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跆拳道的发展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1-01-28 02:02: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盛敏

    [提 要]从跆拳道的核心要义即对“道”的传扬切入,剖析跆拳道与我国民俗体育关于“文化诉求”的差距,并从“文化自信”“现代化”“文化主体意识”三个具体维度对比分析跆拳道的发展与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跆拳道;民俗体育;文化诉求;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盛 敏(1967—),男,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高级教练,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体育文化。(江西南昌 330006)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是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崔泓熙将军命名。1961年韩国成立了跆拳道协会,并成为全国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1966年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1988年奥运会跆拳道被列为示范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为试验比赛项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在短短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韩国跆拳道走出国门,风靡全球,成为拥有广大参与者的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成功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韩国不遗余力的对本民族文化的宣扬,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得跆拳道走得稳、走得远。因此,跆拳道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品格,跆拳道的发展与传播也不光是一种运动形式的流传,更是一种文化输出,是一种基于运动项目形式所传递的文化诉求。跆拳道的发展值得我国民俗体育借鉴与深思。伴随着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众多民俗体育项目徒留其形,成为竞技体育的附庸,失去了其中包含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核。鉴于跆拳道的成功,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必须面对“文化诉求”这一时代主题。

    一、跆拳道与民俗体育不同发展境况的文化学阐释

    (一)跆拳道的核心要义在于“道”的传扬

    跆拳道作为一门运动技术,其传承的不仅仅是身体运动的技术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宣扬一种人生境界与态度。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各种思想体系猛烈碰撞的今天,跆拳道的风靡,足以说明其对依附于技术动作背后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这也是跆拳道文化成功传播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年轻而现代化的武道,跆拳道很好地融合了格斗技巧和精神道德修养”。[1]跆拳道并不是仅仅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发展与传播,跆拳道作为一项格斗技术,其核心要义在于“道”的传扬。跆拳道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对传统的坚持与弘扬。跆拳道已然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标签,文化赋予跆拳道生命,给了跆拳道发展与传播的内在动力。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只要始终坚持“道”的发扬,其作为一种文化标志的身份就不会褪色。反观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则是另外一番图景。传统的式微,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岌岌可危,往日琳琅满目、灿若星辰的民俗体育项目逐步走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跆拳道这一运动形式的问世虽然时间不长,然而其发展彰显了他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的现实处境窘迫,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面临新的局面,尤其面对跆拳道的成功传播,不得不令人深思关于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问题。

    “在全球化现象日渐明显的当下,要从文化层面上保留中华文化的特征,从体育项目的角度打破传统的西方价值观念和偏见狭隘的西方传统文化取向。”[2]基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状态,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其发展的前途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默契。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跆拳道的发展与我国民俗体育的处境截然不同,在文化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全球化过程中,跆拳道的发展与传播无时无刻不在阐释本国文化并不断向文化回归。而在快节奏的现实世界中,我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生活变得不相容、不贴合,民俗体育文化与信息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除了违和感,似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了。民俗体育没有了烟火味,远离了生活气息,现今的民俗体育不再是一种“生活化”的文化标牌。因此,对比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即对“道”的弘扬,人们需要反思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这一关乎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跆拳道与民俗体育关于“文化诉求”的差距

    在各种规模的城市里,跆拳道馆或跆拳道培训基地随处可见,尤其是青少年在选择体育运动时,跆拳道备受青睐。反之,有着千百年传承的民俗体育不再夺人眼球,很难融入人们的生活,更谈不上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跆拳道与我国民俗体育的不同发展处境,其根本是关于“文化诉求”的差距问题。对比跆拳道的全球风靡态势,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无疑成为民俗体育传承和发展的立足点。

    根据麦基弗(R.M.MacJver)的观点,文化是“生活的表达”。[3]跆拳道是将一种运动技术文化融进人们生活的成功的营销案例,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技”的同时不忘“扬道”,“传技+扬道=跆拳道文化”。自古以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亦是用身体运动方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每一种民俗体育文化事项背后都隐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表达。久而久之,民俗体育本身成为一种文化习俗,以习俗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民俗体育活动更加确定了人们对生活的参悟与对自身文化的肯定。例如,在婚、丧、嫁、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民俗体育形式,不再是简单的热闹把戏,而是体现出深层次认识的社会意义。然而,在当代,面对跆拳道运动的迅猛发展,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是极其无力的,因为跆拳道在极力“扬道”的同时,民俗体育的文化意义在一步步蜕变,使得如今再去追寻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显得困难。作为习俗化、生活化的民俗体育只有回归习俗、回归生活、回归文化,以“文化诉求”为发展动力,才不至于仅停留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层面,其发展才能获得持续的动力。

    二、跆拳道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对比与启示

    (一)“文化自信”視角下的跆拳道与民俗体育

    1.“文化自信”是跆拳道发展的根本原因

    文化自信是跆拳道成功发展的根本原因。跆拳道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漂洋过海,深深的扎根于不同肤色、不同文明传统、不同思维观念、不同文化习俗、不同生活方式的异族文化土壤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跆拳道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文化自信”,并时刻注重保持文化的独特性。“跆拳道之所以在国际上取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及成就,与崔泓熙将韩国国内鱼龙混杂的传统武道统一整合为跆拳道以及金云龙凭借出色的外交手段在跆拳道国际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4]跆拳道的发展是一种有计划性的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策略,韩国政府自上而下、精心组织策划,对跆拳道的发展与传播做出的努力,是基于国家层面对本国文化传统高度自信的体现,跆拳道的改革发展始终不离“民族文化诉求”这一主线,不遗余力地通过跆拳道这一身体技术形式将韩国的传统文化带给了全世界。跆拳道的改革与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跆拳道运动是高度自信的文化样品。

    2.“文化自信”将是民俗体育发展的根本诉求

    借鉴跆拳道的成功发展与传播,倡扬文化自信是民俗体育发展的根本诉求。弘扬我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俗体育的挖掘,同时,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亦离不开民族文化自信。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在一代代的传承延续中,民俗体育早已成为人们融入社会以及自我认识和宗族认同的手段,勾勒出别开生面的社会生活,是确定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民俗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形成的粘合剂,正如有学者提出的,“他们通过民俗活动,将各单元中的个体成员社会化,起到对其人生价值的确立和社会认同的表达作用。”[5]

    在文化软实力比拼的今天,在肯定文化自信重要意义的新时代,可以预言,人们灵魂深处的民俗文化情怀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风浪中,民俗体育能依然根植于中华文明厚重的文化土壤中,并经历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变化而保持生命力,继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以强大的活力。因为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的根脉一直延续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6]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的民俗体育,会依托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获得新生。文化自信暗含着国家和民族对待传统的态度,这种态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民俗体育未来的发展。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才能将包含于民俗体育中优秀的文化基因提取出来,弘扬它、发展它,民俗体育才能得以发展。

    (二)“现代化”视角下的跆拳道与民俗体育

    1.“现代化”是跆拳道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者將跆拳道与中国武术进行对比研究,并指出跆拳道与武术具有同属东方文化的基因,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但其已将自身民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甚至获得了“世界第一搏击运动”的美誉。[7]目前国际跆拳道协会拥有159个会员,名列世界体育单项组织前列。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进程使跆拳道的发展与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跆拳道不像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跆拳道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具有极高的技击实用性和观赏性,并且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然而并不能以此作为跆拳道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跆拳道的成功发展更在于其对长期流传的传统文化的提取,“传统+现代”的理念塑造了跆拳道的文化形象。

    可见,在“现代化”过程中,“历史”并不见得就是包袱,“传统”更加不是累赘,反而可以说:“现代化≥历史+传统”。现代化是绕不开的历史转角,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切抵抗与排斥都是无力的,无论人们主动接触或被动接受,它都以强大的力量蔓延到各个角落,跆拳道运动的成功发展与传播即印证了这一点。

    2.“现代化”将是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根本动力

    时代的发展并不是以丢弃传统为代价,相反,时代的进步使人们重新认识过去,以新的视角去解读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现代化的过程。民俗体育也绕不开“现代化”的影响,更不能规避现代化,民俗体育唯有迎着“现代化”的巨浪,处理好发展与文化诉求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文明与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俗体育看似格格不入,其实谁也离不了谁。跆拳道的成功营销,正是基于本土文化,以“文化”为基础逐步使跆拳道成为“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体。同理,现代文明亦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现实场域,民俗体育是否能获得发展?又该如何发展?都需要从“现代化”中寻找答案,“现代化”是一个大熔炉,以“文化诉求”为目标,民俗体育才能成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的文明产物。“现代化”赋予民俗体育之“民”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对民俗体育的认知不能停留于“民俗+体育”的简单叠加,因为民俗体育的行为主体已不再是过去的社会中下层民众,而是有着共同文化基因的官方和非官方的全体人民集合体。民俗文化不再是一种草根文化,民俗体育也理应成为建立在民族共同体统一认识基础上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助推,“现代化”的进程和民俗体育的发展并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对民俗体育的现代文化表达形式的稳固化,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理论上的建构,价值上的阐释和在具体实践中的推动。

    (三)“文化主体意识”视角下的跆拳道与民俗体育

    1.“文化主体意识”是跆拳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任何一个道馆都可以看到不同书法款式和装裱形式的跆拳道练习的最高旨归——跆拳道精神,但其内容却一以贯之:“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其实传统跆拳道精神岂止这十二个字能囊括的,“跆拳道出于传播之目的而硬是从庞杂的传统跆拳道精神体系中抽出最能代表民族特色的灵魂而加以固化”。[8]从某种程度上讲,跆拳道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跆拳道的传播,传播是发展的更高层目标。同样,跆拳道的传播亦是为了能使跆拳道获得更长足的发展。“文化主体意识”是一种文化形式区别于另一种文化形式的本质特性,是彰显文化身份的根本手段。跆拳道强大的“文化主体意识”从跆拳道的改革即可见端倪,跆拳道的改革始终服务于跆拳道的发展与传播,跆拳道的改革在跆拳道鲜明的文化身份基础上进行,文化主体精神的浓缩与固化,目的是为了以最便捷和有效的方法使跆拳道精神深入人心。不难理解,跆拳道作为一种鲜明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主体意识”早已成为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成功传播的关键。跆拳道所体现的这种“文化主体意识”值得我国民俗体育借鉴。

    2.“文化主体意识”将是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精神依归

    正如文化学者描述的,“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会使一个国家的灵魂游荡不定,哪里强就往哪里去,哪里吸引力大就去哪里,失去了文化主体意识,分辨能力就差了,随声附和的东西也就多了,现代人也因此产生了很多习惯性的思维。”[9]就我国民俗体育而言,贯穿其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主体意识”的缺位,将直接导致文化意义的消亡,民俗体育俨然成为披着“民俗”外衣的“西式体育”。面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从抵制到不断深入地接纳,伴随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离散。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如何继承我们以往的习俗?是关于民俗体育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不同地区的心理素质以及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10]民俗体育活动的情景布置、设计安排、裁决理念,无不隐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体认和主体意识,它传递的是一种坦然的生活方式,这是与标准化的西方竞技体育最显著的差异。民俗体育发展不应被过多的规矩以及技术层面的东西所框缚,民俗体育的形式与内容,无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贴近生活、亲身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是传承和保护民俗体育的最好形式。

    概言之,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如能保持原有的精神文化要义,坚守主体意识并逐步走进现代化,而不随意截取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规则进行嫁接、改编,此即做到了文化保持与精神依归。

    三、结语

    面对“全球化”的巨浪和“现代化”的进程,跆拳道运动的发展与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跆拳道的风靡与我国民俗体育的式微,促使我们对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进行探索,这是现实使然。跆拳道的核心要义在于“道”的传扬,从跆拳道的发展可以体认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诉求”的差距。从文化的角度解析跆拳道的成功传播,并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诉求”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认识,是新时代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冰.文化的和谐统——试论武术与跆拳道不容忽视的一致性[J].浙江体育科学,2014,(3).

    [2]周婷娜.民俗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

    [3][法]让·卡泽纳弗著,杨捷译.社会学十大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段天龙,刘天宇,沈映制.韩国跆拳道振兴计划对我国武术散打发展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4).

    [5]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7]王黄城.文化学视角下武术与跆拳道现代化比较研究[J].武术研究,2018,(2).

    [8]王晓晨.跆拳道传播中值得武术借鉴的三种意识[J].搏击·武术科学,2012,(1).

    [9]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0]温和琼,陈灿宇,谢德山.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基于文化传承视域[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6).

    [责任编辑:刘 斌]

    相关热词搜索: 诉求 跆拳道 民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