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运用三种意识创造性使用高中语文教材

    时间:2023-10-19 14:1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运用三种意识创造性使用高中语文教材

    从课程视角看,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开放性,可以 与其他课程内容或资源互补、共融,形成系统的内容体系。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xx年修订)》指出:“教材编写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学习任务群对发展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效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实践探索,认为应充分运用三种意识,即课程意识、问题意识、整合意识,去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语文教材,赋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

      一、课程意识:教材使用的核心思想

      01突出教材价值取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xx年版xx年修订)》 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以核心素养为本,并把高 中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终极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具体形态和核心要素,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材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涵盖课程性质、 目标、结构、内容、学业等方面,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体现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整合丰富的学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使用高中语文教材应站在课程的视角,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观照价值取向,审视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发展。

      02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从课程视角看,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开放性,可以 与其他课程内容或资源互补、共融,形成系统的内容体系。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教材编写呈现“单 元主题—文本内容—学习提示”的体系特点,没有对文本的解读,也没有提供课后研讨问题和练习等对教学有指向性的内容,这就为教师“教什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必须遵循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单元主题的前提下,把文本蕴含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厚植学科学习的基础;找准学科核心素养的承载点,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张本;打通单元之间的壁垒,延伸单元主题,注意内容的关联性,构建单元主题教学系列化的内容体系。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屠呦呦的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演讲稿的特点以及写作的一般要求。文中突出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是一种劳动精神,是当今时代特别需要的一种劳动精神。教师可以关联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劳动主题单元,构建 “创造、服务、奉献、科学探究”系列化的关于劳动主题的内容体系,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深刻的劳动观念。

      0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使用教材时要真正 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基。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如何学”置于“教师如何教”之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把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转化为自觉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进而内化成学科学习能力。其次,以任务群为切入点,明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征、定位和功能,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成为解决任务群问题的主体。最后,以任务驱动为基本方式,把微专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与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承载点融合起来,实现知识、能力与育人因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问题意识:教材使用的关键思维

      01激发问题意识

      既然教材没有呈现编者的指引性问题,那么问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以自主问题意识推动自主的深度阅读。教师则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故都的秋》 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一改“教师设问—学生思考—答问解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标题与文本具体内容结合起来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令人惊喜的是,学生能很好地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文章写的就是北平的秋,为什么非要说是故都的秋?文章描绘的秋景十分悲凉,作者为什么却偏偏喜欢?如果要突出故都,为什么却对故都的经典园林、宫殿等一字不提?等等。随后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通过鼓励式评价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02运用问题清单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后,师生一起构建基于教材的“问题共同体”,利用“问题清单”的方式进行导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读问题清 单,这个问题清单不限制数量和表达形式,但要强调基于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学生生成个人问题清单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形成小组存疑的共性问题清单,并以此作为课堂支架的一部分。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聚焦这些“疑难杂症”,组织学生再讨论探究,依据反馈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文时,指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罗列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再组织小组讨论,并记录尚未理解的问题,最后梳理出共性问题清单 。

      观察学生存疑的共性问题,发现问题1涉及文本的思路和主旨,问题2具有极强的辩证性,问题3是对教材的深度拓展延伸。对于问题1,主要从屠呦呦演讲的思路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在逻辑,最终归纳出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借青蒿素研究的成就阐明中医药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体会思维的深刻性;对于问题2,结合人类还有很多未能征服的疾病的客观事实,让学生理解“青蒿素一大步”与“人类 一小步”的关系,增强分析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对于问题3,列举杨振宁、李政道、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生动例子,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整合意识:教材使用的基本策略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突出整合的策略,从重整内容入手,打破读写的藩篱,贯通课堂内外,形成“大教材观”。

      01点面重组,发挥教材整体效能

      就教学而言,“点”侧重于深度,是处理教材文本的核心,要体现探究性、深刻性、批判性和思想性;“面”侧重于广度,强调处理教材文本的共性知识或技能,要突出基本的经验能力和理解思路。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梳理清楚文本中“点”和“面”的内容层次、逻辑关系,从时空意识、能力要求、情境把握等方面重组“点”“面”的内容体系,构建更具深度的教学话语体系。以点带面,抓住教材中的核心素养点带动文本梯度教学,综合运用体验 式、探究式、项目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层进式发展。以面促点,通过拓宽语文知识面和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探究核心素养点提供坚实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思维视野。以 《念奴娇·赤 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寻寻 觅觅)》 的教学为例,把关于词的一般知识、鉴赏词的通用技巧、文本的基本感情等作为“面”处理,把比较不同的词的风格作为“点”处理,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这三首词,谈谈如何区别“豪放派词” 和“婉约派词”?接着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旁批,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最后得出区别两种风格的三个关键维度:意象、意境、情感。在此基础上,又出示苏轼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 和李清照的 《武陵春·春晚》,再次进行风格比较,巩固“点”的深刻性思维。整个教学过程重组“点”“面”内容,既让学生掌握了共性的知识和技能,又实现了思维提升和审美鉴赏。

      02读写共融,激活教材内在基因

      强调读写共融是由教材编写的体系逻辑决定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读与写之间的藩篱,在每个单元后提出结合单元教学的写作教学建议。例如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结合诗歌教学提倡进行诗歌写作训练,第二单元结合以劳动为主题的人物通讯要求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第三单元鼓励写文学短评等,这充分说明了读写共融既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也是其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挖掘文本蕴含的写作特色、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文段、高超的艺术技巧、素材的巧妙运用等。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应用情境,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迁移。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是一个关于“学习之道”的主题单元,选择了荀子、韩愈、鲁迅、毛泽东、黑塞等的文章,这些课文之间是跨时代、跨国界、跨文言和现代的。在丰富的文本形态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个写作艺术:议论文片段的写作技巧。在教学时选择《劝学》第二段、《师说》第二段、《反对党八股(节选)》第三段,利用群文的形态进行读写共建的尝试,探索这些文段共性的论证逻辑,最后提炼出“分论点—说理—举例—分析— 结论”五步议论段写作技巧。

      03内外共构,丰富延伸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主题引领”的鲜明特征,这反映教材开发理念的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篇走向群文,由指引走向创造。从课程的视角来看,教师应从课程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内外共构的方式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内外共构就是打破教材内容固有的呈现程式、教学顺序、时空界限等,打通 语文课与生活的通道,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学习的需要,链接一些短视频课外资源,激发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根据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挖掘、补充相应的课外资源,形成语文“圈子”等。实际上,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话题、问题、拓展材料、学生成果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资源。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在教学中根据更全面了解人物的需要,链接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知识、视频资料,再辅以袁隆平在西南农学院求学时的影像资源,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劳动精神浸润到学生的心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能够促进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关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关系到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是教学中的基础性工程。运用三种意识创造性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利于形成系统使用教材的思维,优化教材使用,发挥教材效能,达成育人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三种意识 高中 语文教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