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社会工作介入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

    时间:2021-01-01 10:23: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城市流动频率持续提高,规模也日益增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进入城市后,由于与流出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城市的社会适应问题。鉴于此,选取蒙古族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进行探讨。

    关键词: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社工介入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087-03

    蒙古族城市人口流动,不仅是蒙古族人口从牧区或农区向城市的空间性流动,更包含蒙古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生活交往。与一般性流动人口相比,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除了共性的社会适应问题外,还有一些蒙古族特殊民族特性的其他问题,如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衣着、饮食、交通、教育、语言、风俗习惯等面临着改变。可以说,大量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在给流入城市的建设增加新的劳动力的同时,也可能给城市带来民族关系的调整和融合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可能影响到流入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甚至破坏流入地的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用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力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案主一定的帮助。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适应中面临着成为一种新的弱势群体的风险,社会工作恰恰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社会适应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在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重新构建方面发挥专业优势。

    一、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问题表现

    (一)经济适应性方面

    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由自给自足的放牧生活转为农业生产或其他非牧产业时,放弃了熟悉的生产生活技能,原本所精通的生产体系无法适应新的生产生活,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分布在第三产业,从事劳动强度大但工资收入低的工作,以商业、餐饮业为主,由于民族特性,许多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从事与蒙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工作,比如蒙族特色饮食的餐饮业、蒙族服饰的特色专卖店等。从收入来看,他们的普遍收入在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之下,而且逐年的积累使得这种经济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二)社会适应性方面

    在住房方面,相较于原本的居住模式,他们被迫舍弃了“蒙古包”等传统的居住方式,转变为顺应城市生活模式的楼层房屋,在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大多数蒙古族人口可以适应,但是一些情感性的群体,比如老年群体,会怀念从前的居住模式;在语言方面,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原本日常生活以蒙语交流为主,进入城市后,更多地需要用汉语进行交流,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大多汉语水平不高,在经济交易、生活交往中存在交流障碍;人际交往过程中,更愿意与自己的亲属、老乡交往,交往网络仍旧以血缘和地缘为主,而与城市中的汉族交往较少,大多只限于必要的经济和生活交往,情感性层次的交往较少,并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交往网络。而且他们的空闲娱乐生活没有显现出现代城市生活的特征,大多单调贫乏,在一定程度上被隔离在现代城市生活之外。

    (三)心理适应性方面

    不同年龄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心理适应情况不同,年龄较小的由于牧区或农区生活的经历较少,会更愿意接受比较繁华的城市生活,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能力也相应较好。年龄较大的,生产生活的压力较大,对城市的归属感较低,在时常的怀念故乡的压抑和在城市的被剥夺感中有着深深的失落感,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并不理想。经济生活的适应性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都会影响到心理的适应性,经济收入的不理想、社会交往的不顺畅都给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孤独感、压迫感、被剥夺感、悲观等的情绪,不利于城市归属感的形成。

    二、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

    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自身的内部因素、社会制度、文化等的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自身适应能力较弱。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牧区或者农区,习惯了牧区生活或者农业生活的他们,在面对不同于以往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时,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每个群体的适应能力不同,青少年适应能力较强,壮年、老年的适应能力较弱。这也与每个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個体的性格有关,性格开朗者可能更乐于且更快接受新的文化,反之,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2.文化水平的限制。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在牧区或者农区时,当地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进入城市后,缺乏在城市生活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理念和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法律意识,可能会对城市生活相关政策了解不足,无法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城市竞争中形成优势。而且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可能在择业的过程中受到择业单位的拒绝,无法胜任经济收入较高的工作,从而影响经济的适应性。

    (二)外部因素

    1.顶层政策不完善。城市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够完善,限制了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选择,使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很难找到喜欢并愿意从事的工作,在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边缘地位。而且有一部分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是由于生态移民和禁牧政策而“被迫”由牧区迁向城市的,在这一工程中,政府的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经济适应性问题;在城市蒙古族流动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后,城市的蒙古族民族教育却相对迟缓,使得蒙古族子女无法学习自己的蒙族文化,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不足,相关的倾斜政策不是很完善,使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得子女无法顺利地传承蒙古族特有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可能造成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逐渐消逝。

    2.社会环境下民族文化的摩擦。蒙古族传统文化蕴含着游牧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与城市特有的现代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蒙古族流动人口远离了传统的蒙古族文化圈,在与城镇定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由于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特有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等的不同,以及与其他民族间缺乏了解。在融合前期,城市本地居民对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可能会对其采取偏见的态度,使双方的社会关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由于民族性格、民族处事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将一些本意友善的行为误解为恶意的冲突,阻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社会工作对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适应问题介入的探讨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可以以一个“非政府”的第三方的身份与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进行平等的交流,提供专业的服务,与之建立良好的服务与合作关系,为受助者充分赋权,可以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实,缓解双方的利益与非利益矛盾。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政府、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当地潜在的支持网络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一)角色承担分析

    1.政策推动者。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研究结果为政府献计献策,推动政府外来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和本地城市居民拥有合法的社会保障权利。比如切实保证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贫苦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予以一定的补助,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适当向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教育倾斜,提高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下一代的综合素质,为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推动政府逐步建立健全覆盖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范围的城市低保、户籍管理、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制度,消除体制性的障碍;推动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建设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专门的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健全社会工作机制。

    2.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给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一个合理的社会政策咨询服务,充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使得他们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地了解关乎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为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社区的生活打下基础。社会工作者作为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与政府两者之间的连接人,可以有效地缓解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和政府、当地居民的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保证所流入地的社会稳定。社区可以聘请具有法律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为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询服务,作为案主的平等的支持者,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来。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并做出决定,给予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必要的支持和建议。通过在社区中展开培训服务,帮助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掌握新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习得一技之长,适应新的生产生活。而且应鼓励有困难的案主在接受了初步的帮助之后,逐渐自强自立,做到自我发展。

    3.利益协调者。社会工作者在收集到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某些方面的需求后,可以积极与政府以及相关项目部门沟通协调。比如对于当地企业,由于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适应工业技术生产的能力不足,培训成本较高,一般不愿意接收他们,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中介在其中进行协调,与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进驻企业开展组织社会工作等,为他们争取一些资源。

    (二)三大工作模式的宏观运用

    1.个案工作。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在面对经济、社会、心理多方面的压力时,除了在社会交往网络中表述自己的情感,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表述出来。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方法,在与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个体接触后,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评估其问题所在,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引导有需求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个体合理地表达他的问题和想法,运用相关的工作技巧引导有情绪问题的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个体进行情绪的释放,帮助其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了解了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需求后,可以与政府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使之做出相应的措施。

    2.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主需求组织年龄、性别、自信、成长、就业、政策法律知识、城镇生活技能、日常汉语学习等比较实用的且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乐于参加的、可以切实有效提高他们生活幸福感的主题活动。比如日常汉语学习小组,社工可以与蒙汉语皆通的老师一起教授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学习汉字和汉语,以应对日常生活中交往和其他社会活动;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互助成长小组,选取部分代表,协调处理城市社区中的民族矛盾和纠纷,互相帮助;蒙古族文化活动小组,鼓励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参与社区的民族文化建设,对本地居民宣传蒙古族特有文化。

    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主要是解决社区问题,整合社区资源,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推动社区的发展。蒙古族城市流動人口进入城市社区之后,本地的城市居民可能会对他们抱有不认同的态度,认为他们会对本地社区带来安全等问题,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这不仅会影响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信心,还可能造成他们与本地城市居民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社区稳定。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和理念,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城市民族社区的特性,与机构、政府开展合作,探索蒙古族居民与流入地本地居民互相协调的综合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改善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恢复、发展蒙古族民族文化,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承。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蒙古族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习俗、服饰等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开展,强化本地城市居民对蒙古族文化的认同,增强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信心和社区凝聚力,建立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促进社区整合。还可以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适当地加入文化,比如装饰、彩绘等。

    四、结语

    蒙古族城市人口流动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人口流动问题,它会影响到流入城市当地的社会和谐,影响到民族的安定团结。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只有在民族风俗、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价值观、价值观念、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调适,才能够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进程,否则就无法适应社会主流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社会工作者在联合各方资源的条件下,增强流入地城市居民的包容度,在城市社区中宣传文化多元的价值观,引导蒙古族城市流动人口与当地城市居民的交往互动,既可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在新时代中的作用,还可以改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铭敏.资本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兰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社工介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  丁欣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4.

    [4]  李林凤.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1):51-56.

    [5]  张红.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6]  宋相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Social Adapt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Mongolian Cities

    XING Li-ting

    (Taiyu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urban mobility of popula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a special kind of group.After entering the city,they will face the problem of urban social adaptation to varying degrees due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outflow area.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Mongolia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briefly analyzes the social adaptation issu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ngolian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explorations using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methods to intervene.

    Key words:Mongolian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social adaptation;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責任编辑 伟 力]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邢丽婷(1992-),女,山西原平人,助教,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蒙古族 流动人口 社会工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