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关于做大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0-05-21 11:48: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雪艳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同质化竞争加剧,互联网金融持续冲击……面对上述挑战,如何做大非利息业务收入,对于破解目前商业银行利差收窄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流程、资源等方面总结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银行业务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大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利率市场化加快,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的情况下,如何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对于改善银行经营状况,意义重大。

    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是银行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金融竞争也愈演愈烈,为此各家银行都把发展非利息业务作为面向市场、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某种意义上,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家银行服务质量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在竞争中求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非利息业务,以此来提高各行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客户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银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非利息收入是拥抱金融科技、应对跨界竞争的必然选择。伴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时代,90后、00后等这些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年轻客群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体,这类客户群体“有个性,有想法,有特点,有创意”,对千篇一律的事物兴趣不大,喜欢“快、简、易、独”的产品。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初期,这类客户群体成为他们的主力军,如何重新获取新时代下这批消费主力军,就必须能为他们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线上化的非传统存贷业务产品和服务,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这需要商业银行要有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的决心。

    扩大非利息收入是迈向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全球一流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资产轻型化”,“资产轻型化”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破除“银行中心症”“信贷依赖症”,通过更少的资本消耗、更集约的经营方式和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国际上资产轻型化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一般在40%以上,很多先进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50%,例如国际上UBS非利息收入占比就达到70%,部分国内银行如招商银行,2018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5.4%。推动“资产轻型化”,降低银行对重资产的依赖,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

    二、非利息业务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内外部互联网金融崛起、金融监管加强等影响,各家商业银行表现差异较大。

    一是股份制银行表现优于四大行。从2018年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数据看,各个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入构成中非利息收人占比基本在30%以下,平均水平为25.2%。其中农行非息收入占比仅为20.2%,处于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人占比基本在30%-40%,平均水平为38.8%。其中民生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超过50%。从增速情况看,国有四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增速4.2%,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增速18.8%。

    二是资产拉动型业务贡献占比较大。当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之一依然是融资功能较强且易于操作的信用卡类业务。在这10家银行中,9家银行手续费收入规模第一位的業务都是银行卡业务,这类业务比重较大,大约占银行手续费收入30%以上。以占比最高的平安银行为例,在平安银行2018年年报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规模为252.6亿,占该行非利息收入64.2%。

    三是部分新兴业务发展好于传统业务。受外部监管及政策调整影响较大,银行部分传统收入降速明显,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银行新兴业务增长迅猛。以建设银行2018年披露年报数据为例,受资管新规影响,建设银行2018年理财业务收入较上年下降44.6%,降幅最大。但是建设电子银行业务收入较上年上升98.9%,成为建行增长最快的业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联动理念有待提高。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各项中间业务产品,涉及部门多,各项业务品类分散在各个部门中,而每个部门的出发点又不尽相同,难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容易出现重复营销。虽然部分银行已经着手开展了R-P(客户-产品)研究,建立了R-P预算管理机制,并配套有一定的费用资源支持,但受制于信息系统、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原因,R-P在考核、费用尤其是人事费用等关键核心领域的应用仍然不够。

    二是产品种类有待丰富。近年来支撑非利息收入增长的各项中间业务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与客户日常生活场景切入度和关联高不断增高,并呈线上化加速的特点。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目前花旗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高达5000余项,中行约有450项左右,建行约有600多项,且新颖度低,同质化严重,主要通过价格战争抢客户,造成客户增长与利润增长不能同步。

    三是市场预判有待提升。近年来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关于资管新规、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方面的政策,强化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管理,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突发,如果缺乏预判导致对客户行为、客户需求变化不了解、对市场新机遇不研究,在服务模式上跟不上客户变化,在产品上满足不了客户需求,没有新的增长点弥补失去的阵地,就会导致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如财务顾问类收入方面,个别银行受房地产开发贷款集中度管控或总量受限等多种原因发展乏力,导致财务顾问目标客户匮乏;而部分银行把握政策调整机遇,提前布局,仍保持一定发展。

    四是系统和人才支持有待加强。涉及非利息收入的各项产品需要集金融、服务、科技、财务甚至法律于一体,它的发展需要有超前的系统架构搭建理念和新产品开发理念。一方面,在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部分商业银行的技术服务手段比较落后,系统智能化程度低,业务办理效率低,客户体验不佳。另一方面存在“懂业务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业”等情况,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科技虽然在个别大型银行有所应用,但不少中型或地方性银行应用仍基本处于空白,应用的范围也有待深化,制约对非利息收入贡献较大的高附加值产品发展。

    三、加快非息收入业务发展措施建议

    (一)加强创新,实现重点突破

    在商业银行向多元化转型的同时,夯实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是实现非利息收入增长重点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注重对已有产品的改良。加强对传统非利息产品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客户流失导致的非利息收入下降。如随着移动支付、线上消费模式普及的冲击,银行的短信通、结算等传统非息产品收入呈下降趋势,若针对短信通业务开发欠费客户系统追缴功能,丰富银行智能柜台签约短信通优惠模式选项,开发智能汇款提高跨境汇款到账速度、进行到账提示等,可有效改善原有产品不足,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注重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对私方面,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原有的二八定律,研究如何将产品与服务覆盖长尾人群,要重点把握移动支付兴起、消费金融环境向好等有利时机,不断壮大手机银行用户以及消费金融的规模。对公方面要逐渐改善目前的重资产业务发展模式,重点把握企业日益增长的并购、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保值、集团资金管理等业务需求,通过各类金融工具、科技等手段,在营销获客、组织推动、流程创新等方面加以运用,最终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二)强化赋能,深度业务融合

    从客户需求来讲,已从原来单一的存、贷、汇转换为综合性的服务因此,已从原来以到店为主转变为线上处理为主。强化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之门、银行与其综合经营公司之间要携手打造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围绕客户需求,制定综合服务方案,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完善内部联动管理机制。建立以R(Relationship客户为中心)的R-P管理机制,提高R-P纬度非利息收入数据系统自动获取的便利性,强化R-P执行情况在业务条线部门考核、费用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化应用。

    (三)敏捷反应,提高响应速度

    提升政策敏感度。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各级政府机构出台的政策文件,做好与业务相关政策的解读与研究,抢抓政策红利。提升市场敏感度。持续提升差异化产品创新能力,打造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例如,在央行对LPR报价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利率、汇率波动将带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利率保值需求的增加,可把握机遇发展利率掉期、利率互换、债务保值等业务,拉动收益贡献提升。提升同业敏感度。定期对主要同业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产品发展动向、重点产品策略、产品创新等对比分析,取其精华,实现同业先进经验的分享。

    (四)转型驱动,强化科技引领

    如今的商业银行已经迈入数字金融新时代,银行要加快适应这种变化,加强新技术在产品、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银行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聚焦重点产品应用。借力区块链技术,研发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标准化产品,实现多方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和保密性,解决目前一些产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借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大同”下的“小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的针对性。聚焦线上渠道应用。顺应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线上服务场景建设,重点打造线上跨境、生活、运动等场景。例如,通过聚焦特定场景、特定客群,提升线上特色产品对非利息收入的拉动作用。升级业务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目前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数据库,通过升级业务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银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做到个性化的精准营销。

    (五)完善培养,激发人才活力

    银行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要有吸引人才的条件,要有把人才留住的条件,要让人才肯为银行做出贡献。一是加大人员内部培养力度,通过培训创造先进生产力。如统筹采取加大内部培训力度、建立业务与技术岗位互相交流机制、强化对金融理财师等专业资格考试的财务支持力度、启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临时柔性组织等,进一步提升营销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二是适时通过市场引进,尤其是对金融科技、大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的人才,为商业银行经营注入新的人才活力。

    参考文献:

    [1]方茁.基于利率市场化条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8 (03):145-146+152.

    [2]叶向阳,邓福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8 (11):46-47.

    [3]宋海林.關于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上)[J].中国金融家,2019 (04):117-120.

    相关热词搜索: 商业银行 利息 几点思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