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从“时代变局”到“教育变革”的课程教学新探索

    时间:2022-12-17 11:10: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从“时代变局”到“教育变革”的课程教学新探索

    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包括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要求,新教材引导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大活动教学设计新命题,新考评引导以“项目化学习”改革完善作业系统的新探索,在校本层面都要有格局思想的引领。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课程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应是一种逆向的逻辑链:中小学教育更需要回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即社会需要——学校教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内核的课程教学,必须因应社会及其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为此,深度认识和有效预测社会发展,一定是学校教育及其课程教学变革的依据。xx中小学课程教学变革的历史未来,都是在这一逻辑下来认识和筹划的。

      国家发展规划对当下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界定为“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不少学者对“大变局”内涵有深度解读。

      xx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xx在“人民论坛网”解读时明示了“世界格局变化、科学技术革命、人类发展出路”,提出要确立“从世界格局变化角度探究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从科学技术革命角度把握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从人类发展出路的角度评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去向”三个应对方略,包含教育的应时变革。

      xx教授在《xxxx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的教育发布会上,以《“互联网+”是教育变革的机遇》为题做了学术报告,面对“大变局”提出了“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变革”的主张,指出影响未来一切的新能源即“数据能”,教育也不在局外,“互联网+教育”引导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智慧教育道路的不二选择。他认为“智慧教育就是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中国教育智慧”。

      这些建议或预言背后,都是回应新时代的发展命题,直面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困局,从观念到技术层面探索教育“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破局、变革之道。

      xx中小学在回应时代“大变局”,促使教育“大变革”的行动探索中,聚焦于课程教学,针对国家教育政策导向,结合学段和校情实际,彰显有智慧的“海派”特征。对此,主要可分三个层面。

      一、办学方略层面的课程教学变革探索

      办学方略体现在xx中小学遵循“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海派文化思想,回应新时代教育大变革,凸显“大局观”“敢创新”“重落实”“善迭代”等特点,校本探索展现的是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

      1.国家新课程实施推动的校本落地探索

      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包括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要求,新教材引导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大活动教学设计新命题,新考评引导以“项目化学习”改革完善作业系统的新探索,在校本层面都要有格局思想的引领。

      高中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共通性,即提出了学科素养为目标导引,强化了学科育人的功能,而不同学科的素养组合是不一样的。以往的课程标准在目标厘定时强调的是“三维”结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任意一门学科都是这样来归类的。教育部xx年颁布xx年修订的高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素养尽管各不相同,但都可投射到“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上,并能融进学科的话语体系,都包含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意涵。而在校本落地上,各校都十分智慧地与本校的育人文化有机相融,注意体现“上承国脉、下接地气”的架构思想,依此为各学科实施国家课程标注了学校的品质。可见,三维目标可以落地于学科,也可以落地于学校。

      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教材已经陆续出台,不仅在高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已经开始实施。这次新教材体现之“新”,并非仅仅是时间维度的新,更是具有理念之新、技术之新、风格之新。按照新教材必须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和“学材”特征的要求,以“单元向上回应学科育人”“课时向下基于学情基础”的生态观点描述新教材使用思路。

      “项目化学习”(PBL)不仅是回应考试对素养立意的学业水平检查新走向,也是新课程实施形态的一种变革。xx对于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项目已经有了三轮的实践,中小学对课程编制原理四要素即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泰勒原理都进行了结合校情的探索。面对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要求,PBL正展现了一种迭代式新探索。

      2.促进不同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破局探索

      xx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难题,推出系列变革之举,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初中强校工程等。集团化主要以领衔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成员学校来实现教育集团优质均衡发展。学区化主要以主持校担当统筹区域教育资源职责推进成员校共享来推进学区各校均衡优质发展。而在实践层面,除上述集团化和学区化以外,还有“同学段学校办学联盟”“深化公民办结对互助”“跨区域委托管理”“新形式办学联合体”等能体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的方式或举措。

      xx年由xx市教委推出的“xx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提出: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这体现了政府意志,更加明确将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列为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对象均对此有深刻理解,各校结合校情学情,结对支援校,借助专业外力,以课程教学为内核,激活校本内力,实施“一校一策”,促进上述“四个明显”目标成为现实,也贡献于优质均衡发展海派变革的格局迭代和事业推进。

      3.大数据赋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具有依存关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经济基础。今天,我们的时代正在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这是时潮,是规律,也可以在某种突发事件下加速实现。一年前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这种突发事件。智慧教育时代的提前来到,已经成为大概率,xx多年鼓励部分学校先行先试,推出了一批“智慧校园”和“信息技术运用标杆校”建设项目。这一变革创新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充分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平台,实现校园环境智能化、特色资源数字化、课堂教学精准化、师生发展个性化、校园特色鲜明化,将学校打造成智能管理、个性育人的“智能家园”,使得“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理念为现实,成为促进学校课程教学大变革的“保险公司”。

      二、教师专业层面的素养要求变革探索

      学校课程教学应时而变、与时俱进的执行者和创新者主要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应对“大变局”驱动“大变革”需要智慧回应,这对教师角色和教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1.“全员导师制”新时代命题的回应探索

      在课程教学“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理念而增大个性化权重的前提下,学生选课、教学走班已经成为常态,带来的教师应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课程实施优化推出的“个性化学程”,逼迫教师要向人生导师的角色转化。

      依托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素养培育导向,教师要基于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全员导师制”,就需要将教学的重心从课程的知识内容转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或过程,将学科教学附着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上,对学科专业认识有新拓展。教师的专业还需要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赋能角度来思考,需要从“基础、动力、过程”三个视角的学习理论来重构学科观念,站在学生发展的层面或角度,为不同学生提出学程建议和设计相应任务,让“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理念在自己学科教学中得到落地,教师转变为导师。

      2.“云课堂”品牌教师提升辐射力的专业探索

      一场举世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传统的教育教学必须变革,“线上课堂”“混合教学”等趋向常态化,尤其是利用网络直播的“云课堂”,使原有的“品牌教师”群体结构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线下的“品牌教师”是否能够保持“品牌效应”,非“品牌教师”能否借助“云平台”成为课堂变革新态下的“品牌教师”?“品牌教师”队伍在线上或混合状态下,按照“点播”大数据有了一次“大洗牌”,催生了一批新的“品牌教师”,这批教师能够提供线上课堂学习的新优质资源,由此激发了教师基于新形态下课程教学专业发展的新动能,开启了教师教育机制探索的新征途。不可否认的另一个次生效应是,一定会撬动课堂教学文化在评价上的一次大变革。

      三、学生发展层面的课程回应变革探索

      育人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学生发展层面,课程及其评价的系统改革回应是必须要到位的。教育部xx年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支持学生综合素养培育,xx推出升学考试改革试验,引导学生综合素养培育,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时代要求。

      1.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下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该指导纲要的附件内容,根据纲要指明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目标维度,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四方面的活动类型提出的“建议主题”分布于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共有152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而是一种主张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型课程。可见,活动的主题尽管在文件和附件中已经十分丰富,但其根本意义还是注重不同学生在不同经验中可以自主寻找主题,开展以“综合”“实践”为特征的自主探究活动。xx在开展课程改革试验探索中,曾经在小学设置每周一次的“快乐活动日”,中学设置“社会实践活动”,都有综合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在对活动主题的提出和确立上,区域层面、学校层面,都有许多个性创意,在实践和探究的任务单设计上,都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导向。

      最近针对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趋势,不少人士提出了有远见的认识。如在一篇《谁把握住这七大趋势,谁就把握住了未来世界的教育》为题梳理世界教育特点的论文中,提出当前世界教育主要呈现七个重大趋势:从数量到质量、从标准到个性、从人工到混合、从经验到科学、从单向到双向、从学校到合作、从知识到能力,正是聚焦于未来社会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素养要求。

      2.考试评价改革导向下的课程完善新探索

      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属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回应和检验,为此推出的具体措施也应该是逆向支撑课程的实施。xx是高考改革的全国试验区,从xx年开始,到xx年实施至今已近五年,基本成型。xx年,xx还在中考改革方面出台了方案,到xx年正式实施。关于“中考新政”,“考”有四改:一是“全”考,落实课程计划;二是“补”考,考英语听说和理化实验,落实课程标准;三是“开”考,对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实施开卷考;四是“合”考,进行跨学科案例分析探索,目前主要针对地理与生物两科。另外,还有对“评”的改革和“招”的改革等配套方案。

      关于开卷考和跨学科案例分析,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的素养培育。开卷考意味着不拘泥于教材,不单纯注重知识,而突出学科素养。跨学科案例分析意味着突破学科围城,领会学科知识并融入到生活、社会等具体情境中,突出“学以致用”“迁移运用”深度学习的要求。反过来,现实中的许多事实、现象、问题都不是一门学科可以解释或克服的,由此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注重课内外、校内外联系,拓展视野,让学科“活”起来。

      由此,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支持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其实是在为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而供给资源,让学生获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品格、能力,为适应未来而筑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