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取向

    时间:2023-04-15 11:56: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立德树人”,体现了服务于国家发展需求的内在必然规定。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根本取向指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实际采取并予以确立的基本准则和实践方向。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方式,发展是解决运动过程中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根本取向则成为反映事物存在发展本源属性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标尺,规定着事物运动发展的准则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下,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思践悟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确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涵、以“三因”“三规律”“三办法”为根本遵循、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系列根本取向,使主题主线更加鲜明、载体手段出新出彩、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创新发展。这一根本取向,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01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表征着开展工作、履行责任的本质目标和最终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不偏离正确的航向,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根本取向。

      1.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身之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义。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修养道德。古人认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置于首要位置,突出“立德”的基础性和纲领性地位,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崇德修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德”,要求教育对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遵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道德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教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之“人”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显见,“树人”必先“立德”,这是“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立德”指向“树人”,这是“立德”锚定实现的目标追求,二者互为条件、协同互促,共同构成“立德树人”的主旨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而“立德树人”是一以贯之、全程贯穿的根本任务。质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载体、环境、管理、评估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帮助大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把准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成长成才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立德树人”,体现了服务于国家发展需求的内在必然规定。“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政治认同、价值引领、道德养成教育等,集中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自身事业后继之人培养的规格要求。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使命任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完成这一使命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高校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推进高校完成“五大使命任务”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武装、方向保证和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有力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关照、服务学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新时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一,丰富了“立德树人”新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一系列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强调要从德育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智育着力,加强知识传授,丰富学识、增长见闻;从体育着力,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从美育着力,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从劳育着力,不断创新和完善劳动教育,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构建形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的内容体系。第二,探索了“立德树人”新方法。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的方法上进行了广泛探索,形成了包括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育人,利用重要节点、重大事件以及网络媒介育人等实施路径与手段技巧,丰富了方法体系,促进了立德树人落地见效。第三,夯牢了“立德树人”新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检验高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以此考量各项工作的发展质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生命线”功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育人实践“生命体”的健康运行。

      02 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涵

      根本内涵是事物结构中固有的、稳定的、必要的基本内核,表征着事物存在发展的最本质的属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形成适应、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念,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其深层内核的核心价值观,确保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变质、不变色、不走样。新时代十年来,高校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涵,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价值反映主客体需求关系,价值观是关于主体对客体意义和重要性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由于价值主体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导致社会上存在着不尽相同、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其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规约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行路径和未来趋势,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以凝聚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促进大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准则,引领辐射带动全体社会成员广泛践行。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内容,坚持贯穿结合融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同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社会价值要求与个体价值需求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帮助他们铸就崇高的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高校务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融入主渠道主阵地,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外调查研究等各种活动置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之下,形成教室第一课堂、校园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引导大学生把从课堂中习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转化为生活中践履的信仰价值体系,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帮助处于人生“拔节灌浆期”的他们补足所需的“阳光”和“水分”,夯牢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坚实根基。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丰硕

      新时代十年来,高校遵照党中央“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要求,紧密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持续夯实。高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上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机融入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育人格局;充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等的管理以及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等的建设,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使其潜移默化地浸润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评选“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带动莘莘学子努力学习、争当先进、发奋成才。第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各高校采取系列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比如,依托理论宣讲、艺术展演、知识竞赛、典礼仪式等载体,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以及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活动,形成浓厚的环境氛围。又如,广泛利用网络载体,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现实主题,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告白祖国”“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活动,推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党中央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内容。高校以此为遵照,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立完善志愿服务制度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师生行为规范中,确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推进。

      03 以“三因”“三规律”“三办法”为根本遵循

      根本遵循意指事物变化发展应然遵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指南、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三因”“三规律”“三办法”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破解实践难题、怎样实现创新发展开出了良方、提供了依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三因”“三规律”“三办法”,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育规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三因”“三规律”“三办法”的基本要义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强调“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9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原则,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第一,遵循“三因”催生创新发展之动因。“三因”,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分别指向要善于将生动事实转化为深刻道理,在解疑释惑中达成育人目标;要审时度势、抓住关键时机,在与时俱进中发展前行;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改革创新中提升活力效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事”“时”“势”视为“化”“进”“新”的重要缘起和动力条件。“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导向内蕴着解决矛盾的切入部位和着力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三因”,以学生关注的“大事”、时代发展的“大局”、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大势”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以及教育实践活动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动因导向,在回应现实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发展。

      第二,遵循“三规律”导向创新发展之趋势。“三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进言之,就是按照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特点和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养成和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着力提升育人实效;立足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价值观念形成、情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个体性差异开展教育引导。总的来说,遵循“三规律”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为总体统领,从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两个维度延伸展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三规律”,在认识并运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合理预见育人实践实际效果和发展态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力处以导向前行之趋势。

      第三,遵循“三办法”牵引创新发展之方向。“三办法”,指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即继承和沿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切实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新的时代元素、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融入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方法中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创造方式方法。“三办法”对“好办法”“老办法”“新办法”提出了“沿用”“改进”“探索”的对应性策略,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守正是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前提,创新是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关键,坚持守正创新意味着既要坚守本质要求,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三办法”,坚持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引导转化为大学生广泛接受并自觉践行的“灌输”本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在“漫灌”与“滴灌”相结合的过程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被人吸收那样,力争实现潜移默化、成风化人的育人效果,牵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之方向。

      2. 遵循“三因”“三规律”“三办法”的开拓成就

      新时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以“三因”“三规律”“三办法”为遵循,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展现出全新的实践样貌。

      一是高校思政课主渠道呈现新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亲自擘画、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全新姿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融合的“大思政课”全新格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高校思政课聚焦“讲道理”这一实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因地因校因材施策,构建系统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着力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评价、晋升机制,健全打造“金课”、名师说课、集体备课、督导听课机制,多措并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今,12.7万余名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讲授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最强音。二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开拓新格局。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切实巩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社会事件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感悟成就、汲取力量。十年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各高校纷纷出台工作体系、育人体系实施方案,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形成“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展现新面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领域,客观地要求“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阵地为育人主战场,推进育人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网络育人方法、加强网络载体建设、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打造网络思政品牌项目、推出新媒体产品,深入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联网上线。“教育部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遴选出200个重点建设高校思政类公众号”,1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式实现从“面对面”拓展至“键对键”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使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增量,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力增强了创新发展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04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

      目标是对达成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体现着实践活动拟定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根本目标则指最核心的、最基础的目标预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以此为根本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价值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概括并反映着时代发展对于受教育者提出的在思想、能力和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阐明了其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内涵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目标指引。第一,从精神维度来看,要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时代新人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时代新人要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时代新人要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第二,从能力维度来看,要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学以致用,增强本领,“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成为善于学习、勤于奋斗的人;“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成为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人。第三,从责任维度来看,要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党的二十大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时代新人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致广大而尽精微,行而不辍地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紧密围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党的重要任务而确立的育人目标,彰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担当。一方面,彰显了“为党育人”的政治担当。列宁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这充分表明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培养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无数事实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成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尤其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百年大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时代新人”与中国共产党的千秋伟业紧密相联,用实际行动抓紧抓好培养接班人这个根本大计,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彰显了“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党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十年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赢得历史主动的战略资源和中坚力量。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落实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实现上来,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践中有力回应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要求。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成效所现

      新时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在政治定向、思想筑魂、实践养成等方面推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发展。

      第一,确保时代新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指出:“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如同没有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深化、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了时代新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前提;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奠定了时代新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基础;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国情世情民情教育等,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践履,构筑了时代新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障。第二,涵育时代新人的科学理论素养。“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三进”,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开展“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等,深刻感悟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观察时代、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水平。第三,强化时代新人的本领能力养成。习近平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育人形式,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保障,构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各高校积极组织广大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每年都有超过1000支队伍、10000人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运用所学服务社会、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一步强化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矢志奋斗的信仰信念信心。

      05 以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保证指具有担保效能的事物或因素,根本保证则指其中最本质、最关键的必要性事物、决定性因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强大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1. 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领导的本质蕴涵

      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领导的关键在于“全面”、重点在于“领导”,从根本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涉及全领域、覆盖全方位、贯穿全过程。

      具体而言,一是领导内容的全面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现在政治、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所谓政治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掌舵把向,全面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牢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落实好“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所谓组织领导,就是健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队伍坚强有力、全面过硬。从总体上看,政治领导统领、思想领导铸魂、组织领导夯基,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协同作用,有效地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制胜效能,共同铸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领导力、坚定的执行力和磅礴的创造力。二是领导范围的全体性。党的全面领导既包含对诸如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三全育人”格局等总体布局的集中领导,也包括对课堂课程、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具体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注重主渠道主阵地的协同建设,也重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课程有思政、课堂润人心、教师育新人,打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既加强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和教师队伍专门力量建设。三是领导体系的全程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链条和学生成长成才全流程,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社会的共同参与、整体推进。这就要求既要实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有关方面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也要压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党的全面领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新时代十年来的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引领创新发展方向。方向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事关办学方向这一根本问题上站稳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抉择。倘若忽视或弱化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迷失前行航向甚至驶向深渊。高校惟有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把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群团活动等的政治方向,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有效贯彻落实。第二,提供创新发展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多个领域,必须发挥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优势,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抓住政工队伍主体、教师队伍骨干、管理队伍基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高校积极行动,建设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建强以辅导员为骨干的党务工作队伍,全面推进“大思政”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力量支撑。第三,健全创新发展制度。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需要健全制度来保障,确保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制度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高校建强优化了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基层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党组织会议议事决策机制,延伸落实职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中行稳致远。

      如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调动校内外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力生命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