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课程表现性评价实施策略

    时间:2023-01-05 14:29: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课程表现性评价实施策略

    “表现性评价”不仅仅是课程的反馈性结果,它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并且直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的重要落脚点,是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闭环中的重要环节。随着xx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出台,立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xx修订版)》的课堂评价改革如火如荼,而要实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一个区别于传统纸笔测试的、更加综合平衡的多元评价体系。其中,表现性评价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表现性评价对涵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切适性分析

      (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xx 修订版)》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的生成,超越了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传统纸笔测试或许能够高效地检测学生对于事实信息的识记、简单技能的操作,但是在评估核心素养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甚至可能破坏教与学,不利于核心素养的生成。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切适性

      “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由“任务”引发学生相对应的表现,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与结果做出判断 。“表现性评价”是直接对学生“能做什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于核心素养的测评有着天然的适用性。它通过纸笔测试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正如xx等人指出的,选择题等纸笔测验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其他有价值表现的征兆或相关因素,而表现性评价则绕过了作为预测或征兆的中间地带,能够直接对素养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弥补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不仅能够检测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素养养成。大量的证据表明,表现性评价更适合于检测高水平的、复杂的思维能力,且更有可能促进这些能力的获得;同时能支持更具诊断性的教学实践,促进课程与教学。可以说,表现性评价是极具教学效率的评价方式。

      二、高中语文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将表现性评价设计与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合为一体

      “表现性评价”不仅仅是课程的反馈性结果,它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并且直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表现性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是明确学生要培养或者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第二是设计表现性的任务,使它与目标达成一致;第三是设计评分细则,体现在表现性任中各种核心素养呈现的状况和权重,以及用来判定学生的表现与目标达成间的有梯度标准。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和课程设计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

      以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本单元共三课,分别为魏晋诗歌《短歌行》《归园田居》,唐代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以及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为“了解诗人”、“诵读诗歌”和“写诗歌评论”,我们从教学效率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将三个任务整合成“生命诗意的独特发现与表达——第三单元经典诗歌诵读会”这样的单元任务。

      我们的单元总体任务是这样的: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会”又要开始甄选节目了!今年诵读会的主题是“生命诗意的独特发现与表达”,请大家围绕主题,精心选择诵读内容和形式,每班推选一个节目参加“经典诵读会”的表演。

      节目提出具体要求如下:

      1.在语文第三单元的八首作品里选择二首构成一个节目(长诗可以节选),陈述组合的理由。

      2.制作诵读脚本,进行表演,节目时长 3 分钟左右。

      3.由同学推荐确定班级的参赛队伍。

      本学习任务细分为五个连续性的小任务,完成时间为两周。

      任务一(5 课时):精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歌特点和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怀。学习方法以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教师解答疑难为主;

      任务二(2 课时):研读这八首诗词分为三篇课文的理由,并尝试给诗词做出新的组合,陈述理由。学习方法以模仿教师范例、师生/生生讨论、填写表格为主;

      任务三(1 课时+周末):把新组合选项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声与情、内与外、诗与乐、诗与画四个方面进行诵读脚本的设计,并进行表演准备。学习方法以观看名家诵读视频、学习诵读脚本设计支架、小组讨论为主;

      任务四(2 课时):以组为单位,课堂展示诵读组合的表演,并由讲诗人进行理由陈述,同学和老师一起给诵读表演和理由陈述提出意见和建议。

      任务五(周末作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诵读节目,为它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推荐语,推荐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表演。

      根据情境任务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我们设计了单元任务的总体分值比例,总分是20 分。

      每一个情境任务所占的比分权重,主要考量的是完成该情境任务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四个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完成情境任务所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构成越复杂,这个情境任务对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要求就越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促进就越多维,那么,在评价学生时分值就越高。

      (二)确保所有学生深度进入表现性评价

      尽管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 但是不能认为只要是“表现”,就带领他们进入了表现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带领所有学生进入表现性评价,就必须努力做到:

      1.从目标角度,要让学生知道并理解“表现”的内涵。在实践情境任务中表现性较强的任务二时,老师要向学生指出,“新的组合”需要有独到的发现和合理的解释;任务四中的“表演”,要有音乐与背景的配合,要有诵读技巧的展现。老师还可以利用范例点评,找出以前学生的不同梯度水平的作业作为范例,为正在任务情境中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

      2.从设计情境任务角度,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自主权包括确保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有机会做出各种选择,如自主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诗词组合,使用哪些音乐和背景、如何选择合适的同学展示学习的成果结果等。

      自主权还包括在课程开始前就与学生分享或共建评分规则,学生通过评分规则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把握自己的学习步调,评估自己的表现成果,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比如任务二的 6 个分值,由于难度比较大,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商量的结果是:“能创新”和“有理由”就能拿到基本的 4 分,对理由的陈述充分、完整、有条理,拿到另外的 2 分。

      自主权应还该涵盖学生有机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现或作品,这也有助于提升对“表现”内涵的理解。

      3.从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角度,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在同一个班级中,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方式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有研究发现,表现性评价的课程有时不能成功地吸引和激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提供一些学习支架,比如诵读脚本的设计支架,名师诵读的视频资料;也要提供表现过程中不同的任务分工,比如脚本设计师、理由陈述者、朗诵表演者、音乐剪辑师、图片编辑师,PPT制作者,节目推荐者等,以支持所有学生都能进入评价,避免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望而却步。

      总之,要确保表现性评价的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拥有复杂的学习过程,比如表现性任务没有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有没有展示他们的创造力等,还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必须每一个学生都在评价系统之内。

      (三) 充分利用学生核心素养表现信息来促进教与学

      1.从“教”的角度,教师可以参照评分规则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非结论性的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弥补前期学习和准备不足的学生的缺漏,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往深入引导。

      比如,有一组同学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念奴娇·赤壁怀古》组合在一起定名为《如梦》。他们陈述的理由是这样的:这两首诗词都用“梦”这个意象以及“想象”手法营造诗歌的意境。李白梦游的天姥山,仙境一样美丽神奇;苏轼回到三国赤壁,从英雄周瑜身上看到了自己向往的人生姿态——他们的心灵都在想象中得到慰藉;两位作者都有着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都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磨难,又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想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和自由,所以梦醒之后李白内心充满了惆怅,而苏轼回到现实,发现自己满头白发,从而感叹人生像梦一样。

      教师可以提示:从评分细则“理由陈述合理”这个角度看,虽然两个作品都是梦,但两个“梦”的意味一样吗?这样的提示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时代特征和诗人的人生阅历,从而对诗人笔下“梦”这意象的内涵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老师可以进一步使用引导性评价:苏轼借少年有为、风流儒雅的英雄周瑜,对比了自己头发花白贬官出京的际遇,所以这句“人生如梦”是自嘲,无奈的接受,是自我宽慰,也是走向旷达潇洒人生的萌芽。李白的“梦”游,想到的是才高八斗、纵情山水的魏晋高士谢灵运,还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神仙的世界”,“寻求解脱”和“对抗现实”在他一生里从来不曾和解。“梦”在李白是解脱与对抗,在苏轼则是无奈与宽慰。这样的引导性评价,既没有对学生的发现予以否定,又指出了学生在理由陈述中的不足。学养水平低一些的学生能抓住浅层次的“结论”,学养水平高一些的学生还能了解知人论世手法对意象解读的重要性。这是比较适合于表现性评价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学养水平,安排下一步教学,比如,继续类似任务的练习来改进不足,或者实施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帮助学生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2.从“学”的角度,学生可以利用表现性评价中来自同学老师的信息,开展自我反思,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表现;通过评价他人,了解情境任务的全貌及完成所需要的能力;通过撰写学习报告,回顾使用评分规则打分的过程,再现自己调整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三、结语

      表现性评价,为教师提供了观测和监控学生能力生成的过程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反思自己的机会,它既是评价任务,又是学习任务。教师充分利用好表现性评价,尤其是对表现性评价细则的设计和把握,将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且高效的举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