出制瓷作坊和窑床遗址,最可贵的是吉州窑系中首次发现马蹄窑,这是古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窑炉。这里的烧造时间比永和窑略长,一直延续到明代末年。临江窑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吉州窑善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特点,令人大开眼界。
      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我参观了当年发掘的实物。吉州工匠为遮盖青瓷器胎粗的缺陷,在胎釉之间先涂一层灰白色的“化妆土”,我还发现吉州窑瓷器的施釉很不规则,往往在胎脚和圈足处露出胎骨,露胎处时常可见修胎时不工整的用刀痕迹和生硬的棱角。这样的缺憾,成为吉州窑的重要特征,而一般的仿制品则刻意要将瓷胎修饰得平整漂亮,缺少了自然粗犷的韵味。
      吉州窑是我所贝过的窑址中保存较好的遗址,但有两座窑包已毁于筑路,希望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吉州窑的文化历史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它在中国陶瓷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责编:耕生)

    相关热词搜索: 晨曦 吉州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